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集合
Ⅰ 高一數學(集合部分)
^^利用f(x)=x,代入得
x^2+ax+b=x,根據A元素是-1和3,代入可解得
a=-1,b=-3。
根據B集合的條件列式:
(x^2-x-3)^回2-(x^2-x-3)-3=x
化簡答得
x^4-2x^3-6x^2+6x+9=0
這是個四次方程,不過根據第一問結論,集合B裡面肯定包含集合A的元素,所以這個方程肯定有-1和3兩個解,這樣方程左邊肯定能分解出(x+1)和(x-3)兩個因式,所以方程變為:
(x+1)(x+3)(x-3)^2=0
所以B集合元素是-1,3,-3。
Ⅱ 高一數學集合
導成關於x的二次不等式,不等式號為大於,二次項系數為正,所以只要判別式小於0即函數圖像與x軸無交點就行,而判別式=-3,所以a可以取任何值,因為打式子費事,就不打了!很基本的題
Ⅲ 高一數學集合內容
這是一個集合的表示方法,這種表示方法如你所見為{x|……},前面的x表示元素,豎線後面的是用來描述這個元素的性質的,例如我舉所有正數的集合,那末可以寫成{x|x>0}這就表示了這個集合包括了所有正數
Ⅳ 高一數學的集合是什麼
集合的概念
一定范圍的,確定的,可以區別的事物,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就叫做集合,簡稱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簡稱元。如(1)阿Q正傳中出現的不同漢字(2)全體英文大寫字母。任何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屬於」與「不屬於」兩種。
集合的分類:
並集:以屬於A或屬於B的元素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與B的並(集),記作A∪B(或B∪A),讀作「A並B」(或「B並A」),即A∪B={x|x∈A,或x∈B}
交集: 以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與B的交(集),記作A∩B(或B∩A),讀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
差:以屬於A而不屬於B的元素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與B的差(集)
注:空集包含於任何集合,但不能說「空集屬於任何集合」.
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說明一下: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同時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則 A 稱作是 B 的子集,寫作 A ⊆ B。若 A 是 B 的子集,且 A 不等於 B,則 A 稱作是 B 的真子集,寫作 A ⊂ B。
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性質:
確定性:每一個對象都能確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沒有確定性就不能成為集合,例如「個子高的同學」「很小的數」都不能構成集合。
互異性:集合中任意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不能寫成{1,1,2},應寫成{1,2}。
無序性:{a,b,c}{c,b,a}是同一個集合。
集合有以下性質:若A包含於B,則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舉法和描述法。
1.列舉法:常用於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弧內,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舉法。{1,2,3,……}
2.描述法:常用於表示無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屬性用文字,符號或式子等描述出來,寫在大括弧內,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為該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為這個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屬性)如:小於π的正實數組成的集合表示為:{x|0<x<π}
3.圖式法:為了形象表示集合,我們常常畫一條封閉的曲線(或者說圓圈),用它的內部表示一個集合。
常用數集的符號:
(1)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通常簡稱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稱正整數集,記作N+(或N*)
(3)全體整數的集合通常稱作整數集,記作Z
(4)全體有理數的集合通常簡稱有理數集,記作Q
(5)全體實數的集合通常簡稱實數集,記作R
集合的運算:
1.交換律
A∩B=B∩A
A∪B=B∪A
2.結合律
(A∩B)∩C=A∩(B∩C)
(A∪B)∪C=A∪(B∪C)
3.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2德.摩根律
Cs(A∩B)=CsA∪CsB
Cs(A∪B)=CsA∩CsB
3「容斥原理」
在研究集合時,會遇到有關集合中的元素個數問題,我們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個數記為card(A)。例如A={a,b,c},則card(A)=3
card(A∪B)=card(A)+card(B)-card(A∩B)
card(A∪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
1985年德國數學家,集合論創始人康托爾談到集合一詞,列舉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
吸收律
A∪(A∩B)=A
A∩(A∪B)=A
求補律
A∪CsA=S
A∩CsA=Φ
[重點]
