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去文言文翻譯

去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6 09:00:00

文言文去私的翻譯

天沒有出於私心來要覆源蓋的,地沒有出於私心要承載的。,日月沒有私心照耀著大地,四季不出於私心來運行,按照自然規律來運行,萬物就得以順利地生長了。(德,指四季得以順次交替的自然規律。遂,順利地成長)。
堯有十八個兒子,他沒有把君位交給他的兒子而交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他不把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卻傳給了禹,這就是大公無私到極點了!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沒有地方官,誰能去做?」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去。」平公說:「解狐不是您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可以,沒問誰是我的仇人啊?」平公說:「好。」於是讓解狐去南陽任職。全國百姓都說好。過了不久,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太尉,那誰能勝任呢?」祁黃羊回答說:「祁可以。」平公曰:「祁午不是您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可以,沒問誰是我兒子啊。」平公曰:「好。」於是又任用了祁午。全國百姓都說好。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太好了!祁黃羊的主張,推薦外人,不避仇家;推薦家人不避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

㈡ 在文言文中「之」翻譯成「去「」到」的句子有哪些

句子來:
1、之,適也。——《自廣雅》
翻譯:之,去。
2、自伯之東。——《詩·衛風·伯兮》
翻譯:自從丈夫到東面後。
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翻譯: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
4、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翻譯:或假裝瘋狂不知逃到何處的
5、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翻譯: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2)去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之】其它古義:
1、出,生出,滋長。
之,出也。——《說文》
翻譯:之,生出,滋長的意思。
2、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這個」「那個」。
宣王說之。——《韓非子·內儲說上》
翻譯:宣王說南郭處士來吹竽。
3、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翻譯:鄭國的商人弦高在市場遇到他們。
4、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他的」、「其他的」。
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武王伐紂平話》
翻譯:紂王下令將人帶上法場,要殺了他的母親。
6、助詞,的。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關系或一般的修飾關系。
謝庄少年之精技擊者。——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翻譯:謝庄少年的技藝非常精妙。

㈢ 文言文翻譯

這是全國卷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你滿意啦!

田單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本家。在齊國都城臨淄作一名佐理市政的小官,沒有受到重用。後來燕國派遣樂毅攻破齊國,全部降服了齊國的城邑,只有莒和即墨兩城沒有攻下。燕將就領兵向東圍攻即墨,即墨大夫出城迎戰,戰敗陣亡。即墨城裡的軍民共同推舉田單作首領,立田單作將軍,據守即墨抵抗燕軍。不久,燕昭王去世,惠王登位。他跟樂毅有嫌隙。田單聽到這個情況,就派人到燕國去行使反間計,揚言說:「齊湣王已死,齊國城邑沒有被攻下的不過兩座罷了。樂毅怕被誅殺不敢回來,他以伐齊為名,其實是想拖延戰爭而在齊國稱王。齊國人心還沒歸附,所以姑且緩攻即墨來等待他們歸順。齊國人所害怕的,只擔心其他的將帥到來,那即墨就無法保全了。」惠王認為這說法對,派騎劫去代替樂毅。樂毅於是到趙國去了,燕軍官兵都忿忿不平。田單再一次施展反間之計,說:「我們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的祖宗墳墓,侮辱我們的祖先,那真是心酸的事。」燕軍就全部掘開墳墓,焚燒死屍。即墨軍民從城上望見,全都傷心哭泣,都請求出城廝殺,憤慨情緒增漲十倍。田單知道士兵可用了,就命令披甲的士兵都藏匿起來,讓老弱殘兵和婦女上城防守。派使者去到燕軍約定投降,燕軍都高呼萬歲。田單又收集民間黃金,得到一千鎰,讓即墨城裡有錢有勢的人去送給燕將,燕軍因此更加鬆懈了。田單於是從城裡收集一千多頭牛,給它披上大紅綢絹制的被服,在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蛟龍花紋,捆縛刀刃在它們角上,把漬滿油脂的蘆葦子捆在牛尾上,點燃它末梢。把城牆鑿開幾十個洞穴,夜裡從洞穴里驅趕出牛,派精壯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後面。牛尾燒得發熱,狂怒地奔入燕軍,燕軍在夜間驚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光明耀眼,燕軍看見它們都是龍紋,被碰上的全部非死即傷。五千人趁機悶聲不響地攻擊。城裡的士兵大聲吆喝跟著他們,老弱婦孺都敲擊銅器助威,敲得震天價響。燕軍大為驚駭,敗潰逃跑。齊人就殺死了他們的主將騎劫。燕軍驚惶失措四處逃竄,齊人緊追敗軍,經過的城邑全都叛離燕園而歸附田單,齊國所淪喪的七十幾座城池悉數收復。

