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浮在文言文

浮在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6 09:22:33

1. 浮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浮 fú
〈動〉
(1) (形聲。從水,孚( fú )聲。本義:漂流,漂浮)
(2) 同本義
[float]
浮,氾也。——《說文》
載沉載浮。——《詩·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廣雅》
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
浮於濟漯。——《書·禹貢》
過夏首而西浮兮。——《楚辭·哀郢》
浮天無岸。——《文選·樺·海賦》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於水面;浮梗(隨水漂浮的殘梗);浮蛆(釀酒未熟時,漂浮在酒漿上的泡沫);浮沒(漂流淹沒);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飄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氣);浮氣(浮游的雲霧);浮踴(飄浮升騰的)
(4)
游水(如揮動手腳或擺動翅鰭或尾巴)推進身體 [swim]
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資治通鑒》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劃船游樂);浮舟(行船)
(6) 超過
[exceed]
罪俘於桀。——《書偽泰誓》
康乃甘心鷹犬,搏噬善類,其罪又浮於高拱。——《明史·海瑞傳》
(7)
又如:人浮於事;浮征(超額徵收);浮冒(虛報;假冒)
(8) 游盪,游手好閑 [idle
about]。如:浮沉草野(浪跡山野鄉間;四處漂泊);浮客(四處漂泊的人);浮戶(流動而無定籍的戶口);浮人(到處流浪的人)
(9) 用滿杯酒罰人
[punish sb. with a full cup of wine]
使蘇子美讀之,必浮白曰:「惜乎擊之不中!」——《聊齋志異》
(10)
又如:浮白(罰酒;借指滿飲)
詞性變化
◎ 浮 fú
〈形〉
(1) 在表面上 [on the
surface;superficial]
恥名之浮於行也。——《禮記·表記》
(2)
又如:浮文套語(不疼不癢的客套話);浮氣(非常微弱的氣息)
(3) 暫時的
[temporary;provisional]。如:浮支;浮世(世事無定,生命短促);浮鋪(地攤。沒有固定地點的鋪子);浮借(暫借);浮來暫去(剛來就走;來去匆匆)
(4)
輕薄;輕佻
[flighty;frivolous]
教以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國語·楚語》
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箱為盜囊。——梅堯臣《聞進士販茶》
(5)
又如:粗心浮氣;浮逸(輕浮放盪);浮浪(輕薄放盪)
(6) 空虛;無根據。又空虛不實
[hollow;empty;groundless]
有苗時采,則虛而浮。——宋· 沈括《夢溪筆談》
(7)
又如:浮稱(虛名);浮言(沒有實際意義的話);浮幻(不切實際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虛華無實的文章);浮詞(虛飾無根據的言辭);浮議(無根據、不足信的言論)

浮 fú
〈名〉
(1) 疏鬆細碎的土 [loose earth]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hú)。葫蘆 [bottle gourd]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淮南子》
(3) 通「蜉」。蟲名
[worm]
浮游有殷。——《大戴禮·夏小正》

2. 古文翻譯《晉平公浮西河》急急急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哦:
平公食客①
晉平公浮西河②,中流而嘆曰:「嗟乎!安得賢士與共此樂者!」船人固桑進 對曰:「君言過矣,夫劍產於越③,珠產江漢④,玉產崑山⑤,此三寶者,皆無足而 至。今君苟好士,則賢士至矣。」平公曰:「固桑來!吾門下食客者三千餘人,朝食不足, 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謂不好士乎?」固桑對曰:「今夫鴻鵠高飛沖天, 然其所恃者六翮耳⑥。夫腹下之毳⑦,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飛不為高下。不知君之食 客,六翮邪,將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應焉。
【注釋】
①選自漢劉向《新序&S226;雜事第一》。②晉平公:名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西河:即黃 河,因在冀州西,改名西河。③越:越地,浙江一帶。④江:指長江。漢:指漢水。⑤崑山 :昆父山的簡稱,多產玉。⑥翮:讀hè核。羽莖,羽毛的枝柱。⑦毳:讀cùi脆,鳥獸 的細毛。
【譯文】
晉平公泛舟黃河,船至中流,他感慨地說:「啊!山川雄偉,景色壯麗,要是能夠和天下的 名人賢士共享此樂,該有多好啊!」船公固桑聽了對他說:「您說錯了!利劍產於越地,明珠 出自江漢,美玉生在崑山,這三件珍寶都能無足而至,歸您所有。如果您真的愛好人材的話 ,那麼 賢士名人自然都會投到您的門下。」平公很有些忿忿不平,說:「固桑啊,我門下現有食客三千多人,早飯不夠,我晚上就去收 租,晚飯不足,我清晨就去催糧。難道能說我不愛惜人材嗎?」聰明的固桑看到他執迷不悟,打了個比喻:「大雁穿雲破霧,直上九天,靠的是雙翼的羽 莖。至於腹背的絨毛,多一把或少一把,都無關緊要,不會影響它的飛翔。不知您的食客是 雙翼的羽莖呢,還是腹背的絨毛呢?」平公語塞,無言以對。
【題旨】要精心選拔人材,濫用反而有害。

3. 古文《晉平公浮西河》

以下供參考!

