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斜面的作用

小學科學斜面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0-12-06 09:44:02

1. 斜面的應用有哪些

斜面的作用 【設計】 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通過對比實驗專,把豎直提起物屬體用的力與沿斜面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把沿不同坡度的斜面(高度相同)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可以知道斜面的作用。 【器材】 可改變坡度的斜面實驗板、彈簧秤、重物。 【步驟】 1.把重物掛在彈簧秤下豎直提起,記錄彈簧秤的讀數。 2.把實驗板折疊著支起來,成一斜面。用彈簧秤把重物沿著斜面向上拉,觀察彈簧秤的讀數,記錄下來。 3.通過比較,可以知道:把重物沿著斜面向上拉,比把重物豎直向上拉省力。 4.把實驗板展開,成為一個高度不變,坡度變小的斜面。再用彈簧秤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觀察彈簧秤的讀數,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實驗的要小。這說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這個實驗也可以用單股橡筋代替彈簧秤。通過比較拉動重物時橡筋拉伸的長度變化,便可知力的大小變化:橡筋拉伸得越長,說明越費力;拉伸得越短,說明越省力。

2. 小學科學上冊斜面有什麼作用的教案

教材分析
《斜面的作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工具和機械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本課是依照提出問題:①實踐活動,②得出結論③應用知識的思路編寫的。課文分三局部:1、通過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車上搬運重物的實驗,使同學知道什麼是斜面。2、通過實驗認識斜面的作用。①認識斜面有省力作用,②認識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3、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本課教學: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制訂一個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培養同學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地科學態度,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探究能力,能夠結合材料設計簡單的實驗。2、教學中發現:學生認為利用用斜面下滑能省力,沒有認識利用斜坡自下而上般運物體省力。3、給學生實驗任務使學生能主動探究。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很感覺興趣,能主動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斜面,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坡度越小越省力。 2、引導學生設計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數據說明斜面省力的規律。 3、使學生樂於運用所學知識嘗試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3. 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彈簧測力計一個,用來測量直接提升重物和沿不同斜面提升重物的力。木板,用來充當斜面,因為它簡單易得。五個鉤碼,五本書,坡度是斜面高度與斜面水平距離的比值,因此改變它可以通過改變斜面高度或水平距離來實現(墊的書的多少)。在實驗中選擇改變斜面高度的方法,也就是通過在斜面的一端書的逐步疊加來創造出四種不同坡度的斜面。
1檢查彈簧測力計豎直時指針是否對准「零刻度線」。若沒有對准,馬上調節
2 用測力計測出直接提升重物的力,注意視線平視刻度線,若測力計指針在兩個刻度線之間,應進行估計,保留兩位小數,讀數後及時記錄於實驗記錄表中
3將一本書墊在托盤的一端,將重物置於其上,用測力計拉動重物,拉動時要緩慢並盡量保持勻速,測力計盡量與斜面平行(為了保證用的是恆定的力),書和木板不能發生移動(保證移動過程中坡度不發生改變)。在拉動過程中讀數時,手別放鬆,視線與刻度線保持一致(確保讀得的是恆定的拉力)。
4為減少誤差,每個坡度需重復測量多次,最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
5 完成第一個坡度的記錄後,第本書不動,再放上一本書,用相同的方法進行第二個坡度斜面的測量記錄,再依次進行第三、第四個坡度斜面的測量記錄。
6 實驗完成後,觀察分析表格中的數據,看一看這些數據有什麼規律:

4. 斜面小車實驗斜面的作用

讓小車具有相同的速度

5. 小學5年級科學<斜坡的啟示>詳細一點!

自行車上較陡的坡時走S型路線最省力,因為S型路線相當於把斜坡的坡度變小了(但路程變長了),騎車就省力多了。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認識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踐中領會斜面的作用,知道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能利用所學知識為日常生活服務解決問題。

三、教學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斜面實驗用木板二塊(30×10×1.5cm;50×10×1.5cm)、鐵架台、實驗用重物圓木塊(應有足夠重量,最好為100g)、測力計(250g)。

(2)演示用材料:螺絲釘螺紋的斜面示意摸墨,斧頭,劈。

(3)掛圖或投影片——引橋圖、盤山公路圖、樓梯圖。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有螺紋的釘子叫螺絲釘,螺絲釘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你認為螺絲釘應是哪種簡單機械?(當學生列舉前邊學過的簡單機械時,教師引導學生一個個否定。當學生指出輪軸時教師強調,螺絲刀是利用了輪軸原理工作,螺絲釘不具輪和軸的構造。)

談話:螺絲釘到底屬於哪類簡單機械呢?讓我們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簡單機械——斜面,並認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實驗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①教師出示實驗材料,指出實驗要求。(用鐵架台和木板組裝好斜面,高度為15cm、斜面長30cm。)

用測力計,將實驗用圓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測量後記錄。

再利用斜面,將圓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測量後記錄。

②分組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將二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

④討論:這塊斜的木板有什麼作用?

