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系畢業論文

數學系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7-27 00:39:04

1. 數學系畢業論文的寫法

一、內容要求 畢業設計報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正文內容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的指導思想;方案的選擇和比較論證;根據任務書指出的內容和指標要求寫出設計過程、課題所涉及元件結構和相關參數的設計計算,有關基本原理的說明與理論分析;給出所設計課題實際運行的數據或參數,並與理論設計參數進行比較和分析,說明產生誤差的原因。最後要對所設計課題實用價值做出評估說明;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意見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設想及未能採納的原因等。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正文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的指導思想;設計方案提出的依據,設計方案的選擇和比較;設計過程;所運用的技術經濟分析指標和方法;數學模型及其依據,數據計算方法;對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做出評估;對設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或可能發生的問題 ) 提出合理化建議。畢業論文的基本論點、主要論據;根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及規定聯系實際展開理論分析。 (三)文科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正文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解決方案提出的依據,解決方案的選擇和比較,結論。 二、論文印裝 畢業論文用畢業設計專用紙列印。正文用宋體小四號字,行間距為24磅;版面頁邊距上3cm,下、左2.5cm,右2cm。 三、論文結構、裝訂順序及要求 畢業論文由以下部分組成: (一)封面。論文題目不得超過20個字,要簡練、准確,可分為兩行。 (二)內容。 1、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任務書由指導教師填寫,經系主任、教務部審查簽字後生效。 2、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3、畢業設計(論文)學生申請答辯表與指導教師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 4、畢業設計(論文)評閱人評審表; 5、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表; 6、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總表; 7、中英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1)摘要是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應盡量反映論文的主要信息,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結論,不含圖表,不加註釋,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樣位置居中。 (2)關鍵詞是反映畢業設計(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是供檢索使用的。主題詞條應為通用技術詞彙,不得自造關鍵詞。關鍵詞一般為3-5個,按詞條外延層次(學科目錄分類),由高至低順序排列。關鍵詞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與關鍵詞在前,英文的在後。 8、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要求層次清晰,且要與正文標題一致。主要包括緒論、正文主體、結論、致謝、主要參考文獻及附錄等。 9、正文。論文正文部分包括:緒論(或前言、序言)、論文主體及結論。 (1)緒論。綜合評述前人工作,說明論文工作的選題目的和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以及論文所要研究的內容。 (2)論文主體。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選題背景、方案論證、過程論述、結果分析、結論或總結等內容。要求層次清楚,文字簡練、通順,重點突出,畢業設計(論文)文字數,一般應不少於8000字(或20個頁碼)。外文翻譯不少於3000字元,外文參考資料閱讀量不少於3萬字元。 中文論文撰寫通行的題序層次採用以下格式: 1 1.1 1.1.1 1.1.1.1 格式是保證文章結構清晰、綱目分明的編輯手段,畢業論文所採用的格式必須符合上表規定,並前後統一,不得混雜使用。格式除題序層次外,還應包括分段、行距、字體和字型大小等。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居中放置,其餘各層次(節、條、款)題序和標題一律沿版面左側邊線頂格安排。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距下文雙倍行距。段落開始後縮兩個字。行與行之間,段落和層次標題以及各段落之間均為24磅行間距。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用小二號黑體字。題序和標題之間空兩個字,不加標點,下同。 第二層次(節)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 第三層次(條)題序和標題用四號黑體字。 第四層次及以下各層次題序及標題一律用小四號黑體字。 (3)結論(或結束語)。作為單獨一章排列,但標題前不加「第XXX章」字樣。結論是整個論文的總結,應以簡練的文字說明論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過兩頁。 10、致謝。對導師和給予指導或協助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組織和個人表示感謝。文字要簡潔、實事求是,切忌浮誇和庸俗之詞。 11、參考文獻及引用資料目錄(規范格式見附文)。 12、附錄。 13、實驗數據表、有關圖紙(大於3#圖幅時單獨裝訂)。 (三)封底。 附:規范的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S——標准,P——專利;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參考文獻一律置於文末。

