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二數學

初二數學

發布時間: 2020-11-20 08:41:27

㈠ 初二數學主要是學什麼

初二數學主要學:分式、反比例函數、勾股定理、四邊形、數據分析。其中:

  1. 分式版包括分權式運算和分式方程。

  2. 反比例函數包括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

  3. 勾股定理包括勾股定理的證明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 四邊形包括平行四邊形以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與梯形。

  5. 數據包括數據代表和數據波動。

(1)初二數學擴展閱讀

初二指初中二年級,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八年級也可叫做初二,初中二年級,八年級。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體育、音樂(10科)。

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八年級也可叫做初二,初中二年級,八年級。

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生物、物理、體育、音樂(10科);

浙江等省份為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物理、生物、化學部分基礎內容)、社會(歷史、地理、政治)

㈡ 初二數學1

【參考答案】

證明:延長BA、CE,兩線相交於點F
∵BE⊥CE
∴∠BEF=∠BEC=90°
在△BEF和△BEC中
∠FBE=∠CBE, BE=BE, ∠BEF=∠BEC
∴△BEF≌△BEC(ASA)
∴EF=EC
∴CF=2CE
∵∠ABD+∠ADB=90°,∠ACF+∠CDE=90°
又∵∠ADB=∠CDE
∴∠ABD=∠ACF
在△ABD和△ACF中
∠ABD=∠ACF, AB=AC, ∠BAD=∠CAF=90°
∴△ABD≌△ACF(ASA)
∴BD=CF
∴BD=2CE

㈢ 初二數學。

由角b=60度,ad垂直來b c,
可得,角源bad為30度,
再因為角bac為80度,
得出角dac為50度。
ae為角平分線,所以角ead為25度
角aec=角b+角bad+角ead
=60度+30度+25度=115度

㈣ 初二數學題目

㈤ 初二數學所有幾何定理

我把初一的也找到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 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 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 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並且垂直於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於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 定理1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 定理3 兩個圖形關於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45 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於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
49 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50 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於(n-2)×180°
51 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於360°
52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 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 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 矩形性質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質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 菱形性質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 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質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質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 定理1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2 關於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過對稱中心,並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過某一點,並且被這一 點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一點對稱
74 等腰梯形性質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那麼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 推論1 經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論2 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 三邊
81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第三邊,並且等於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線定理 梯形的中位線平行於兩底,並且等於兩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質 如果a:b=c:d,那麼ad=bc
如果ad=bc,那麼a:b=c:d
84 (2)合比性質 如果a/b=c/d,那麼(a±b)/b=(c±d)/d
85 (3)等比性質 如果a/b=c/d=…=m/n(b+d+…+n≠0),那麼(a+c+…+m)/(b+d+…+n)=a/b
86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 線段成比例
87 推論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麼這條直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
89 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 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質定理1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 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97 性質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98 性質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弦值,任意銳角的餘弦值等 於它的餘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於它的餘角的餘切值,任意銳角的餘切值等 於它的餘角的正切值
101 圓是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
102 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3 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104 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105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 徑的圓
106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 平分線
107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08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 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110垂徑定理 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111推論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③平分弦所對的一條弧的直徑,垂直平分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另一條弧
112推論2 圓的兩條平行弦所夾的弧相等
113圓是以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
114定理 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 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論 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其餘各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117推論1 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118推論2 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 對的弦是直徑
119推論3 如果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於這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圓的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並且任何一個外角都等於它 的內對角
121①直線L和⊙O相交 d<r
②直線L和⊙O相切 d=r
③直線L和⊙O相離 d>r

㈥ 初二數學

如圖所示,過點O作OF⊥BC,垂足為F。

因為∠C=30°,內DE⊥AC,DE=2,

所以在直角△容CDE中可算得∠CED=60°,CE=4,CD=2√3,

又因為點D是AC的中點,所以AD=CD=2√3,

在直角△ADO中由勾股定理算得AO=BO=√13,

因為OD=1,DE=2,所以OE=1,

在∠CED=60°的直角△EFO中算得EF=1/2,OF=(√3)/2,

在直角△BFO中由勾股定理算得BF=7/2,

所以BC=BF+CE-EF=7/2+4-1/2=7。

㈦ 初二數學概念

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根號里必須≥0(非負數)
不論根號里有多少字母、多少數、或他們是正還是負,只要最後整個式子≥0
就成立。
√4ab²中b不論正還是負,根式都成立。
根號里不能開除負數
如果b為負數,結果是-2b√a
看一下這個例子:
√(-3)²=-(-3)=3
如果不加符號就寫成√(-3)²=-3
這樣的式子應該這樣做:
√b²=|b|=b(b≥0)
=-b(b<0)
你找幾個具體數試一試就會明白了。

㈧ 初二數學都有哪些知識點

歸納如下: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

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

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里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 an+ bm+ 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 an)和(bm+ 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2. 運用公式x2 +(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須先將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且這兩個因數的代數和等於

一次項的系數.

2.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

① 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於一次項系數.

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

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後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弧,再算乘方,然後乘除,最後算加減.

(八)分數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

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5.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6.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化為整式運算。

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弧.

