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術作品
Ⅰ 繪畫作品都分哪幾大風格都分別有什麼特點
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發展至今經過了很多變化和發展,現代繪畫藝術可謂是豐富多樣,而繪畫的藝術形式更是層出不窮。十九世紀末以前,架上繪畫幾乎很完美地體現了文藝復興所賦予它的歷史地位。雖然後來相近的藝術門類的界限逐漸被淡化,繪畫與雕塑、雕塑與建築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現代藝術也不再局限於繪畫這一種形式,現代繪畫作為一種純藝術的發展過程,在繪畫史上無疑證明了它的偉大。同時,偉大中所包涵的自由多變的藝術形式給以後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那個最初的藝術革命的年代,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的藝術家得到了不同的東西,他們辛苦地探索,賦予了藝術多種美學形式。
(一)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是十九世紀中葉繼現實主義運動之後出現的新的藝術運動。一批藝術家開始擺脫室內繪畫的束縛,走到室外直接面對自然寫生。當時正值資本主義向西方擴張,使東方藝術和文明得以展現與西方人眼前,印象派就是受到中國傳統繪畫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應運而生了。
如果說文藝復興是近代繪畫的開端,確立了科學的繪畫體系,將透視、解剖等科學理論運用繪畫當中,那麼印象派則是現代繪畫的起點,它將光與色運用到繪畫當中,還認識到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藝術形式方面做出了大膽探索,對現代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馬奈、莫奈等。其中莫奈堪稱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一詞就出自於他的代表作「日出•印象」。
繼印象派之後出現的後印象派,由於不滿印象派僅滿足於追求客觀事物的形與色,對繪畫進行了更深的探索,他們認為來自自然的繪畫並不是對自然的描摹與復制,而是表達內心感受的一種方式,後印象派開始從客觀描繪轉向了主觀描繪。被譽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在探索現代藝術的成就上讓人嘆服,在他的畫中看到的不只是岩石、草地、房屋和天空這些平常的景物,畫中景物的增加與選擇,斷續的輪廓與線條,都顯示出至關重要的最後形式,在當時看來是具有突破性的里程碑,為後來現代藝術的發展開了先河。
(二)野獸派
二十世紀初具有開創性的第一個現代流派就是野獸派,它以一場色彩的解放運動來證明純粹的色彩表現有其充分而又獨立的審美價值與表現力。野獸派的代表人物是馬蒂斯,他注重色彩在繪畫中的運用,拋棄傳統繪畫的色彩和明暗關系,用單純的色彩營造平面而和諧的畫面,他認為繪畫就是用色彩來表現藝術家的感情,於是他排除傳統藝術單純地對客觀世界的描摹和再現,強調色彩的表現力。馬蒂斯曾受到後印象派和日本版畫的影響,他的作品大致有兩種風格:一種如「戴帽子的夫人」,筆觸明顯,用色大膽明顯,以主觀的色塊和抽象的線條構成誇張的形象。另一類如「舞蹈」,完全追求色彩的單純化、平面裝飾趣味和線條的節奏感。
(三)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在純形式觀念的引導下,立體主義在移動的視線中將對象的形體支解後重新構建,它不僅僅為觀者確立一個新的視覺空間,它展示的也是在現代工業所催生的新視象,即機械文明所成就的現代社會生生不息的運動感以及常變常新的流動性。立體派較之野獸派來說,則是在形體表現上的一場革命。畢加索創作於1907年的《亞威農少女》被稱為立體派的開山之作,他將受之於塞尚的幾何形構成與對非洲原始雕塑的興趣共融於畫面當中。畫中的五個女人體均經過抽象和變形,以尖銳的幾何塊面來結構人體造型,右邊的兩個姑娘的臉龐還被處理成類似於非洲雕塑的幾何狀臉譜。畢加索就此反叛傳統定點透視法,在其後的分析立體主義與綜合立體主義時期,他不斷深化對視覺空間的研究。在《彈曼陀鈴的少女》、《卡恩韋勒兒的肖像》等作品中,在無數的小塊面組成的畫面中,對象的形體已被剝離得分崩離析,他將不同時間與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的各個面並置在同一個畫面中,這種幾何化的形體的解體與重構是立體派主要的美學觀念,它為觀者展示的是一個被抽離了視覺表面真相的另類空間。
(四)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產生於義大利的一場文藝運動。未來主義則更是通過一系列的宣言與繪畫行動來大張旗鼓地贊美現代機械文明的力量與速度,並上演著一場與傳統徹底告別的儀式。他們認為把表現萬物的運動和速度視為職責,並且大膽地在繪畫中引入時間和運動的概念的來匹配或詮釋這樣一種新穎的運動美學。例如巴拉1912年的名作《鏈子上一條狗的動態》,畫中正在跑動的小狗被畫上了猶如螺旋槳一樣快速轉動的一連串的腿,這是將運動的多個瞬間並置於畫面中。
未來主義者以極大的熱情來描繪現代都市生活,以充滿動態感的畫面來贊美現代工業文明。《城市的崛起》是此種藝術觀念的最佳佐證。此畫出自未來主義畫家與理論家波丘尼之手。在充滿動勢的對角斜線的構圖中,一匹正要騰空而起的馬占據了大半個畫幅,其勢不可擋的速度與力量,讓周圍試圖牽制它的人紛紛倒地。這匹高昂嘶鳴的馬象徵著不斷崛起的現代都市,是對現代主義文明所抱定的不悔信心。