2. 數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學術論文具有四大特點:①學術性 ②科學性 ③創造性 ④理論性
一、學術性
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上,應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時,必須經過周密的思考,進行嚴謹的論證。
二、科學性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
三、創造性
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於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須符合歷史 唯物主義和 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四、理論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准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1.表論文的過程 投稿-審稿-用稿通知-辦理相關費用-出刊-郵遞樣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選定期刊後,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書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採用電子稿件形式。 2.發表論文審核時間一般普通刊物(省級、國家級)審核時間為一周,高質量的雜志,審核時間為14-20天。 核心期刊審核時間一般為4個月,須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道程序。 3.期刊的級別問題 國家沒有對期刊進行級別劃分。但各單位一般根據期刊的主管單位的級別來對期刊劃為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主管單位是省級單位。國家級期刊主管單位是國家部門或直屬部門。

3. 我是一名數學專業的本科生,現在要寫畢業論文,但是我不會寫,希望聰明人士幫忙啊

寫論文你要請教專業人士,當然是你們學院的老師了。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主動跟你老師聯系,最後肯定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4. 應用數學專業畢業論文

先修課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主要課程、教育類課程等
適用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本科、師范)

一、目的
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數學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文獻檢索、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獲得科學、教學研究方法的初步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和重視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應貫徹為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方針,在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和數學教育等學科的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某一專業方向上的學術探討;
2.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研究方面的專題研究或專題綜合;
3.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聯系實際解決一些應用問題;
4.對中學有關數學課程的教材、教學方法進行專題研究;
5.結合本人所教數學課程,對中等教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進行探討;
6.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探討。
論文課題不宜過大,難易程度要適當。兩名或兩名以上學生選做同一課題論文時,各人的內容應有較大區別。學生選定課題後,應填寫《畢業論文任務書》,經指導教師同意,方可進行論文工作。

三、對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1.立論、觀點要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2.對學術的探討要符合科學性和邏輯性;
3.對論述的主要問題要正確地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4.論證嚴謹,結論明確。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正確,所收集的數據資料完整、充分,所設計的實驗方法、步驟、正確可行,所提出的觀點正確;
5.文字通順,表達確切,書寫規范,獨立完成;
6.論文一般以3000字到6000字為宜,每篇論文的正文前應有300字左右的論文摘要(概括論文的中心論題以及基本觀點、方法、結論)3到5個關鍵詞。論文中所引用的定義、定理、論述都要註明出處。論文後應附有作者在寫論文時所閱讀的文獻、參考書目錄以及頁碼;
7.論文應包括英文名、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
8.論文要按照統一格式進行排版(見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四、畢業論文成績評定
1.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的評定採取指導教師和畢業論文答辯小組分別單獨評分,按比例綜合評定,最後由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綜合平衡審定。
2.成績分5個等級: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畢業生畢業論文統一格式要求

一、論文用紙:B5紙列印。
二、論文標題:
1、主標題:用小二號黑體字,置於首頁第一行,居中。
2、正文採用四級標題,分別以「一、(一)、1、(1)」標明。其中一級標題用黑體字,二級標題用楷體,三、四級標題與正文字體相同。
三、論文正文:
1、字體:用四號仿宋體。
2、段落:行距為24磅。
3、頁碼:居中。
四、年級、專業與姓名:四號宋體,置於主標題與正文之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五、注釋:如有注釋,皆在正文之後註明。

