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中數學反證法

初中數學反證法

發布時間: 2020-11-23 02:08:37

㈠ 初中數學(反證法)

用反證法證明
假設相平行的直線為 a b 另外一條直線為c 與a相交
假設該直線c不與b 相交 則c平行與b
又因為b平行a
則a平行c
與已知矛盾
所以假設不成立
所以c平行與b

如何中學數學教學中使學生過得歸納與演繹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又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新課程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提了出來,這不僅是課標體現義務教育性質的重要表現,也是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培訓創新思維的重要保證。
一、了解《數學新課標》要求,把握教學方法
所謂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所謂數學方法,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程序,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反映。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的行為。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感性認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當這種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就產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上升為數學思想。若把數學知識看作依據一幅構思巧妙的藍圖而建築起來的一座宏偉大廈,那麼數學方法相當於建築施工的手段,而這張藍圖就相當於數學思想。
1.新課標要求,滲透「層次」教學。
《數學新課標》對初中數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劃分為三個層次,即「了解」、「理解」和「會應用」。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了解」、「理解」、「會應用」這三個層次,不能隨意將「了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會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失去信心。如初中數學三年級上冊中明確提出了「反證法」的教學思想,且揭示了運用「反證法」的一般步驟,但《數學新課標》只是把「反證法」定位在通過實例「體會」反證法的含義的層次上,我們在教學中,應牢牢地把握住這個「度」,千萬不能隨意拔高、加深,否則,教學效果將會得不償失。
2.從「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導「方法」。
關於初中數學中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內涵與外延,目前尚無公認的定義。其實,在初中數學中,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很難分割,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蘊含。只是方法較具體,是實施有關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是屬於數學觀念一類的東西,比較抽象。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以達到對數學思想的了解,使數學思想與方法得到交融。
比如化歸思想,可以說是貫穿於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具體表現為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一般到特殊的轉化、局部與整體的轉化,課本引入了許多數學方法,比如換元法、消元降次法、圖像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等。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具體數學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逐步領略了內含於方法的數學思想;同時,數學思想的指導,又深化了數學方法的運用。這樣處置,使「方法」與「思想」珠聯璧合,將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寓於教學之中,教學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認識規律,把握教學原則,實施創新教育
要達到《數學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滲透「方法」,了解「思想」。
如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課本《有理數》這一章,與原來部編教材相比,它少了一節──「有理數大小的比較」,而它的要求則貫穿在整章之中。在數軸教學之後,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後解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既使這一章節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又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易於接受。
2.訓練「方法」,理解「思想」。
如在教學同底數冪的乘法時,引導學生先研究底數、指數為具體數的同底數冪的運算方法和運算結果,從而歸納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數,用m、n表示指數的一般法則以後,再要求學生應用一般法則來指導具體的運算。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方法,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起到了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運用「思想」。
比如,運用類比的數學方法,在新概念的提出、新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學習一次函數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乘法公式類比;在學習二次函數有關性質時,我們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性質類比。通過多次重復性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類比的數學方法。
4.提煉「方法」,完善「思想」。
教學中要適時恰當地對數學方法給予提煉和概括,讓學生有明確的印象。由於數學思想、方法分散在各個不同部分,而同一問題又可以用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因此,教師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我提煉、揣摩概括數學思想方法的能力,這樣才能把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落在實處。
教學中那種只重視講授表層知識而不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不完備的教學,它不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的知識水平永遠停留在一個初級階段,難以提高;反之,如果單純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層知識的教學,就會使教學流於形式,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也難以領略深層知識的真諦。因此數學思想的教學應與整個表層知識的講授融為一體。只要我們執教者課前精心設計,課上精心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創設情境,多提供機會,堅持不懈,就能達到我們的教學育人目標。

㈢ 初中數學 反證法證明切線的性質定理

已知:OA是圓O的半徑,AB是圓O的一條切線,求證:OA⊥AB。證明:如果OA⊥AB不成立,則由O可作OC⊥AB於C,因為A是AB上唯一與圓相交的點,C必在圓外,而在直線外一點與直線的連線中,垂線段最短,因此OC<OA,與C在圓外矛盾,因此假設是不可能的,必有OA⊥AB。

㈣ 數學,初中幾何,要求不使用反證法

連接DE,由AD=AE,可得,∠ADE=∠AED
則它們的補角也相等,即∠DEC=∠EDB
在梯形DECB中,由底角是頂角的補角可知
∠ABC=∠ACB,可得AB=AC

㈤ 人教版初中數學的反證法是考點嗎也就是說在中考中會出這種題嗎

不考,老師說會不會都行,反正他都沒講,一定不能考。平常做的卷子上也沒有出過類似的題,不用擔心

㈥ 初中階段所有數學方法大全(如反證法,換元法,裂項法,錯位相減法)

你說的這幾個除了換元法可能還常用一點(也不是很常用)剩下的在中考數學中基本用不到(除非考競賽另說)反證法幾乎不用,能用反證法的題反證法也不是最佳選擇。列項錯位相減主要都是數列這塊的內容,我中考沒有,不知你們?

可能在成套的方法上面(初中)幾何題比較多譬如平移旋轉軸對稱(都是為了造全等轉移數量關系)這個網路文庫找點兒知識歸納(我給你復制過來也沒意義因為不知道你學啥)

㈦ 初中數學幾何證明,不要用反證法

你用全等證:
∠a=∠b=∠c
ad=bf=ec
又因為ac=ab=bc
所以ae=bd=fc
故ade與efc與bdf全等(邊角邊)
所以de=ef=df
所以。。。。。。

㈧ 初中數學 用反證法做

證明:假設平面上三個點 A、B、C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
則它們組成△ABC
在△ABC中,AB+BC>AC,與已知條件矛盾。
∴ A、B,C三點在同一直線上

㈨ 初中數學22題第二小問,請問可不可以用反證法直接帶入四邊形CFDP是菱形的條件然後證出AP=2

NONONO.不可以,因為他先問你的是當AP=?是菱形。而且還要說明理由,是屬於後知的,所以不要搞混。

熱點內容
小放牛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24 14:41:45 瀏覽:686
高一數學必修一冪函數 發布:2025-09-24 13:56:40 瀏覽:567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 發布:2025-09-24 13:55:15 瀏覽:604
班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24 09:35:19 瀏覽:584
校園招聘書籍 發布:2025-09-24 08:41:59 瀏覽:359
2017高考全國卷三歷史 發布:2025-09-24 07:58:21 瀏覽:404
物理必修一試題 發布:2025-09-24 07:41:41 瀏覽:245
日用英語 發布:2025-09-24 05:59:41 瀏覽:782
大學班主任畢業鑒定 發布:2025-09-24 03:24:03 瀏覽:627
初一英語下冊 發布:2025-09-24 03:06:04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