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強國
⑴ 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
先把經濟搞上去,國力強盛了,其他就都強盛了。陳毅先生說「棋運即國運」,其實不光是體育運動,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只有國力繁榮昌盛時才會有各種專業人才屹立於世界之巔。一個剛剛脫離溫飽的國家是不會有大量的奇才突然涌現的。
中國的經濟目前正在走上坡路,再這樣順風順水的發展五十年,可能中國在很多方面都會成為世界上的強國。
⑵ 數學有什麼用中國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強國
數學的用處非常大。舉個簡單例子,圖像處理,裡面可能會涉及到矩陣、概率等一些知識。版
可以這樣理解,很權多演算法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數學,比如常用photoshop、Excel等都是的。
中國要加強基礎研究,對數學學科給予穩定的支持。
⑶ 數學大國有哪些
法國 德國 近兩百年來數學的重要突破基本上來自於這兩個國家的數學家 美國 近代日本數學界也做出過突出貢獻
至於中國,唯有陳省身一人可稱之為國際級的數學家,而且目前數學科研能力和數學基礎教育實力嚴重不匹配。
⑷ 數學與強國有什麼關系
對話丘成桐:「要成科技強國 必先成數學強國」
大洋網訊 8月13日,第八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總決賽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持續7個月的比賽共吸引270所中國高校的近千名學生參賽,充分顯示了丘成桐的影響力。
作為世界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丘成桐27歲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34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46歲獲得數學界傑出成就獎——克拉福德獎;61歲獲數學界終身成就獎——沃爾夫獎。全世界同時獲得這3個獎項的只有兩個人,丘成桐是其中之一。
如今,丘成桐不僅是哈佛大學物理系和數學系教授,還是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他十分關注中國教育改革、中國數學人才培養。近日,廣州日報記者在北京對話了這位數學界「大腕」。
我國本科教育有極大提高
廣州日報:你在哈佛任教了30年,他們的教學模式和國內有何不同?
丘成桐:美國知名大學接收學生,數學和英文是最重要的兩門課。相反,國內對數學卻沒有這么重視。在國內有些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哈佛後不及格。後來我發現,一些中國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並不大,家長不希望孩子去念數學,因為他們認為數學是很枯燥,同時「錢途」也不是太好。
廣州日報:高深的數學在生活中真用不上嗎?
丘成桐:我覺得是媒體沒做好這方面的普及。21世紀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跟數學有很大關系,人工智慧、量子物理、通信科學等都跟數學有關。
比如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唯一能保證汽車不出錯的辦法,就是通過邏輯推理來推導出一個數學模式。否則,那就要出大問題。中國要成為科技強國,必須首先成為數學強國,數學是很多工業的基礎。
廣州日報:這兩年哈佛數學系有沒有招收中國學生?
丘成桐:有,每年都有一到兩個。最近幾年,中國學生的表現比過去提高很多,這跟我們搞了一些中學生和大學生的數學競賽有很大關系。中國的本科生教育這些年有了極大的提高。以前我們在哈佛收的中國學生,180分滿分的卷子,中國學生只能考90分,但美國學生能考150分,現在中國學生也能考一百五六十分了,但最頂尖的那部分還有差距,美國學生的創造能力比我們強一些。因為我們接受的數學文化深度不夠,中國有創造力的數學大師太少了。
廣州日報:華人數學家在世界數學界是什麼水平?
丘成桐:影響力沒你想像得那麼大。在數學界,我們與歐美還是差距很大的。這樣說也許會傷很多人的心,但得承認差距。
有些奧數題我也不會做
廣州日報:你設立的「丘成桐數學競賽」和「丘成桐科學獎」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丘成桐:數學競賽在全國中學和大學都有,應該說極大提高了中國學生的數學水平。至於科學獎,是為了鼓勵研究性學習,效仿美國的「西屋獎」。我的兩個孩子都得過「西屋獎」,這個獎對他們有很大影響,他們對做科研感興趣。這個獎為美國培養了不少一流的人才,我想中國小孩子也應該培養這樣的創造力。
廣州日報:奧數這些年依舊很火,你覺得該降降溫嗎?
丘成桐:奧數是人為加重了孩子負擔,考的是一些偏門、刁鑽的問題,覆蓋的只是數學的很小一部分,很多數學問題在奧數裡面是不能體現的。
奧數有一些題目,連我都不會做。這沒關系,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數學有那麼多問題,不懂其中一兩個沒影響。如果只學奧數,對其他數學問題卻不懂,那就得不償失了。奧數是點心,點心吃飽了,不吃正餐,肯定會營養不良,這對孩子傷害很大。小孩不停訓練,像機器一樣,對數學漸漸沒興趣,對做學問沒興趣了,危害很大。
不發展基礎科學會犯大錯
廣州日報: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是不是學數學的料呢?