5. 大學數學畢業論文

代數學的研究,目前存在著一些彼此對立的研究結論;正確地分析存在著的矛盾結論,無疑會有助於人們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數學,同時也會使人們對數學史研究的方法和評價標准有新的認識。
一、幾個有代表性的矛盾結論
如何評價中國古代數學,如何評價在中國古代文明中數學的作用以及它取得的成就是每個數學史學者關心的問題。但是目前的一些研究卻有著一些矛盾的結論,這些矛盾的結論往往是圍繞著認識、理解、評價中國古代數學的關鍵性理論問題展開的。
1.關於古代數學運用的思維方式問題
中國古代數學是否象古希臘那樣明確地運用邏輯思維問題,目前已成為評價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在人們的認識和理解中,數學如果沒有嚴格的邏輯思維形式,那就很難成為真正的數學理論,袁曉明先生的研究結論與人們的良好願望相反,他認為中國古代數學不存在象古希臘數學那樣以邏輯為基礎的思維方式,「與古希臘數學嚴格地採用邏輯演繹的邏輯思維方式不同,中國數學則是以非邏輯思維為主,即主要通過直覺、想像、類比、靈感等思維形式來形成概念、發現方法、實現推理的。」[1]
郭書春先生通過對《九章算術》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他認為《九章算術》的注釋中已經具有並形成了演繹的邏輯方法及演繹的邏輯體系,「劉徽注中主要使用了演繹推理,他的論證主要是演繹論證即真正的數學證明,從而把《九章算術》上百個一般公式、解法變成了建立在必然性基礎之上的真正的數學科學。」[2]
巫壽康先生與郭書春先生的觀點相同,他認為:「劉徽《九章算術注》中的每一個題,都可以分解成一些首尾相接的判斷,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判斷之間的聯系,就會發現這些判斷組成若干個推理,然後由這些推理再組成一個證明,因此可以說,《九章算術注》中的論證已經具備了證明的結構,就大多數注文來說,這其中的推理都是演繹推理,大多數證明也都是演繹證明。」[3]
中國古代數學到底「是以非邏輯思維為主」,還是「主要是演繹證明」,這是中國古代數學研究中一個矛盾的結論,還沒有得到統一認識的問題。
2.關於中國古代數學理論構造的問題
按照西方數學的模式,一種數學著作若是按應用問題的類別編排,並且每一個題之後給出解法和答案,那麼這個數學著作就是一個習題集的模式,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客觀原因,許多國外的學者都認為中國古代數學不存在什麼理論構造,李約瑟先生就認為「從實踐到純知識領域的飛躍中,中國數學是未曾參與過的。」[4] 著名的數學家陳省身先生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在中國幾何中,我無法找到類似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的推論,這是中國數學中沒有的結果。因此, 得於國外數學的經驗和有機會看中國數學的書,我覺得中國數學都偏應用,講得過分一點,甚至可以說中國數學沒有純粹數學,都是應用數學。」[5]
中國的一些數學史學者對此持完全相反的觀點,堅持強調中國古代數學理論構造的存在性。李繼閔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數學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它以理論的高度概括、精煉為特徵,中算家善於從錯綜復雜的數學現象中抽象出深刻的數學概念,提煉出一般的數學原理,而從非常簡單的基本原理出發解決重大的理論關鍵問題……中國傳統數學理論,乃是為建立那些在實際中有直接應用的數學方法而構造的最為簡單、精巧的理論建築物。」[6]
中國古代數學是否有一個理論意義上的構造體系,這大概是目前中外數學史專家們對中國古代數學研究中的一個最大的分歧點。如何正確地評價中國古代數學的體系構造已成為中國數學史研究中應當回答的理論問題之一。
3.關於珠算在中國數學史中的地位問題。
在中國數學史的研究中,人們一直認為宋元數學是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峰。宋元之後的明代珠算無法與宋元數學的成就相比,明代珠算一般被認為是「民用」或「商用」數學。言外之意,珠算是不能登中國古代數學理論構造的大雅之堂。許多學者認為宋元數學的衰退、被人遺忘是很值得研究的理論問題,而明代珠算卻沒有什麼值得在理論層面給予研究的意義。
筆者的觀點與當前評價宋元數學和明代珠算的觀點都相悖。筆者認為珠算是中國古代數學在宋元之後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它是中國籌算在運演工具上的重大創新,是籌算運演發展的重大突破,是中國古代數學技藝型發展的必然結果。[7]
如何評價珠算在中國數學史中的地位,實際也帶來了如何評價宋元數學的一系列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也提出了與目前傳統觀點相悖的論點,即宋元數學的成就,是中國籌算在特定的社會動盪、傳統儒家觀念發生紊亂、仕大夫仕途無望的文化氛圍中奇異性發展的結果,當社會是進入穩定發展、仕大夫按照儒家傳統觀念走向仕途時,宋元數學就必然會被整個民族文化所淡忘。[8]
