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奧數題

語文奧數題

發布時間: 2021-07-27 05:53:48

1. 和差奧數題

語文x分,則外語(x+5)分,數學(x+10)分

x+(x+5)+(x+10)=270
3x=255
x=85

語文85分,則外語90分,數學95分

2. 誰有語文的奧數題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一、譯文
當初,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學官嗎! 只應當粗略的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認為讀書非常有益。」於是呂蒙開始學習。有一次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呂蒙了!」呂蒙說:「與有志氣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我),長兄怎麼知道這件事太晚了!」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就告別了。 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這篇文章更加的生動
[編輯本段]二、詞語翻譯:
1、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縣)人,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5、今:現在。 6、塗,同「途」。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塗:地名) 7、辭:推託。 8、務:事務。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書。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涉獵:粗略地閱讀。 13、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4、乃:於是,就。 15、及:到了…的時候。 16、過:到。 17、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8、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 19、非復: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3、見事:認清事情。 24、但:只。 25、孰若:哪裡比得上。孰:誰,若:比得上。 26、就:靠近 27、遂:於是,就 28、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9、何:為什麼 30、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曾經殺掉天水 31、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於「而已」、「罷了」 32、吳下:指吳國,現在江蘇蘇州 33、始:開始 34、與:和 35、論:討論 36、議:評議 37、大:非常,木分 38、驚:驚奇 39、今:現在 40、者:用在時間詞後面,無翻譯 41、復:再 42、即:就 43、拜:拜見 44、待:等待。 45、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才乾的人。 46、當:掌管 通假字 邪(yé)通「耶」,語氣詞,表反問;「塗」同「途」 一詞多義 當: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動詞:正) 見: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 博士:古,當時古代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一種學位。 往事:古:指歷史。今:過去的事。
[編輯本段]三、古今異義字
更 古:重新。 ............今:更加,越發 及 等到......時候。 大 很,非常。 豈 難道。 就 本意靠進,此為去做。 士 人物的通稱。 過 到,經過。 但 【但當涉獵】 古:只 .............今: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耳 古:語氣詞,譯為「罷了」 ............今:耳朵 博士 古:當時專管傳授經學的學官 ............今:求學的高學位。 見 古:知道 ............今:看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事物。
[編輯本段]四、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文學家。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夏縣人)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鑒。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王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後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 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 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涑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宰相王安石是政敵。
[編輯本段]五、人教版教學參考
1、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
2、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並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為什麼在呂蒙「非復吳下阿蒙」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結友」,這裡面難道沒有一層社會原因嗎?當呂蒙有了才華,有了見識,魯肅看出來,這人,以後肯定有大作為,現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後大家相互之間有個照應。看來,一個人有沒有很多朋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3、練習說明
一、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啟發。 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並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4.「大驚」一詞從側面反映了什麼? 「大驚」一詞側面反映了「怎樣學」的問題。.
[編輯本段]六、相關資料
《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給君王,先輩的錯誤為借鑒,不再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記載了從戰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2年間的史事。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詩事。 關於呂蒙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初不習文,後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佔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劇,艱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關於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三國演義》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捨別人。由於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彼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後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也作「阿蒙吳下」。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清黃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 告訴我們的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 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編輯本段]七、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編輯本段]八、關於當塗的解釋
課本把「當塗掌事」聯在一起解釋為「掌權管事」,我認為不妥,「當塗」與下文的「尋陽」一樣,是個地名,位於安徽省東沿,至於「掌事」,跟我們熟悉的「知縣」「知府」「知事」一樣,是個官職。 司馬光用字,極其精煉。不會多用一個字的。 根據:三國時代的淮南袁術自立為帝的時候,理由之一就是一句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話有四種解釋。 1.是孫堅為了慫恿袁術自立為帝,解釋成了公路。「塗假途也,乃『路』之意!」塗,即途。途,即路。 這個解釋用在這里顯然不符。 2.塗高:本來解釋是魏。《三國志》:「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類而言耳」。呂蒙乃東吳官吏顯然不會跑到魏國謀職,所以也不符。 3.即是課文中所說的掌權謀事,粗看之下好想像有道理,其實不然。我們研究一下,如果袁術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字和當塗高有著牽強的聯系就稱帝,顯然過於草率,畢竟他也是一路諸侯,不至於這么蠢。肯定還有其他原因。當時袁術控制著當塗縣,如果是因為此,就說得過去了。如果解釋為掌權管事,顯然袁術當時還沒有那麼高的權利。 結論:因為孫權和袁術都是南方人,而且兩人所處時代相同,所以字詞用法也應該相同。所以推斷孫權所書的當塗高,應是指當塗縣令的意思。