丘成桐:數學是訓練人的推理能力的,我覺得在中學之前,務必對數學保持足夠的興趣,讓自己進入數學的殿堂。將來,你可以對很多自然學科感興趣。
廣州日報:你之前也提出過,中國應該對理論數學更加重視,而非應用數學?
丘成桐:這么多年來,理論數學的水平跟不上,一直制約著中國數學的發展。比如說,中國學界之前一直不接受虛數這個概念,也就是i2=-1,直到19世紀才引入虛數概念,而歐洲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開始對虛數進行研究,比我們早了幾百年。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一套科學研究方法。有了虛數之後,概率、波動、量子力學,這些東西都能解釋了。中國人為什麼一直排斥虛數呢?因為感覺它沒什麼實用價值。
不發展基礎科學,而企圖跨越過去直接發展應用科學,這會讓我們犯一個大錯誤。不能說這個東西對社會沒好處,我們就不理它。打個比方,引力波的研究這幾年有很大發展,引力波探測成功,為人類觀察宇宙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窗口。而引力波的發現,根本原因是物理學、工程學、基礎數學和計算數學研究結合起來的成果。
好奇是人類發展的基本動力,但好奇現在很稀缺,大家功利心很強,有人為了錢,有人為了名。好的學問不見得能使國家很快強大起來,但是一個強國必須有大量真正有學問的學者。在做學問上,有時候不能強調「學以致用」,當大家都想著怎麼把數學知識去變現、產生價值的時候,肯定是某個方面出了問題。
數學和文學有相通之處
廣州日報:你能成為一名著名的數學家,跟成長環境有沒有關系?
丘成桐:我很感激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給了我選擇權。我走上數學的道路跟父親有很大關系,他是學哲學的,他跟學生討論時談到,希臘哲學受到數學的很大影響,所以我開始對數學感興趣。
從小父親就讓我讀了很多書,我覺得數學和文學是相通的。在我十二三歲,我父親除了哲學以外,也教了我很多中國的詩詞,還給我看了不少魯迅、郭沫若、胡適的書。一開始我看不懂,但後來慢慢懂了。做學問也是這樣一個過程。當時我還看《水滸傳》《三國演義》,金庸的武俠小說我也看。這些書看起來好像都跟數學沒有關系,但它能夠讓你觸類旁通,激發你的靈感。
廣州日報:你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學數學,會不會有些遺憾?
丘成桐:不會遺憾。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不像我這么大,興趣不在那裡,你勉強讓他去做,不太可能出好成果。
廣州日報:你在做學問時有沒有犯過錯?錯了怎麼辦?
丘成桐:所有的探索都會犯錯,除非你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才不會犯錯。好的學問如果做成,中間一定會錯90%。假如第一次就成功,那隻會是一個膚淺的學問。對做學問的人來說,犯點錯臉上不會掛不住。就好像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他怎麼知道茫茫大海後美洲是什麼樣子。一個人可能摸索了99條路都是錯的,最後一條是對的。
廣州日報:如果花了很多時間走了彎路,豈不是空耗生命?
丘成桐:只要你花了時間,就會有收獲。就好像你進入一個大樹林,本以為可以找到蘋果,但沒找到蘋果,卻找到很多其他東西。比如你去到月球,那是前人不曾去過的地方,不管你在月球上能不能找到東西,那都是收獲。只有你去到,你才會知道有沒有收獲。歷史上的很多重大發現,都是在長期積累基礎上的誤打誤撞找到的。
「我不在乎求勝或求敗」
廣州日報:是什麼力量支持你研究數學這么多年?
丘成桐:完全靠興趣。就好像有些人喜歡寫文章,從小寫到90歲還喜歡寫,因為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到我這個年齡,還能做些有趣的事情,能力也還能跟得上,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就好像貝多芬晚年眼鏡和耳朵不靈光,都還能作曲。很多大數學家,眼瞎了也還能做學問,就是因為興趣。
廣州日報:在數學領域,該得的獎你都得了,會不會有一種「獨孤求敗」的感覺?
丘成桐:中國人做學問向來以競爭、拿獎作為驅動力。我從來不拿這個作為動力,從做學問起,我就沒想過要去拿什麼獎。如果把拿獎作為動力,就算你拿到諾貝爾獎獎金,也不見得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有些學者的學問,過了三五年,大家都忘了,這是小學問。如果一個學問過了50年大家依然記得,還在用,那才是重要的學問。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我想他不是為了拿諾獎才做學問的。如果我做學問是為了拿菲爾茲獎,那我現在早就不願意再做了。
我不存在求勝或求敗的問題,主要視乎我對大自然、對學問的了解有多深。
我有幾斤幾兩心裡很清楚
廣州日報:你可曾覺得已站在「珠峰之巔」了嗎?
