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童話

語文童話

發布時間: 2021-07-27 13:16:49

A. 語文知識,關於童話體裁的.

童話是一種(兒童)文學,它通過豐富的(想像)(誇張)和(象徵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基本特徵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強烈的誇張性),其中(幻想性)是童話的根本特徵,(誇張性)是童話的重要特徵。

B. 語文及語文上冊的童話作文。

童話作文:

樹和小男孩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這兒玩.他爬到蘋果樹上吃蘋果,躲在樹陰下打個盹兒……他愛那棵樹,那棵樹也愛跟他玩.
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不再來樹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樹旁,一臉憂傷.樹說:「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樹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錢來買玩具.」樹說:「抱歉,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蘋果摘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男孩摘了蘋果離開後,就好久沒有回來,樹很難過.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喜出望外.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做工養家,我們要蓋房子來住,你能幫我嗎?」「抱歉,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來蓋房子.」男孩把樹枝砍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樹心滿意足地看著男孩子的背影,然而,從那以後,男孩又好久沒有回來.樹再次寂寞和難過.
一個盛夏,男孩子回來了,樹雀躍萬分.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很傷心,我越來越老了,我想去劃船,讓自己悠閑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用我的樹干去造一條船吧.你可以開開心心地想劃多遠就多遠.」男孩鋸下樹干,造了一條船.他劃船而去,很久沒有再露面.
終於,多年以後,男孩子又回來了.樹說:「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現在什麼也沒法給你了.沒有蘋果給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沒有牙去咬了.」「沒有樹枝給你爬……」「我老得再也爬不動了.」「我實在什麼都給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樹流著淚說.「我實在再也沒有什麼需要了,只是有個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好吧,老樹根是歇腳的最好地方了.來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男孩坐了下來,樹開心得熱淚盈眶……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媽媽和爸爸玩……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離開他們……只有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讓你開心.
你可能覺得男孩對樹太無情,然而我們誰又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的呢?

C. 淺談小學語文中童話教學的資料來源有哪些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
摘 要:童話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往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忽視了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使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小學語文教學功利化的主要表現一是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二是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據童話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而是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反思