㈣ 《去私》文言文翻譯(大概翻譯)

戰國呂不韋《去私》的翻譯:

天的覆蓋是沒有偏私的,地的承載是沒有偏私的。日月照耀四方是沒有偏私的,四季的運行是沒有偏私的。它們都是各自施行它們的恩德,所以萬物才能得以生長。

黃帝說:「音樂禁止過分,色彩禁止過分,衣服禁止過分,香氣禁止過分,飲食禁止過分,宮室禁止過分。」堯有十個兒子,但是不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但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禹。他們最公正了。

晉平公向祁黃羊詢問道:「南陽沒有縣令,誰能來擔當這個縣令的職務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擔當這個職務。」晉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是問可以不可以,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晉平公說:「你說得好。」於是晉平公任用了解狐做了南陽的縣令,國人都對此說好。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尉,誰可以擔當這個職位?」祁黃羊回答道:「祁午可以擔當這個職務。」晉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您是問可以不可以,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晉平公說:「你說得好。」

於是又任用了祁午,國人對此說好。孔子知道這件事後說道:「祁黃羊的說法好!推舉外人不避開仇人,推舉家裡的人不避開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說是最公正的人了。」

墨家有個大師教腹純,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對他說:「先生現在已經年紀大了,又沒有其他的兒子。我已經下令給這件事相關的官員,讓他們不殺您的兒子,先生在這件事上就聽我的吧。」

腹純回答說:「墨家的法規上說:『殺人的就應該被處死,傷人的就應該給予刑罰。』這是用來制止傷人害命的。禁止傷人害命,這是天下的大道義。大王您雖然給予了我兒子寬恕,下令有關官員不殺他,我腹解卻不可以不奉行墨家的法規。」

腹純沒答應惠王饒他兒子一死,然後腹純處死了他自己的兒子。兒子是人們偏愛的,忍痛割愛而奉行天下的大道義,這位大師可以說是公正的人。

廚師調制的飲食自己卻不敢吃,所以才可以做廚師。如果是廚師烹調食物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當廚師了。當王侯和伯的人也是這樣子的,誅殺殘暴卻不私吞他們的財產,而是將其分封給天下的賢人們,所以這樣的人才可以當王、伯;如果是當王、伯的人誅殺殘暴的人卻私占他們的財產,那就不能夠當王、伯了。

原文: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黃帝言曰:「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准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

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若使庖人調和而食之,則不可以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誅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賢者,故可以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誅暴而私之,則亦不可以為王伯矣。

(4)去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戰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

呂不韋知道許多善辯之士曾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藉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等到文章交上來後,五花八門,寫什麼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復。呂不韋又挑選幾位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去私》也就是《呂氏春秋》中的一篇。

賞析:

《去私》記述具體,重點突出,引事說理,說服力強。《呂氏春秋》的作者鼓吹分封,從反對帝王將天下視為一己一家之私產,任意揮霍享樂這一點來說,它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戰國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姜子牙的23世孫。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就促成了自己終生的榮華富貴。就謀略而言,呂不韋不僅謀得深、算得遠,而且謀得全,算得廣。主要成就是扶立秦莊襄王,任秦國相邦。滅東周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

