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發布時間: 2025-05-04 23:26:50

1. 四年級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教案如下:

一、教學目標 掌握在同一日內計算時間的方法。 學習如何在跨天的情況下計算時間。

二、教學過程

  1. 復習舊知

    • 問題導入:詢問學生每天的在校時間是如何計算的,並引導學生回顧之前的計算方法。
    • 示例說明:明確每天的在校時間,並計算出總時間為3小時40分鍾。
  2. 引入新課

    • 課題引入: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計算經過時間的問題,特別是如何在跨天的情況下進行計算。
  3. 例題講解

    • 出示例題:一艘輪船從南京開往南通,給出出發時間和到達時間,要求學生計算輪船的行駛時間。
    • 解題步驟
      • 分段計算:從出發時間到當天的24時,再從第二天的0時到到達時間。
      • 合並結果:將兩段時間相加,得出總行駛時間。
  4. 課堂練習

    • 練習一:從第一天18時到第二天10時,要求學生指出經過時間由哪幾部分組成,並計算總時間。
    • 練習十第7題:求兩天間經過的時間,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別用了多少小時,再將它們相加。
    • 判斷題:通過一系列關於時間和日期的判斷題,鞏固學生對時間知識的理解。
    • 練習十第8題:計算從7月4日起放暑假到9月1日開學的總天數。
    • 練習十第9題:根據給定的條件,計算每次取信的時間。
    • 練習十第10題:計算兩列火車的到達時間和運行時間,特別是處理跨天的情況。
  5. 課堂互動

    • 學生板演:指名學生上台解答練習題,其他同學進行觀察和思考。
    •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解題方法和思路,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6. 總結歸納

    • 知識點總結: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和步驟。
    • 注意事項:提醒學生在計算跨天時間時容易出現的錯誤,並強調正確的計算方法。
  7. 課後作業

    • 完成練習: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中的剩餘題目,鞏固所學知識。
    • 預習新知: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准備。

三、課後反思 在計算經過時間時,學生容易在跨天的情況下出現錯誤。需要更清楚地講解和示範,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 通過課堂練習和小組討論,發現學生對時間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

2.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乘法運算定律》教案

《乘法運算定律》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情景創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和歸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作用,了解運用運算定律可以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並從中感悟科學驗證的方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和欣賞自然景色的美,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懂得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1.學習例5。

(1)出示例5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4×25=100(人)

25×4=100(人)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b×a

2.學習例6。

(1)出示例6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 =250(桶)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 ×c=a× (b×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7。

(1)出示例7。

(2)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引導學生對解決的問題進行匯報。

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

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你們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學生匯報字母表示:(a+b)×c=a×c+b×c

a×(b+c)=a×b+a×c

(4)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題。

3.學習例8。

(1)出示例8。

(2)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4)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課後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課後習題

1.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數。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

(28+25)×4= ×4+ ×4

15×24+12×15= ×( + )

6×47+6×53= ×( + )

(13+ )×10= ×10+7×

2.判斷對錯。

(1)39×22-39×2=39×22-2 ( )

(2)39×22-39×2=39×(22-2) ( )

(3)39×28+39×72=39×28+72 ( )

(4)39×28+39×72=39×(28+72) ( )

(5)39×12=39×(12-2) ( )

(6)39×12=39×(10+2) ( )

板書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乘法運算定律》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新舊知識的溝通,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結構特徵;理解並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並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

情感目標:讓孩子們自己生成“用符號記錄整理的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規律

1.在家裡,你最喜歡誰?我也作了一個調查,咱們班很多同學是爸爸和媽媽很早起來為你准備早點、接送上學,輔導作業。

2.爸爸和媽媽都對我們那麼好,我們可以自豪的說“爸爸和媽媽都愛我”。

3.爸爸和媽媽都愛我,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4.我聽說張磊和楊軍都是李新建的好朋友,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5.小結:同樣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說法。生活中的這種現象在我們數學中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數學中的規律。

[策略] 把數學知識依附於常見的現實生活問題中,引領學生發展自身靈性,尋求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間的本質聯系,進而合理處理相關信息,結合鮮活的數學材料,觸動學生的道德碰撞,給原本單一冷漠的內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進學生感悟、內化。

(二)開放探究,建構規律

1.情境引入

講本學期開學,學校要為一、二、三年級更換桌椅情況:

(課件播放),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1)請仔細觀察大屏幕:

學校為一年級更換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學校為二年級更換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學校為三年級更換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錢?

(2)請同桌兩個同學選一個問題在練習紙上用兩種方法解答?

(3)說說你的解題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另外一種方法呢?解釋一下。

(4)誰願意接著匯報?