祝您好運!

【原文】
晉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嘆,曰:「嗟乎!安得賢士與共樂此者?」
船人固桑進對曰:「君言過矣。夫劍產於越,珠產江漢,玉產崑山,此三寶者,皆無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則賢士至矣。」
平公曰:「固桑來,吾門下食客者二千餘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君尚可謂不好士乎?」固桑對曰:「今夫鴻鵠高飛沖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飛不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邪?將腹背之毳也?」平公默然而不應焉。
【改譯】
晉平公渡江,眼望碧波萬頃,江山如畫,不禁長嘆道:「唉,怎麼才能得到賢人,與我共賞此樂啊!」
船夫固桑聽見了說道:「大王說過分了吧!那龍泉寶劍產於吳越,靈蛇之珠生於江漢,和氏之璧出自崑山,這三種寶物,只要大王想要,都馬上能夠得到;如今大王要是真的愛慕人才,賢士會不來嗎?」
晉平公說:「固桑啊!我門下的食客有二千多人,早餐不夠吃,晚上我就去收錢斂米;晚上不夠吃,早上我就去收錢,為了讓他們過得舒服,我煞費苦心,還說我不愛慕人才嗎?」固桑說:「那些鴻雁長了一身羽毛,可是它高飛沖天,依靠的只是翅膀上那幾根大羽毛,至於肚皮下、背脊上那厚厚的軟毛,拔去一把,添上幾根,都無所謂,是不是?」
晉平公點點頭。「那麼,」固桑問道,「請問大王的三千食客是翅膀上的巨翮呢,還是腹背上的軟毛呢?」晉平公聽罷,默然不語。

4. 文言文浮搓山水記題目

浮槎山水記
歐陽修
浮槎山,在慎縣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於浮圖、老子之徒荒怪誕幻之說。其上有泉,自前世論水者皆弗道。
余嘗讀《茶經》,愛陸羽善言水。後得張又新《水記》,載劉伯芻、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為得之於羽,然以《茶經》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險譎之士,其言難信,頗疑非羽之說。及得浮槎山水,然後益以羽為知水者。浮槎與龍池山,皆在廬州界中,較其水味,不及浮槎遠甚。而又新所記,以龍池為第十,浮槎之水,棄而不錄,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則不然,其論曰:「山水上,江次之,井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雖簡,而於論水盡矣。
浮槎之水,發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鎮東軍留後出守廬州,因游金陵,登蔣山,飲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愛,蓋羽所謂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飲之而甘,乃考圖記,問於故老,得其事跡,因以其水遺余於京師。余報之曰:李侯可謂賢矣。
夫窮天下之物無不得其欲者,富貴者之樂也。至於蔭長松,藉豐草,聽山流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者之樂也。而山林之士視天下之樂,不一動其心。或有欲於心,顧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獲樂於斯。彼富貴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樂爾。惟富貴者而不可得兼,然後貧賤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兩得,亦其理與勢之然歟。今李侯生長富貴,厭於耳目,又知山林之樂,至於攀緣上下,幽隱窮絕,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於物者可謂多矣。
李侯折節好學,喜交賢士,敏於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見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貴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發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廬陵歐陽修記。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彼富貴者之能致物矣 致:獲取
B. 厭於耳目,又知山林之樂 厭:通「魘」,滿足
C. 喜交賢士,敏於為政,所至有能名 敏:機智、聰明
D. 俾世知斯泉發自李侯始也 俾:使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 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B. 其言雖簡,而於論水盡矣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C. 李侯以鎮東軍留後出守廬州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D. 凡物未必可貴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後得張又新《水記》,載劉伯芻、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為得之於羽,然以《茶經》考之,皆不合。(4分)
譯文:
(2)至於蔭長松,藉豐草,聽山流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者之樂也。(5分)
譯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歐陽修稱贊李侯是個「賢達」的人,結合全文,簡要概括李侯「賢達」的具體表現?(4分)
答:
12.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9處)(4分)
為 人 君 而 侮 其 臣 者 智 者 不 為 謀 辯 者 不 為 使 勇 者 不 為 斗 智 者 不 為謀 則 社 稷 危辯者 不 為 使 則 使 不 通 勇 者 不 為 斗 則 邊 境 侵。(選自《新序·雜事》)

