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與美學
Ⅰ 美學上藝術與藝術品聯系及區別
藝術是一個總的概念,它指一切的藝術行為、藝術產品和藝術觀念,所以是包回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相比較而答言,藝術是一個抽象概念,藝術品則是以物質或符號形式存在的藝術。在藝術下麵包含著許多方面的下屬概念,如從藝術創造過程說,則有藝術家、藝術創造、藝術作品(藝術品)、藝術欣賞等;從藝術媒介看,則又有語言藝術、造型藝術、聲音藝術、綜合藝術等。
Ⅱ 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學
1、藝術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2、美學
美學(希臘語:αισθητική;英語:Aesthetic)是一個哲學分支學科。
美學的概念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來的,
他認為需要在哲學體系中給藝術一個恰當的位置,於是他建立了一門學科研究感性的認識,並稱其為「Aesthetic」(感性學)。
美學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即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

(2)美術與美學擴展閱讀:
一、美學的范圍:
美學的范圍與宇宙同在,與人類同在,作為一本美學原理,應該講哪些內容呢?這不但涉及到美學作為一種學術按自身的邏輯關聯的內容,還要涉及到教育體系的學科分類對美學的具體呈現的制約。
在中國,一是放在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的美學,二是藝術學下面的四個一級學科里:藝術理論、美術與設計學、戲劇與影視藝術學,音樂與舞蹈學。
三是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下面關於文學的諸學科和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下面的各國文學,四是一級學科建築學下面與建築藝術相關的學科和林學下面的園林植物和觀賞園藝。
這里最為重要是因藝術學與美學的分離而產生出來的藝術概論(或藝術學概論)與美學的關系。可以說,美的藝術類型與藝術概論所講的內容甚多重合。因此,還要對學科分工的內容加以考慮。
在綜合這兩個方面方面之後,一本美學原理,一是要列出所應講的問題,二是在這些問題講清之後,要讓人對整個美學問題有一個整體性的領悟。
基於此,一本美學原理,最需要講的問題如下:
1、審美現象學,講清楚當人面對美,做審美欣賞時,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審美是怎樣開始的,怎樣進行的,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2、審美類型學,講清楚美分為幾個大的基本類與型,如美、悲、喜等大類,類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優、壯美、典雅,這些類型各自的特點是怎樣的。
3、審美文化學,講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進一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和形式。
4、形式美法則,講清楚超越文化和時空的美的基本法則,如形、色、對稱、均衡等。
5、美的起源。從人類文化學來看,美是怎樣產生的,人是怎樣認識到美的。
6、美學的學科歷史,講清楚美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其規律是什麼。
在這六大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審美現象學、審美類型學、審美文化學、形式美法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美學原理,知道了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學。
二、藝術的類型: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1、造型藝術
造型藝術(plastic arts) 藝術形態之一。指以一定物質材料(如繪畫用顏料、墨、絹、布、紙、木板等,雕塑、工藝用木、石、泥、玻璃、金屬等,建築用多種建築材料等)和手段創造的可視靜態空間形象的來反應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種再現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萊辛在《拉奧孔》中始用這一名詞。
在德語中造型(bilden)原義謂「模寫」(abbilden)或「製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國建國後由蘇聯傳入,並與「美術」互用。