丘成桐: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很多人當了院士,拿了大獎,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但你要想想,這個獎是誰來給你的?是其他人給你的,那是不是其他人的學問比你好呢?很多時候,學問做得好不好,只有天知道。科學有它自己的標准。
我從來沒覺得自己站在珠峰頂上。我的學問大概是幾斤幾兩,我心裡是清楚的,不見得比其他人差,但依然還有很多沒搞懂的問題,可能這輩子也不一定能搞懂,有沒有達到我滿意的狀態?我覺得還沒有。
你打個比方,你看李白和杜甫寫詩,他們對於自己到了什麼地步也都是心裡有數的。蘇東坡後來也講陶淵明的文章寫得比他好。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自己曉得。
廣州日報:有沒有想過,自己在數學界應該處什麼地位?
丘成桐:我在國際數學界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數學家,但你要說我是不是很偉大,很誠惶誠恐地說,算不上。但你要說中國的數學家現在哪個比得上我,我看沒誰比得上。數學界有個數學家叫黎曼,只做了15年數學研究就去世了,去世時才40歲。但他做的東西卻比我偉大得多。高斯是個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影響過了兩百年依然能體現出來。古往今來偉大的數學家也就幾百個,站在他們面前你會覺得很慚愧。
「得不得罪人我不在乎」
廣州日報:看來你很喜歡說實話,但這樣好像很容易得罪人?
丘成桐:我不習慣說假話。起初我替學生寫介紹信非常實事求是,結果學生一開始找工作有點困難。我才慢慢了解,原來人家寫介紹信會有所誇大。我只能「入鄉隨俗」,但也盡量實事求是,我所說的都是真話,得不得罪人我不在乎。我在中國做學術這么多年,沒有拿過任何學校的錢。我願意花時間在中國的年輕人身上,因為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改變。
廣州日報:有沒有想過歲數大了會退出數學研究?
丘成桐:做學問的人到了一定年齡肯定會衰退的。真到了那個時候,我會退出。
廣州日報:那你會選擇做一些什麼事情?
丘成桐:假如出去能去到好大學,學到學問,那是好事。但很多人是為了留學而留學,去到二三流大學,那就沒多大意思了,國內也有很多優秀的大學。現在中國家庭比較富有以後,父母都將小孩看成小公主、小王子,孩子生計壓力小了很多,可是一個人的人生很長,最重要其實是教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家長教會孩子這點很重要。
廣州日報:有人說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你覺得呢?
丘成桐:我絕對說不上是最聰明的人,我念中學時連數學獎都沒有得到過。現在在我主持的討論班裡,往往有些博士後或硏究生在討論某些文章時,他們的意見都會比我的意見好。但是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日久就會得到深入的結果。至於優越感,談不上。但有一點,我不能接受一些不懂而又假裝專家的人。他們可能認為我有一種優越感。
來源:大洋網
⑸ 中國是數學大國還是數學強國
第一:中國是數學大國,並不是數學強國;
第二:中國的數學人才培養體系不注重創新;
第三:中國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但是沒有真正引導數學界走向的數學家。
⑹ 學習強國右上角多了一個數學是什麼意思
右上角多了一個數字,應該是有一條消息未讀,可以點開查看一下,看一看是什麼信息。
⑺ 論述數學強國和世界強國的關系
數學實力往往影響著國家實力,世界強國必然是數學強國。數學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發達國家常常把保持數學領先地位作為他們的戰略需求。17-19世紀英國、法國,後來德國,都是歐洲大國,也是數學強國。17世紀英國牛頓發明了微積分,用微積分研究了許多力學、天體運動的問題,在數學上這是一場革命,由此英國曾在數學上引領了潮流。
⑻ 中國 什麼時候 能成為 數學大國 數學強國!
誰都回答不來上來這個問題
你現在數學中源用的定理有幾個是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
我們不比他們笨 你小學數學水平就夠美國初中生用的 問題是我們人人都學數學 為什麼我們的數學水平還敢不上國外某些國家 這是國情問題 也不是幾年 幾十年就可以解決的 不過如果你對數學有特殊的熱愛與興趣 就繼續鑽研 低頭搞你的研究 別被那些名啊利啊打攪 什麼才是你想要的 你要明白
⑼ 中國是數學大國還是數學強國
很明顯目前還不是數學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