Ⅱ 文藝復興繪畫作品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文藝復興繪畫作品的藝術特色:
1.思想的解放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是以義大利人文主義教育謇挑戰神學教育為開端的。他們大力興辦世俗學校,打破教會對教育的壟斷局面。
倡導人性教育,反對神性教育,從而將教育從神學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但這種解放是有限的,囿於時代的局限。
他們不得不將聖經和神學教義作為必要的教育內容,使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神學烙印,這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也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過渡性的時代特徵。
2.透視法
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家當構思一幅畫的時候,在安排景物的層次、角度、取光等課題上,往往倚靠著過去對事物的觀察與繪畫經驗。
常常會造成空間的扭曲,直到身兼建築師、雕塑家與繪畫家的布魯內勒斯奇採取「透視法」,繪畫的空間技術才得以突破。
3.油畫取代蛋彩畫
約自13世紀起,歐洲許多地方的畫家都著手在中世紀流行的濕壁畫和蛋彩畫的基礎上,探索一種比較方便又更有表現力的繪畫材料,逐漸形成了油畫。
蛋彩畫多用於拼版畫,其顏料中加蛋黃、蜂蜜、無花果汁及膠水和溶劑溶合而成。15世紀以後,蛋彩畫逐漸為油畫所取代。油畫從文藝復興以後,成為西方繪畫中主要的畫種,現在普遍到世界各國。

(2)特色美術作品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文藝復興時期由於行會的興起,屬於工匠類的石匠,畫師,雕塑家等得到了更為統一妥善的管理與學習,畫師可以尋找行會里的導師(master)學習技術,教育業十分發達,畫師的手藝日漸精湛。
而富裕的社會也促生了更多的供養人(patron)與商人(merchant)的出現。商人得到過良好的教育,賣東西一把好手,可以區別畫的質量好壞,懂得多種語言,能言巧辯,穿梭於各國之間把畫作賣給貴族。
有別於商人,供養人則是直接通過行會或經人介紹尋找畫家為自己作畫,他們大多是貴族或富裕階層,畫作也大多反映著供養人的思想。
他們決定畫作的主題,大小,顏色,質量,完成時期與價錢,畫家只是為他們作畫,就像現在的收銀員收銀,只是為他人工作,而非擁有。在哥特與文藝復興早期,畫家的個人思想是非常薄弱的,他們通常不會在畫作上簽名,也不會留下彩蛋。
文藝復興思想的中心,是「個人」力量的覺醒。中產階級漸漸意識到了被哥特主義埋沒的屬於古羅馬藝術及文化的價值,這些記載著數學幾何,天文,哲學及文學的文獻,在追求商業成功的時代似乎比上帝更加重要。
在沒有意識到知識啟蒙的重要性之前,這些書籍被當做無用的垃圾扔在一旁,隔了一個世紀之後才被人們恍然大悟得重新撿起。
那些由於商業成功而致富發家的商人和貴族漸漸地更在乎世俗的成功而非上帝的寵愛,雖說仍然愛戴著上帝,卻已經將生活的重心從追隨完美的世界轉換到了追求現實的金錢與權力上。利用繪畫來展現自己在俗世的成功,是文藝復興時期供養人習以為常的事。
Ⅲ 表現民俗風情的美術作品名字,列舉至少二十個。比如油畫拾穗者。反正只要符合要求就行,謝謝了
壽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稱壽春、壽陽、壽州,位於安徽省中部,專淮河中游南岸,襟江帶屬河,控扼淮淝,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楚考烈王、西漢淮南國、東漢袁術均建都於此,史上屢為州、府、道、郡治所。自古及今,這片深厚的土地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存。其名勝古跡、館藏珍品、典故成語、名臣良相和革命先烈,在中華史冊上留下了一篇篇濃墨重彩的華章,長期以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這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縣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當前在全縣上下全力構建「南工北旅」特色經濟新格局、全面實施「旅遊興縣」戰略的新形勢下,做好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豐富,編輯一套能夠較好體現名城特色、系統介紹名城文化的讀物很有意義,藉以傳承歷史、啟迪後人、繼往開來、肇創新業,從而打好名城牌、唱好經濟戲。
Ⅳ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的特點
文藝復興的藝術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現實與人文。文藝復興所有的創作大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這包括了人的感觀,人的信仰,人的性慾,以及人的世界觀。這時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權,打破封建的禁慾主義。打破封建制度對人精神甚至是肉體的封鎖。這時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為主,許多評論說是借宗教作為盾牌。我反對這種說法,對西方世界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占據著他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藝術,歸根究底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宗教藝術,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會的宗教藝術。這一點要首先明確。
