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七年級期中語文

七年級期中語文

發布時間: 2021-07-27 06:09:19

㈠ 七年級期中語文必考的作文

期中作文——為自己喝彩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有許多閃光點。我的身上雖然有缺點,但我常常為自己愛好廣泛而驕傲,我喜歡玩電腦、踢足球、打康樂球……當然最喜歡的就是看課外書和做小製作了。
看課外書既能充分利用我的業余時間,還能為我增添一些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記得有一次,媽媽忽然流鼻血了,她抬著頭忙著撕紙去堵,我突然想起有本書上教的一招:流鼻血時,只要人站立,把與出血的鼻孔相反的那隻手向上伸直,或是用細繩綁住這只手的中指(但千萬不能抬頭),即可止血。我趕緊把這招告訴媽媽,果然,這招止住了媽媽的鼻血。媽媽問我從那裡知道這個小竅門的,我說是從課外書上看來的,媽媽樂了:「看來,你看那麼多書,還真有用得上的時候呀。」我心裡可得意了。除了看課外書,我還喜歡動手做小製作,一來可以鍛煉自己的獨立動手能力,練練自己的手工,二來我還可以從做小製作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有趣的科學道理。有一天,忽然停電了。爺爺在家裡點燃了許多蠟燭來照明,奶奶急著要下樓買東西,東摸西找,就是找不著手電筒,樓梯上黑乎乎的,總不能拿著蠟燭下樓吧。奶奶急得直怪爺爺亂收東西,要用時卻找不著。我記起曾經做過簡易的手電筒,急忙沖進房間,以最快的速度做了一個簡易的小手電筒,奶奶拿著它,買回了東西,直誇我聰明。我嘴
上沒說什麼,心裡樂開了花。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雖然有缺點,但我為我的閃光點自豪!

篇二:期中作文——在我們這個年齡

十六歲,這個彌漫著美好與幻想的年齡;十六歲,這個充滿著挫折與挑戰的年齡;十六歲,這個徘徊在幼稚與成熟的年齡。在這個年齡里,我們為成功而歡呼,為夢想而拼搏,為失敗而哭泣,可無論怎樣,都阻擋不了我們這份炙熱的,充滿追求與理想的心。
在這個年齡里,我們為學業而奮斗,窩在教室里低頭做著一道道歷年的中考題,為了關乎命運的一兩分而奮斗,夜晚挑燈夜戰,與星星作伴,同太陽為伍,即使白天再困,也要堅持,強大的信念支撐著雙手,哪怕閉著眼,也要把知識點記下來,唯一可以放鬆的,就是回到宿舍吃上一通零食。在這個年齡中,我們奮斗,我們無悔。
在這個年齡中,我們為挑戰而奮斗,偌大的操場包容著疲憊的學子,我們圍著這個有尺度的操場無止息的跑,哪怕雙腿酸痛,哪怕筋疲力竭,但我們堅持著,跨越那幾秒的標桿,只為邁向重點高中的校園我們也許會抱怨,也許會氣餒,但我們始終會振作起來的,會重新追趕太陽。在我們這個年齡,我們堅持。我們無憾。
在我們這個年齡,我們為未來而奮斗。青春是一艘木船,社會是一灣險灘,我們把汗水辛勤都奉獻給了青春,用來打造這艘堅固的船。我們會失敗,但我們不怕,因為他是未來成功的墊腳石,我們會放棄,但我們不怕,因為他是未來幸福的指南針,縱使未來不成功,不幸福,我們也不怕,因為我們曾經為他努力過,拼搏過。
在我們這個年齡中包含著太多太多,他觸手可及而又深不可測,我們只能順著他留下來的線索一步一步向上爬,從點點滴滴開始探索。或許在這個年齡中註定了充滿坎坷與荊棘;或許在這個年齡中註定了充滿不解與探索;或許在這個年齡中註定了充滿無知與好奇;或許在這個年齡中註定充滿了打擊與渴望;或許…··
無論怎樣,我想,我們都應該轟轟烈烈的綻放,悄無聲息的凋零。