(2)講解:

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實驗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這塊斜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斜面。(板書課題)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坡度與省力多少的關系。

(1)談話: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讓斜面更省力,這個斜面應是什麼樣的?(希望學生能設計出加長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緩。)

(2)實驗2

①在鐵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較二個斜面有什麼不同?

(一個斜面長,一個斜面短;一個坡度小平緩,一個坡度大。)

②分組實驗,記錄數據。

③匯報實驗結果,比較三個數據。

(垂直拉起,坡度較陡,坡度平緩。)

④討論:這說明什麼?(說明坡度越平緩,越省力。)

3.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1)討論: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2)分析引橋、樓梯、盤山公路。

出示引橋、樓梯、盤山公路圖(引橋是典型斜面,樓梯是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是環繞式斜面,但它卻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討論:盤山公路環繞式斜面有什麼優點?(斜面加長,坡度平緩。)

(3)討論:

①根據盤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絲釘是一種什麼樣的簡單機械?

分組討論,匯報。

②演示(螺紋是斜面變形示意)

教師出示演示器,拉開螺紋成為坡度平緩的斜面。

講解:螺釘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製成。螺釘是一種簡單機械——斜面。

(4)出示:劈、斧頭。

指出這二種工具什麼地方是斜面?

4.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種簡單機械——斜面,到此我們已經認識了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四種簡單機械。在我們周圍許多地方都應用了簡單機械。

(三)布置作業

1.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2.思考:斜面雖然能省力,但有什麼缺點?高樓中的電梯,雖然費力,但有什麼優點?

2008-6-24 9:21:21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認識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踐中領會斜面的作用,知道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能利用所學知識為日常生活服務解決問題。

三、教學准備

(1)分組實驗材料:斜面實驗用木板二塊(30×10×1.5cm;50×10×1.5cm)、鐵架台、實驗用重物圓木塊(應有足夠重量,最好為100g)、測力計(250g)。

(2)演示用材料:螺絲釘螺紋的斜面示意摸墨,斧頭,劈。

(3)掛圖或投影片——引橋圖、盤山公路圖、樓梯圖。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有螺紋的釘子叫螺絲釘,螺絲釘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你認為螺絲釘應是哪種簡單機械?(當學生列舉前邊學過的簡單機械時,教師引導學生一個個否定。當學生指出輪軸時教師強調,螺絲刀是利用了輪軸原理工作,螺絲釘不具輪和軸的構造。)

談話:螺絲釘到底屬於哪類簡單機械呢?讓我們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簡單機械——斜面,並認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實驗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①教師出示實驗材料,指出實驗要求。(用鐵架台和木板組裝好斜面,高度為15cm、斜面長30cm。)

用測力計,將實驗用圓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測量後記錄。

再利用斜面,將圓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測量後記錄。

②分組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將二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

④討論:這塊斜的木板有什麼作用?

(2)講解:

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實驗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這塊斜的木板就是一種簡單機械,叫斜面。(板書課題)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坡度與省力多少的關系。

(1)談話: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讓斜面更省力,這個斜面應是什麼樣的?(希望學生能設計出加長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緩。)

(2)實驗2

①在鐵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較二個斜面有什麼不同?

(一個斜面長,一個斜面短;一個坡度小平緩,一個坡度大。)

②分組實驗,記錄數據。

③匯報實驗結果,比較三個數據。

(垂直拉起,坡度較陡,坡度平緩。)

④討論:這說明什麼?(說明坡度越平緩,越省力。)

3.指導學生認識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1)討論: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2)分析引橋、樓梯、盤山公路。

出示引橋、樓梯、盤山公路圖(引橋是典型斜面,樓梯是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是環繞式斜面,但它卻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討論:盤山公路環繞式斜面有什麼優點?(斜面加長,坡度平緩。)

(3)討論:

①根據盤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絲釘是一種什麼樣的簡單機械?

分組討論,匯報。

②演示(螺紋是斜面變形示意)

教師出示演示器,拉開螺紋成為坡度平緩的斜面。

講解:螺釘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製成。螺釘是一種簡單機械——斜面。

(4)出示:劈、斧頭。

指出這二種工具什麼地方是斜面?

4.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種簡單機械——斜面,到此我們已經認識了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四種簡單機械。在我們周圍許多地方都應用了簡單機械。

(三)布置作業

1.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

2.思考:斜面雖然能省力,但有什麼缺點?高樓中的電梯,雖然費力,但有什麼優點?

6. 為什麼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

所謂斜面,就似直角三角形的一條斜邊
人們用它來把重物舉到高處
這就要克服重力作功
因為FS=MgH
而斜面的巧處就在作功時
使位移S變大,從而省力F

7. 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斜面的作用是什麼金屬的作用是什麼

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於測量時間;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版位置停下,便於權准確測量小車移動的距離;
據圖可以看出,小車上半段的時間是3s,下半段的時間是2s,所以據v=
s
t
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時間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據圖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總時間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1m
5s
=0.2m/s;
故答案為:小;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車移動的距離;小於;0.2m/s;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