對珠算與宋元數學的評價,實際上涉及了如何看待中國古代籌算體系的發展及其內在規律的問題,這一問題也是正確認識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理論性的問題。
二、數學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及評判的理論依據
從方法論的意義上來考察中國古代的數學史研究,可以發現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層次的研究狀況,第一層次的研究是指對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證。應當說這個層次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國古代數學的范疇內對數學史實的發展及其流變進行分析認證。這一層次的分析考證應當確認史料的年代及其真偽,以及史實在中國數學發展中所處的地位。第二層次的研究,是對已確認的史料與世界數學史的比較評價。應當說這個層次的比較研究是在世界數學史的范疇內(實際上主要是中西數學發展的范疇內)進行比較研究,這一層次的主要工作是要確認中國古代數學已達到的理論層次。這一過程顯然是把中國古代數學納入到已有的理論框架中進行比較,進而要求表述中國古代數學在現有古代數學史理論框架內所處的地位、理論層次、構造性狀況以及它對現有數學史理論的貢獻。
在方法論意義上,這兩個不同層次的工作不能混同,因為這兩個層次的工作存在著研究的范疇差異、時間差異和評判依據准則的差異。[9]
所謂范疇差異,是指第一層次的研究是在中國文化的范疇內進行分析考證,而第二層次的研究主要是在中西文化的范疇內進行比較評斷。第一層次研究此時要解決的是史料真偽狀況及在中國文化中的發展狀況,而第二層次的研究要回答的是,已經證實的中國史實材料與西方數學相比,與現代的數學理論相比,其結果如何。
所謂時間差異是指第一層次的研究是要把史料放在原有的歷史時間內考證史料是什麼,它的語言、背景、含意等等,第一層次運用的是歷史時間序列。第二層次的比較研究是要把史料放在現代數學史的理論框架內來比較評判中國古代數學的史料達到的理論狀態、在人類數學史中的地位等等。因此說,第二層次研究運用的是現代的時間序列。
所謂評判差異,是指第一層次的分析考證運用的是在歷史演化發展時數學自身變化發展的評判尺度,即以中國古代數學的自身成就來評判某一特定歷史階段數學史實的意義。此時運用的是中國古代數學史的評判准則。例如,判定某個歷史時期籌算的成就,運用的是籌算自身發展的規律來判定那個時期籌算達到的運演和理論的實際狀況。當然,第二層次上的比較評判,運用的卻是現代數學史研究的理論框架並以此分析評判中國古代數學某個史實所達到的標准。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目前的一些比較評價,實際上都是在第二層次上進行的,但是作為第二層次研究所特有的方法論意義上的要求,卻常常不被嚴格遵守,尤其是第二層次的比較評判中應當特別強調的理論評價准則在先的原則,往往不被重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把某一個中國古代數學的史實與世界數學的理論形式相比較,就必須明確地認識到或論證出現有的數學成果構成的理論標准,並以此標准來判斷中國古代數學的史料是否達到了這個理論標准。
中國一些數學史學者在進行中國古代數學的比較評判時,往往把第一層次的工作與第二層次的工作混同起來,尤其是在沒有指出應有的評價准則時就把自己的感悟、個人的理解換成一種客觀的標准,進而就得出一種評判的結果。這樣的結論不僅會帶來研究結果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會使我們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隨意性特徵。例如,台灣的學者李國偉先生就曾對國內學者認為劉徽「求微數法」就是無理數的研究成果提出疑義,並且從五個層次論述了劉徽的結果與無理數理論的差異。[10]顯然,對於無理數問題的評判,國內一些學者缺乏理論標准在先的意識。
在自然科學史研究中,人們就是在正確地使用方法論的同時,也還有一個對史實論證過程中的潛在的理論模式影響的問題。這個問題實際已經超越了方法論意義的討論,它實質上涉及了用什麼樣的古代數學理論模式來評判籌算所具有的理論價值。例如,對於中國籌算發展為珠算的評判以及對宋元數學和明代珠算的評價,雖然在數學史的研究中屬於第一個層次的問題,但是它實際上已經涉及了用一種什麼樣的古代數學的模式來評判籌算取得的一些成果。
現在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數學史研究中出現的某些相互矛盾的結論,不僅僅是一個方法論方面的問題,它實際上涉及到用什麼樣的理論標准來評價籌算的發展、演變以及不同時期取得的成就。更進一步的問題可以成為,中國古代籌算是應當按照西方古代數學的模式來評價,還是放棄西方古代數學的模式重新建立一個中國文化中數學發展的模式,可以說這後一個問題是中國數學史面臨的一個很值得討論研究的理論問題。