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技法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在風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協調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
文藝復興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開端(13世紀末-14世紀上半葉):這一時期是藝術家們對新的藝術精神和元素的探索階段。這時的藝術還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規范,卻能體現出藝術家們對新的藝術技法的追求。如何更真實地反映畫面上的內容?成為當時義大利藝術家所關注的核心。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研究古代雕刻,研究希臘羅馬的繪畫風格,形成了嶄新的寫實風格。對這種新風格起決定性影響的人,是佛羅倫薩畫家喬托(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猶大之吻》等。喬托被視為西方繪畫的開創性大師,他是第一個把寫實風格和明暗遠近法結合起來的藝術家,邁出了繪畫中關鍵性的一步。此外,他還把優美的敘事同忠實的觀察結合起來,使繪畫不再是文字的簡單圖解,具有了獨立的意義。但無可否認,喬托作為文藝復興初始期的探索者,其對構圖的空間關系,對色彩的處理,甚至對明暗對比等等技法仍然是比較幼稚的,但作為開創歷史的先河,喬托對後世的影響還是受到世人的肯定的。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美術(15世紀):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的進展構成了非常錯綜復雜的場景。這是一個許多地域性藝術流派誕生與繁榮的時期折射一個各種思潮積極地互相影響與展開斗爭的時期。在這個百花爭研的時代,注重空間透視表現和人物堅實造型,以及善用線條則是他們共有的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三位大師是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雕塑家多納太羅和畫家馬薩喬。這里主要介紹畫家馬薩喬。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 其代表作《出樂園》和《納稅錢》等;馬薩喬的藝術成就標志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繁榮期的到來。是文藝復興時代繪畫中現實主義的奠基者。馬薩喬以科學探索的精神,將解剖學、透視學的知識運用於繪畫。它的人物較之喬托的更加真實有力,同時他也是文藝復興畫家中第一個掌握透視法的人,第一個能在衣紋之下隱顯人體結構的人和第一個廣泛運用明暗對比手法的人。馬薩喬還把風景放進他的構圖,使風景具有壯麗的、概括的、真實的性質,他藉助於風景來擴大畫面范圍,賦予畫面以遼闊的空間感。他的貢獻,其一在於以科學的態度對畫面(人物)進行更真實的描寫與刻畫,其二在於把風景與人物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這為文藝復興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美術(16世紀上半葉):盛期文藝復興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這時由於種種的社會及政治原因,藝術家們已不再滿足於個人技巧和手藝,競爭激勵他們在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各領城中廣泛探索,力爭獲取更大的成就。他們在前輩藝術家探索的基礎上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使藝術在16世紀初達到了高度成熟完美的境界。不但題材從宗教內容擴大到現實生活,而且對自然景色也開始加以觀注,他們塑造的形象更完美,更具有復雜的個性和心理待點。如果說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家主要探索透視、解剖等科學法則,那麼盛期大師在把握了這些法則後不再受其限制,而是更強調視覺效果,探索作品的戲劇性和新的藝術語言。可以說,盛期的美術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這時期出現了許多經典的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布拉曼特、提香等等。他們不但把美術技法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對於美術理論的建設,也建下了不朽的功勛。