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狼說文言文

狼說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6 12:12:04

A. 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譯 蒲松齡寫的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

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1)狼說文言文擴展閱讀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於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B. 狼的文言文朗讀。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只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占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馳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C. 文言文《狼》的白話翻譯

《聊齋志異,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聊齋志異,狼》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

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出自清代著名小說《聊齋志異》

(3)狼說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聊齋志異》中有狼三則。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收錄為「專題 《狼》」,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

作者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熱衷功名。父親蒲槃時家道已漸中落,曾娶妻孫氏、董氏、李氏,蒲松齡為董氏子。年少時,張獻忠、李自成起義(明末農民起義);再後來清軍入關,正處改朝易鼎之際,社會動盪不安。

康熙十八年(1679年),作成狐鬼小說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作《婚嫁全書》。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作《省身語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自春至秋,病足卧床。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秋,蒲松齡應鄉試,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為張嵋《古香書屋存草》作序。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秋應鄉試,再次犯規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春,山東按察使喻成龍慕名邀請,到濟南作客數日。館東畢際有病逝,蒲松齡作《哭畢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高珩病逝,作《挽念東高先生》。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作《懷刑錄》。秋,率畢氏弟子赴省城應鄉試。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六月,唐夢賚病卒,蒲松齡代本邑縉紳作《祭唐太史》文。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暮春赴濟南,滯留數月,應鄉試未中。

D. 初中語文狼文言文翻譯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窘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E. 《狼》古文原文及解釋是什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一個屠戶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半路上,有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了,就把骨頭扔給它們。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

屠戶又朝狼扔骨頭,後得到骨頭的那隻雖然停了下來,但先前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仍然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後面受到狼的攻擊。他往旁邊看見野地里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禾堆積在麥場當中,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就跑過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著刀。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對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離開,另外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面前。過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走開,轉身看看柴草堆後面,發現一隻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鑽洞進去,以便從背後攻擊屠戶。

狼的身體已經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斷它的大腿,也殺死了它。屠戶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騙對手。

狼也夠狡猾了,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F. 《狼(一)》文言文注釋及翻譯

一,注釋

1,貨:出售、賣。

2,欻(xū):忽然。

3,瞰(kàn):窺視。

4,既:已經

5,諸:相當於「之於」

6,蚤(zǎo):通「早」,早晨。

7,逡(qūn)徘徊的樣子

8,仰:抬

9,昂:貴。

10,直:通「值」,價值。

11,緣:沿著

12,罹(lí):遭遇(禍患)。

二,《狼(一)》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的窺視著屠戶帶著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戶跑了好幾里路。

屠戶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劃著給狼看,狼稍稍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戶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戶沒辦法了,於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

於是屠戶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戶了。屠戶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戶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弔死在樹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戶因為害怕)小心地(在樹的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一條死狼。

(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情形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金子,屠戶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三,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歘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屠無機,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

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竟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

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可笑矣。

(6)狼說文言文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中有狼三則。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收錄為「專題 《狼》」,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

魯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30課《狼》,2016年新審訂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18課《狼》和部編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上冊第20課《狼》。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G. 狼文言文

蒲松齡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字詞

1.詞性活用現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於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詞多義: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

敵 攻擊, 恐前後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後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4.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 助詞,位於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 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後也。 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後受其敵。(指狼)。 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指屠戶)。 ③屠自後斷其股。(指狼)。

5.常用字詞:

懼:恐懼。 從:跟隨。 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突然。 斃:殺死。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H. 文言文《狼》的全文翻譯

《狼》
蒲松齡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I. 文言文狼的寓意

本文講的是一個屠夫憑借智慧和勇敢戰勝兩只狼的故事。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和精練的語言刻畫了狼的貪婪、猖狂和狡猾,尤其對狼的行動、神態的描寫,如「一狼徑去」,另一狼「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等,更是傳神地揭示了狼的陰險狡詐的本性。在刻畫屠夫這一人物上,也頗見作者的匠心。「屠懼」,表現了屠夫的怯弱、畏縮;「屠大窘」、「暴起」、「斷其股」等,寥寥數語寫出了屠夫由不得已到拚死自衛的心理過程。結尾的議論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面對殘暴的敵人,只有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J. 文言文《狼》的全文翻譯

《狼》白話釋義: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較晚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獲得骨頭的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後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裡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

他剛剛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的後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

(10)狼說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藉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

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文章簡介: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愛情故事,占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

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