篇三:期中作文——鼓掌

不要因為沒有陽光,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不要因為沒有歌聲,而放棄了自己的追求,不要因為沒有掌聲,而丟掉自己的理想。其實,每一條通向陽光大道,都充滿了坎坷。每一條通向理想的途徑,都灑滿了艱辛的汗水。每一條希望的道路,都充滿了挫折,所以,盡管自己努力了很久,卻毫無收獲,盡管自己拼搏了很多次,仍然是一無所有,請不要心灰意冷,要鼓起雷鳴般的掌聲,鼓起生活的風帆,勇敢向前,這樣不斷的向前發展,總有一天自己會成為生活的強者,讓你感受著勝利成功的歡樂,猶如魚在水中感到水的暢快,猶如鳥在空中感到天空中的自由和快樂,猶如駿馬在騎手的跨越感到賓士的威風。所以讓我們再一次為自己鼓掌吧,繼續保持歡樂的心境,再接再勵,再創輝煌。
當童年的柳綠隨風飄落,青春的苞蕾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定放的時候,有時候自己的事情沒有成功,也許我應該重新找回再來一次,更也許我應該為自己鼓起信心的掌聲吧!
讓我們用掌聲來使小小的沙子變成珍珠,使小樹苗茁壯成長,使心灰意冷的人變成燃燒希望的火,掌聲的本質在哪裡?不用說,掌聲就是無私的奉獻。
人生真的很漫長,要看自己怎樣去把握吧!一朵花,只要曾經開放過,就擁有了美麗,一個人,只要努力付出了,失又能算什麼呢?沒有人理解你封閉的內心,也沒有人欣賞你脆弱的自尊,何不摘下你孤傲的面具,擁抱快樂的每一天吧!

篇四:期中作文——長大的感覺真好

每個人都要經歷長大,從一個呱呱落地的小孩漸漸的走向長大的大門,心中難免有恐慌,但又不會缺乏好奇感。
離開了幼稚園,離開了小學,我們似乎在歡呼我們已不再是小孩。
青少年的我們,思想跨越了幼稚,換上了成熟。我們戴上紅領巾,在公共汽車上,我們學會了給老人讓座,學會了不踐踏草坪,學會了愛護樹木,學會了體諒父母,孝順父母!原來無知的我們,長大後變成了一個乖小孩,老人會摸著我們的頭,欣慰的說:「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一句句的誇獎,讓我們感受到長大竟然如蜜一樣甜!
青少年的我們,責任越過小山小河,變成了大河和高大的山脈!長大,它不再是空洞詞;是一個大而又重的包袱。我們不再依賴父母給我們買這買那;我們不再依賴同學給我們無止境的幫助;我們不再依賴老師給我們無休止的解題。長大了的我們,懂得了給母親、父親買東西;懂得了依賴不是一種長久的生活方式,懂得了獨立,自由,似乎又不會缺乏寂寞,長大,它是一種考驗,一種苦澀的味,敢於體驗困難的我們,感覺長大反而是一個具有新鮮感的詞!
青少年的我們,外貌又有了巨大的變化,懂得了愛美,懂得了打扮,懂得了欣賞。潮流一次又一次來到我們身邊,我們總是跟著時尚走,現在不同了,長大了反而是時尚的腳步再跟著我們走,90後的我們走著流行線,踏著時尚步伐,邁向自己的未來。以前總是怎麼舒服怎麼穿,現在我們變了,變成了一個每天要花二十分鍾在鏡子旁度過的人,「女大十八變,越變越漂亮」長大,它不再是兒時的穿著,不再是兒時的打扮。它成了一種嚮往美,欣賞美的境界!
爸爸、媽媽我大了,我不再是那個成天惹你們生氣的淘小孩了。老師,我大了,我不再是那個成天讓你們批評的壞小孩了。
兒時聽的歌「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似乎長大了,不再那麼的認為,童話總是會有的。長大不是流淚,不是恐懼,不是淚在打轉,而是嘴角上揚,揚起45°的微笑迎接一次長大的考驗。向天空,白雲說一句「長大的感覺如蜜一樣甜」。

篇五:期中作文——初中的感覺真好

長大了,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初中生,有人歡喜有人憂。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無知幼童,成長為一個風華正茂的翩翩少年,同時也跨入了初中的大門,迎接新的學習生活。此刻,我只想大喊一句:「初中的感覺真好!」
初中的感覺真好,身邊的一切都變了樣,新的環境,新的起點,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課本,新的知識,一切都是那麼富有挑戰性,我如一個新生的嬰兒,迫切渴望去接觸,去了解他們。 小 荷 初中的感覺真好,各種各樣的課本,給予我們五花八門的知識:地理課上,老師教我們學習經緯度,帶領我們「穿越」大洲大洋,游覽祖國的名山大川,講解各種各樣的地理知識;歷史課上,老師和我們一起領略秦兵馬俑的恢弘氣勢,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長江黃河的波瀾壯闊,給我們講述七雄爭霸,三國鼎立,商鞅變法,三顧茅廬,秦始皇的獨斷專橫,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我們聽得又愛又怕,卻又神往無比。生物課上,老師給我們講解細胞的分裂,花朵的傳粉,病毒的結構,克隆的神奇。政治課上,老師教育我們怎樣做人,還告訴我們國家大事,最新時政。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讓人陶醉,沉迷。
初中的感覺真好,老師們細致入微的講解,同學們天真友善的面孔,讓還沉浸在昔日小學離別之情的我得到一絲慰藉,拉著他們的手,共同進步。
初中的感覺真好,一切都等於零,無論你以前多麼的優秀,或是多麼的差勁,進入初中,這些都煙消雲散了,我們共同進步,共度風雨,沒有煩惱,沒有糾葛,只有前進和希望。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雖然初中的生活很累,但我一點都不會怕,因為正是在這一時期,我們完成了人生的「蛻變」,開始人生最美麗的旅途,此時我只想大喊一句:「初中的感覺真好!」