這里選取畫家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作為主要介紹的對象,其代表作有《蒙娜·麗薩》和《最後的晚餐》等等,達·芬奇的天才不限於藝術,在數學、機械工程、醫學、地質學等方面也有所反映。在美術方面,達·芬奇總結了15世紀藝術家的研究成果,在繪畫構圖、明暗、透視、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他最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達·芬奇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而《最後的晚餐》的驚艷之處,更在於大師在畫面中對人物表情的掌握,這是歷史的創舉,過去的美術作品,無論構圖或畫面的技巧如何,但對人物的表情刻畫總顯得僵硬呆板,大師作出這種歷史性的創舉,正是得益與大師對人體解剖學的深厚認識,對人體面部表情肌活動的掌握,以及對人體解剖及人體比例的深厚功底。此外,達·芬奇在美術理論方面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認為:繪畫優於其他任何藝術,因為它包容了世間的一切,畫家的心就象鏡子一樣能真實地反映這個世界,把普遍的自然變為第二自然。可以說,達·芬奇不僅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世界美術史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外還有另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naroti 1475-1564年)。 過往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中,對米開朗基羅的人生有過深刻的描寫。作為一個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大師,他除了擁有絕頂的天才,超卓的成就,其與眾不同之處,正是他生命中的悲劇色彩(這在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 中自有詳述,此處不再多提)。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其雕刻方面的代表作有《大衛》、《摩西》等等,繪畫的代表作有《創世紀》、《末日的審判》。在他的兩幅經典壁畫中,人物的繁多、磅礴的氣勢是一個顯著的特徵。但既便如此,每個人物所表達的故事仍然錯落有致。充分表現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點,多而不亂。
Ⅳ 中外著名畫家美術作品及其表現形式特點
談到齊白石,對這位「中國人民傑出的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不少中青年也許感到不熟悉,這里只從外國畫家對他的評價說起,談談白石老人的影響。
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
齊白石是我們所崇敬的大師,「是東方一位了不起的畫家!」(畢加索語)。齊白石與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等不同,齊白石不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文人畫家,其成功之處在於:他從文人畫家統治了數百年的中國畫領域,以一個農夫的質朴之情、以一顆率真的童子之心、運老辣生澀的文人之筆,開創出文人畫壇領域前所未有的境界。這種境界,得到了傳統文人階層與廣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稱贊,從而確立了齊白石在畫壇上的歷史性地位。他的繪畫充滿了泥土芬香、生活氣息,其作品既師造化又師古人,達到了民間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統一,寫生與寫意的統一,工筆與意筆的統一,無限生機躍然紙上。
1956年6月張大千曾去拜訪畢加索,三次而不得接見。張大千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畫家,最後還是見到了畢加索,畢加索不說二話,搬出一捆畫來,張大千一幅一幅仔細欣賞,發現沒有一幅是畢加索自己的真品,全是臨齊白石的畫。看完後,畢加索對他說:「齊白石真是你們東方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神奇呀!齊先生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那墨竹與蘭花更是我不能畫的。」他還對張大千說,「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的藝術,你們中國的藝術……」「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西方一位大畫師,這樣評價齊白石,由此可見齊白石的價值。
齊白石把生活中感興趣的和較熟悉的一切事物統統都搬進了他的畫面上。他的選材突破了單純的民間畫、學院畫之間的森嚴界限,歷史上從未有過任何畫傢具有他這種罕見的表現現實世界的熱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為畫材從而使自己的畫達到了空前的豐富。
蛙聲十里出山泉名畫賞析關於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的鑒賞和評價
畫青蛙,只畫幾只蝌蚪逆水而游動,旁邊是山石。據說這是老捨出題,有好多畫家參與,最後公認齊白石的最好。為什麼呢?