2、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由表演藝術家完成的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的藝術種類。泛指必須通過表演完成的藝術形式,如音樂演奏、演唱、舞蹈、曲藝等。專指演員在電影、電視劇、戲劇中創造角色的表演。
表演藝術的美學特徵主要是,通過演員的表演,把各類藝術的文學腳本所提供的間接形象轉化為直觀的形象,使人在欣賞演員繪形繪聲繪色的表演中,如親臨其境、親聞其聲、親見其形,產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獲得審美享受。
3、綜合藝術
綜合藝術又叫復合藝術。藝術分類用語。泛指幾種藝術成分綜合而成的藝術。如歌曲綜合詩歌與音樂,建築綜合繪畫與雕塑,戲劇綜合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等。通常專指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等形式。有機性是綜合藝術最重要的特徵。
4、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它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包括戲劇小品、播音主持、演講、辯論等藝術形式。它的表達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語言速度、單人、多人、混聲等多種形式。一般說來,語言藝術和文學、戲劇等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藝術
Ⅲ 美術、美學,區別是
有人回答「美術是指繪畫技術。」這是完全不懂美術,首先搞懂一個概念「技術和藝術」只會「技術」的稱為「工匠」,會「藝術」的稱為「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基礎就是建立在美學的基礎上進行的。美術是美學實踐化的形式之一。其次,繪畫藝術屬於美術,但美術並不僅僅只有繪畫藝術。
Ⅳ 美學和藝術的區別
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藝術就伴隨著社會人生共進。在藝術創造實踐中,人們認識到了美。
藝術就是人們用特意的能動方式進行美的表現和創造,引發美的意境和情感。專業藝術和生活藝術都是這樣,通過一定技藝表達思想,創造財物,豐富生活。藝術創造對美學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劇情的崇高、滑稽,工藝的黃金尺寸等等,都為美學增添了風采。同時,藝術發展手段也引導著審美的水準。
美學分支於哲學的發展,參照了心理學的內容,在藝術的伴隨下成長起來。由於藝術與美的關系最密切,所以美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應是為藝術服務。美是人的本質的能動表現和感應與自然和社會的藝術性和諧,美學是從審美感受中來認定事物藝術性發揮的效益性,思想意境的合理性,心理共鳴的可感性。一切都是聯繫到演繹者和欣賞者的和諧關系問題。如果美學脫離了藝術,就無的放矢,缺少了滋潤的源泉。人文科學有些危機也是由此而來。如果無對象地感應論美來調人的胃口,這就成了真的偽美學。愛智論壇將美與藝術放在一個版塊,就是這樣的提示。
美學對藝術的審視指導作用表現在感性和理性不同方面。生理學的理論提示了人的直覺、感覺、印象過程,都是審美直觀反映的對應問題。哲理的提示加深著邏輯的合理性和社會意義的和諧性認識。由此,藝術的展示與人的感情心理相和諧的就是表象美的,與社會意義相和諧的就是內在美的。保持了真善美的統一,就是盡善盡美的,藝術的能動表現與人的理想感受達成和諧一致,就符合了美的創造規律。
藝術美表現為專業和生活不同方面。舞蹈是最早的藝術形式,繼而有了音調、樂器、修飾相伴,在集會中有了崇高的理念,美的意識萌發,正像創立漢字古體「美」字那樣,美一開始就離不開藝術。文學現象廣泛的表現了美的意識,通過形象的聯想和邏輯的軌跡給與人們無限美的遐想,正像李清照的《如夢令》「---爭度,爭度,驚起一灘鷗露」。
藝術美與商品的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有關,其價位和藝術水平對審美的水準也有影響。美的欣賞是一種評價,同時也是一種自覺享受,這就使藝術有了特殊的價值審美。藝術重在表現,用行為和結果來展示美,為一定的目的服務,不但要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物,還要處理丑的形象來襯托美的情趣。看《巴黎聖母院》的藝術,吉卜西少女愛斯梅哈爾達成了真善美的化身,醜陋的加西莫多被感化的情真意切,教主克羅德卻在靈與肉的煎熬中那樣掙扎。美學就要歸結出這種藝術性的緣由。作為具有審視作用的美學認識,除了感應其和諧性之外,還要從理想的高度來權衡藝術的效果,欣賞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使用一定的藝術手段,這就是審美的藝術性。美具有藝術性的感應,就是在哲理的認識中也在發揮著形象思維的作用,審美是遵循人的本質發展的藝術理想軌跡來進行。正像英俊的哈姆雷特在痛苦中探尋—「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什麼人也脫不開心理的憂慮。盡管欣賞者的趣味和水平不同,思想不同,審視的和諧性參差不齊,但感性的心理和生理享受有著統一性,這就使藝術手段的發揮有了充分的發展餘地。