10.對於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後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後結果,如果是分式則應該是最簡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的a倍(a≠0)等於b,求這個數。用x表示這個數,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系數,b是常數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過的只含有數字系數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於零。

(8)初二數學擴展閱讀:

概念口訣

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同號兩數來相加,絕對值加不變號。

異號相加大減小,大數決定和符號。

互為相反數求和,結果是零須記好。

【注】「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

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減正等於加負,減負等於加正。

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符號法則

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

合並同類項

說起合並同類項,法則千萬不能忘。

只求系數代數和,字母指數留原樣。

去、添括弧法則

去括弧或添括弧,關鍵要看連接號。

擴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弧不變號。

括弧前面是負號,去添括弧都變號。

解方程

已知未知鬧分離,分離要靠移完成。

移加變減減變加,移乘變除除變乘。

平方差公式

兩數和乘兩數差,等於兩數平方差。

積化和差變兩項,完全平方不是它。

完全平方公式

二數和或差平方,展開式它共三項。

首平方與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間放。

和的平方加聯結,先減後加差平方。

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減後加差平方。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變號要記牢。

同類各項去合並,系數化「1」還沒好。

求得未知須檢驗,回代值等才算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

系數化1還沒好,准確無誤不白忙。

㈨ 初二數學期末總結

一、試卷的整體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試題從整體上看體現了立足課本,注重雙基。突出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 各章內容所佔比重應與相應內容在教材中所佔課時相適應 ,並把對知識的靈活性的運用的考察與對基礎知識的考察結合起來。知識涵蓋率95%以上。題型結構搭配比例基本適當,各知識點分值比例分配比較合理,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解答情況來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內容分析:
本試卷共三個大題二十四個小題,涵蓋了全冊的大部分知識點:其中1,2,3,7,8,9,10,11,13,14,15,17,18,20,22,24考察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和第一次函數的內容,所佔分值較大共62分。 5,6,8,12,16,19考察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內容共19分。第三章實數的運算出的題目較少, 分值是四分。四邊形這章內容出的題目也不多,直佔3分 。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的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明顯。
2、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知識不系統,綜合能力應變能力較差,不能舉一反三。 不會對數學問題實質進行歸納,規律性的東西不善於總結。 3、做題步驟不嚴密,作圖不規范。 四、典型錯誤:
1.解第1 題時沒有進行審題,不會解不等式組。這個題目有點超綱。 2.解第4題時審題不全面,忽略了題中的兩種情況,錯選成A
3.第2,3,7,9,14,18各題都是對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理解,部分學生出錯率也較高。
4.第18題是一個較復雜的題目,考察的知識點較多,本題得分率及低。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解題的方法。
5.解第19題時 第一題時很多同學沒有化簡到最終結果,導致出錯。 6.第19題(2)做的最好 。
7.解第20題時主要錯誤是畫圖不規范,做題的步驟不規范。
8.解第24時,錯誤也較多,有的是步驟不規范,推理不合理,有的是步驟太繁瑣,不能用最簡便的方法去做 。
人數 均分 及格率 優分率 588
分值 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20 20-0 人數
2
26
46
48
54
57
60
77
89
128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

六、對教學的建議和今後改進措施.
1、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數學課程標准,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精心備課,細心研究,從教師環節上,要認真砧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不拘一格地完成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靈活性。
2、把握數學教學中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在強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忽略「雙基」的基礎性作用.應以嚴謹的作風引導和規范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
3、加強例題的教學,新教材的特點鮮明,它所呈現的素材對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教材上提供的例題相對不足,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適時補充例題,加強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4、初二下學生的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我們要做到:
(1)對學生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3)對於學有餘利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去學習,拓寬其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4)作業和練習的安排要有層次有梯度,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順利的來完成,使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5、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㈩ 人教版初二數學上下冊目錄是

初二數學上冊目錄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閱讀與思考全等與全等三角形
11.3角的平分線的性質
教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1
第十二章軸對稱
12.1軸對稱
12.2作軸對稱圖形
12.3等腰三角形
教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2
第十三章實數
13.1平方根
13.2立方根
13.3實數
教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3
第十四章一次函數
14.1變數與函數
14.2一次函數
14.3用函數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
14.4課題學習選擇方案
教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4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
15.1整式的乘法
15.2乘法公式
15.3整式的除法
教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5
部分中英文詞彙索引

初二數學下冊目錄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運算
閱讀與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嗎
16.3分式方程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6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數
17.1反比例函數
信息技術應用探索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17.2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
閱讀與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關系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7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閱讀與思考勾股定理的證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8
第十九章四邊形
19.1平行四邊形
閱讀與思考平行四邊形法則
19.2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實驗與探究巧拼正方形
19.3梯形
觀察與猜想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特殊四邊形
19.4課題學習重心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19
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
20.1數據的代表
20.2數據的波動
信息技術應用用計算機求幾種統計量
閱讀與思考數據波動的幾種度量
20.3課題學習體質健康測試中的數據分析
數學活動
小結
復習題20

部分中英文詞彙索引

熱點內容
校園安全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09 20:55:17 瀏覽:739
五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09 19:12:35 瀏覽:529
老師操學生 發布:2025-09-09 17:39:28 瀏覽:305
cba歷史榜 發布:2025-09-09 16:19:11 瀏覽:669
數學競賽知識點 發布:2025-09-09 16:14:33 瀏覽:541
人物有哪些 發布:2025-09-09 12:31:03 瀏覽:30
銘記歷史素材 發布:2025-09-09 11:01:09 瀏覽:569
小洪拳教學視頻完整版 發布:2025-09-09 09:36:51 瀏覽:839
六年數學上冊 發布:2025-09-09 08:33:22 瀏覽:46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發布:2025-09-09 04:39:46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