3. 小升初經典的奧數題,容易考的。語文加數學。還有臨汾平陽光明歷屆多次出的題考。

五年級數學期末測試卷

班級: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1分×20=20分)

1、已知47×180=8460,則

4.7×180=( ),4.7×1.8=( ),0.47×0.18=( )。

2、3噸70千克=( )千克 480平方米=( )公頃

9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 )

3、在〇里填上「〉」、「〈」或「=」。

4.7〇4.7×0.99 6.3÷0. 98〇6.3×0.98

2.1÷1.1〇2.1 7.8÷0.01〇7.8×100

4、在括弧里填上適當的數。

0.93÷0.3=( )÷3 1.6×0.25=( )÷4

5、煉鋼廠計劃全年產鋼a噸,實際每月比計劃增產m噸。

實際全年產鋼( )噸,a÷12+ m表示( )。

6、一個數的小數點左移一位後比原數減少了2.52,這個數是( )。

7、做8千克豆腐需要2.5千克黃豆,那麼1千克黃豆可做( )千克豆腐,

要做1千克豆腐需要( )千克黃豆。

8、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是6厘米、8厘米,斜邊為10厘米,

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斜邊上的高是( )。

9、已知甲、乙兩數之和為175,又知甲數比乙數的3倍少5,那麼甲數是( )。

二、判斷題:(1分×5=5分)

1、25×4÷25×4=1…………………………………………………( )。

2、0.25÷0.07=25÷7=3……4………………………………………( )。

3、一個數乘以a(a大於0),積一定比這個數小。…………………( )。

4、4.1×4+2x=20的解是1.8。………………………………………( )。

5、我國領土面積約是960萬平方千米,即9.6公頃。…………… ( )。

三、選擇題(1分×4=4分)

1、0.5×A=0.6×B,A、B均不等於0,則A、B的關系是( )。

A、A=B B、A 〉B C、A〈 B

2、如果一個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7.0,那麼這個數的最大值是( )。

A、6.99 B、6.94 C、7.04 D、7.09

3、小明a歲,小英比他小4歲,再過x年後,他們的年齡相差( )歲。

A、x +4 B、a+4 C、x D、4

4、甲數除以乙數,商是0.5,如果甲數擴大100倍,則商是( )。

A、50 B、100 C、500 D、無法確定

四、計算(36分)

1、直接寫得數(0.5分×12=6分)

3.6+6.4= 2+2.8= 9.2-6= 0.2×0.3= 0.125×8=

0.95÷9.5= 0.2-0.09= 0.4×25= 0.8×0.2÷0.8×0.2=

1÷10÷10= 5.6÷0.01= 10.5-5=

2、計算(能簡便要簡便)(3分×6=18分)

7.36-1.5+2.64-1.5 0.25×3.2×1.25 86.8+9.1÷(2.3-1.6)

9.12×0.25-0.88÷4 0.85×102 34.7÷0.125÷80

3、解方程(3分×2=6分)

2x –9.8+8.7=10.98 6x-2.6×2=12.8

4、列式計算(3分×2=6分)

(1)、62.4減去21.9的差,去除0.36,商是多少

(2)、一個數的6倍比它的7.4倍少0.14,這個數是多少?

五、看圖回答問題(5分)

新華書店2003年第一季度售書情況統計圖

單位:本 2003 年4 月

3000

2157

2000

1260 1250

1000

256

0

文藝書 科技書 工具書 故事書

1、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 )。

2、比售出最少的書的5倍少20本的是( )書,有( )本。

3、從圖中,你想到了什麼?(2分)

六、應用題(4分×6+6分×1=30分)

1、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8.2平方厘米,底邊長是0.5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

2、服裝廠做校服。原來每套服裝用布2.2米,現在每套節省用布0.2米。原來做800套這種服裝的布,現在可以做多少套?

3、甲乙兩地公路長210千米,客車速度為46千米,貨車速度為36千米,客車從甲地先開出1小時後,貨車從乙地相對開出,乙車開出幾小時後兩車相遇?

4、一袋大米的重量是一袋麵粉的4倍,學校食堂買來10袋大米和5袋麵粉,共重1125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麵粉各重多少千克?

