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二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二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發布時間: 2020-11-21 13:30:40

A. 二年級數學線段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新教材 二年級數學上冊 課本5頁及練習一第7、10題 第一單元第三課時 認識線段
教材分析:
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里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由於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所以教材用直觀、描述的方式來說明什麼是線段,比較嚴格的定義到高年級再予以介紹。教材在教學線段時,直接給出幾條線段的直觀圖,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線段。並通過讓學生量這幾條線段的長度,讓學生了解到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然後教材通過線段與曲線的對比(練習一的第7題),幫助學生認識線段直的特徵。
學情分析:
教學線段時,要把握好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直觀了解什麼是線段,並通過與曲線的對比知道線段「直」的特徵,通過量線段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就可以了。
例4,教學用尺子畫給定長度(限整厘米)的線段。教學時,要注意畫法的指導:畫線段時,要注意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幾厘米的地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徵: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用具: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設計理念:
1、通過牙膏盒、葯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與繩子、鐵絲的對比,讓學生體會 「直」的特點。2、讓學生通過實物、實例的觀察探討,用直觀、描述的方式來說明什麼是線段3、通過線段與曲線的對比(練習一的第7題),幫助學生認識線段直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麼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麼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裡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准備好的牙膏盒、葯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絲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並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現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麼特點?
學生匯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並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並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准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現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並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後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並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厘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厘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准確畫出線段。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麼一接到任務後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外作業
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用捲尺量一量周圍環境,量跳遠距離。

B. 二年級數學上冊有多少張貼畫課件

教材內容:
這節課《有多少「粘貼畫」》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的第1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6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獨立探究、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從已知求未知的思維方法。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對計算的作用,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編制6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體會估計的方法以及它在計算中的作用,在計算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逐步學會從已知尋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二說教法: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後,由於他們已經具有了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呈現的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課本的意圖是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編寫意圖,我就利用學生學過的數學知識推到出六的乘法口訣。
1、情景教學法:利用課件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很簡單,就是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游戲教學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使學生在玩中學,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3、小組合作教學:找規律教學時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培養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知識,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結構的連慣性。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都可用原有的知識來解決所遇到的新問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的意識,如:你發現了6的口訣里有什麼秘密!讓學生自已去探索、去發現,使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就。

四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學生用編寫6的乘法口訣表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探討新知
1、估算
2、編寫6的乘法口訣
3、找規律(你發現了什麼秘密?)
4、6的口訣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課堂練習
1、算一算,想一想
師:智慧老人給我們帶來一個問題(出示課件)

師:誰知道怎麼填?(點名學生說一說)
師:你們會填嗎?(生:會)

師:那麼現在來填一填P73頁。(檢查 播放課件)

2、對口令
師:智慧老人誇我們今天真棒,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游戲:對口令(聽好要求:女生說前面,男生對後面。)(出示課件)

師:看是男生棒,還是女生棒!(再交換進行一次)

3、找朋友
師:智慧老人對我們很滿意,不過他還想考考我們,看看誰能准確的找到自己的朋友(出示課件)
師:打開書P73頁第3題做在書上。(點名學生說一說)

4、想一想,算一算
師:智慧老人,誇你們今天真愛動腦筋,他還想考考你們,來看看是什麼題目呢?(出示課件)
師:打開書P73頁第4題

5、算一算每個圖中各有多少個小方格。
師:智慧老人說,你們太棒了,還想考考你們。看看是什麼題目!

師:提示:不僅要會算,而且要巧算。(移動方格的方法來算)。

6、解決問題
師:智慧老人,誇我們今天真了不起,他要獎給我們童話書,每本書6元錢,12本書多少錢?
師:誰會解決這個問題,乘法算式怎麼列?12×6=?(元)
師:怎麼算呢?(可把12拆成6和6、5和7、4和8……)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生:6的乘法口訣。讓學生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

C.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全套數學課件ppt.flashg格式全套

小學數學網

D. 二年級數學需要背哪些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1.厘米cm、米 m  

我們已經學習了(厘米)和(米)兩個常用的單位。 

2、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3. 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 

4.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5. 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6.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7.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8.三角形由(3)條線段組成,正方形由(4)條線段組成。 

9.兩點之間可以畫(1)條線段,線段有長短。 

10.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尺 )來量。 

11.量一個物體長度,一般把尺的( 0 )刻度對 准物體左端。

第二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 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2、(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 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3、筆算兩位數的加減法時,從(個)位減起。 

4、加數+加數=和, 被減數-減數=差

第三單元 長度單位 

1、一個角有(1)個頂點,有(兩)條邊;兩條 邊是(直直的),都從頂點出發。 

2、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角的兩邊張開得越大,這個角就越(大);如果張開得越小,這個角就越(小)。 

3、畫角要記住:先畫頂點再畫邊;畫角時,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4、量直角的方法:頂點對頂點,一條邊對一條邊, 看另一條邊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沒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以直角為標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6、當鍾面上是(3)時整和(9)時整時,時針和 分針都成(直)角。   

