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七年級上冊

語文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 2020-11-20 17:29:34

1. 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十五首古詩啊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jié)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島竦峙(sǒngzhì)。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 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課外古詩詞背誦,共十首。。

【龜雖壽·步出夏門行】
曹操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
(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歡喜。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 夢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就這些啦,好好加油吧~

2. 求七年級上冊語文書(人教版)中的所有古詩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如下:

一、《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選自《曹操集》上冊(中華書局1974年版)。這首詩是《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qíao)縣(現在安徽毫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 臨:到達。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澹澹(dàn dàn):(水波)盪漾。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星漢:銀河。

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 至,極點。

二、《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選自《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留。北固山,在現在江蘇鎮江北。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現在河南洛陽)人,唐代詩人。 客路:行客前進的路。

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相平,顯得十分開闊。 海日生殘夜:夜還未消盡,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殘夜,夜將盡未盡。

江春入舊年:意思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歸雁洛陽邊: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三、《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釋

選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華書局1979年版)。錢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字型大小香山居士。太原(現在山西太原)人。唐代詩人,著有《白氏長集》。

孤山: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山上有孤山寺。

賈亭:即賈公亭。唐代貞元中,賈全在杭州做官的時候在西湖造了這個亭。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漲。

雲腳低: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

暖樹:向陽的樹。

不足:不夠。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

四、《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

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64年版)。天凈沙,曲牌名。思,思緒。馬致遠(約1250-1321以後),號東籬),大都(現在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

昏鴉:黃昏時的烏鴉。

五、《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 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 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 不但在天;養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注釋

選自《曹操集》上冊(中華書局1974年版)。《龜雖壽》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張中的最後一章。

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螣蛇:傳說中龍的一種,能騰雲霧升天。 驥:良馬。 櫪:馬槽。

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盈縮:原指歲星長短的變化,這里指人壽命的長短。 養怡:指調養身心。怡,愉快、和樂。 永年:長壽。

六、《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選自《孟浩然集校注》卷四(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過,造訪。故人庄,老朋友的田莊。 黍(shǔ):黃米飯。 合:環繞。

郭:這里指村莊的四周。

開軒面場圃:打開窗子,面對著的是打穀場和菜園。 把酒:端起酒杯。

桑麻:這里泛指莊稼。 重陽日:九月九日重陽節。

就菊花:指欣賞菊花與飲酒。就,接近。

七、《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音。

注釋

選自《全唐詩》卷一百四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常建(生卒年不詳),大約是長安(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破山寺,在現在江蘇常熟虞山北。

初日:早上的太陽。 禪房:僧人的房舍。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兩句形容後禪院環境幽靜,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凈盡。人心,指人的塵世之心。破空寺里有空心亭。

鍾磬:鍾和磬,佛教法器。

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注釋

選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現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詩人。龍標,唐朝縣名(現在湖南黔陽)。王昌齡這次是被貶為龍標尉。

子規: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 五溪:現在湖南西部五條溪流的總稱。 隨風:有版本寫作「隨君」。

夜郎:古代少數民族國名。轄境主要在現在貴州西部。

九、《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

選自《李商隱詩集疏注》卷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懷州河內(現在河南沁陽)人,唐代詩人。

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卻:再。

十、《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注釋

選自《樊川詩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秦淮,河名,發源於江蘇溧水東北,經南京流入長江。

商女:歌女。

後庭花:是《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後主所作,後世多稱之為亡國之音。

十一、《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選自《朱熹集》卷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現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一鑒開: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 共徘徊:都在鏡子中一起盪漾。 渠:它。指方塘。

那:哪。

十二、《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選自《珠玉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現在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浣溪沙,詞牌名。

去年天氣舊亭台:是說天氣、亭台都和去年一樣。

十三、《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選自《李清照集箋校》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李清照(1084-約1155),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在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如夢令,詞牌名。