5、一列火車提速後每小時行180千米,比原來的2倍多12千米,這列火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6、某班學生在10次衛生評比中,每人獲得紅旗的次數如下表,請算出這個班平均每人獲得紅旗的次數。

獲得紅旗次數
7
8
9
10

人數
9
15
6
5

7、甲乙兩地相距1620千米,一架飛機往返甲乙兩地,飛出時順風,每小時飛行810千米,返回時逆風,每小時飛行540千米。求這架飛機往返平均每小時飛行多少千米?

4. 語文奧數題

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精:1.精簡,壓縮。2.精神。3.完善。
沒精打采( 2)。精兵簡政(1 )。精益求精(3 )。
發:1.頭發,毛發。2.生長,產生。3.興旺。
生根發芽(2 )。精神煥發( 3)。千鈞一發(1 )。
表:1.表格。2.榜樣。3.露在外面的。
注冊填寫( 1)。2.表裡如一3。3.為人師表。2

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d )。
A.我們必須認真克服(頓號)隨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點(句號)
B.止咳祛痰片(逗號)它里邊的主要成分是桔梗(頓號)貝母(頓號)氯化銨等配製而成的(句號)
C.中國人民政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句號)
D.通過這次活動(逗號)我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句號)

5. 小學奧數題

60+73=133(人)
133-112=21(人)
60-21=39(人)

6. 數學有幾道奧數題語文一般都考什麼

- - 自己回家復習去!

7. 誰會下面超級簡單的小學四年級下冊的語文和奧數題(都必須全部答)

3、我能在下面的括弧里填上合適的內容,使等式成立。
例1:六神無主×九霄雲外=五湖四海
例2:十拿九穩-一心一意=九牛一毛
(1)( 百 )家爭鳴×( 十 )萬火急=( 千 )載難逢
(2)各有( 千 )秋÷以一當( 十 )=( 百 )花齊放
(3)( 一 )目十行+( 兩 )全其美=( 三 )言兩語
數學(奧數題):(註:必須要列算式!!!)
第一部分:雞兔同籠題(1、2題)
1、王師傅到傢具廠買了桌子和椅子共19件。桌子每張35元,椅子每把20元,共付現金500元。他一共買了

多少張桌子和多少把椅子?
答:考慮桌子每張35元 總價為500元整數。所以分析得到桌子數量一定是偶數
現假設桌子數量為10張 那麼椅子為19-10=9
35*10+20*9=530 超過總價了
現應桌子單價高所以桌子數量應減少
再假設桌子為8張 那麼椅子數量為19-8=11
35*8+20*11=500 與總價相等
所以桌子為8張 椅子為11張

2、自行車與三輪車共12輛,總共31個輪子。自行車、三輪車各有多少輛?

答:首先分析總輪子為31 那麼三輪車數量為奇數
現假設三輪車為5量 那麼自行車為12-5=7
7*2+5*3=29 數量與總數相比少了
又因三輪車輪子多 所以三輪車數量應該假設少了
現又假設三輪車位7輛 自行車為12-7=5
5*2+7*3=31 等於總輪數
所以 自行車5輛 三輪車7輛

5、小明學完「三角形的內角和」後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四邊形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所以四邊

形的內角和是180°×2=360°;五邊形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所以五邊形的內角和是180°×3=540°。你知

道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八邊形呢?想一想,算一算,你能找到什麼規律嗎?

6邊形為 6-2=4 4*180=720
8邊形 8-2=6 6*180=1080

8. 小升初的考試語文都考些什麼呀,還有數學,是不是全是奧數題

江西省的
小升初
語文重點考古詩,數學考濃度、
余數
等,不是全是奧數題。古詩靠積累,還考
分數方程
,加油!

9. 語文奧數題目

1.雞蛋 錢鍾書的作品
母雞 錢鍾書
2.言外之意 你不用來拜訪了

(委婉拒絕拜訪
你讀了我的作品,感覺不錯,何必要認識我這個人呢)