㈡ 七年級語文期中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1、你對下列字詞熟悉嗎?請細心地根據拼音寫漢字,耐心地給加點字注音,靜心地更改錯別字,美美地將漢字或拼音書寫在方格里。(4分)

⑴ 玲瓏 tī 透

⑵ cù 然長逝

⑶ 忍俊不禁

⑷ 肅然起敬

⑸ 頭暈目xuàn

⑹ 向 yǔ 而泣

2、仔細品讀下列句子,然後選擇正確的詞語填在橫線處。(4分)

A、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 保持寧靜的環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擾的盛名的拖累。(努力/竭力)

B、我聽見有人 ,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啜泣/哽咽)

C、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 的靈魂。(堅韌/堅忍)

D、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污濁了,但我們仍然 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頑固/固執)

3、下面一段文字含蓄雋永,意味無窮,請仔細品讀,完成①~③題。(6分)

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謄,
那隻不過是它的付產品,
而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歡笑,歡笑里的酸辛。

⑴ 第一、二兩行各有一個錯別字,它們是: 、 ,應改為: 、 。

⑵ 第三行中,「寂寥」的意思是: 。

⑶ 第四行應該這樣理解: 。

4、仔細品讀下列語句,然後請寫出你從中得到的啟示。(2分)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蒙田說:「我有兩個忠實的助手:一個是我的耐心,另一個是我的雙手。」



5、自然界和社會中有許多生命現象,你注意觀察過嗎?請寫出你曾見過的生命現象及它們的存在形態,並用生動的比喻來描繪生命的現象。(3分)
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
社會中的生命現象
比喻描繪

6、古詩文積累。(6分)

⑴ 海日生殘夜, 。

⑵ 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⑶ 其恕乎! , 。

⑷ 描繪「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所展示的境界:



二、閱讀集訓營(55分)

(一)閱讀《超脫》一文,完成1~5題(16分)

超脫

周國平/文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這一道理的人可謂已經得道,堪稱智者了。多數人恰好相反,他們永遠自詡在為有益之事,永遠不知生之有涯。

你說,得活出個樣兒來。我說,得活出個味兒來。名聲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對人對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換來換去,我還是我。脫盡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距離是「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適用的」。理解與欣賞一樣,必須同對象保持相當的距離,然後才能觀其大體。不在某種程度上超脫,就決不能對人生有深刻見解。

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覺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

我們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於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佔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復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地面對死亡。

另一方面,對於一顆有接受力的心靈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會真正失去。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朴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事實上,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並不多,超乎此的屬於奢侈品。它們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強求服務,反而成了一種奴役。

現代人是活得愈來愈復雜了,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並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並不自由。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守財奴的快樂並非來自財產的使用價值,而是來自所有權。所有權帶來的心理滿足遠遠超過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滿足。一件一心盼望獲得的東西,未必要真到手,哪怕它被放到月球上,只要宣布它屬於我了,就會產生一種愚蠢的歡樂。

人一看重機會,就難免被機會支配。

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裡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

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超脫。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紛紛擾擾,全是身外事。我能夠站在一定的距離外來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捲起千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觀望著變幻不定的海洋。

——選自2006年4期《文苑》

1、細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弧中的問題。(4分)

⑴ 我們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於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這句話說明人們普遍具有一種怎樣的心理?)



⑵ 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結合上文,你認為是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呢?)