溪亭:溪邊的亭子。 日暮:黃昏時候。 藕花:荷花。

爭渡: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

3. 七年級上冊語文閱讀

閱讀方法格式與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
抒情、說明、議論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通感、頂真
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
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語:諷刺了……
三、表現手法:象徵、巧合、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卒章顯志、動靜結合、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以小見大、借古諷今、直抒胸臆、側面描寫
表現手法的賞析:
1,以小見大:本文從我們所熟知的……入題,抓住……的……特點,讓我們從平常小事中領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從平常小事中體現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從平常小事中表現出美好的精神品質。)
2,對比:本文巧用對比,把……和……巧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很自然地從對比中感覺到……的變化(或說優劣好壞),從而鮮明地表現出……。
3,象徵:本文運用象徵的寫作手法,抓住了……與……相似的特點,通過對……准確的描寫刻畫,更好地達到了表現……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運用了巧合,既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現了主題……
5,抑揚:本文運用了抑揚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讀者更全面深刻地認識……
6,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之法,用……的……襯托……的……,使作者對自己的表現對象的表達意圖更明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7,烘托:本文大量運用環境烘托,把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里,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緊緊抓住……的……的特點,精心刻畫,從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觀或生活態度或精神品質)。
9,卒章顯志:本文運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層層鋪敘,直到最後才突然揭開謎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後又轉入深深的思考。
10,懸念:本文巧妙地運用了懸念的寫作手法,先把……拋給讀者而又並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達到了表達自己主題的目的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
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插敘的作用答題格式:
補充交代了……使故事情節更完整、又使情節更流暢緊湊,使行文富於變化,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深化了……主題。
倒敘的作用:答題格式
開篇點題,造成懸念,引出下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結構緊湊。

六、記敘的人稱及作用:
第一人稱的作用:
使故事親切真實、便於直抒胸臆(便於直接抒發感情)。

七、描寫人物的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八、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
神態、心理、外貌、細節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具體如下:
1、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
2、以相關的景物加以烘托從不同角度描述。
3、對同一景物進行觀察,俯視、仰視、遠眺等不同角度。
4、動用人的全部感覺系統
5、巧用聯想、想像
十、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
味覺、觸覺、嗅覺
十一、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二、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三、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十四、選材剪裁: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1)開篇點題;
(2)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3)總領下文;
2、文中:
(1)承上啟下;
(2)總領下文;
(3)總結上文;
3、文末:
(1)點明中心;
(2)深化主題;
(3)升華主題;
(4)照應開頭、照應標題
(二)、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四)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五)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文章的結構共有哪幾個…
2)文章的形式有哪些
3)所有的寫作方法羅列一下
4)賞析一句話或一段文字
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型歸類
一、說明文常見題型
1.說明對象的判定及其特點的概括
2.說明方法的判別及作用
3.根據文意為某名詞術語下定義
公式:
下定義=被下定義項+是+與鄰近的大概念的區別+它的屬概念
4.說明順序
5.根據所概括的特點找對應句子
6.概括某兩事物的區別完成比較表格
7.概括文中某現象的原因及危害
8.找出解決某一問題的途徑或方法
9.提出某一問題的解決措施或方法
10.針對某一問題談看法及理由
11.說明語言的准確、嚴密的分析或某句話有什麼特點
12.根據圖表或相關數據補寫句子
13.概括歸納要點,所說明事物的哪些因素並有何特點
14.仿文段運用說明方法寫話
15.根據某對象擬寫宣傳標語或廣告
二.記敘文閱讀理解
⒈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具有怎樣的特點和作用呢?
(1)、新巧,吸引讀者。(2)、設疑,引起思考。(3)、直接表明觀點態度。(4)、 點明文章的結構。(5)、表明文章的線索。(6)、指出文章寫作對象。(7)、運用修辭。(8)、體現人物心情、表現人物心理變化。(9)、暗示文章主題。(10)、引出下文。(11)、雙關含義。(12)推動情節的發展。(13)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容(1分),又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並啟發人們領悟……之間的辯證關系(1分)。
⒉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 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 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 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 推動情節發展;
(3). 渲染 氣氛;
(4). 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 突出、深化主題。
⒊人物描寫方法判別、記敘要素的概括歸納、記敘順序的辨析
⒋主要人物判別
⒌根據某一提示找文中關鍵對應詞
⒍通過人物的行為、外貌、神態、動作、語言描寫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特點或人物態度或觀點或品格或作其他因素的分析探究;為什麼會這樣
⒎通過人物性格特點等因素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具體行動、語言、外貌、心理、動作的描寫實例句
⒏閱讀記敘文後作出評價或歸納一個做人的道理或歸納給你的啟示
⒐根據文意聯系現實以某某為話題談認識或看法
可以分為:對描寫對象、對人物情感、對文章的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
答題指導: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和態度,不能模稜兩可;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有病句,要有層次感,可以引用詩文或名句答此類題,以增強說服力。