㈤ 碎金魚文言文翻譯

陳堯咨擅長於射箭,百發百中,世人把他當作神射手,陳堯咨常常自稱為「小由基」。等到駐守荊南回到家中,他的母親馮夫人問他:「你掌管郡務有什麼新政?"陳堯咨說:「荊南位處要沖,白天有宴會,每次我用射箭來取樂,在坐的人沒有不嘆服的。」他的母親說:「你的父親教你要以忠孝來報效國家,而今你不致於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於個人的射箭技藝,難道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意嗎?」。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魚配飾。

原文: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有何異政?」堯咨雲:「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伎,豈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魚。

(5)去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陳堯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狀元。景德三年(1006年),陳堯咨當了考進士的考官。陳堯咨因幫三司使劉師道的弟弟劉幾道作弊而獲罪貶官。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皇上又派陳堯咨參加閱進士考試的試卷。天禧三年,有人揭發錢惟寅對官員的考核不公正,皇上命陳堯咨參與審查錢惟寅的考核情況。

陳堯咨工書法,尤善隸書。其射技超群,曾以錢幣為的,一箭穿孔而過。其兄陳堯叟,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狀元。兩人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兄弟狀元,倍受世人稱頌。

陳堯咨卒後,朝廷加贈他太尉官銜,賜謚號"康肅"。

參考資料:網路-陳堯咨

㈥ 文言文翻譯

(原文)乙未有某孝廉,群飲於郊,見一婦哭墓歸,素笄艷妝,絕美。婦乘蹇,因棄眾驅蹇從之。及門,婦入,莫為計。忽自內一人出,孝廉與語,其人曰:"此婦新寡,辭其夫墓歸,將適人耳。吾為某執伐來也。"孝廉曰:"幸甚!為我媒,當厚報公。"其人曰:"然。"因與為期,至邸舍,僅出廉值,盟已成。其夜婦至,下輿,諦視之,果逢者,大喜。花燭觴散且就寢,婦曰:"君第先寢。"孝廉即先寢。逾時婦不寢,孝廉起問曰:"汝何不寢"婦語如前,孝廉又先寢。婦見孝廉韶秀,又饒橐裝,屢寢皆如己言,知無他腸,因問曰:"君有密友否"曰:"即吾同袍塞塗,何論密友!"曰:"妾從君矣!"孝廉大詫曰:"汝為予所娶,不從何往"曰:"非也!此賺錢術耳。夫未曉必至,逞其無賴矣!妾哭母(毋)非寡。媒者,即吾夫也。不寢者,夫旨也。君但乘夜遷密友家,始為得妾,此妾自媒從君也。"孝廉即如其言遷去。未明,夫果擁眾至。見是空室,以詢邸主人。邸主人曰:"相公夜裝歸矣。"即群崩去追之,不知所往。婦身是賺具,反為婦賣,機中有機,亦何矯捷。屢寢皆如婦言,本是細微,而以此得婦心。此柔道之驗,彼壯於,其何能以有求!吳寧伯說。
(參考譯文)乙未年有個舉人,與一群朋友在郊外飲酒,看見一個婦人哭墳回來,已過笄禮年齡,衣裝素裹,濃妝艷抹,甚是美麗。婦女騎著驢路過未曾理會眾人。到在家門口,婦人進入,眾人一時沒有了計謀。忽然從門裡面走出一人,孝廉與之交談,他說:「這女人新近守寡,剛剛從他的丈夫墓地回來,鄰里鄉親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我是一個來說媒的人。「孝廉說:「太幸運了!為我介紹哇,我定當厚厚報答與你。「他說:那好哇,「於是回到到邸舍,談好低廉的價錢,此婚盟就定成了。當天夜晚婦人到,下了車,孝廉仔細觀看,果然是白天遇到的那位婦人,孝廉非常高興。花燭酒散而且准備睡覺之時,婦人說:「你只管先去睡覺。「孝廉就先去睡覺。過了好些時間婦女也不上床歇息,孝廉坐起問道:「你為什麼不睡?」婦人還是先前那句話應答,孝廉只得再次躺下睡覺。女人看見孝廉貌美清秀,又饒有學識,穿戴不俗,屢次讓他先睡覺都按自己的話去做,知道他沒有什麼花花腸子,於是就問他:「你有親密朋友不?「孝廉說:「我家孩子不多,就是我和同胞兄弟,談什麼密友!婦人說:「我跟著你了!「孝廉十分驚異地說:「你是我所娶,不跟從我哪裡去啊?「婦人說:「不是啊!這是賺錢術的伎倆啊。一般人不知道哇,只是滿足他的無賴罷了!我哭墳並不是我已經守寡。白天說媒的介紹人,就是我丈夫啊。不讓我睡覺,那是我丈夫的旨意。你只要趁黑夜遷至你密友家,就能得到我。這是我丈夫自己把我許配給你的。就按他所說去做。」孝廉即刻起身離開。天還未明,婦人丈夫果然率領眾人來到。看到是空室,詢問旅店主人。店主人說:「相公夜裡打點行裝走了。「婦人丈夫隨即率眾人去追,可是不知道往哪裡去追呀?婦人丈夫哀嘆道,女人本我是我騙錢工具,我反被妻子賣掉,玄機中有機謀,我說為什麼這么痛快的答應。經常睡覺都聽婦人說,本應該是細微周到,以為從此可以得到婦人的心。這種溫柔之道證明,她比男人強,我即沒有德行又沒有能耐憑什麼聽我的?!吳寧伯說。
此原文載《初刻拍案驚奇》