2.第一次發現

(1)仔細觀察這三組算式,你能發現什麼嗎?可以與同桌討論討論。

小結:每一組算式的結果相等。

(2)我把這兩個算式用等號來連接,行嗎?為什麼?

板書:(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3.第二次發現

(1)再觀察這三組算式,還有什麼發現嗎?

(2)同學們,你們的發現是不是只是一種巧合,一種猜想呀?能不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對你的猜想進行驗證呢?

(3)每人舉出一個例子,寫在紙上,然後請同桌幫助驗證

匯報交流:像這樣的例子還能舉出一些嗎?舉的完嗎?

4.歸納總結:

(1)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說說什麼叫做乘法分配律?

(2)請看大屏幕,你們的意思是這樣嗎?小聲讀讀。

(3)有什麼不懂的詞嗎?

5.個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較喜歡的形式來表達上面的這些等式嗎?比如用字母,圖形等。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這些等式都表示什麼意思呢?(同桌討論,然後匯報)

(3)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覺怎麼樣?

[策略]針對眾多的數學事實,不急於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而是讓學生運用樸素的語言概括出這些等式的共同特點,這些特點既是“乘法分配律”知識的雛形,更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漸進台階。在此基礎上引出規律,水到渠成。尤其是,讓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表示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是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對規律意義的個性化感悟。

(三)激活聯系、應用規律。

1.請你把相等的兩個算式連線。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4

(1)你為什麼連得這么快?是計算了嗎?

(2)這兩個算式之間為什麼不連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內容來解釋嗎?

2.根據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誰願意展示一下你填寫的。有不同意見嗎?

(2)分別說說轉化以後的算式和原來的算式比,哪一個讓我們計算起來感覺比較簡便了?為什麼?

(3)小結: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可以靈活選擇演算法,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算。

[策略]多種練習也是一種信息源,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深化理解、蓄積“能量”的過程,是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完善認知結構、提升認識境界、增長人生智慧的過程。

3.聯系舊知、同已有知識建立聯系。

談話:“乘法分配律”在過去學習中用過嗎?咱們回顧一下。

現在我們每天都在練乘法豎式計算,看大屏幕。乘法豎式中也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你們看出來了嗎?

[策略]引導學生聯想知識用途,勾起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憑借親自計算得到的感悟領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廣泛運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麼想法?

(五)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

(a+b)×c = a×c+b×c

3.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全套教案,共69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學期整體教學設計
教學總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
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
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
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
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
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
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弧,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
題,並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 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
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的主要知識及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學法及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
1.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5. 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6.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7.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
慣。
教學的重點: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

第一單元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整體感知
第一單元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混合運算;第二節:應用題;第三節: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
混合運算中的三步試題是在第五、六冊已學過三步試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三步試題,是小括弧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題與兩步計算式題間的聯系,強化運算順序,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獨立計算,並逐步提高運算的正確率與運算速度。三步計算文字題是在兩步計算文字題的基礎的擴展,以提高學生理解數學語言並用算式表達的能力和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計算三步文字題時,要著重從分析文字敘述人手,先確定最後一步是什麼運算,再根據數量關系向前推導,確定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後,以及括弧怎樣使用等,直到列出綜合算式。
應用題是本單元的重點,其中兩步計算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與第六冊學習過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有所不同,特點是未知量可以隨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教學時,要從求未知量與兩個已知量的聯系人手,分析數量關系,得出兩種解題思路,進而列式解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從解題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學時,應加強兩種類型題的聯系,通過對比練習強化數量關系,並要求會用兩種方法解答,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應用題部分還安排了比較容易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這是原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發展。這部分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近,數量關系簡單,學生利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通過類推,可以比較容易掌握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學時,可以從兩步應用題引入教學,讓學生利用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主要數量關系,從與兩步應用題的對比中確定運算步驟。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同時,教材還介紹了檢驗的方法,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但檢驗方法只要求學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寫檢驗過程。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是統計的初步知識。教材在以前

熱點內容
北大歷史課 發布:2025-05-05 01:14:03 瀏覽:659
甲苯化學式 發布:2025-05-05 01:13:54 瀏覽:400
寫給老師的賀卡怎麼寫 發布:2025-05-05 01:00:21 瀏覽:124
抖音直播怎麼開 發布:2025-05-04 23:56:23 瀏覽:99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5-04 23:26:50 瀏覽:762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 發布:2025-05-04 23:21:12 瀏覽:36
澳門的歷史簡介 發布:2025-05-04 23:05:22 瀏覽:153
物理必修一二知識點總結 發布:2025-05-04 21:37:03 瀏覽:630
高二數學期末考試試卷 發布:2025-05-04 21:25:35 瀏覽:642
精準生物 發布:2025-05-04 20:29:51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