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美術館
Ⅰ 十堰市張灣區漢江街辦這個地方怎麼規劃的是准備建設 什麼張灣新工業區 具體建在那個地方
張灣區漢江路街辦地處十堰城區北部,是十堰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承載地,是實施市縣對接戰略的橋頭堡,是張灣區打造「三區兩中心」的主戰場。今年以來,漢江路街辦認真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區「三區兩中心」建設目標,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促進新一輪大發展,全力推進「實力漢江、魅力漢江、活力漢江」建設,努力構建十堰北部新城。
堅持以項目為龍頭
致力打造實力漢江
搶抓浙江路、東環路沿線開發機遇,推進汽車產業園建設。堅持把汽車產業作為發展的重要支撐,利用處於十堰城區與鄖縣中心區域的區位優勢,不斷改善招商環境,搭建招商平台,整合各種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引進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當前,東環路萬通工業園中的14家4S店集群盛妝開業,三環工業園10萬輛整車項目即將投產,安遠工業園3萬輛整車項目二期即將竣工。
搶抓東環路、鄖十一級路沿線開發機遇,推進漢江商貿物流城建設。由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0個重大建設項目之一——漢江商貿物流城項目,位於北京路(東北部)延長線和鄖十一級路以北,與東環路發展大道銜接,項目規劃開發面積1.6萬畝。項目一期佔地3000畝,即將破土動工,預計投資超過60億元。整個項目建成後,將建成一個集商貿、工業、倉儲於一體的綜合物流新區,可吸引千億元以上投資,將成為拉動十堰經濟發展的又一引擎。
搶抓北京路延長線、發展大道開發機遇,推進文化產業園建設。隨著十堰大劇院、南水北調博物館、十堰日報傳媒大廈、十堰廣電大廈落戶漢江路街辦轄區,加上原有的市體育中心、十堰美術館等場館,將形成一個功能齊全、相對集中的文化產業園區。
堅持以服務為抓手
致力打造魅力漢江
搶抓城中村改造機遇,大力推進現代商住新區建設。加快推進東環路、萬通工業園、三環工業園等重點項目拆遷安置區建設,落實上樓安置政策,全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力爭徹底改變老舊小區和城中村面貌,打造一批自然風景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小區和鄉村居住區。結合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區建設等,推進商住新區建設。大力開發商住樓,建設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商住小區,助推現代化服務業發展。定期開展拆違治亂行動,改善轄區面貌,為建設宜居宜業商住新區打下基礎。
搶抓產業扶貧開發機遇,大力推進生態休閑園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建設小嶺以北的櫻桃長廊和南水北調中線庫區休閑觀光園。推進「一村一品」創建工作,以水堤溝村為主,打造小水果特色產業品牌,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從事小水果種植;以桐樹溝、劉家村等為主,發展無公害蔬菜。扶持農民開辦農家樂,加快現有農家樂提檔升級。
搶抓創新社會管理機遇,大力推進「平安街辦」建設。繼續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廣泛開展創建「十面紅旗網格」、爭當「十大網格標兵」等活動,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加大維穩工作力度,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Ⅱ 十堰市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抄:十堰市博物館位於十堰市北襲京北路91號,毗鄰柳林小學,市財政局、土地局、體育中心、美術館、市政府接待中心。博物館建設投資9000餘萬元,佔地面積35畝,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分為陳列展覽區、綜合服務區兩大部分。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隸屬於十堰市文化體育局的副縣級二級單位。於2007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注冊資本:7779.7萬人民幣
Ⅲ 十堰下雨了去哪玩
這個要看你個人愛好了,你如果喜歡運動,十堰體育館對嗎哪裡有個健身房,哪裡可以打籃球撞球之類的,。還有博物館,。圖書館,。還有去酒吧唱歌,。多著呢,。
Ⅳ 到十堰旅遊怎麼玩
(1)逛街最好從五堰逛到六堰,五堰這邊有五堰商場和五商時尚百貨,香港街步行街,深圳街小吃街。六堰有人民商場、中商百貨,還有人民公園,沿路文化廣場和人民廣場都是歇腳的好地方。
(2)100左右的有,比如雲鶴賓館、亨運賓館等,消費都是比較實惠的。
(3)夜景最漂亮的應該在六堰人名廣場這一帶。
(4)最好坐K15或K16路公共汽車到「市博物館」站下車,然後你就會看見一座五星級的大酒店--世紀百強雅閣國際大酒店,是湖北省最高檔的酒店全國綠化面積最高的酒店,在酒店門口就有開往武當山的豪華大巴車,只要購買武當山的門票就可以免費乘坐豪華大巴前往武當山。