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性質,元素與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其關系。
集合的子、交、並、補的意義及其運用。掌握有關術語和符號,准確使用集合語言表述、研究、處理相關數學問題。
[難點]
有關集合的各個概念的涵義以及這些概念相互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准確理解、運用較多的新概念、新符號表示處理數學問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八個關系式①{0}= ② =0 ③ { } ④ { } ⑤{0} ⑥0 ⑦ {0} ⑧ { }其中正確的個數( )
(A)4 (B)5 (C)6 (D)7
2.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
(A)5個 (B)6個 (C)7個 (D)8個
3.集合A={x } B={ } C={ }又 則有( )
(A)(a+b) A (B) (a+b) B (C)(a+b) C (D) (a+b) A、B、C任一個
4.設A、B是全集U的兩個子集,且A B,則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CUA CUB (B)CUA CUB=U
(C)A CUB= (D)CUA B=
5.已知集合A={ } B={ }則A =( )
(A)R (B){ }
(C){ } (D){ }
6.下列語句:(1)0與{0}表示同一個集合;(2)由1,2,3組成的集合可表示為{1,2,3}或{3,2,1};(3)方程(x-1)2(x-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為{1,1,2};(4)集合{ }是有限集,正確的是( )
(A)只有(1)和(4) (B)只有(2)和(3)
(C)只有(2) (D)以上語句都不對
7.已知A={1,2,a2-3a-1},B={1,3},A {3,1}則a等於( )
(A)-4或1 (B)-1或4 (C)-1 (D)4
8.設U={0,1,2,3,4},A={0,1,2,3},B={2,3,4},則(CUA) (CUB)=( )
(A){0} (B){0,1}
(C){0,1,4} (D){0,1,2,3,4}
9.設S、T是兩個非空集合,且S T,T S,令X=S 那麼S X=( )
(A)X (B)T (C) (D)S
10.設A={x },B={x },若A B={2,3,5},A、B分別為( )
(A){3,5}、{2,3} (B){2,3}、{3,5}
(C){2,5}、{3,5} (D){3,5}、{2,5}
11.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 ,則不等式ax2+bx+c 0的解集為( )
(A)R (B)
(C){ } (D){ }
(A)P Q
(B)Q P
(C)P=Q (D)P Q=
12.已知P={ },Q={ ,對於一切 R成立},則下列關系式中成立的是( )
13.若M={ },N={ Z},則M N等於( )
(A) (B){ } (C){0} (D)Z
14.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
(A)2
(B){ }
(C){ }
(D){ }={ }
15.設U={1,2,3,4,5},A,B為U的子集,若A B={2},(CUA) B={4},(CUA) (CUB)={1,5},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3 (B)3
(C)3 (D)3
16.若U、 分別表示全集和空集,且(CUA) A,則集合A與B必須滿足( )
(A) (B)
(C)B= (D)A=U且A B
17.已知U=N,A={ },則CUA等於( )
(A){0,1,2,3,4,5,6} (B){1,2,3,4,5,6}
(C){0,1,2,3,4,5} (D){1,2,3,4,5}
18.二次函數y=-3x2+mx+m+1的圖像與x軸沒有交點,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 } (B){ }
(C){ } (D){ }
19.設全集U={(x,y) },集合M={(x,y) },N={(x,y) },那麼(CUM) (CUN)等於( )
(A){(2,-2)} (B){(-2,2)}
(C) (D)(CUN)
20.不等式 <x2-4的解集是( )
(A){x } (B){x }
(C){ x } (D){ x }
二、填空題
1. 在直角坐標系中,坐標軸上的點的集合可表示為
2. 若A={1,4,x},B={1,x2}且A B=B,則x=
3. 若A={x } B={x },全集U=R,則A =
4. 若方程8x2+(k+1)x+k-7=0有兩個負根,則k的取值范圍是
5. 集合{a,b,c}的所有子集是 真子集是 ;非空真子集是
6. 方程x2-5x+6=0的解集可表示為
方程組
7.設集合A={ },B={x },且A B,則實數k的取值范圍是
。
8.設全集U={x 為小於20的非負奇數},若A (CUB)={3,7,15},(CUA) B={13,17,19},又(CUA) (CUB)= ,則A B=
9.設U={三角形},M={直角三角形},N={等腰三角形},則M N=
M N= CUM=
CUN= CU(M N)=
10.設全集為 ,用集合A、B、C的交、並、補集符號表圖中的陰影部分。
(1) (2)
(3)
三、解答題
1.設全集U={1,2,3,4},且={ x2-5x+m=0,x U}若CUA={1,4},求m的值。
2.已知集合A={a 關於x的方程x2-ax+1=0,有實根},B={a 不等式ax2-x+1>0對一切x R成立},求A B。
3.已知集合A={a2,a+1,-3},B={a-3,2a-1,a2+1}, 若A B={-3},求實數a。
4.已知方程x2-(k2-9)+k2-5k+6=0的一根小於1,另一根大於2,求實數k的取值范圍。
5.設A={x ,其中x R,如果A B=B,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6.設全集U={x },集合A={x },B={ x2+px+12=0},且(CUA) B={1,4,3,5},求實數P、q的值。
7.若不等式x2-ax+b<0的解集是{ },求不等式bx2-ax+1>0的解集。
8.集合A={(x,y) },集合B={(x,y) ,且0 },又A ,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第一單元 集合
