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諸葛亮空城計文言文

諸葛亮空城計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1-08-18 21:40:16

㈠ 《空城計》的文言文全文是什麼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惱懼。以張守圭為瓜州刺史,領余眾,方復築州城。版干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御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志。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廷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陳寇,百姓多反。廷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廷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㈡ 文言文"諸葛亮空城計"的翻譯

蜀國的將軍馬謖違反了命令,街亭失守,魏國的司馬懿帶領十五萬士專兵逼近西城。屬這時西城中蜀國的士兵只剩二千多人,將士們都失了神色,諸葛亮走上城樓查看司馬懿大軍。果然看見敵軍像螞蟻一樣聚攏,立即命令說:旗幟都藏起來,所有軍士都各自守住城中的崗位,如果有不聽命令的以及大聲說話的人,就斬了他。又命令打開四成門,每扇門用二十個軍士作出掃地灑水的樣子。諸葛亮就穿上鶴氅,戴上綸巾,帶著兩個小書童拿著一把琴,到城樓上依靠著欄桿坐下,燒香彈琴。魏軍來到城下,覺得很奇怪。司馬懿趕到,就撤退了。他的兒子司馬昭說:「為什麼要撤退?」司馬懿說:「諸葛亮一身都很小心謹慎,從來沒有嘗試去冒險,不是你這樣的人所能了解的。」諸葛亮看見魏國的軍隊撤退了,供手大笑。所有將領心裡仍然還害怕著呢。

㈢ 三國演義之空城計原文

三國演義》之空城計原文
孔明將人馬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備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贊曰: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延伸:
空城計,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沖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㈣ 空城計文言文全文

虛虛來實實,兵無常勢。虛源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惱懼。以張守圭為瓜州刺史,領余眾,方復築州城。版干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御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志。守圭日:「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廷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陳寇,百姓多反。廷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廷復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㈤ 文言文"諸葛亮空城計"的翻譯 是原文嗎

文言文"諸葛亮空城計"的翻譯: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的士兵問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諸葛亮空城計"原文:

孔明調度完後,先派5千名士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騎快馬的人帶消息回來, 說司馬懿引15萬大軍,向西城蜂擁而來。這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派的5千士兵,已經有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中。眾官聽到這消息,全都嚇的失色。

孔明登城一眼望去,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成兩路向西城殺來。孔明傳下命令:眾將的旗幟全部藏匿,各軍各守巡查崗位,如果隨意進出、高聲言語者,立即處死;城中四個門全部開啟,每一門用20名士兵扮作百姓,清掃街道;若魏兵到的時候,不可擅自行動,我自然有計略。孔明於是披上鳥羽制的外衣,戴上青絲帶頭巾,派兩個小童攜帶一張琴,並在城上觀測敵情的樓房靠著欄桿而坐,燒香彈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偵探兵到了城下,見到如此情況,都不敢進攻,急忙報上敵情給司馬懿,司馬懿笑而不信,於是止住三軍,騎著快馬遠遠望去,果然見到笑容可掬的孔明坐在城樓之上,燒香彈琴,左邊有一童子捧著寶劍;右邊有一童子手拿麈尾(驅趕蚊蟲用具);城門內外有20多名百姓在低頭掃街,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完後,覺得非常可疑,便到中軍叫後軍當作前軍,前軍當作後軍,向北方山路撤退。次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軍中無兵,故意製造現在的情況,父親為何因這樣而退兵?」司馬懿回答:「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攻,則中他的計謀,以你的輩分哪裡會知道?應該盡速撤退。」於是兩路兵全部撤退。

孔明見魏兵撤退之後,拍手而笑,眾官沒一個不驚訝,於是就問孔明:「司馬懿是曹魏的名將,今天共有15萬精兵到此,見到丞相便速速撤退,這是為什麼?」孔明回答:「這個人料到我平生行事謹慎,必定不冒險;見到如此狀況,便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我並非冒險,實在是因為不得已而用這方法,而司馬懿必定引軍向北方山間小路退去,我已經命令關興、張苞二人在那等候。」

眾人聽到後皆驚訝的折服,並贊嘆的說:「丞相如此高明的計謀,神鬼莫測。若是我們的看法,一定棄城而逃。」孔明說:「我軍只有2500名,若棄城逃跑,必定不能逃的很遠,這樣能不被司馬懿抓住嗎?」說完,拍手大笑的說:「我若是司馬懿,必定不撤退。」