7、長方形和正方形,它們各有(4)個角,而且 都是(直)角。 

8、三角形有(3)個角;三角尺有(3)個角,有 (1)個直角,有(2)個銳角。 

9、三角尺都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10、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 

11、每塊三角板中,都有(3)個角,有(1)個直角,其餘兩個角都比直角(小)。 

12、數學書封面、黑板上有(4)個角,它們都是 (直)角。 

13、一個長方形有(4個)角,有(4)個角是直 角。

14、拿一張紙,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可 以得到直角。

第四、六單元 表內乘法   

1、乘數×乘數=積 

2、因數×因數=積 

3、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4、幾個幾連加就是幾乘幾 

5、幾個幾就是幾乘幾 6、幾和幾相加就是幾加幾

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 

1、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四種幾何體。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長方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長方體),也可能是(圓柱體)。 

3、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圓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圓柱體),也可能是(球)。 

4、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長方體)。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1、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2、先看(時針),再看(分針)。 

3、1時=(60)分   60分=(1)時 

4、(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15)分可以說成(一刻)。 

5、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 

6、鍾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分成(5)個小格。鍾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7、時針走1小時,分針正好走(60)分,是(1)小時。 

8、鍾面上三根針都重合時是(12)時,鍾面上時針和分針成直線時是(6)時。 

9、「過了幾分鍾」以及「之後」,用加法;「之前」用減法。 

10、分針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時;時針走一圈是(12)時。

第八單元 排列與組合 

1、 每兩個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3)次手。 

2、 每兩個人握1次手,4人一共握(6)次手。 

3、 每兩個人握1次手,5人一共握(10)次手。

E.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時間課件 一分鍾有多長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程標准: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起點的這一要求,本節課主要把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式,以一系列的學生充斥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或動手操作,或討論交流,或游戲體驗等等,注重學生對時間的體驗,對時、分、秒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實踐活動,體驗一分時間的長短。
2、知道1分=60秒,並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3、培養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驗一分時間的長短。
教學難點:分與秒的關系,正確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轉化。
教具准備:課件、模型鍾面
學具准備:寫字材料、口算材料、朗讀材料、口訣材料、作業紙、跳繩、球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1分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位老師來聽大家上課,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你們應該怎樣表現呢?
生:要積極發言。
生:大聲地說話。
生:傾聽同學的發言。
生:開動腦筋思考。
生:……
師:今天,就看誰的表現最棒。剛才打上課鈴時是11:05,現在是11:06,時間已經過去了1分,那麼1分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聽1分的音樂,好嗎?
(電腦播放1分的音樂,屏幕中鍾面上分針悄悄地走著,學生靜靜感受1分。)
師:音樂停了,1分到了。
(評析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1分導入新課,讓學生真實地感知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接著讓學生靜聽音樂,初步感知1分的長短。)
(二)探究新知
1. 活動1:數豆子。
師:在1分里人們能做許多事情,下面舉行1分數豆子比賽,(貼:數豆子。)願意嗎?
生:願意。
師:誰數得最多,誰就是「數豆能手」。
師:請大家拿出豆子,准備——開始。
(電腦再現1分的音樂及時鍾,學生活動。)
師:停!1分到了,誰來匯報。
生:我1分數250粒。
師:有比他多的嗎?
比他多的學生一一匯報。
師:1分數450粒(最多的學生),(板書:450粒)祝賀你,「數豆能手」。(師發獎。)「數豆能手」,你是怎樣數的?
生:2粒2粒地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5粒5粒地數。
師:把豆子放進抽屜。在數豆活動中,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
(評析創設1分「數豆比賽」這個有趣的活動,其目的一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體驗1分的長短;二是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的過程;三是張揚個性,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活動2
師:現在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平時還喜歡哪些活動?
生1:我喜歡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歡與陳銳同學比賽拍皮球。
生3:我平時喜歡轉呼啦圈。
……
師:今天,我把跳繩、拍皮球、轉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師貼:跳繩、拍皮球、轉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這些活動帶進課堂,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1項你最喜歡的活動,待會兒我請大家說一說你1分幹了什麼?(師貼課題:1分能幹什麼。)還要評比各項比賽能手,有信心獲勝嗎?需要材料的到老師這兒來領取,(學生領材料。)可以請老師幫你們記數,准備好了嗎?准備——開始。
(電腦再現1分的音樂及時鍾,學生活動。)
師:停!現在老師要現場采訪一下,你1分幹了什麼?請跳繩的先說吧。
生:我1分跳了××下。
……
師:1分跳××下,(板書:××下)祝賀你,「跳繩能手」。(師發獎。)
師:拍皮球的匯報吧。
(拍皮球、轉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的依次匯報,選出各項能手。)
(評析老師課前調查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並結合具體情況備出5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活動方案。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角度,乃至全方位「動」起來,親身體驗1分的持續時間,從而建立1分的時間觀念。這一環節的設計,真正使學生感知1分的時間,體現了對數學學習過程的重視。)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師:聽,(電腦里顯示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鍾面)這是什麼聲音?
生1:滴答聲。
生2:秒針走的聲音。
師:(指著秒針)對,鍾面上走得最快的是秒針,它可以記錄比1分還短的時間。