一、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C B C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D C D A D A B
二、 填空題答案
1.{(x,y) } 2.0, 3.{x ,或x 3} 4.{ } 5. ,{a},{b},{c},{a,b},{a,c},{b,c},{a,b,c};除去{a,b,c}外所有子集;除去 及{a,b,c}外的所有子集 6.{2,3};{2,3} 7.{ } 8.{1,5,9,11} 9.{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既非等腰也非直角三角形}。 10.(1) (A B) (2)[(CUA) (CUB)] ;(3)(A B) (CUC)
三、解答題
1.m=2×3=6 2.{a } 3.a=-1
4. 提示:令f(1)<0 且f(2)<0解得
5.提示:A={0,-4},又A B=B,所以B A
(Ⅰ)B= 時, 4(a+1)2-4(a2-1)<0,得a<-1
(Ⅱ)B={0}或B={-4}時, 0 得a=-1
(Ⅲ)B={0,-4}, 解得a=1
綜上所述實數a=1 或a -1
6.U={1,2,3,4,5} A={1,4}或A={2,3} CuA={2,3,5}或{1,4,5} B={3,4}(CUA) B=(1,3,4,5),又 B={3,4} CUA={1,4,5} 故A只有等於集合{2,3}
P=-(3+4)=-7 q=2×3=6
7.方程x2-ax-b=0的解集為{2,3},由韋達定理a=2+3=5,b=2×3=6,不等式bx2-ax+1>0化為6x2-5x+1>0 解得{x }
8.由A B 知方程組
得x2+(m-1)x=0 在0 x 內有解, 即m 3或m -1。
若 3,則x1+x2=1-m<0,x1x2=1,所以方程只有負根。
若m -1,x1+x2=1-m>0,x1x2=1,所以方程有兩正根,且兩根均為1或兩根一個大於1,一個小於1,即至少有一根在[0,2]內。
因此{m <m -1}。
Ⅳ 高一數學集合——集合與子集數的關系
2^來N很好理解:
對某個子集來說,他自要麼在這個非空集合內,要麼不在,只有這兩種情況,即他有兩種狀態。而非空集合內共有N個子集,那就有2^N個狀態,對應非空集合的2^n個子集。
書上也有已知集合有n個元素,則子集數為C1^0+C2^1+C3^2+……+Cn^n-1=2^n
採納下哈
謝謝
Ⅵ 高一數學中 集合是什麼
集合的概念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是集合。 集合一定范圍的,確定的,可以區別的事物,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就叫做集合,簡稱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簡稱元。如(1)阿Q正傳中出現的不同漢字(2)全體英文大寫字母。任何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一般的,把一些能夠確定的不同的對象看成一個整體,就說這個整體是由這些對象的全體構成的集合(或集).構成集合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或成員)。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屬於」與「不屬於」兩種。 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集合符號,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說明一下: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同時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則 A 稱作是 B 的子集,寫作 A
Ⅶ 高一數學集合基本符號怎麼讀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像∩
∪:並集.比如,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中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
∩:交集.比如,A∩B表示既在集合A中又在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
∈:屬於.比如,a∈A表示元素a屬於集合A。
x(123) B(12) X∩B X交B 等於(12) 兩者相同的。
x(123) B(12) B∈X B屬於X 等於(12) 。
x(123) B(12) X∪B X並B 等於(123)。
(7)高一數學集合擴展閱讀:
分類
空集
有一類特殊的集合,它不包含任何元素,如{x|x∈R x²+1=0} ,稱之為空集,記為∅。空集是個特殊的集合,它有2個特點:
空集∅是任意一個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空集是任何一個集合的子集[4]
子集
設S,T是兩個集合,如果S的所有元素都屬於T ,即,則稱S是T的一個真子集。
交並集
交集定義:由屬於A且屬於B的相同元素組成的集合,記作A∩B(或B∩A),讀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 如右圖所示。注意交集越交越少。若A包含B,則A∩B=B,A∪B=A[5]。
並集定義: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記作A∪B(或B∪A),讀作「A並B」(或「B並A」),即A∪B={x|x∈A,或x∈B},如右圖所示。注意並集越並越多,這與交集的情況正相反[5]。
補集
補集又可分為相對補集和絕對補集。
相對補集定義:由屬於A而不屬於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B關於A的相對補集,記作A-B或AB,即A-B={x|x∈A,且x∉B'}[5]。
絕對補集定義:A關於全集合U的相對補集稱作A的絕對補集,記作A'或∁u(A)或~A。有U'=Φ;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