2、「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朴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請舉出一個這樣的賢哲的例子,並簡述其思想。(2分)



3、請你談談對下面兩句話的理解。(4分)

⑴ 所有權帶來的心理滿足遠遠超過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滿足。



⑵ 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4、「驚浪拍岸,捲起千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觀望著變幻不定的海洋。」這所展示的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2分)



5、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周國平也說人生要超脫。對此,你有何感觸?(4分)



(二)閱讀《秋的氣味》一文,完成1~6題(17分)

秋的氣味

林海音/文

秋天來了,很自然地想起那個地方——西單牌樓。

無論從哪個方向來,到了西單牌樓,秋天,黃昏,先聞見的是街上的氣味。炒栗子的香味彌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趕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蘭號的伙計正在門前炒栗子。和蘭號是賣西點的,炒栗子也並不出名,但是因為它在街的轉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進去買。

來一斤吧!熱栗子剛炒出來,要等一等,倒在籮中篩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稱包的時候,另有一種清香的味兒從身邊飄過,原來眼前街角擺的幾個水果攤子上,棗、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發出來的。沙營的葡萄,黃而透明,一撅兩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號。京白梨,細而嫩,一點兒渣兒都沒有。「鴨兒廣」柔軟得賽豆腐。棗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園是最出名的產地,於是無棗不郎家園了。老虎眼,葫蘆棗,酸棗,各有各的形狀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樁兒的才更甜。海棠紅著半個臉,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紅色的牙齒。這些都是秋之果。

抱著一包熱栗子和一些水果,從西單向宣武門走去,想著回到家裡在窗前的方桌上,就著暮色中的一點光亮,家人圍坐著剝食這些好吃的東西的快樂,腳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後響起了鐺鐺的電車聲,五路車快到宣武門的終點了。過了絨線胡同,空氣中又傳來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兒胡同口兒上,那間低矮窄狹的烤肉宛上人了。

門前掛著清真的記號,他們是北平許多著名的回教館中的一個,秋天開始,北平就是回教館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門口招呼座兒。他的兩個身體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現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兒子,在一旁幫著和學習著剔肉和切肉的技術。炙子上煙霧彌漫,使原來就不明的燈更暗了些,但是在這間低矮、煙霧的小屋裡,卻另有一股溫暖而親切的感覺,使人很想進去,站在炙子邊舉起那兩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給人格外親切的感覺。它原來只是一間包子鋪,供賣附近居民和路過的勞動者一些羊肉包子。漸漸地,烤肉出了名,但它並不因此改變對主顧的態度。比如說,他們只有兩個炙子,總共也不過能圍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黃昏,一批批的客人來了,坐也沒地方坐,一時也輪不上吃,老五會告訴客人,再等二十幾位,或者三十幾位,那麼客人就會到西單牌樓去繞個彎兒,再回來就差不多了。沒有登記簿,他們卻是絲毫不差地記住了先來後到的次序。沒有爭先,不可能插隊,一切聽老五的安排,他並沒有因為來客是坐汽車的或是拉洋車的,而有什麼區別,這就是他的公平和親切。

一邊手裡切肉一邊嘴裡算賬,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藝術。一碗肉,一碟蔥,一條黃瓜,他都一一唱著錢數加上去,沒有虛報,價錢公道。在那裡,房子雖然狹小,卻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並不多,但他給你的是誠朴的感覺,在那兒不會有吃得惹氣這種事發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節變換的氣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一九六一年十月三十日

——選自央視網站「文化頻道——電視詩歌散文」

1、本文先寫物,再寫,表現北平秋天、的特點。(3分)



2、北京城很大,可寫的地方很多,作者為什麼只選取西單牌樓和安兒胡同口兒上的烤肉鋪來寫呢?(2分)



3、從文章來看,老五是有哪些優秀的品質?(2分)



4、文章語言口語化是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試找出一處,加以品析。(3分)



5、「海棠紅著半個臉,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紅色的牙齒」這句話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好處?(3分)



6、你認為這篇文章只是寫北京秋的氣味嗎?請談談你的認識。(4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7題(22分)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1、選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字三白,蘇州人,著有《浮生六記》。(2分)



2、解釋下列加線的詞語。(4分)

⑴ 明察秋毫( )

⑵ 項為之強( )

⑶ 徐噴以煙( )

⑷ 留蚊於素帳中( )

3、請在括弧內將句子的省略成分補充完整。(2分)

⑴ 私擬作群鶴舞( )空

⑵ ( )於土牆凹凸處

4、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 故時有物外之趣。



⑵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



5、作者「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怡然稱快」指的又是什麼事情?(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6、文中劃線的語句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有何好處?(3分)



7、作者仔細觀察,展開想像,對童年趣事做了細致的描繪,讀來趣味盎然。請你也用這種方法,寫出你生活中的趣事,與大家一起交流。(不少於80字)(5分)



三、寫作展示台(40分)