答案:

8.C(敏:努力、勤勉)
9.D(介詞,依靠。A.代詞,它,指《水記》;代詞,自己。B.轉折連詞,但是;順承連詞,就。C.介詞,憑……身份;介詞,把)
10.(1)(我)後來又得到張又新的《水記》,這本書記載有劉伯芻與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優劣次序,(張又新)認為他們的看法是從陸羽那裡得來的,但是(我)用《茶經》來考證這些說法,(它們)都不符合。
(「次第」,次序,1分;「考」,考證,1分;「於羽」狀語後置1分;句意通順1分)
(2)至於蔭蔽在松蔭下,枕墊著茂盛的青草,傾聽山溪潺潺流淌的聲音,喝著清澈的石泉水,這是隱居山林的人的樂趣。
(「蔭」,蔭蔽、躲避,1分;「藉」,枕墊或踩著、踏著,1分;兩個「之」所在的定語後置句,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1.①實地考察,發現浮槎山泉;②走遍幽深隱蔽的地方,感受山林的樂趣;③降低身份,不恥下問,喜歡結交賢士;④勤勉政務,名聲遠播。(一點1分,共4分)
12.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為謀/辯者不為使/勇者不為斗/智者不為謀/則社稷危/辯者不為使/則使不通/勇者不為斗/則邊境侵。(對兩處1分,共4分)
譯文:身為君主卻侮辱他的臣子,導致的結果是有才智的人不給國君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的人不願替國君充當使節;勇敢的人不願為國君戰斗。如果有才智的人不出計謀,國家就有危險;有辯才的人不當使節,外交關系就不順暢;勇敢的人不願戰斗,那麼邊境就會被侵犯。

譯文:

浮槎山在慎縣南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人叫它浮巢山,也有人叫它浮巢二山,這出自於那些佛教道教之徒荒怪虛誕幻化的說法。山上有泉水,以前談論水的人都沒有提到過這里的泉水。
我曾經讀《茶經》,欣賞陸羽擅長談論水(的本事)。(我)後來又得到張又新的《水記》,這本書記載有劉伯芻與李季卿所排列的泉水的優劣等級,(張又新)認為他們的看法是從陸羽那裡得來的,但是用《茶經》來考證這些說法,這些說法都不符合。張又新是個狂妄怪異的人,他所說的話很難讓人相信,我很懷疑並非陸羽的說法。等到我見到浮槎山的泉水後,更加相信陸羽是了解水的人。浮槎山、龍池山均位於廬州界中,比較它們的水質,(龍池山的水)遠遠比不上浮槎山的水。但若張又新記載的,把龍池的水列為第十,浮槎山的水卻棄而不錄;從這里可以知道張又新有很多沒有收錄到的泉水。陸羽卻不是這樣,他論述說:「山水最好,江水中等,井水是最差的。山水中又以像乳汁一樣噴流的泉水和石池裡漫流四溢的泉水為最佳。他的言辭雖然簡潔,但對水質的品論(已經)達到極點了。
浮槎山的水,是李侯發現的。嘉佑二年,李侯憑鎮東軍留後的身份兼任廬州太守。於是游覽金陵,登上蔣山,並飲蔣山的水。隨後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發現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愛,大概就是陸羽所說的乳泉、石池漫流那類的水。試著喝泉水,感到泉水味道甘美。於是對照地圖記載考證,並向當地老人詢問,知道了這水的來歷。於是把此水送給遠在京城的我,我給他回信說:李侯可以稱得是個賢達的人呀。
取盡天下的萬物,沒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這是富貴的人的樂趣。至於蔭蔽在松蔭下,枕墊著茂盛的青草,傾聽山溪潺潺流淌的聲音,喝著清澈的石泉水,這是隱居山林的人的樂趣。對那些隱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樂趣,沒有一樣能讓他們動心的。或許在心裡有那種想法,考慮到自己的能力不可達到就不再強求了,於是能夠隱居在山林中並在這里獲得樂趣。那些富貴者能夠獲得物質上的滿足,但他們不可能同時得的是隱居山林樂趣。只有那些富貴的時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後變得貧賤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樂並超脫世俗。如果兩樣都得不到,這也是情理和權力地位使然。現在李侯生長在富貴之家,既滿足了耳目的快樂,又感受到了山林的樂趣。至於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隱蔽的地方,到達了常人不能到達的地方,他同時獲取的東西可以說是很多的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恥下問,喜歡結交賢士,從政勤勉,所到之處有非凡的名聲。有些東西不會自己出現,卻等到人們發掘才得以彰顯出名,這種情況是有的;有的東西不一定珍貴卻依靠別人的發現而得以貴重起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所以我把這件事記下來,使世人知道這浮槎泉水是李侯最早發現的。
嘉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廬陵歐陽修記。