原來,欣賞藝術作品(包括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都離不開鑒賞者的生活經驗,,人們依據做平所寄託的意象,也就是畫面的形象,喚起生活積累,展開聯想和想像,從中就會感受到一種藝術美,將畫面還原成生活現實。
具體來說,由畫面上那幾只蝌蚪,我們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變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談情說愛的日子,他們不停鳴叫,,這就是「聽取蛙聲一片」。所以說,沒有青蛙就沒有蝌蚪,換句話說,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再看畫面上的蝌蚪,它們逆水而游,並非順水而下,這意味著,這里是它們的故鄉,這里有它們的爸爸媽媽,它們不能離開這里。那它們的父母又在何處呢?也許,它們正躲在旁邊的大石底下,饒有興趣的看著自己的子女在嬉戲呢。只不過,畫面上沒畫出它們罷了。
主要作品:
蝦趣圖 千帆過盡圖 古人造像
齊白石墓
位於海淀區魏公村西南原湘潭公墓內。墓南北向,佔地88平方米,墓地為方形磨石拼接而成,兩墓並立,西側為其繼室胡寶珠之墓,周圍植有松牆。1982年重修,碑文為李苦禪所書。齊白石(1863-1957),傑出的中國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等職。
齊白石墓墓地是質朴無華,和他那水墨畫卷一樣。墓前的碑石是用花崗石鐫刻的,字是篆體。這是齊白石生前親自預備下的,上面寫著「湘潭齊白石墓」六個大字。旁邊是他繼室胡寶珠的墓。
齊白石作品集
《蛙聲十里出山泉》、《古樹歸鴉 》、《 逋蝶 》《羅浮覓句圖》 、《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齊白石全集》
Ⅵ 體現民族特色的美術作品畫什麼好
禮服設計奧運會頒獎禮儀服裝共有十六款。其中男裝一款作為升旗手制服。女裝十五款分為五個系列,每一系列分別按照嘉賓引導員、運動員引導員和托盤員的不同職能設計了三個不同款式。在奧運會的302場和殘奧會的472場頒獎儀式上,這五個系列的禮服將分別出現在不同的場館及比賽中。 系列一:「青花瓷」系列設計靈感取自世界聞名的中國青花瓷器。中國傳統亂針綉的運用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青花瓷的暈染效果。魚尾裙的廓形設計凸顯了中國女性的柔美曲線。青花瓷系列將使用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順義水上公園和青島等所有水上項目的頒獎儀式中。 系列二:寶藍系列採用溫潤典雅的寶藍色作為禮服主色,腰間飾有採用傳統盤金綉製作的腰封,圖案選用最具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意趣和美好願望的吉祥紋樣——江山海牙紋、牡丹花紋,凸顯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同時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最高超的刺綉工藝。中式的立領配以西式的肩部設計盡現中國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貴氣質。身著寶藍色禮服的頒獎儀式專業志願者將會出現在體操、室內球類比賽和擊劍等項目的頒獎現場。 系列三:國槐綠系列絲緞禮服寓意蓬勃朝氣的生命和鬱郁蔥蔥的環境,體現了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願望及堅守「綠色奧運」的決心。立體銀線綉制的吉祥牡丹和契合女性柔美曲線的捲曲花紋,更顯身段的婀娜多姿和東方女性的恬靜氣質。在自行車、射擊、現代五項等項目的頒獎儀式上將會使用綠色系列。 系列四:「玉脂白」系列巧妙地呼應了奧運獎牌金鑲玉的理念,彩綉腰封和玉佩的設計,既是中國玉文化的完美再現又是對傳統旗袍設計的一次創新。層次豐富的綠色與牙白色絲綢面料的質感完美搭配,更突出了中國女性內斂、含蓄的特質。該系列將出現在國家體育場、所有的室外球類比賽以及香港馬術比賽中。 系列五:粉紅色系列以傳統盤金綉工藝製作的寶相花圖案腰飾,分割出完美的人體比例。領部的設計突出了頸部的優美線條。粉色系列服裝將主要出現在拳擊、舉重、摔跤等力量型比賽中,以粉色的柔美來中和比賽的陽剛之氣。 升旗手服裝:與青花瓷禮服遙相呼應的升旗手服裝,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不失陽剛之氣,將出現在所有的奧運會和殘奧會比賽場館中。 所有的奧運禮服和升旗手制服都綉有「Beijing 2008」的字樣。
Ⅶ 有哪些風格的繪畫