師傅剛造好一個鍾,把它擺在庫房的架上,兩旁各有一個老鍾滴滴答答地響著。

一個老鍾對新來的鍾說:「現在你就開始工作吧。不過我得提醒你,別以為你精神飽滿,你還沒敲到三千三百萬下之前,保證你已累得半死。」

「什麼?三千三百萬下,我永遠也做不來這樣沉重的工作。」小鍾真的被嚇慌了。

「喂,傻小子,你別聽他的話。」另一個鍾挺身而出主持正義,「你的工作決不會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輕輕敲一下,這不是很容易嗎?敲完一下之後,你只需要再敲一下,就是這樣簡單,絕對難不倒你的。」

「原來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這樣簡單的工作我倒是會做。」小鍾終於拾回自信心,於是開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計算幾個月下來必須敲幾千萬下。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再大的困難也是由許多小困難組成的,若我們能像分解因式一樣對待眼前的困難,那麼,這些小困難在聰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會再是困難了,再大的困難也都會迎刃而解了。請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2、不要忘了擬一個題目。

3、考慮到內容的充實,文章最好不要少於500字。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你對下列字詞熟悉嗎?請細心地根據拼音寫漢字,耐心地給加點字注音,靜心地更改錯別字,美美地將漢字或拼音書寫在方格里。

⑴ 剔

⑵ 猝

⑶ jīn

⑷ sù

⑸ 眩

⑹ 隅

2、A、竭力B、啜泣C、堅韌D、固執

3、下面一段文字含蓄雋永,意味無窮,請仔細品讀,完成①~③題。

⑴ 謄、付,譽、副。

⑵ 寂靜,空曠。

⑶ j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4、要點:成功需要的是耐心和付出。

5、例:雨露下蘇醒的萬物、賽場拼搏的青年等;比喻略。

6、古詩文積累:

⑴ 江春入舊年

⑵ 任重而道遠

⑶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⑷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准備著晚餐,炊煙縷縷。

二、閱讀集訓營

(一)閱讀《超脫》一文,完成1~5題

1、細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⑴ 說明人們有太看重現所擁有、被物所困的心理。

⑵ 認為慶幸:這樣人們就不會有太大的苦惱;認為哀憐:這樣的人目光太短淺,沒有看到人生大的風景。

2、如:陶淵明,棄官歸隱,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質。

3、下面一段文字含蓄雋永,意味無窮,請仔細品讀,完成①~③題

⑴ 人都有一種佔有的慾望,並不在乎物的價值,心理滿足要遠遠大於生理滿足。

⑵ 人生重要的是過程,並不是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等次要的東西。

4、展示了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

5、言之有理即可。

(二)閱讀《秋的氣味》一文,完成1~6題

1、人祥和親切

2、因為這兩處地方最能體現出北京的秋味,是季節變換的氣味的代表。

3、公平、親切、隨和、誠朴

4、如,「沙營的葡萄,黃而透明,一撅兩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號。」口語化的描繪,動作、情態就非常鮮明,如在眼前。

5、擬人。將海棠和石榴人格化,說明北京秋果的成熟,及對人的誘惑力。

6、這篇文章是借寫北京秋的氣味,來展現北京人的精神狀態。

(三)閱讀下文,完成1~7題

1、清代 沈復

2、解釋下列加線的詞語

⑴ 眼力

⑵ 指代「昂首觀」這個動作

⑶ 慢慢地

⑷ 白色

3、請在括弧內將句子的省略成分補充完整:

⑴ 於

⑵ 余(我)

4、翻譯下列語句:

⑴ 所以常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⑵ 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

5、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6、想像。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更富生活情趣。

7、要求:要有天真的想像和細致的描繪。

三、寫作展示台

略。

這個網站很好的~記得去看看~
好的話記得給我加分喲~
呵呵~~~~~

參考資料:www.chinese001.com

㈢ 七年級期中語文試卷作文

短短三天的期中考試結束了,隨之而來 的翹首企盼的成績也揭曉了。我以二分 之差與每一名失之交臂(自己要結合實際 啊)。這成績給我留下的則是深深的思 索。總結經驗教訓,我覺得自己太馬虎 大意了,還有就是平時努力程度不夠。 痛定思痛,我覺得只有發揚「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掌握知 識,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中國有句古語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 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覺得這也是一 句學習上的至理名言。興有在是常的學 習上一點點積累認真努力、堅持不懈的 面對學習上的困難,發揚鍥而不舍的精 神去攻克它,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上 的強者,才能驕傲而又自信的面對挑 戰,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 索。 滴水可以穿石也是鍥而不舍精神的體 現。我們航行在沒有邊際的學習海洋 上,只有憑借這種精神,才可能到達知 識的彼岸,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 生動又不有趣,既不是立體的又不是鮮 活的事物,只有我們明白它的重要性, 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鮮花和 掌聲。記住,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鐵棒 磨綉花針而醒悟,從而發奮讀書,終於 成為一代詩仙。前有古人可鑒,我們這 些新世紀的青年該怎樣去做呢?這是一 個時代留給我們的課題。朋友,請堅 信「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綉花針」,讓 我們鼓足勇氣,鍥而不舍的鎖定自己的 學習目標,奮勇前進吧!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 可鏤