(5)武當山住宿一晚上價格在50-100元不等。
(6)十堰最出名的大學是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乘坐K5路車到「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站下,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以汽車專業為主的高等院校。
強烈推薦去十堰市北京路,北京路是十堰市的新城區,十堰市未來的發展都在北京路上,北京路上有十堰市博物館、十堰市體育中心、十堰市羽毛球館、十堰市高爾夫球場、十堰市游泳館、十堰市美術館,還有十堰的大學城(集中了十堰職業技術學院、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鄖陽醫學院),北京路的建築都很美的。
乘坐K15和K16路公共汽車可以貫穿北京路全路。
武當山旅遊指導:如果想全部玩到的話,在武當山上玩兩天,第一天上山之後,乘車去磨針井,在這里可以親自體驗鐵杵磨成針;然後乘車去太子坡(又名復真觀),學生很多都要在這里燒香拜,以求學業有成、金榜題名;然後坐車去逍遙谷,這里自然景觀很美,還有很多猴子,有山有水,景色迷人,讓人感受到天人合一,可以在逍遙谷吃個飯;再乘車去紫霄宮(門票20元/人,學生憑《學生證》半價);游完紫霄宮之後乘車去南岩;游完南岩之後,此時已經沒有公路可走,汽車在這里到達終點,人可走古神道經兩個半小時到達金頂太和宮,在古神道上景點也有很多,途經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最後到達金頂,如果時間不早了可以從南岩乘索道直接到達金頂。在金頂可以住宿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起床看日出,景色很美,然後沿古神道下山,遊玩五龍宮、梅子埡、回龍觀、元和觀,最後出山門可游覽玉虛宮。再乘車去丹江口市均縣遊玩武當山九宮之首--靜樂宮。在武當山上乘坐的都是景區旅遊車,都是免費的,車費包含在門票裡面,所以花不了多少錢。
具體可以瀏覽武當山網站:www.chinawudang.com。

Ⅳ 怎樣突出十堰文化優勢,發揮十堰文化的作用
一、發揮「五大優勢」,推進文化興市
一是發揮人文優勢,塑造十堰精神。十堰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神農百折不回的探索意識,女媧煉石補天的獻身精神,屈原放歌滄浪的志士情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十堰有獨具魅力的武當道教文化,它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崇尚「道法自然」的精神理念,為十堰的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啟迪;十堰移民文化影響深遠,無論是古代移民帶給我們的開拓精神,還是現代先進生產力的流動帶給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放理念,都為十堰的發展留下了豐厚的文化滋養。我們將把人文精神的塑造作為首要任務,發揮人文優勢,打造十堰精神,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責任感,為十堰發展凝心聚力,用文化的力量凝聚發展的力量。
二是發揮品牌優勢,打造十堰名片。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南水北調水源區丹江口、中國汽車城三張國家級「名片」,是十堰文化中最具獨特魅力的優勢資源。名山、秀水、汽車城,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印跡,又有鮮明的現代文明氣息,既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又蘊含著巨大的文化價值。我們將從文化入手,進一步豐富「三張名片」的文化內涵,提升「三張名片」的文化價值,充分發揮武當文化、漢水文化、汽車文化的優勢,為十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加豐富的文化素養,用文化的增量提升發展的增量。
三是發揮區位優勢,提升十堰形象。十堰地處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畔,是我國中部地區山川與平原的緩沖帶,南北氣候的地理分界線,山有名氣,水有靈氣,有生態文化的天然優勢;十堰處於西安、重慶、武漢三大經濟圈的交匯點,也是西安、重慶、三峽、武當山、古隆中、神農架「黃金旅遊圈」的核心版塊,即將形成鐵路、水路、航空、高速公路、國省道「五位一體」的大交通格局,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是文化旅遊的黃金寶地;十堰「朝秦暮楚」,是秦楚文化的分界地,也是秦楚文化的交匯地,民間文化豐富,是文化開發的首選區域。我們要深入研究,科學規劃,精心布局,在區域發展中進一步打好文化牌,用文化的「軟實力」打造發展的「硬實力」。