㈦ 文言文翻譯

找一找
《太史公自序》說:「獵儒墨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絕惠王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就是說本傳的傳旨是通過記寫孟、荀的事跡,肯定他們的「明禮義」、「絕利端」的思想學說,並說明這種思想學說的淵源及影響。作者站在總結諸家思想的高度,綜合思想學說和為人兩個方面對諸子的事跡作了比較客觀、公允的評述。對於孟子,著重強調了他是直接繼承孔子思想的人,具有守道不阿,執著追求的精神;同時,也指出他的仁政主張不合時宜。對於荀卿,則突出了他總結儒、墨、道三家得失從而改造儒學的功績,並說明他同樣遭遇坎坷而堅守正道。由於他們的思想學說有著承襲關系,影響巨大,特別是他們都發憤著述,不以自己的學說阿世媚主,慕榮求利,所以作者才將他們並稱,並在傳序中予以推重,試讀「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何以異哉?」這固然是對現實的譏刺,但從現實的一派污濁中不正反襯出孟、荀學說及為人的拔出流俗,難能可貴嗎?傳文中,還以較大篇幅記載了騶衍,騶衍的「五德終始」說本受孟子的影響,曾流行一時,作者肯定其「止乎仁義」的目的,而批評其荒誕怪異的內容,對於他的為人則論以有「阿世俗」之嫌。至於淳於髡等稷下先生,他們的主張雖不同程度地與儒、墨思想相關,但他們卻無一例外地「干世主」、慕權貴。其地位和為人遠不及孟、荀。文末只用一語點出墨子的主張,以回應上文,因其與儒家並稱顯學故毋庸多言。
這篇傳記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形散神聚。敘寫十四人,以孟、荀為主,時而三騶,時而稷下,錯錯落落,似是漫不經心,而實際全由傳序統領,正如清徐與喬所說:「敘諸子斜斜整整,離離合合,每回顧《孟子傳》。首讀《孟子書》數筆,間間散散,空領一篇。謂諸子之陰以利於當世而遇,孟子獨不遇,故盛稱諸子,卻是反形孟子,……蓋賓主參互變化出沒之妙,至此篇極矣。」二是比照襯托。寫傳主孟、荀用筆少,而敘諸子則潑墨多,主虛賓實,以實襯虛,更見孟、荀地位之高,人格之貴。
太史公說:「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麼不同呢?
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後,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於是到了魏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