三、籌算的特徵及分析
從目前數學史研究中可以發現,人們對籌算構成的一些理論性問題很感興趣,評價頗高,而對實際應用的發展評價頗低,似乎不被看作是中國古代數學的什麼重大成果。同樣的,人們對《九章算術》中表現的邏輯形式十分看重,而對它表現的籌算操作運演本身評價一般(如對代表正、負意義算籌形式及其排擺方法)。其實中西古代數學明顯地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正是我們客觀認識中國古代數學發展模式和理論框架的必要基礎。
吳文俊先生認為,中國古代數學是緊緊依靠算器而形成的一種數學模式

6. 數學系畢業論文範文

(二)多歸納——總結規律
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教師要多歸納、多總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達到易記好用。
如求斜率的四種方法:(1)已知兩點求斜率;(2)已知方向向量求斜率;(3)已知傾斜角求斜率;(4)已知直線的一般式求斜率。又如直線的點向式、點法式、點斜式,有一個共同特點,方程中都含有。再通過練習:已知直線經過點A(-3,1),B(1,4),分別用點向式、點法式,點斜式求直線方程。
(三)勤練習——及時鞏固
學習困難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因此需要將每節課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讓自學、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可以調節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大量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事實表明:課堂活動形式多了,學生思想開小差、做小動作、講閑話等現象大大減少了。
(四)快反饋——及早糾錯
學困生由於長期以來受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數學知識往往需要多次反復才能掌握。這里的「多次反復」就是「多次反饋」。教師對於練習、作業、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體、個別面批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等手段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同時還要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隨時調整教學要求、教學進度和教學手段。由於及時反饋,避免了課後大面積補課,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快反饋」既可把學生取得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使之受到激勵,樂於接受下一次學習,又可以通過信息的反饋傳遞進一步校正或強化。
三、辯證施教,掌握學習方法
不是努力就能學好數學,但不努力肯定學不好數學。因此如何教以及如何學都得講究方法。
(一)棄重就輕、引發興趣
中職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中職,在數學的學習中,經歷過太多的磨難,曾經的挫折為他們的數學學習留下了恐懼的陰影,很多同學有畏懼心理,提到數學就害怕,見到數學就頭痛,甚至厭學數學。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以取得他們的信任。而後了解思想上、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消除其緊張心理。最後鼓勵他們「敢問」、「會問」,激發其學習興趣。讓他們輕松愉快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還可以結合歷屆學生成功的事例和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開門造車、暴露思維
中職生,尤其是高一新生作業問題很多,書寫格式五花八門、條理混亂、交作業拖拖拖拉拉、有難題不合作、否則就是抄作業。他們互不交流、互不討論、互不合作怎麼能學好數學?因此教師要指導他們「開門造車」,暴露學習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聽課與作業,強化雙基訓練,對綜合題要將問題轉化為若干個基礎問題,先做若干個基礎題,然後做綜合題。課堂練習經常開展說題活動,以暴露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逐步提高解題能力。
(三)笨鳥先飛、強化預習
提高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數學能力,課前的預習非常重要。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課前的預習,比如編制預習提綱,對抽象的概念、邏輯性較強的推理、空間想像能力及數形結合能力要求較高的內容,要求通過預習有一定的了解,便於聽課時有的放矢,易於突破難點。認真預習,還可以改變心理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因此,要求學生強化課前預習,「笨鳥先飛」。