四是發揮基礎優勢,加快文化發展。近年來,我們以多元投入的模式,完善市圖書館、群藝館、體育館的功能,將市豫劇團改造成藝術劇院,遷建市藝術學校,相繼新建了體育中心、博物館、美術館、游泳館、健身中心、羽毛球館,新增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十堰文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備,市民生活滿意度不斷提高。以創造「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先後贏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十佳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宜居城市」、「平安城市」等稱號,連續五次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連續兩次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先進城市」。近幾年,我們以「武當國際旅遊節」為依託,不斷提升文化活動水準,增強文化影響力,同時,加大對外文化交流,《問道武當》、《鄉試》等一批文化精品增添了十堰的文化魅力。十堰文化、廣電、報社、社科、文聯等文化業務單位的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文化發展積蓄了力量。我們有信心進一步明確目標,整合資源,因勢利導,促進十堰文化加速發展,用文化的「加速度」推動發展的「加速度」。
五是發揮戰略優勢,建設核心板塊。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戰略機遇,全面加快十堰生態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把十堰建設成「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核心板塊。以「房陵文化圈」為重點,目前,全市啟動了一大批文化旅遊建設項目,其中,鄖西「五龍河生態旅遊」,丹江口「雙龍峽地質公園」,鄖縣「青龍山恐龍公園」等一批項目已經建成,我們將加大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使更多的文化生態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同時,我們將繼續組織實施好國家近年來先後出台的文化「五大惠民工程」,用文化的「機遇期」創造發展的「機遇期」。
二、突出「三大特色」,建設文化大市
一是突出「傳承性」特色,讓武當文化走向世界。武當山是世界文化遺產,道教是中國的國教,武當武術是中華傳統武術的兩大流派之一,武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讓武當文化走向世界,我們要打好三張牌:一是打好「問道武當」牌。創辦「中國武當國際道學院」,加強武當道教研究;加強武當道協建設,擴大住山道士規模;研究「香客文化」,增強道教文化氛圍,讓「問道武當」這一獨有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內核更加豐富;二是打好武當武術牌。以太極為源流,以內功為重點,以交流為抓手,以光大為目的,走出去,請進來,讓武當功夫名揚天下。辦好《武當》雜志,把武當武術的研究引向深入;辦好「武當功夫團」,打造國內一流的武術表演團體;採取激勵機制,扶持武術培訓;推進全民習武,弘揚武當武術。三是打好對外宣傳牌。以「武當走向世界,十堰擁抱未來」為主題,繼續開展高端宣傳;用一流的策劃,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武當印記的優秀文藝精品,擴大武當文化影響力。
二是突出「開放性」特色,讓汽車文化引領生活。汽車是工業文明的標志,「車+人=生活」是汽車文化的靈魂。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一座建在「車輪上的城市」。因「車」而積淀起來的開放、進取、創造的精神秉賦和工業文明一往無前、不斷前進的物質特徵,為我們打造汽車文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建設汽車文化之都是我們建設中國汽車城的文化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在三個層次上推進:一是打造「中國汽車文化節」, 創辦「中國(十堰)東方風韻汽車模特大賽」。用汽車文化改造傳統文化,實現觀念更新,活動更新;二是建立城市文化識別系統,以車為標志,增強汽車文化氛圍,讓車城的名字更響亮;三是設立「車城市民汽車日」,張揚汽車文化,對市民進行從汽車知識到城市認知的系列教育,增強汽車藝術文化、汽車展覽文化、賽車文化、汽車創意文化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認識東風「起點」文化,形成人在車城,情在車城,創業在車城,幸福在車城的全新文化生態。
三是突出「多元化」特色,讓秦巴文化綻放光彩。十堰是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的交匯區,境內匯聚了遠古文化、詩經文化、秦楚文化、道教文化、流放文化、水文化、農耕文化、女媧文化、龍文化等多種文化形態。豐富的文化形態凝聚而成的特色文化,是十堰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十堰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加快十堰文化發展繁榮的步伐,為十堰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重點打造三區:一是打造「民俗文化標本區」,集民俗、民歌、民間故事、民間工藝之大成,通過挖掘,搶救,保護,使十堰地區成為中華民俗文化的寶庫;二是打造「山水文化示範區」,以「太極湖」、「桃花源」、「野人谷」為代表,從山水歷史中尋找文化的根脈,從文化發現中賦予山水以生命,讓十堰山水充滿靈秀;三是打造「漢文化保護區」,以漢民歌為重點,保護漢文化遺存,開展文化尋源,提升文化價值。