⒑仿文章句子寫描寫句(置身大自
然感受如何?形象描述。)
擬寫標語題:
(1). 語句必須簡短、精煉;
(2). 可採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對偶句、對稱句,也可巧妙地應用詩文名句、諺語、歇後語等稍作改動以切合語境。

⒒根據文章或中心展開聯想與想像,補寫人物的語言或心理,或作其他聯想並描述出來。
⒓扣關鍵詞語析人物感情(這些加點詞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感情)
⒔根據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概括歸納人物性格特徵
⒕寫作方法判別與簡析
⒖將開頭順序改為倒敘

16.線索:
可以作線索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分七類:
① 以具體事物為線索。
②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徵為線索。
③ 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④ 以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
⑤ 以時間推移或空間變換為線索。
⑥ 以某個人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⑦ 明暗線並行。
17.抒情的方式:
18賞析句子: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1)、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
(2)、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19.記敘的人稱及作用:
20.品評加點詞語的作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答題思路:①解釋該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要答該詞語對表達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表現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語言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21.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含義。
22.重點段落的作用
作用要從兩方面考慮
結構上: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或總結上文、前後照應或首尾呼應。
內容上:開篇點題、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等。
23. 關鍵句子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 點明題旨的句子;② 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 總結全文的句子;④ 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24. 句子比較分析題:
常見題意:原句換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與改句哪個好?
答題方法及步驟:
(1). 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
(2). 分析原句優點;
(3). 分析改句缺點。
三.議論文閱讀
⒈中心論點或分論點的歸納
⒉論據類別判別及其作用
⒊引用資料(論據作用活考)
⒋論證方法的判定、意義、目的的理解及據論證方法找例句
⒌論證的方式
⒍根據文中觀點補寫典型事例或道理論據;
⒎段間結構關系或句間關系;
8.找評價性詞語;
9.受到的啟示或感想或聯系實際談看法;四、各類文體通用考測題型歸納
1.標題、標題與內容的關系、標題的擬定或選定;
2.文體判別;
3.補寫過渡句;
4.找出代詞指代部內容;
5.感情色彩;
6.表達方式的判別(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及作用、提供表達方式找例句);
7.伏筆與照應及找劃線句(指定句子)的照應句;
8.根據文章概括中心或觀點或主旨或內容概括或表手法或思想內容有何作用。
五、重點通用題型考測
1.詞語比較比較分析(關鍵詞語、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理解考或補寫反義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涵義,或比較選擇或說其表達作用;
2.關鍵句重點句(點題句、主旨句、過渡句、照應句、總括句、深刻含義句、形象描寫句)的尋找與理解分析或在文中的作用或表達效果的分析;
3.層次劃分及層意概括;
4.根據文章概括內容、觀點、主旨、中心或表手法或思想內容有何意義作用。
5、表達方式的判別。
六、開放題型歸納
(一)記敘類描寫類:
1、仿文章句子寫描寫句。(置身大自然感受如何?形象描述。)
2、根據文意或中心展開聯想與想像,補寫人物的語言、心理,或作其他聯想並描述出來。
3、將開頭順敘改為倒敘;
4、用修辭手法仿寫某一文段;
5、補寫省略內容。
6、對人物進行評價。
(二)議論類:
1.閱讀記敘文後作出某些因素的評價或歸納出一個做人的道理或略談給你的啟示。
2.根據文意聯系現實以某某為話題或針對某現象談認識或看法或感受、啟示。
3.根據文中觀點補寫典型事例或道理論據。
4.根據平時積累寫有關文章某觀點的名言等論據了(限閱讀選文之外)。
5.對文中所用的論據是否妥當進行判斷並說出理由。
6.補寫銜接句。
7.從語言特點的角度看,在某段文字中找出最有表現力的精彩語句。寫出你最欣賞的一句,並陳述理由。
(三)說明類:
1、提出某一問題的解決途徑、措施、方法;
2、根據圖表或相關數據補寫句子;
3、仿文段用說方法寫話;
(四)創新題型類:
1、對句(補寫對聯,根據所讀文章);
2、文段修改;
3、名著考查;
4、用文中名言及所提供名言就某一主題製作卡片;
5、寫哲理格言:
下面是兩個寓理於事的例句,請另寫一物品(如「鏡子」、「風箏」……)
寫一個既符合物品特點又包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例:
(1)蠟燭: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
(2)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6、根據某對象擬寫宣傳標語或廣告;
7、做讀書卡片;
8、對原文提出自己的質疑;
9