師:看,秒針滴答一聲走多遠?(電腦顯示秒針走1秒的鍾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師:它走1小格是1秒。誰能學學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3人學。)
師:那它走5小格是幾秒?
生:5秒。
師:誰能學學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2人學。)誰會用數數的方法數出5秒?(2人數。)不錯,咱們一起跟著秒針數數吧。
(評析當學習過程由一個階段轉向另一個階段時,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否有減緩。因為兒童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是興趣。充分發揮視、聽感官的協調作用,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促進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在這里,教師用電腦做輔助手段演示秒針走動的畫面,並且配有清脆的滴答聲,讓學生在一看、二聽、三思考、四表達等活動中掌握新知。)
師:同學們,猜一猜,1分內你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
生:猜想。(幾人說。)
師:咱們一邊聽,一邊在心裡默默地數,看看你猜對了嗎。
(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多少次?
生:60次。
師:你們猜對了嗎?
(評析在前面幾次電腦演示的感性基礎上,讓學生猜測1分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最後實驗加以驗證,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師:下面,請大家拿出學具鍾,將3針重合到12:00,撥動秒針1圈,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相說說看。
生操作匯報。
生1:我發現秒針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
(板書:60秒。)
生2:我發現時針也在動,但我們用眼睛看不清。
師:咦,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看課外書知道的。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還有什麼發現?
生1:分針走了1步。
師:說得真形象。
生2: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板書:1分。)
師: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看看。(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秒針走1圈,同時分針走1小格,那麼分與秒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
師:把你們的發現大聲讀一讀吧。(生齊讀:1分=60秒,60秒=1分。)
(評析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先讓學生動手撥動秒針1圈,說出自己的發現,再藉助電腦演示分針、秒針走動的畫面,直觀、形象、動態地驗證了1分=60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中表達,充分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4.估計1分。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鍾面發現1分=60秒,那麼沒有鍾、也沒有表,怎樣掌握1分的時間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生1:默數60下,1,2,3…
生2:我1分心跳92下,只要數92下就知道是1分。
生3:打60個點。
生4:拍手60下。
師: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估計1分,時間到了,就輕輕地舉起你的手,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1分,明白嗎?
師:閉上眼睛,准備——開始。
(電腦顯示1個無聲的鍾面。)
師:好,××估計得最准。同學們估計1分都挺準的。
(評析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掌握1分,如拍手、默數、打點、數心跳、踏步……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造的舞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計1分,可謂人人有自信。)
5.估計幾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較短的時間里自己設計,動手創作一件你最拿手的作
品,估計一下你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動手創作——電腦播放音樂。)
師:停,誰願意把你的作品帶上來展示。
(學生作品展示。)
(評析進行多樣、生動有趣的創造活動,再一次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空。並且通過實際活動,將數學知識延伸,促進學生建立較短時間的時間觀念。)
6.觀看信息。
師: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同學們創作出這么多優秀的作品,真是太了不起了。其實時間就是這樣1分1秒積累起來的,充分用好它能做許多事情。看,時間小博士帶來什麼信息?
(電腦顯示6條信息。)
師: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麼感想?(生說感想。)
(評析通過時間小博士帶來的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喚起了學生珍惜每分時間的真實情感。這樣設計,把知識、能力、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在學生認知過程中,滲透良好的思想教育,體現了人文教育的思想。)

(三) 課堂小結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下課鈴快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文具整理好,放在袋中,看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學生整理。)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像現在這樣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評析有意識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量。
板書設計:
一分能幹什麼
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走 一 圈 是 60 秒
1 分 = 60 秒
設計思路:
通過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有趣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一分鍾的重要性。並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和真正價值。在「寓教於樂」的情境活動中,去自覺地學習數學。

F. 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課件

二年級上冊數學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的數的是多少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是多少,
一個數+幾=所求的數.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是多少,
一個數-幾=所求的數.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考核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16 22:50:26 瀏覽:234
對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2:05:57 瀏覽:986
一年級上冊語文拼音練習 發布:2025-09-16 21:14:15 瀏覽:472
英語碟 發布:2025-09-16 19:47:24 瀏覽:412
什麼開放 發布:2025-09-16 17:40:01 瀏覽:800
麵包的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6:23:11 瀏覽:778
課堂教學調查問卷 發布:2025-09-16 15:20:04 瀏覽:965
地理坐標符號 發布:2025-09-16 10:17:44 瀏覽:938
幼兒教師師風師德演講稿 發布:2025-09-16 07:48:26 瀏覽:745
生物理論 發布:2025-09-16 02:01:48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