三、實施「六大工程」,建設文化強市
實施「文化政績工程」。出台《促進十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明確文化發展目標,增強文化發展責任,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樹立文化政績觀,把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同規劃、同實施、同考核,建立文化問責制。未來5年十堰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培育和塑造十堰精神,使十堰精神成為全體市民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打造十堰文化識別系統,評選十堰形象宣傳語,提煉十堰城市形象標識,建設十堰城市形象宣傳雕塑群,打造十堰文化標志性建築;實現建設「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建成經營收入過億元的十堰報業集團、十堰廣電集團,打造十堰文娛集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繁榮新聞出版事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全市文化主要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對周邊地區產生較大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文化標志工程」。全力打造「十堰精神」, 使「十堰精神」成為認知十堰、激勵人心的精神動力;評選「十堰形象宣傳語」,提高城市公認度和市民自豪感;提煉「十堰城市形象標識」,增強城市現代意識;建設「十堰城市形象雕塑群」,豐富城市文化內涵。積極創造條件建設十堰大劇院、鄂西北傳媒大廈等一批文化標志工程。
實施「文化品牌工程」。繼續打造「武當國際旅遊節」文化品牌;突出重點,區域布局,著力打造「房陵文化圈」,把房縣建成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核心板塊的文化亮點;著力打造「女媧文化」,推進竹山旅遊開發;著力打造「竹溪茶歌」,把茶鄉經濟和「茶文化」緊緊融合,揚民歌之長,營造茶香歌甜的新農村氣象;著力打造「水都文化」,展示丹江文化風采;著力打造「漢江河谷文化」,再現鄖縣遠古人類家園;著力打造「秦巴民俗文化」,用文化重新解讀美麗鄖西。
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設立「十堰文化發展專項基金」,對重大文化項目,重大文化活動進行扶持;設立「武當文藝獎」,對十堰文學藝術成果進行獎勵;積極鼓勵和扶持「精品生產」,力爭每年在全國文學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評獎中獲得獎項。
實施「產業振興工程」。統籌規劃,分步建設「武當影視文化園」、「房陵王城文化園」、「十堰新聞傳媒園」和「國家非遺項目文化園」四大文化園區;在支持文化旅遊、新聞傳播、娛樂演藝和民間工藝品等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培植文化新業態,發展影視,創意產業。建立十堰文化產業項目庫,推動文化項目建設。推動廣電、報業向集團化規模、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
實施「文化人才工程」。繼續推進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崗位成才;建立激勵機制,培養拔尖人才;做好引進交流,積極探索宣傳文化領域黨管人才與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暢通優秀文化人才進入文化隊伍的渠道;探索建立體制外人才的聯系途徑和使用方式,吸收優秀知識分子和體制外人才參與重大文化項目,為他們貢獻聰明才智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努力解決文化幹部交流難、無出路的難題,充分調動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
Ⅵ 十堰市美術館怎麼樣
簡介:十堰市美術館地處十堰市北京路中段,面對市體育中心 ,左鄰鄖陽中學海關大樓,右鄰游泳館、博物館。
注冊資本:48.3萬人民幣
Ⅶ 十堰古玩城的商鋪
十堰古玩城已集中多家精品商鋪。如以創作和展賣書畫為主的「乾元齋「,其齋主是版武當畫派領軍人物的畫權家易國光先生。他的書畫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也多次被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博物館收藏。是十堰市書畫界德高望重的實力派畫家。 漢江奇石是鄂西北所獨有的,十堰奇石館也落戶在十堰古玩城,十堰廣大奇石收藏愛好者也逐漸把奇石收藏產業化,讓大量奇石走出藏室走出十堰,在古玩城進行展覽、交流、拍賣,這里也成為鄂西北最大的奇石交流中心。

Ⅷ 為什麼講十堰是湖北省唯一最宜居的城市!
樓上的不了解不要亂說嘛。
國內首份《中國城市品牌價值報告》9月11日在北京發布——全國宜居城市,十堰位列第三!
連日來,市民熱議,網友熱議,市內其他媒體也紛紛跟進報道。
評價的體系和標準是什麼?十堰到底在哪些方面強於他人,能在全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名列第3呢?