1、種類: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壁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插圖等。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於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徵。中國畫又稱水墨畫,它在世界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是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在宣紙、絹帛上作畫的,它講究筆墨,著眼於用筆墨造型。在表現方法上,中國畫採用一種散點透視的方法。在畫面的構成上,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代表,它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
2、風格:我不知道你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時期什麼畫家的繪畫風格,因為每個時期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總的來說,中國從古到今關是國畫就有很多種,還有西方的油畫 ,你是想了解哪方面的呢
美術風格(Beaux-Arts style)
又稱第二帝國風格(Second Empire style)或第二帝國巴羅克風格(Second Empire Baroque style)。
在巴黎的美術學校發展起來的建築風格。這一風格於19世紀末在國際上佔有主導地位,並很快成地為擴張中的城市和各國政府新建公共建築的正式風格。該風格的特徵是,建築宏偉,按軸向排列的房間分布對稱,有大量古典主義的裝飾細部,建築末端或中心處常有前凸的亭閣。巴黎歌劇院是美術風格最傑出的代表。
美術風格與流派是作者在長期藝術創作中自然形成的藝術現象。我們了解這種現象的實質和特點,對於欣賞和分析作品都有益處。
當我們欣賞各種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覺得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的雄偉渾厚,有的秀麗雅緻,有的富麗堂皇,有的天趣自然,有的怪誕離奇,有的平淡簡潔,有的長於抒情,有的富於哲理等等。總之,它們的藝術形象、感情色彩、韻律節奏等都各不相同,藝術特色便迥然有別,因而使我們在欣賞時,更能體會其中的精華和情趣。徐悲鴻的作品給人以氣勢磅礴、渾厚奔放的感受;齊白石的花卉大有清新樸素、天趣自然的特色;黃賓鴻的山水畫濃郁蘊藉、酣暢淋漓;潘天壽的繪畫雄渾奇特、氣勢不凡。
作品的風格,與藝術家本身具有密切的關系。馬克思引用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話:「風格即人。」劉勰也說:「各師成心,其異如面。」這就是說,由於藝術家不同的創作個性,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形成藝術家的個人風格的原因,是由於藝術家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審美趣味、藝術才能以及文化修養等等各不相同。長期生活在巴黎近郊巴比松的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他的作品有如泥土、田野那樣,醇厚自然,和諧優美。一生遭遇坎坷不平的羅丹,他的雕塑品總是呈現一股矛盾復雜的悲劇氣質。
畫家的藝術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任何的個人風格都與時代風格和社會思潮有密切的關聯。現代著名畫家畢加索,在早期的貧困生活中,形成了藍色時期(1901~1904年)的風格,其代表作是《人生》。在1925~1936年,畫家進入了夢的分析時期,他在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之下,有意反對均勻、和諧、優美的傳統美學觀,而採取不協調的表現手法,專事製作一些怪誕的形象,給觀眾以精神上的刺激,發泄了自己內心對社會的不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即1937年是畫家憤怒時期,他為了揭露西班牙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繪制了《格爾尼卡》。1944年,巴黎解放,畫家開始了牧歌時期,為保衛世界和平大會製作了《和平鴿》。畢加索在1923年曾經這樣解釋道:「人們反復問我,我的繪畫是怎樣演變過來的,對於我來說,藝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藝術本身不會演變,人們的觀念在變化,表現方法也就隨之而變化……」。