續補寫開頭、結尾。

4. 2015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目錄

2015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目錄


第一單元

1、在山的那邊(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
3、生命,生命(杏林子)
4、紫藤蘿瀑布(宗璞)
5、童趣(沈復)

第二單元

6、理想(流水河)
7、短文兩篇 :1、《行道樹》(張曉風);2、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節選)(周國平):1、 《白兔和月亮》 ;2、 《落難的王子》。
9、我的信念(瑪麗·居里)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11、春(朱自清)
12、濟南的冬天(老舍)
13、山中訪友(李漢榮)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詩歌五首:1、《觀滄海》(曹操);2、《次北固山下》(王灣); 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4、《西江月》(辛棄疾);5、《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

第四單元

16、化石吟(張鋒)
17、看雲識天氣
18、綠色蟈蟈(法布爾)
19、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單元

21、風箏(魯迅)
22、羚羊木雕(張之路)
23、散步(莫懷威)
24、詩兩首:1、《金色花》(泰戈爾);2、《紙船》(冰心)。
25、世說新語兩則:1、《詠雪》;2、《陳太丘與友期》。

第六單元

26、皇帝的新裝(安徒生)
27、郭沫若詩兩首:1、《天上的街市》;2、《靜夜》。
28、女媧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則 :1、《赫耳墨斯與雕像者》 ;2、《蚊子和獅子》;3、《智子疑鄰》;4、《塞翁失馬》。

課外古詩詞:

龜雖壽(曹操)
過故人庄(孟浩然)
題破山寺後禪院(王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隱)
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
如夢令(李清照)
觀書有感(朱熹)
名著導讀:1、《愛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啟示;2、《繁星》《春水》:母愛·童真·自然;3、《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附錄:

硬筆書法

(4)語文七年級上冊擴展閱讀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詩歌節選: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上的街市 》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5. 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的所有古詩

1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6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7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8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

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1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2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1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14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15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裡面《西江月》和《過故人庄》是六年級和好像是三年級園地里學到的。。另外一個《天凈沙·秋思》老師在上課應該提到過的。。很好背的。。

6.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後10首古詩

【龜雖壽】(曹操 東漢)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庄】(孟浩然 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 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 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晏殊 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 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 南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 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熱點內容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