(四)固本培元、落實雙基
中職生數學知識「先天不足」,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初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性,固本培元,優化數學知識結構。數學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應用上。因此,教師要加強總結,使新舊知識系統化,形成知識樹。基本技能訓練要多周期反復進行,練習題難度易中低水平,訓練的形式要多樣化,使學生覺得新鮮有趣。通過訓練使他們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從而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起到促進作用。
(五)改進方法、促使理解
「上課能聽懂,作業有困難」是中職學生共同的「心聲」。他們不會自主學習,學習基本上是被動的;在解題方法上只停留於模仿,沒有真正理解知識;在數學思考方法上,限於記憶模仿型、思維定式型。實際上模仿例題做習題是數學學習失敗的第一大原因,其致命弱點是缺乏對解題方法的「理解」。從學困生的實際出發,我們設計出學生預習例題的步驟:(1)閱讀例題;(2)邊看邊做例題;(3)默做例題,直至能夠把例題規范做出來。當教師講解例題時就能正確理解解題方法。因此,教學必須使學生向探究理解型的認識水平發展,否則不利於高中數學的教與學。
【參考文獻】
[1]張思明.勤學、樂學才能善學[J].中學數學教與學,2001,(2).

7. 數學專業畢業論文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合適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真理。
數學屬性是任何事物的可量度屬性,即數學屬性是事物最基本的屬性。可量度屬性的存在與參數無關,但其結果卻取決於參數的選擇。例如:時間,不管用年、月、日還是用時、分、秒來量度;空間,不管用米、微米還是用英寸、光年來量度,它們的可量度屬性永遠存在,但結果的准確性與這些參照系數有關。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地說,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由於生活和勞動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簡單的計數,並由用手指或實物計數發展到用數字計數。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總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的進展,直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因著和新科學發現相作用而生成的數學革新導致了知識的加速,直至今日。
今日,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亦研究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的純數學,即使其應用常會在之後被發現。
創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認為:數學,至少純粹數學,是研究抽象結構的理論。結構,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發的演繹系統。布學派認為,有三種基本的抽象結構:代數結構(群,環,域……),序結構(偏序,全序……),拓撲結構(鄰域,極限,連通性,維數……)。

熱點內容
民辦文綺中學 發布:2025-08-18 20:34:33 瀏覽:355
中學師德培訓總結 發布:2025-08-18 18:26:55 瀏覽:634
恥辱2教學 發布:2025-08-18 17:44:56 瀏覽:612
教師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 發布:2025-08-18 16:13:14 瀏覽:594
哪裡有買床 發布:2025-08-18 13:17:51 瀏覽:388
老師配圖 發布:2025-08-18 13:16:58 瀏覽:748
故宮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18 12:15:42 瀏覽:435
籃球裁判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11:42:44 瀏覽:660
野外生物起義 發布:2025-08-18 11:26:41 瀏覽:230
初一數學全冊 發布:2025-08-18 10:50:16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