但是,在多種風格的變化中,畢加索是以立體主義聞名於世的。他的分析立體和綜合立體異軍突起,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對現實主義美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藝術風格是通過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表現出來的。所以,即使有的作品思想傾向不好,形式荒謬怪異,然而假如它的內容與形式是有機的統一,又具有本身的特色的話,仍然會呈現自己的風格。例如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就是如此。所以藝術風格也有健康和病態之分。
時代風格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向前發展的。而民族風格,是一個民族在長時期的發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藝術特徵,它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藝術傳統,以及共同的心理狀態、審美觀點等諸種因素所構成的。藝術家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不但為本民族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也可以為其他民族的讀者所理解,從而進入世界藝術寶庫。
隨著藝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自然而然產生了各種流派。所謂流派,一般來說,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在思想傾向、藝術傾向、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相接近的藝術家,為了突破某種藝術上的束縛,因而結合起來的一個畫家集體。當然,有的派別比較嚴密,有理論、組織、宣言,還定期舉辦展覽,出版雜志等等;有的則比較鬆散和自由,沒有密切的聯系。有的與當時的政治運動的關系比較直接,有的則比較疏遠,或者僅僅表現在藝術上的創新和藝術風格上的競爭。有的還可能兼有各種因素。
以歐洲的美術為例。歐洲的古典主義美術流派,是17世紀時在法國興起的。這個美術流派的創作原則是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範例的,它崇尚理性,講究共性,強調統一,要求表現愛國主義思想。在藝術表現上則要求典雅、均衡、和諧統一。當時,路易十四組建了法國皇家學院(包括繪畫與雕塑);普桑成為這個流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阿爾卡迪亞的牧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是大衛和安格爾。他們的繪畫發展了古典主義冷靜的氣質,具有嚴謹的形體結構、宏偉的場面、隱喻式的主題思想等等。然而,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以德拉克洛瓦為代表,提倡以感情代替理性,強調內心感受、個人精神,崇尚大自然。《自由神引導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他以充滿運動感的構圖、強烈激動的個性、奔放有力的用筆等等表現手段,突破了古典主義均衡而沉悶的構圖、嚴謹而僵化的造型和細致但較呆板的用筆。他創造了熱情奔放、強烈生動的格調,在當時法國畫壇上蔚然成風。由於這個畫派與法國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聯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強有力的藝術氣質。但是,後期的浪漫主義運動逐漸脫離了現實基礎,追求獵奇,沉湎於虛無的幻想和個人的傷感情調之中,便逐漸走向低潮。
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藝術興起,離開了19世紀現實主義傳統的軌道。當時,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大部分知識分子對矛盾重重的資本主義社會感到不滿,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所以內心旁徨,似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另一方面,自然科學、城市和工業建設以空前的規模獲得迅速進展,伴隨著這些社會變化,出現了要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思潮。表現在藝術上,就涌現了野獸派、表現派和立體派。野獸派認為「准確描繪並不等於真實」,客觀事物是可感覺而不可表現的,因而強調表現主觀感受。表現派宣稱:「繪畫不是說明書,而是表現我們的感情。」進一步強調藝術是藝術家的本能的表現。