表演藝術在發展中呈現出多樣的形式,現代影視藝術更是將其演化至極,高雅藝術常引發高理想和超理想的境界,導致表現者和欣賞者巨大的平衡差,這就引起了人們美好的追求,就像追星族那樣。當藝術家的表現與欣賞者的感應相和諧,並超出其理想想像時,就被捧為美的使者,否則,就會被貶為丑的形態。劣質的表演想表現美的情調,只能是一塌糊塗。色藝雙優的名星如背離了和諧社會的意向,也會留下敗跡。
工藝藝術是對自然材料的作用來提供一定的使用價值,表現特定的思想感情,以建成生活理想的氛圍。工藝美就體現在使用與欣賞合意的理想化。社會發展趨向高級化,工藝的更新也引發了新奇的追求,工藝美的欣賞價值往往超出其使用價值,這也是理想化的和諧表現。美學不能以高雅的情調貶低使用工藝的地位,像園林廚藝,因為美的欣賞在不同領域是相通的。
社會生活的主體是人,人本美是此藝術的主體,藝術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自身的優化,黃金身段也由此出台,欣賞的情調有了變化,理性的內涵也有了轉移。人的資質、修養、風度都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得到表現,不同的關系和環境也極大的影響著對人本美的欣賞。
生活藝術與專業藝術的不同在於缺少了典型化。但不能說美學里的美與生活美不相一致。因為現實藝術與專業藝術沒有絕對的界限,現實生活又是藝術生活的基礎,人們對自身和行為的美越來越重視,作為理論化的美學怎麼能割捨得了呢。
美學論壇應出現美學批評,像文化批評那樣,從美學理論到藝術評論,探討美學的用武之地,回味美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藝術表現者同時常常又是美的評價者,美學與藝術互促互進,但這並不能將美學歸之與藝術,因為美的欣賞有不同的感受關系互動的和哲理的聯系,有廣泛的共性,這是重專業性的藝術所不能代替的。美學有了許多分支,又有了藝術美學,但為了趨向欣賞和諧的能動表現與感受和諧關系的不同始終是對立統一的。值得提出的是,現代美學還沒有真正發揮為藝術服務的職能,有待我們開發這廣闊的前景。
Ⅳ 藝術與美學的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研究對象與過程不同、包含聯系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藝術
藝術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

2、美學
美學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即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
二、研究對象與過程不同
1、藝術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學習、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視覺、聽覺、觸覺)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2、美學
鮑姆嘉通認為,美學對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他說:「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單就它本身來看),這就是美;與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認識的不完善,這就是丑。」「美,指教導怎樣以美的方式去思維,是作為研究低級認識方式的科學,即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的任務。」這就是說,作為低級認識論的美學,它的任務就是研究感性認識的完善,也就是美。
三、包含聯系不同
1、藝術
現代藝術包括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等等。
2、美學
美學與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神話學等有著緊密聯系。
Ⅵ 美學與美術學、藝術學的聯系與區別
美學與美術學:美學是泛稱,可以是書法美學、美術美學、建築美學、音樂美學等。 美術學是回獨立的一門答藝術學科。美學和藝術學的區別:藝術學主要是研究美術理論,美術史。而美學則是從更高的位置來研究美感,研究方向包括哲學,音樂,美術,文學,電影等等的。兩者的關系就好比藝術與美術的關系,一個包含另一個,美術屬於藝術的范疇,一個更廣義,一個更專一.
Ⅶ 美術和美育有什麼區別呢聽說優兔美術挺前衛的.
