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如何理解學科

如何理解學科

發布時間: 2020-12-06 14:10:51

如何理解人機工程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

  1. 為工業設計中考慮「人的因素」提供人體尺度參數,應用人體測量學,人體力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人體結構特徵和肌能特徵進行研究,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尺寸,體重,體表面積,比重,重心以及人體各部分在活動時相互關系和可及范圍等人體結構特徵參數,提供人體各部分的發力范圍,活動范圍,動作速度,頻率,重心變化以及動作時慣性等動態參數,分析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肢體感覺器官的機能特徵,分析人在勞動時的生理變化,能量消耗,疲勞程度以及對各種勞動負荷的適應能力,探討人在工作中影響心理狀態的因素,及心理因素對工作效率的影響等。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為工業設計全面考慮「人的因素」提供了人體結構尺度,人體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尺度等數據,這些數據可有效的運用到工業設計中去。

  2. 為工業設計中「產品」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學依據,現代工業設計中,如搞純物質功能的創作活動,不考慮人機工程學的需求,那將是創作活動的失敗。因此,如何解決「產品」與人相關的各種功能的最優化,創造出與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相協調的「產品」,這將是當今工業設計中在功能問題上的新課題。

  3. 為工業設計中考慮「環境因素」提供設計准則,通過研究人體對環境中各種物理因素的反應和適應能力,分析聲、光、熱、振動、塵埃、和有毒氣體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響程度,確定了人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所處的各種環境的舒適范圍和安全限度,從保障人體的健康,安全,合適和高效出發,為工業設計方法中考慮「環境因素」提供了設計方法和設計准則。

⑵ 如何正確理解科研和學科的關系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高校的四項重大任務,只有這四項任務互相兼顧才可共同促進高校快速的發展。

⑶ 如何理解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國較早的一些教育學教科書和教育內學辭典都認為教育學屬於社容會科學,王漢瀾教授主編的《教育學》明確提出「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隨著對教育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許多教育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教育學研究要走向綜合化的觀點。即教育學研究既要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吸收相鄰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吸收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表述中使用「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教育學具有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需要用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對教育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以利於揭示教育的規律。

⑷ 各學科的范疇怎麼理解呢

數學中,范疇(category),是一種包含了對象及對象之間箭頭的代數結構。范疇具有兩個基本性質:

一是對象之間的箭頭可以復合,且復合是滿足結合律的;

二是每個對象到自己有一個單位箭頭。一個簡單的范疇例子是由集合構成對象,集合間的映射看做箭頭。一般來說,對象和箭頭可以是抽象的任何類型,范疇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基本而抽象的方式去研究數學中的對象及其關系的方法。在許多范疇中,例如阿貝爾群范疇或向量空間范疇,態射集合。不僅是集合,而且還是阿貝爾群,並且態射的復合與這些阿貝爾群之間的群結構兼容,即復合映射是雙線性的。這種范疇稱為預可加范疇。如果在此基礎上這個范疇還帶有所有有限積和上積,那麼我們稱之為可加范疇。如果更進一步地,所有態射都有核和上核,並且每個滿態射都是上核而每個單態射都是核,那麼我們稱之為阿貝爾范疇。阿貝爾范疇的典型例子是阿貝爾群的范疇。范疇是完備的當其擁有所有極限。集合、阿貝爾群、拓撲空間的范疇都是完備的。范疇是笛卡爾閉的當其擁有所有有限直積、且有限積上的態射總是可由任一因子上的態射確定。笛卡爾閉范疇包括和,即完全偏序和斯科特連續函數組成的范疇。拓撲斯是一種特定的笛卡爾閉范疇;所有數學內容都可以用拓撲斯的語言形式化(正如所有經典數學都可以用集合范疇的語言形式化一般)。拓撲斯也可用於表示邏輯理論。

⑸ 如何理解"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

什麼是學科素養?它主要是指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當中所必須具備的在學科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主要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素質是指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並在專門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表現出決定他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身...