㈥ 諸葛亮《空城計》的譯文

《空城計》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㈦ 空城計古文翻譯

諸葛亮駐扎在陽平,派魏延各將軍的士兵向東進軍,諸葛亮唯獨留了一萬人守著都邑。晉宣帝率領二十萬群眾抵抗諸葛亮,和延軍交錯行軍,到小徑的前頭,在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偵察人員對白宣帝說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諸葛亮也了解宣帝將到,已經迫近有了威脅,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的太遠,如果反過頭來追趕魏延的軍隊,勢必趕不上。將士們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麼計謀。諸葛亮則意氣自信。敕軍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聲停止,不得隨意離開營帳,又命令打開四城門,掃地灑水。白宣帝經常說諸葛亮掌握重權,突然看到形勢軟弱,懷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於是帶領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時,諸葛亮對部下拱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偽裝怯弱,將士有埋伏,沿著山走了。」偵察巡邏的士兵返回告訴白宣帝,正如諸葛亮所說的。白宣帝知道後,深深得感到遺憾。

㈧ 文言文 諸葛亮 空城計 的一句翻譯

能夠不被司馬懿捉住嗎?

㈨ 司馬懿和諸葛亮文言文空城計 要文言文和翻譯

文言文:
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譯文:
諸葛亮駐扎在陽平,派魏延各將軍的士兵向東進軍,諸葛亮唯獨留了一萬人守著都邑。晉宣帝率領二十萬群眾抵抗諸葛亮,和延軍交錯行軍,到小徑的前頭,在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偵察人員對白宣帝說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諸葛亮也了解宣帝將到,已經迫近有了威脅,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的太遠,如果反過頭來追趕魏延的軍隊,勢必趕不上。將士們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麼計謀。諸葛亮則意氣自信。敕軍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聲停止,不得隨意離開營帳,又命令打開四城門,掃地灑水。白宣帝經常說諸葛亮掌握重權,突然看到形勢軟弱,懷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於是帶領士兵急走上山。第二天食時,諸葛亮對部下拱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偽裝怯弱,將士有埋伏,沿著山走了。」偵察巡邏的士兵返回告訴白宣帝,正如諸葛亮所說的。白宣帝知道後,深深得感到遺憾。

㈩ 急求《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回的原文(文言文)

失街亭,空城計

話說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忽報王平使人送圖本至。孔明喚入,左右呈上圖本。孔明就文幾上拆開視之,拍案大驚曰:「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左右問曰:「丞相何故失驚?」孔明曰:「吾觀此圖本,失卻要路,佔山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圍合,斷汲水道路,不須二日,軍自亂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歸?」長史楊儀進曰:「某雖不才,願替馬幼常回。」孔明將安營之法,一一分付與楊儀。正待要行,忽報馬到來,說:「街亭、列柳城,盡皆失了!」孔明跌足長嘆曰:「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噪吶喊,為疑兵驚之。彼當自走,亦不可追。待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又令張冀先引軍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又密傳號令,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又令馬岱、姜維斷後,先伏於山谷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又遣心腹人到冀縣搬取姜維老母,送入漢中。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贊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隨軍入漢中;司馬懿必將復來。於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軍民,陸續而來。

卻說司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後喊殺連天,鼓聲震地。懿回顧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諸葛亮之計矣。」只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使虎冀將軍張苞」。魏兵皆棄甲拋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桿大旗,上書「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山谷應聲,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軍心疑,不敢久停,只得盡棄輜重而去。興、苞二人皆遵將令,不敢追襲,多得軍器糧草而歸。司馬懿見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熱點內容
八年級語文成語練習 發布:2025-10-13 21:04:27 瀏覽:146
學校師德培訓計劃 發布:2025-10-13 16:20:16 瀏覽:882
我的教學勇氣 發布:2025-10-13 15:33:53 瀏覽:403
喊麥教學的基本功 發布:2025-10-13 15:02:31 瀏覽:628
床旁教學 發布:2025-10-13 15:02:25 瀏覽:367
數學歸納法評課 發布:2025-10-13 14:39:06 瀏覽:394
空調英語 發布:2025-10-13 04:27:40 瀏覽:642
四年級的數學 發布:2025-10-13 02:48:34 瀏覽:698
中學經典誦讀 發布:2025-10-13 01:35:27 瀏覽:729
全國大學教育 發布:2025-10-12 22:42:41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