10.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至七單的奧數題以及答案

一、按規律填數。1)64,48,40,36,34,()2)8,15,10,13,12,11,()3)1、4、5、8、9、()、13、()、()4)2、4、5、10、11、()、()5)5,9,13,17,21,(),()二、等差數列1.在等差數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幾個數?2.求1至100內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數和3.把210拆成7個自然數的和,使這7個數從小到大排成一行後,相鄰兩個數的差都是5,那麼,第1個數與第6個數分別是多少?4.把從1開始的所有奇數進行分組,其中每組的第一個數都等於此組中所有數的個數,如(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79),(81、……),求第5組中所有數的和5.將自然數如下排列,12671516…3581417…491318…1012…11……在這樣的排列下,數字排在第2行第1列,13排在第3行第3列,問:1993排在第幾行第幾列?三、平均數問題1.已知9個數的平均數是72,去掉一個數後,餘下的數平均數為78,去掉的數是______.2.某班有40名學生,期中數學考試,有兩名同學因故缺考,這時班級平均分為89分,缺考的同學補考各得99分,這個班級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3.今年前5個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錢4.2元,從6月起他每月儲蓄6元,那麼從哪個月起小明的平均儲蓄超過5元?4.A、B、C、D四個數,每次去掉一個數,將其餘下的三個數求平均數,這樣計算了4次,得到下面4個數.23,26,30,33A、B、C、D4個數的平均數是多少?5A、B、C、D4個數,每次去掉一個數,將其餘3個數求平均數,這樣計算了4次得到下面4個數23、26、30、33,A、B、C、D4個數的和是。四、加減乘除的簡便運算1)100-98+96-94+92-90+……+8-6+4-2=()2)1976+1977+……2000-1975-1976-……-1999=()3)26×99=()4)67×12+67×35+67×52+67=()5)(14+28+39)×(28+39+15)-(14+28+39+15)×(28+39)五、數陣圖1、△、□、〇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數,並且:△+△+△=〇+〇;〇+〇+〇+〇=□+□+□;△+〇+〇+□=60求:△=〇=□=2.將九個連續自然數填入3行3列的九個空格中,使每一橫行及每一豎列的三個數之和都等於60.3.將從1開始的九個連續奇數填入3行3列的九個空格中,使每一橫行、每一豎列及兩條對角線上的三個數之和都相等.4用1至9這9個數編制一個三階幻方,寫出所有可能的結果。所謂幻方是指在正方形的方格表的每個方格內填入不同的數,使得每行、每列和兩條對角線上的各數之和相等;而階數是指每行、每列所包含的方格的數。六、和差倍問題1.果園里一共種340棵桃樹和杏樹,其中桃樹的棵數比杏樹的3倍多20棵,兩種樹各種了多少棵?2.一個長方形,周長是30厘米,長是寬的2倍,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3.甲、乙兩個數,如果甲數加上320就等於乙數了.如果乙數加上460就等於甲數的3倍,兩個數各是多少?4.有兩塊同樣長的布,第一塊賣出25米,第二塊賣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塊是第一塊的2倍,求每塊布原有多少米?5.果園里有桃樹和梨樹共150棵,桃樹比梨樹多20棵,兩種果樹各有多少棵?6.甲、乙兩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麼兩桶油重量相等,問甲、乙兩桶原有多少油?七、年齡問題1.兄弟倆今年的年齡和是30歲,當哥哥像弟弟現在這樣大時,弟弟的年齡恰好是哥哥年齡的一半,哥哥今年幾歲?2.母女的年齡和是64歲,女兒年齡的3倍比母親大8歲,求母女二人的年齡各是多少歲?3.哥哥今年比小麗大12歲,8年前哥哥的年齡是小麗的4倍,今年二人各幾歲?4.爺爺今年72歲,孫子今年12歲,幾年後爺爺的年齡是孫子的5倍?幾年前爺爺的年齡是孫子的13倍?八、假設問題1、有42個同學參加植樹,男生平均每人種3棵,女生平均每人種2棵,男生比女生多種56棵.男、女生各多少人?2.某小學舉行一次數學競賽,共15道題,每做對一題得8分,每做錯一題倒扣4分,小明共得了72分,他做對了多少道題?3.一張試卷有25道題,答對一題得4分,答錯或不答均倒扣1分,某同學共得60分,他答對了多少道題?4.小華解答數學判斷題,答對一題給4分,答錯一題要倒扣4分,她答了20個判斷題,結果只得了56分,她答錯了多少道題?5.育才小學五年級舉行數學競賽,共10道題,每做對一道題得8分,錯一題倒扣5分,張小靈最終得分為41分,她做對了多少道題?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 發布:2025-08-18 16:13:14 瀏覽:594
哪裡有買床 發布:2025-08-18 13:17:51 瀏覽:388
老師配圖 發布:2025-08-18 13:16:58 瀏覽:748
故宮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18 12:15:42 瀏覽:435
籃球裁判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11:42:44 瀏覽:660
野外生物起義 發布:2025-08-18 11:26:41 瀏覽:230
初一數學全冊 發布:2025-08-18 10:50:16 瀏覽:379
漫畫分鏡教學 發布:2025-08-18 10:24:23 瀏覽:727
九年級英語試卷 發布:2025-08-18 10:03:41 瀏覽:236
邀請老師當評委 發布:2025-08-18 09:57:27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