㈣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期中試題

上冊下冊。。。?七年級(下)語文期中測試題
(時間 120分鍾 總分150分)
題 號 一 二 三 總分 總分人
得 分

一.積累與運用(40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寫相應的漢字。(4分)
腦髓( ) 哺( )育 熾( )熱 鮮( )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維的《竹里館》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勸告人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3分)
4 《孫權勸學》中有兩個成語被後人常用,這兩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是( )(2分)
A.甜膩 嫻熟 盡態及妍
B.溝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麗 相得益彰
D.機杼 讕言 九屈連環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當的一項詞語是( )(3分)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就罩住了。
A.撐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牽 拉
C.支 放 套 牽 拉
D.撐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橫線上的成語使用不當的是( )(4分)
A.這篇文章錯別字很多,用語無倫次來評價它是再恰當不過了。
B.壞事做盡的張朝富,雖然一字不識,但未到中年,他的頭頂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鄭重其事地跟我說,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這篇文章雖然寫得不好,但比起以前來還是有一點進步的,我這樣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沒有歧義的一項是( )(4分)
A.一個由外商投資的木材加工廠將在今年底建成投產。
B.「有償新聞」應當受到嚴肅批評,這是極其錯誤的。
C.我們20多個職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學或升高中。
D.魯迅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文藝創作,他指出:兒童的命運便是將來的命運。
9.下列文學常識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2分)
A.《福樓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說巨匠 法國
B.《鄧稼先》 楊振寧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C.《傷仲永》 《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鴨》 都德 丹麥 童話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B.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壯士百戰死,將軍十年歸。 D.秋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1.選出和「樹林一直在唱著那首愉快的歌」修辭方法相同的一項是( ) (4分)
A.這里的人們非常好客,火一般熱情。
B.一路上,稻田綠、菜花黃、江水銀,繪成了一幅幅田園巨畫。
C.生命是一條河流,有奔騰也有平緩。
D.天氣炎熱,那張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覺。
12.下面文段括弧里,依次應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悅,(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贊頌,( );不是所有的順從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順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對都表示憎惡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淚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請你仿照小欣給「業勤」的贈言,根據下面兩位同學名字的特點,各寫一句既得體又有意義的贈言。(4分)
業勤:業精於勤,荒於嬉。
方英:

志成:

二.閱讀(共60分)
(一)(26分)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住在心理,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習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課文《 》作者是 國的 。(3分)
15、「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
B、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講解過
C、今天講得容易
D、「我」心靈受到震動,思想發生了變化,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16、「這可憐的人」指的是( )(2分)
A、韓麥爾先生 B、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們 D、韓麥爾先生,我們
17、「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用了哪個動詞?作用是什麼?(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號起什麼作用?( )(2分)
A、表注釋 B、表補充說明
C、表轉折 D、錶停頓
20、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對這句話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4分)
A、記住了自己的語言,就記住了自己的祖國。
B、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只有記住自己的語言,人民才不會甘心做亡國奴,國家才有希望。
C、這句話表示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深摯的熱愛和對國土淪亡的痛苦心情。
D、這句話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本職工作的熱愛。
21、文中兩處出現了「好像」一詞,對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兩處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標志,都是比喻詞
B、前者是比喻句的標志,後者不是
C、後者是比喻句的標志,前者不是
D、A、B、C三項都不對。
22、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找出全對的一項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擬 B、比喻 比擬 反復
C、比喻 排比 反復 D、排比 反復 比擬
23、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2分)
答: 。