評價標準是什麼
《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准》2005年12月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正式向建設部申報立項。隨後,通過課題組走訪調研、學術會議、公開徵求意見,於去年10月通過專家初審,今年4月通過建設部科技司評審驗收。
《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准》於2007年5月30日正式發布。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文明、經濟富裕、環境優美、資源承載、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個方面,共29項一級指標,76項二級指標。評價實行百分制。宜居指數達到80分即認為是「較宜居城市」。該標准還規定,宜居指數即累計得分≥80分的城市,如果有以下任何一項否定條件,不能確認為「宜居城市」:社會矛盾突出,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基尼系數>0.6導致社會貧富兩級嚴重分化的;近三年曾被國家環保局公布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的;區域淡水資源嚴重缺乏或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
關鍵詞:氣候條件
年均壞天氣不超過20天
十堰地處秦嶺和大巴山的交會處,正在中國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帶上,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從氣候上來說,十堰市處於冷、暖氣候交匯地帶,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常年平均氣溫為15.4℃,全年氣溫在15-25℃的天數超過200天。住在十堰,春看花開,冬賞瑞雪,十分愜意。
由於地域特點,十堰出現災害性天氣的情況不是很多。從常年的情況來看,每年的暴雨天數不到2天,暴雪不到1天,大風5天,沙塵1天,冰雹3天,全年災害性氣候天數不超過20天。
關鍵詞:空氣質量
一年10個多月空氣質量優良
在十堰生活的居民都有這樣的感受:天是藍的,空氣是清新的。這要歸功於秦嶺。秦嶺既可阻擋北方沙塵暴的入侵,又可抵禦南下強冷空氣的襲擊。環保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十堰市空氣質量好於或等於二級標準的天數達到了310天,也就是說,一年中有10個多月空氣質量都是優良。2007年7月份至今,空氣質量一直都是優良等級。生活在十堰,就是生活在天然的大氧吧。
關鍵詞:森林綠化
人均綠地面積全國第一
近年來,十堰全力打造生態城取得明顯成效。環保部門統計,全市森林覆蓋率51.6%,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4和29.1個百分點。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9.5%,人均綠地面積10.8平方米,兩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形成了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獨特景觀。
十堰市先後獲得「全國綠化十佳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目前,十堰市已被列入「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正在積極爭取創建「鄂西北山地生態保護圈」。
關鍵詞:人均水擁有量
超過全省平均標准
除了被譽為「小太平洋」、「亞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庫外,十堰境內還有大小河流2489條,包括長江主要支流漢江,人均佔有水資源2600立方米,與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基本持平。全市水資源總量401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佔全省的四分之一,是湖北省僅次於宜昌的第二大水能資源基地。
十堰城區有6大水庫,為居民飲用水提供了保障。全市人均用水量為258立方米,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水為174升/日,超過湖北省平均標准(我省平均標准為169升/日)。
關鍵詞:水質
3/4的河水稍加處理即可飲用
有關部門對漢江最大的支流——堵河2006年綜合評價,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Ⅱ類標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大型水庫黃龍水庫、丹江水庫,十堰城區的余家灣水庫、茅塔河水庫水質全年綜合評價均為Ⅱ類。2006年,對全市414公里河流按照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進行水質評價中,Ⅱ類水質河長佔76.8%。
從整體情況來看,十堰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了98%。丹江口水庫因水質出眾,吸引了農夫山泉的入駐,丹江水遠銷國內外。作為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取水源,丹江口庫區的水將北送豫、冀、京、津等地。
關鍵詞:市政建設
四個場館全省一流
億元打造全省一流的體育中心,投資2400萬元建設的恆溫游泳館,是除武漢英東游泳館外的全省第二大游泳館。投資550萬建成的專業美術館在全省市州中絕無僅有。最近建成投入使用的博物館也是全省一流。市圖書館室外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電子屏幕。
關鍵詞:安全
入選全國最安全城市
十堰實現110、119、122「三台合一」,公安機關反應能力迅速。城區設立有5個巡警崗亭,組建了由148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協警隊員組成的專業巡邏隊伍,實施「三警巡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區警務室67個、農村警務室115個,配備社區民警90名、駐村民警156名。十堰城區已安裝監控攝像探頭10830個、紅外線報警器294套、電子巡更系統368套,建立監控室645個,復雜場所技防設施安裝覆蓋率達到61%。
我市曾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本月初,十堰從全國661個城市中脫穎而出,入選全國最安全城市,排名第24位。
關鍵詞:文化遺產
擁有懸崖上的「故宮」
十堰市擁有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當山。武當山方圓八百里,山巒連綿起伏,景象萬千。武當山古建築群按照故宮規制,被譽為懸崖上的「故宮」,與紫禁城遙相呼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關鍵詞:綜合實力
連續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
據了解,十五末期,我市連續三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居全國第63位。
關鍵詞:文明
省級文明城市「四連冠」
我市深化「十星級文明農戶」創建活動的經驗得到中宣部和省委肯定。我市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城市「四連冠」、「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關鍵詞:包容性
普通話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十堰是一個新型的中等移民城市。建市之初,來自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的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來十堰工作定居,從整體上提升了十堰市市民的素質,也使十堰成為我國12個普通話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有網友評價十堰是一個沒有方言的城市,普通話才是「通行證」。十堰地處湖北、河南、陝西三省交界地帶,本地話最接近河南南陽話,但是在十堰,帶有外地口音的普通話不會受到歧視。走出大山後,十堰人常被誤認為是北京人或者東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