前衛不前衛不知道,但是我孩子在那邊學習畫畫感覺還不錯,有興趣畫畫內的推薦去試試。美育容和美術的區別,美術的更多強調的是技法,美育是培養孩子的審美啊,創造美,認識美這些的能力。個人理解的就是這些了,你可以去優兔問問他們老師回答的很專業
Ⅷ 美學是不是美術
美學
美學(měixué)
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一般可以分成基礎美學(可細分為哲學美學、心理學美學和社會學美學)、實用美學和歷史美學。服飾是美的,又與藝術有著一定的關系,所以服飾美學也有了存在的理由。服飾美學屬於實用美學。實用美學又包括裝飾美學、技術美學和社會美學等分支。服飾美學與這些分支都有關系。套用以上關於美的定義,我們可以說,"服飾美學是以審美經驗為中心,研究服飾及其設計的學科"。
由於服飾美學是一門實用美學,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也無力糾纏於一些美學基本概念和命題的爭論(那是基礎美學的任務),而是直接引用我們認為有用的結論。例如,自從1799年於·施萊格爾賦予且以及一系列與古典美學范疇相對立的辛辣、粗魯等范疇以美的含義,近代美學已經把丑作為一種審美價值,所以現代時裝中怪誕、誇張、醜陋的作品也可以作為審美對象加以評析。另外,如里普斯的移情說、魯道夫·阿恩海姆(Rodolf Arnhein)的格式塔、瓊恩(g.g.Jung)的人格面具、康德(Kant)的無利害關系說等,在服飾美學中也被廣泛地運用。
服飾審美活動異於其他藝術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常常合二為一。服飾本身常常不能單獨地被當作審美對象,服飾常常是與人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被人審視和欣賞。服飾的穿著者既與服飾一起組成審美對象,同時往往又成為第一個和最重要的審美主體。為了更清楚更完善地進行這種獨特的審美活動,穿著者幾乎總要藉助鏡子(或如鏡的水面等)。這時,嚴格地說,審美對象已經不是真實的穿著者及其服飾,而是其鏡中的映象。雖然,人們都相信鏡中的映象與實體幾乎完全一樣,一旦事實上並非如此。即使撇開由於鏡面的性質和反射所造成的差異不談,我們也不能忽視鏡中呈現的是經過不同程度理想化的自我。這種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的兼任,映象與實體的替換,使得很多服飾美學命題增加了復雜性和難度。但這並不妨礙許多人對此津津樂道。
美術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 ,,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隨後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美術」一詞便成為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藝術傳播即指藉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以往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欣賞,大多採用簡單的、直接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意義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傳播功能落後,未能對藝術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近百年、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的迅捷發展對於藝術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電子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以及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藝術傳播方式和功能獲得重大進展。它不僅使影視藝術成為當今最具有大眾性的藝術樣式,同時也將其中許多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影響到其它藝術樣式,視像技術的優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於藝術品的傳播形式、規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對於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賞情趣等,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藝術的接受,包括藝術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者的鑒賞與批評活動具有很強的主體性意義,它既是對於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詮釋和創造,同時也是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結,使藝術活動融於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系統中,並在其間發揮權極的作用。
是門類藝術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比較學、藝術史學等相結合的學科。從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發展、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傳播等各個方面,探討人類藝術發生與發展的規律,未來的走向及變化。美術傳播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方向更著眼於美術領域中的大眾傳播,研究在新媒體背景下,美術作為傳播信息和傳播載體的種種問題。
主要研究的學問:藝術概論、三大構成、中外藝術學、大眾傳播、等涉及的內容很廣的
我是藝術與傳播學專業的,我們學校在大一、二的時候學的都是這些專業課,後來大三、四就開始學習設計了,廣告、室內、環藝等的。
美學並不是美術
Ⅸ 美學和美術學有何區別
美學,來主要討論自然美同藝自術美的關系,從論述美學和美的藝術、自然美和藝術美、美的定義及其與美學的關系入手,論證美學理論、審美意識的特徵以及這些審美特徵賴以形成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條件,屬於哲學中的美學范疇。
美術,美術是研究美術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美術的研究范圍包括建築藝術、雕塑、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美術種類的歷史,涉及美術家、美術作品、美術理論、美術思潮和美術流派等各方面,討論的是現實的美術作品。
Ⅹ 設計與美學的關系
藝術設計學專業培養具備藝術設計學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藝術設計回教育、研究、設計、出版和答文博等單位從事藝術設計學教學、研究、編輯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這個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藝術設計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通過藝術設計理論思維能力、造型藝術基礎及設計原理與力法的基本訓練,具備了解藝術設計的歷史、現狀和進行理論研究的基本素質。

(10)美術與美學擴展閱讀: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藝術學、歷史學、哲學
主要課程:藝術設計概論、藝術設計學、中國藝術設計史、外國藝術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考古學、藝術設計基礎等。
藝術設計學按理說是美術學的一個分支,屬於美術學系。不過二者的研究方向有所區別。
美術學與設計學可以說是同根同源,基礎同樣建立在美術理論之上。不過美術學偏重與對美術史,美術作品的學習與賞析。而設計學偏重與對工藝史,設計作品的學習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