(二)閱讀下列短文,完成文後的題。(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雖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歲前,我還沒上學呢?
念小學時,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大學的附屬小學。小學的老師全是媽媽的學生,誰都不管我,爸爸、媽媽也不怎麼管我。當時我對上學沒什麼興趣。到學校看看,不喜歡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邊捉小蝦,四處游盪。那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與其它小朋友一樣,生活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學家。家裡進進出出的也都是科學家,再加上從小父母就把牛頓、愛因斯坦的故事講給我聽,耳濡目染地,我對科學產生了興趣,
童年,影響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顧我。她沒有一般「望子成龍」的心態。我父母也讓我自由發展,這和很多中國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從早上7時30分踏進實驗室,到晚上11時走出實驗室,沒有聖誕節,沒有星期天,這是出自我對科學的興趣。可以說,是興趣把我牽引到世界科學的「峰巔」。
興趣對一個人的事業很重要。這么長的時間,沒有興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勸那些想干一番事業的朋友,應該以興趣為出發點,不能勉為其難。
現在,我不勉強孩子讀書。其實,孩子在學校考第一並不代表什麼,至少,我認識的那些科學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學生。我便不曾考過第一名。我這位開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帶進實驗室,從小如此。我的女兒3 歲時,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各種儀器了,而且她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問我希望女兒長大後干什麼,我當然想女兒學物理,長大去接我的「班」,不過女兒卻對生物有興趣。對這我不去干預。各有各的興趣嘛!我想她將來會在生物學上做出成績的。父母不該包辦孩子的興趣,因為「包辦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為什麼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2分)
答:
25.作者認為,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麼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態度怎樣?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工作態度?(2分)
答:
28.對工作和學習,興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憑興趣去工作學習成嗎?(4分)
答:

29.從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哪些道理?(最少寫出兩點)(4分)
答:

30.簡要談談你對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閱讀下列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的題。(14分)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註:[1]信:確實,的確。)

31聯系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帶點的詞。(2分)
(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
(2)諸兒競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弧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見道旁李樹多子,( )折枝。
(2)人問之,( )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譯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
譯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搶李子,為什麼王戎不動?(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溫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必須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以敘述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表達方式。
③內容上寫人與人之間的優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摯、感人;文中不出現真實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數不少於500字
評論(8)|11020

54512562 |二級採納率8%
擅長:暫未定製
按默認排序|按時間排序
其他2條回答
檢舉|2010-05-09 15:46lipooye|四級
七年級(下)語文期中測試題
(時間 120分鍾 總分150分)
題 號 一 二 三 總分 總分人
得 分

一.積累與運用(40分)
1、給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寫相應的漢字。(4分)
腦髓( ) 哺( )育 熾( )熱 鮮( )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維的《竹里館》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勸告人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3分)
4 《孫權勸學》中有兩個成語被後人常用,這兩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是( )(2分)
A.甜膩 嫻熟 盡態及妍
B.溝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麗 相得益彰
D.機杼 讕言 九屈連環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當的一項詞語是( )(3分)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就罩住了。
A.撐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牽 拉
C.支 放 套 牽 拉
D.撐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橫線上的成語使用不當的是( )(4分)
A.這篇文章錯別字很多,用語無倫次來評價它是再恰當不過了。
B.壞事做盡的張朝富,雖然一字不識,但未到中年,他的頭頂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鄭重其事地跟我說,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這篇文章雖然寫得不好,但比起以前來還是有一點進步的,我這樣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沒有歧義的一項是( )(4分)
A.一個由外商投資的木材加工廠將在今年底建成投產。
B.「有償新聞」應當受到嚴肅批評,這是極其錯誤的。
C.我們20多個職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學或升高中。
D.魯迅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文藝創作,他指出:兒童的命運便是將來的命運。
9.下列文學常識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2分)
A.《福樓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說巨匠 法國
B.《鄧稼先》 楊振寧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C.《傷仲永》 《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鴨》 都德 丹麥 童話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B.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壯士百戰死,將軍十年歸。 D.秋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1.選出和「樹林一直在唱著那首愉快的歌」修辭方法相同的一項是( ) (4分)
A.這里的人們非常好客,火一般熱情。
B.一路上,稻田綠、菜花黃、江水銀,繪成了一幅幅田園巨畫。
C.生命是一條河流,有奔騰也有平緩。
D.天氣炎熱,那張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覺。
12.下面文段括弧里,依次應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悅,(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贊頌,( );不是所有的順從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順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對都表示憎惡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淚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請你仿照小欣給「業勤」的贈言,根據下面兩位同學名字的特點,各寫一句既得體又有意義的贈言。(4分)
業勤:業精於勤,荒於嬉。
方英:

志成:

二.閱讀(共60分)
(一)(26分)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住在心理,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習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課文《 》作者是 國的 。(3分)
15、「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
B、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講解過
C、今天講得容易
D、「我」心靈受到震動,思想發生了變化,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16、「這可憐的人」指的是( )(2分)
A、韓麥爾先生 B、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們 D、韓麥爾先生,我們
17、「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用了哪個動詞?作用是什麼?(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號起什麼作用?( )(2分)
A、表注釋 B、表補充說明
C、表轉折 D、錶停頓
20、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對這句話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4分)
A、記住了自己的語言,就記住了自己的祖國。
B、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只有記住自己的語言,人民才不會甘心做亡國奴,國家才有希望。
C、這句話表示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深摯的熱愛和對國土淪亡的痛苦心情。
D、這句話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本職工作的熱愛。
21、文中兩處出現了「好像」一詞,對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兩處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標志,都是比喻詞
B、前者是比喻句的標志,後者不是
C、後者是比喻句的標志,前者不是
D、A、B、C三項都不對。
22、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找出全對的一項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擬 B、比喻 比擬 反復
C、比喻 排比 反復 D、排比 反復 比擬
23、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2分)
答: 。