5. 翻譯古文無徒浮慕虛名

(原文)無徒浮慕虛名
(參考譯文)不要徒然慕虛名
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 語出——曹操·《述志令》 要實實在在的那個東西,不圖虛的東西。比如說,當初袁紹和曹操爭大將軍的那個頭銜,曹操就很大度的讓給了袁紹……

6. 古文翻譯:1.即疑浮相譖,何不詣闕自陳,而為族滅之計乎 2.伯通與耿俠游,俱起佐命,同被國恩。

1.就算抄你懷疑被人誣告,那麼就應該到朝廷去說明真相,卻做出這種滅族的荒唐之舉呢?
2.伯通和耿俠游,一同輔佐皇上,同樣受到國家恩典
3這個而沒有前句 不好解釋 但應該是因而的意思 那麼整句翻譯就是因而伯通一個人像中了邪一樣到處奔跑(舉止放縱,行為失常),自己捐棄了最繁盛的時光。

7. 初二語文—— 翻譯文言文《范蠡浮海出齊》

翻譯:
范蠡侍奉越王勾踐,勞苦身體,努力勤政,與勾踐運籌謀劃二十多年,終於滅亡了吳國,雪洗了會稽山的恥辱,向北進軍,渡過淮河,威臨齊國、晉國邊境,號令中原國家,尊奉周王室,勾踐因此稱霸,范蠡號稱上將軍。回國以後,范蠡認為盛名之下,難以久居,而且勾踐的為人可以與他同患難,難於與他共安樂,給勾踐寫了一封書信說:「我聽說君主憂慮,臣子應該勞苦,君主受辱,臣子應當去死。從前君王在會稽山受到侮辱,我之所以沒有去死,是為了報仇雪恥。現今既然已經雪恥,我請求領受會稽山受辱的罪罰。」勾踐說:「我要把越國分一半給您,讓我們共同享有它。不這樣,我就要加罪給您。」范蠡說:「君王發布自己的命令,臣子要實行自己的意願。」於是范蠡裝上細軟珠寶,與他的侍從乘船浮海而去,始終沒有回去。於是勾踐為表彰范蠡把會稽山作為他的封邑。

范蠡浮海到了齊國,改姓更名,自稱為鴟夷子皮,在海邊耕種,吃苦耐勞,努力生產,父子治理產業。居住不久,就獲得財產數十萬。齊國人聽說他有才能,就讓他作國相。范蠡喟然嘆息說:「居處家裡能夠掙得千金,做官能夠位居卿相,這是平民百姓達到的頂點。長久享受尊貴名號,是不吉祥的。」於是歸還相印,散盡他的財產,分給他的知心好友和鄉親們,攜帶貴重財寶,悄悄地離去,到陶地住下來,他認為此地是天下的中心,買賣交易,各地道路暢通,做生意可以發財致富。於是自稱陶朱公。又約定父子耕種畜牧,囤積貨物,等待時機,轉賣貨物,求得十分之一的利潤。過了不久,就積累資產達到萬萬。天下人都稱道陶朱公。

8. 文言文翻譯《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我閑居在家的時來候,案頭上的自插花盆景長續不斷。芸說,你的插花啊,能表現出雨露風晴中的各種自然韻味,可謂精妙入神。然後畫法中有一種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為何不效仿一下呢。我說,蟲兒會爬會亂動,怎麼可能像作畫一般呢?芸說,我有一種辦法,不過恐怕會被(後人)作為始作俑者而引起罪過呢。我說,那你說說看。芸說,蟲兒死後,它的顏色神態並不會有多大改變,(我們)找到螳螂產蟬蝶之類用針刺死,然後用細絲捆在它們的脖子上,系在草木間,再整理它們的腳足,或抱花梗,或踏草葉,栩栩如生,(這樣)豈不是很好嗎?我很高興,按她的辦法去試了,看見的人沒有不贊美稱絕的。求於閨中的意見,當今世上恐怕未必再有這樣會心的人了吧。 

9. 在古文中「況能文,而性浮薄,後進文章無可意者」是什麼意思

顧況善文,不過性情浮躁,看不起別人,後輩的文章沒有合他心意的。

全譯見附件。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