超現實主義宣言提出:「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建築在某些聯想形式的超現實的信仰上……。」以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就是以弗洛伊德「夢的分析」為依據,在繪畫中進行夢的紀錄。而原來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康定斯基,由於進一步強調藝術家的自我主觀表現,主張藝術創作從內心出發,通過非具象的「色彩與形體」訴之於讀者的心靈,於是抽象主義繪畫宣告誕生。他在1911年所作的《第五號印象》,以明快的原色、流動的線條、躍進的形體,使人眼花繚亂,但不能識別任何具體的形象。他本人甚至認為,「調色板比任何作品都美」。由此看來,現代派表現為重主觀表現,重形式新奇,重任意幻想,重直覺本能和非理性等等。用瑞士的一位現代派畫家克利的話來概括:「這個傾向就是不去反映物質世界,而去表現精神世界。」一般說來,現代主義美術是脫離或否定客觀現實,片面強調主觀性;現實主義美術則主張在客觀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高度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流派在思想上的根本區別。
另一方面,現代主義熱衷於新的藝術形式的探求。畢卡索和布拉克從塞尚的繪畫理論出發,追求多層次多體面的結構的表現手法,用多觀點透視代替傳統的單一的焦點透視。畫出來的作品好像是從敲碎了的鏡子中所反映的形象,即所謂「分析立體」。爾後又採用實物拼貼方法,把不同的實物如布片、硬紙片、報紙、樹葉、玻璃片等等拼貼在畫面上,然後用繪畫加工,製作一種具有空間感的想像中的新形態(好像把一些分散了的字母拼成一個詞彙),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這種作品被稱為「綜合立體」。後來,60年代前後的視覺藝術(光效應)和機動藝術(動與光的藝術),也屬於形式的追求和形態的變革。
在實際上,現代主義的各種派別是十分復雜的。他們的作品離奇詭譎,神秘怪誕,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好像萬花筒一樣不斷地處在變化之中。雖然它們都反傳統,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世界,但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甚至相互矛盾。有些作品也多少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並且有所揭露批判,但是往往局限於渲泄個人郁憤的情緒。有的如達達派對一切社會制度採取否定的態度,甚至對藝術本身也予以否定。於是杜桑的尿盆居然也作為雕塑作品公開展覽。有的如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因為受到弗洛伊德下意識學說的影響,內容多數是不健康的,或是荒誕詭秘,或是色情的暗示。他們在藝術表現形式的探討上,採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沒有任何常規的約束。對於這樣復雜的藝術現象,我們應該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具體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1. 可愛型
這種類型的角色形象常常為大腦袋,大額頭,眼睛大有神,鼓鼓的腮幫子,圓滾的的肚子。
2. 失敗型
這類角色型在片中通常受到愚弄,外行特徵常常是凌亂的頭發細脖子,眼神無精打采,嘴巴的位置比較靠下,削肩膀,胸部凹陷,啤酒肚,大腳。
3.樂天型
這類角色是片中鬧劇的主角,外行長為大眼睛,但眼珠小,石頭常伸出嘴外。
4.英雄型
在片中都是正義的化身,面部結構比較分明,寬下巴,發型獨特,整潔,身材健壯,身上往往有特殊的標志。
5.丑惡型
片中的反面角色,沒有頭腦以欺負弱小者為樂,角色形象通常為小前額,大下巴,沒有脖子,肩膀很寬,身軀像水桶,粗長的長肢,大手
Ⅷ 體現民族特色的美術作品畫什麼好
一般體現民族特色的美術作品畫人物的比較多,並且是少數民族的人物~不過我覺得畫生活場景也可以體現
Ⅸ 美術作品有哪些特點
美術作品有很多種,包括雕塑,油畫,水彩,國畫,漫畫,等等,如果成為一種作品,那麼首先要具有獨特性,也就是創意,與此同時要畫的好,作品很精緻,說白了,要有藝術特色
Ⅹ 中國特色的少兒美術有哪些
中國特色的少兒美術一般有少兒簡筆畫、卡通畫、拼貼畫,所用材料一般有油畫棒,水彩筆,蠟筆等,中國特色的少兒美術有一個非常不好缺點,就是缺少對美術館藝術作品的欣賞與臨摹,這是與國外最大的區別,這也導致中國少兒美術從小就缺少審美和創意,這是我們值得反思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