(二)閱讀下列短文,完成文後的題。(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雖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歲前,我還沒上學呢?
念小學時,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大學的附屬小學。小學的老師全是媽媽的學生,誰都不管我,爸爸、媽媽也不怎麼管我。當時我對上學沒什麼興趣。到學校看看,不喜歡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邊捉小蝦,四處游盪。那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與其它小朋友一樣,生活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學家。家裡進進出出的也都是科學家,再加上從小父母就把牛頓、愛因斯坦的故事講給我聽,耳濡目染地,我對科學產生了興趣,
童年,影響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顧我。她沒有一般「望子成龍」的心態。我父母也讓我自由發展,這和很多中國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從早上7時30分踏進實驗室,到晚上11時走出實驗室,沒有聖誕節,沒有星期天,這是出自我對科學的興趣。可以說,是興趣把我牽引到世界科學的「峰巔」。
興趣對一個人的事業很重要。這么長的時間,沒有興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勸那些想干一番事業的朋友,應該以興趣為出發點,不能勉為其難。
現在,我不勉強孩子讀書。其實,孩子在學校考第一並不代表什麼,至少,我認識的那些科學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學生。我便不曾考過第一名。我這位開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帶進實驗室,從小如此。我的女兒3 歲時,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各種儀器了,而且她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問我希望女兒長大後干什麼,我當然想女兒學物理,長大去接我的「班」,不過女兒卻對生物有興趣。對這我不去干預。各有各的興趣嘛!我想她將來會在生物學上做出成績的。父母不該包辦孩子的興趣,因為「包辦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為什麼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2分)
答:
25.作者認為,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麼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態度怎樣?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工作態度?(2分)
答:
28.對工作和學習,興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憑興趣去工作學習成嗎?(4分)
答:

29.從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哪些道理?(最少寫出兩點)(4分)
答:

30.簡要談談你對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閱讀下列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後的題。(14分)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註:[1]信:確實,的確。)

31聯系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帶點的詞。(2分)
(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
(2)諸兒競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弧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見道旁李樹多子,( )折枝。
(2)人問之,( )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譯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
譯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搶李子,為什麼王戎不動?(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溫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必須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以敘述為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表達方式。
③內容上寫人與人之間的優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摯、感人;文中不出現真實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數不少於500字

參 考 答 案 與 評 分 標 准
一、積累與運用(每小題2分,共20分)
1. 5.C 6.B 7.A 8.A 9. D 10.C 11.D 12.C
13.方英:如:攀登高峰,方顯出英雄本色。志成:如:有志者事竟成。
二.閱讀(每小題2分,共40分)
18.父母的引導、家庭環境的熏陶。
19.興趣。
20.沒有望子成龍的心態,讓孩子自由發展,注意熏陶引導。
21.非常勤奮刻苦。因為他對他的工作非常感興趣。
22.不成,有很多地方還得靠意志和毅力。
23.(1)事業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興趣」。(2)父母不要干涉子女自己選擇的道路。(3)父母不要太看重子女的學習成績,而要注意潛移默化,培養他們的興趣。
24.言之成理即可。
25.(1)曾經(2)跑
26. (1)李樹 (2)王戎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幾個小孩一起遊玩,看見路邊有一棵李樹,樹上結著許多李子。
30.王戎根據那棵李樹長在路邊卻有這么多果實,推斷出那是一棵苦李樹,李子搶來無用。
三.作文(50分)(參照下面的作文評分標准評分,對字數與書寫應作要求)
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表

熱點內容
教師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 發布:2025-08-18 16:13:14 瀏覽:594
哪裡有買床 發布:2025-08-18 13:17:51 瀏覽:388
老師配圖 發布:2025-08-18 13:16:58 瀏覽:748
故宮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18 12:15:42 瀏覽:435
籃球裁判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11:42:44 瀏覽:660
野外生物起義 發布:2025-08-18 11:26:41 瀏覽:230
初一數學全冊 發布:2025-08-18 10:50:16 瀏覽:379
漫畫分鏡教學 發布:2025-08-18 10:24:23 瀏覽:727
九年級英語試卷 發布:2025-08-18 10:03:41 瀏覽:236
邀請老師當評委 發布:2025-08-18 09:57:27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