⑹ 如何理解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
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
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
由於它的范疇超越了行為主義層面的能力,涵蓋態度、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因此體現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國傳統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學」的特色育人觀,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的教育質量根本標准一致,有利於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務。
2.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每個人在終生發展中都需要許多素養,以應對各種生活的需要,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其他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且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就稱之為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代表了個體普遍應達到的共同必要素養,代表應該達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個個體都必須學會獲得的不可或缺的素養。
正因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都十分強調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把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未來課程作為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通過核心素養的建構來優化教育改革的質量。
3.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加寬廣。
「知識」與「技能」主要涉及具體學科領域的知識,或者具有「聽」「說」「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而素養指向的則並不是某一學科知識,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因此,核心素養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其所涉及的內涵並非單一維度,而是多元維度的。
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
這一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內涵,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統地反映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素養」一詞的功能超出了「職業」和「學校」的范疇,核心素養的獲得可以使學生升學或更好地進行未來的工作,但是素養的功能不僅僅包括升學和就業,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為終生學習、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能夠達到促進社會良好運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素養。
5.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後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的,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等把教育過程中的素養界定為通過學習而來,即使某些素養存在先天潛能的發展,這些素養也必須是可教、可學的,需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過程進行培養,經過學生的學習積累獲得。
因此,核心素養主要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可以通過各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加以培養。
培養的過程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個體認知與元認知建構的過程,是在外界引導下的自發展、自超越、自升華的過程。
6.在評估上,核心素養需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測評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核心素養具有可教、可學的外顯部分,同時也存在無聲、無形但可感、可知的內隱部分。
前者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定量的測評;
而後者則偏向於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滲透過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評估,強調對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高度關注,關注個體在此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悟。
7.在架構上,核心素養應兼顧個體與文化學習、社會參與和自發展的關系
各國在核心素養選取時都涉及文化學習領域、個體自發展領域和社會參與互動領域。
這三大領域具有較大的普遍性與概括性,基本能夠涵蓋多個發達國家所提出的核心素養內容,反映了個體與自、社會和文化的關系。
8.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
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
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
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
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9.在作用發揮上,核心素養的作用發揮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養的整體特性不僅決定了其學習獲得具有系統性,也決定了它們可以在實踐應用中相互交叉與整合,共同發揮價值。
這對於教育教學的啟示是,核心素養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個核心素養都具有獨特的重要價值,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需要基於情境進行整合性的作用發揮,不能單獨地進行價值比較。

⑺ 有人認為 課程就是指學科和教材 ,您對此如何理解

課程的本質范圍很廣,還有其他說法,如課程即書面的教學計劃,課程即預回期的學習結果答或目標,課程即學習經驗,課程即文化再生產。說課程是學科和教材有局限。忽略了學生在學校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課外生活和學校生活的經驗),忽略智力發展,創作力表現和個人成長等度向,忽略課程設計的工作。

⑻ 如何理解「學科育人」

具體地講,每個學科對學生的發展價值,除了一個領域的知識以外,從更深的層次看至少還可以有:為學生提供認識、闡述、感受、體悟改變自己生活在其中,並與其不斷互動著的、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的理論資源;為學生的形成和實現自己的意願,提供不同學學科所以獨具的路徑和獨特視角、發現的方法和思維策略,特有的運算符號和邏輯工具;為學生提供一種唯有在這個學科的學習中才可能獲得的經歷和體驗,才可能提升的獨特學科美的發現、欣賞和表達能力。唯有如此,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才能從不同的學科教學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在發展對外部世界的感受、體驗、認識、欣賞、改變和創造等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的生命世界,體驗豐富的學習人生,滿足生命的成長需要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意識與能力。惟有如此,學科教師才能完成從學科專業人員向學科教學專業人員意義的基礎性轉化。

⑼ 如何理解學科素養與學科能力的關系

什麼是學科素養?它主要是指語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當中所必須具備的在學科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主要是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素質是指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並在專門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表現出決定他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這種心理品質的總和.那麼這種品質必須是教師對語文有長久的修養與訓練逐漸養成和發展起來的,以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為主幹,同時包括智力、社會文化常識和情感意志與個性等基本要素在內的有機復合體. 我們從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身上他們身上看到具備的這種專業素質,或者說這種專業的學科素養,從而來看我們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擁有的優秀的要素.首先我們看第一節,我認為,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深鑽文本、超越教材這樣的能力,這也是一切優秀語文教師必備的功力.它主要是體現在這些優秀的語文老師他自身具有的這種深厚的學科文化底蘊,他們具有的傳承文化的這種使命感.竇桂梅老師,她的名篇導讀和名著導讀這樣的教學追求背後體現了她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周益民特級教師,他近年來在進行的民間文學、民俗文學的這樣一個傳承和這樣一個過程當中,體現出了他的這種文化追求.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創造,才能永葆他專業的生命力,從特級教師身上看到他們那樣一種不斷學習、不斷研究的專業發展的精神,能夠更好的深入思考我們語文課程的性質.老師在語文教學當中,應該通過文本來搭設起體現語文課程本質內涵的這種橋梁,實現語文育人、立人的這樣一種課程精神,課程思想. 語文學科素養實際上是語文老師在他們的專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研究、不斷創新這樣一個過程.

⑽ 如何理解「信息咨詢」的學科界定

  1. 信息獲取的能力,更別談自主性學習。

  2.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3. 「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存儲,面向世界,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

  4. 三,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5. 參考文獻,設置幾個任務、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6. 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如互聯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以各種形式。

  7. 針對這一現象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

  8. 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9. 第三步,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對陳獨秀的評價,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

  10. 第二步,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

  11.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

  12. 回答是肯定的、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13. 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在網路上檢索信息,為個性化,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分析、規律性的線索。

  14. 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知識面的拓寬。

  15. 一,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

  16. 4.老師總結點評。

  17. 語文,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豐富。

  18. 那麼:Microsoft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

  19. 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重新整理組織:」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另一方面,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20.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1. 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

  22. 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

  23. 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