童話是一種從童年的視角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或模擬兒童生活場景) ,表達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及兒童性等特徵.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奮發向上,生氣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為其精神本質.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常常會為那些鮮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動,被作品精彩離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對種種如夢如幻的生活場景心嚮往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盡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活躍的想像力,獲得如游戲般的快樂體驗.同時不知不覺中,在他們的內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識,形成了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會群體的必要的價值觀念,作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如第九套全國通用教科書就將童話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學1~3年級,共有十幾篇.我們的語文教學雖然意識到了童話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時候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沒有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因此,在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
一 內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種表現: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出於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將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反撥, 80年代以來的語文教學將工具性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突出了"雙基"的地位.教材編制也採取了以知識與能力為中心的邏輯序列,這種轉變對新時期以來的語文教育朝科學化方向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較大的片面性.表現在童話教學中,就是忽視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和不同作品在語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學者按課文的類型及不同類型的功能各種方式,將課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定篇"用以學習經典的豐厚內涵,"例文"用以學習其生動顯現的關於詩文和詩文讀寫的知識,"樣本"用以學習其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讀寫"方法","用件"則主要指"語文知識文","引起問題文"和"提供資料文"等
[ 1 ].可見,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話課文教學中都進行"語言與文字的訓練",達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童話教學中工具性與藝術性的關系.童話是兒童喜愛的與兒童心理為契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教學中,應以藝術性為主要內容,否則童話教學對於兒童來說只是一種被強迫的負擔.功利化的第二種表現: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話教學中,通過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訴兒童一個道理",完成道德勸誡和思想教育的使命.這種傾向觀表現在教材的選編上,也表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如《驕傲的孔雀》告誡兒童要虛心,不要驕傲,《小貓釣魚》表達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題,《一隻小雁》告訴孩子們不能離開集體的道理,《神筆馬良》,《賣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XJK08QJJ006)作者簡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兒童揭露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這種重教化的童話教學忽視了童話的特點,忽略了兒童的精神活動和獨特的文化,它是從成人世界的現實原則出發的結果.它將兒童視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無能力,尚沒長大的人.將兒童時代設定為一個准備時期,"准備成為未來的行為者".事實上,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兒童文化是審美的,感覺的,移情的,熱情的,成人文化則更多的是科學的,理性的,冷靜的;兒童文化中充滿了想像和創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復".《小貓釣魚》中的小貓(代表年幼的兒童)在美麗如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里,與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戲,而不是"專心致志"地釣魚(代表工作) ,這正是小貓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兒童文化的一個表現,我們為什麼非得要求它像貓媽媽一樣抵禦外在的"誘惑",而去從事"釣魚"這類成人世界中嚴肅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貓釣魚》進入語文課本,以及批評"三心二意"教學主題的確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識的表現.這種成人文化中心意識是傳統價值觀念影響的結果.在我國封建社會以君權,父權,夫權為中心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輕視,漠視,甚至無視兒童的存在的.因此,盡管幾千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被譽為"詩的國度","散文大國",但真正意義上的童話作品少之又少.雖然"五四"以後,隨著西方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東漸,人的價值,兒童的價值開始被發現與確立,作家開始關注兒童,創作了大量兒童文學作品,有些兒童文學作品被選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站在成人的立場進行訓育,而沒有真正深入到兒童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興趣與需要.童話教學道德教化也是對我國"文以載道"文藝理論無意識繼承的結果.在古代,文學創作和學校教育都非常強調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毛詩序》也說:"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漢代要求文學創作"發乎情,止乎禮義".到宋代的程朱理學更是將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認為"文皆從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語類》)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認為,文章要闡明"義理".古代小學的教材,如《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的內容也是以道德勸誡為主.這種"重道"的傳統通過幾千年的承襲還成為我們民族的心理積淀,一直影響到現在.因此,在創作童話作品,對童話作品選編和進行童話教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於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太急於對作品的教育意義進行提取,兒童文學課就很容易變成德育課,異化了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功能.事實上,童話作為一種文學樣式,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還具有認識功能與審美功能
[ 2 ].所謂認識功能,就是通過閱讀童話作品,可以學到自然和社會知識,如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如果著眼於知識教學,可以教給學生關於青蛙的生長過程知識,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長階段.但這也並不是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而是常識課程的任務.因此,認識功能與教育功能一樣,只能是兒童文學教育的次要功能.我們在兒童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審美功能.通過兒童文學教學,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 形式表演化童話作品一般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許多教師在教授童話作品時,喜歡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實踐證明,如果使用恰當,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有助於他們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所倡導的理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 3 ]將童話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它能有效地彌補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文內容的補充,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濫用表演的現象,他們只追求表面的熱鬧與好看,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中,表演只是做給旁人觀看的.在還沒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情況下,就急於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許多學生參加,學生加入自己的想像,表演得熱熱鬧鬧;還有的教學中,讓每個學習小組輪番上台表演,語文課上成了表演課.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記住台詞,思考小動物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並加入自己的想像練習表演,然後組織學生表演,讓學生扮演小蝌蚪,鴨媽媽,小鴨子,青蛙,大魚,大烏龜,大白鵝.表演化還有一種表現:一些教師將童話作品製成多媒體課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聲,光,色,形樣樣精美,頗為熱鬧與好看,但整個課堂缺乏一種內在的審美精神,缺乏與學生深度的心靈交流,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應根據童話作品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不能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D. 語文童話作文150字

從前,有一隻小山羊在找工作,由於小山羊的年齡比較小,所以沒人原意讓它打工。
小山羊沒有放棄,它找呀找。從衣服店走到鞋店。從鞋店又走到玩具店,又從玩具店走到餐廳,終於,餐廳可以打工了。可是餐廳離家太遠了,沒有辦法。小山羊正在為難的時侯,有一個服務員說:「小山羊我給你找個房間你先住著,等放假了你再回你的家。」小山羊說:「可以呀!不過我到哪住呀?我又沒錢付房租費。要不等我掙了錢再付給你,行嗎?」服務員友好地說:「可以。」就這樣小山羊總算安定下來打工了。
時間過的很快,一晃就一個月,可是第一個月的工資並不高,除了房租也沒剩多少
半年過去了,由於小山羊工作出努力,非常認真。工資不斷的上升,年底該放假了。小山羊積攢了不少錢,小山羊用勤勞得到了回報。心裡高興極了。
我們也要像小山羊那樣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勤奮來贏得財富。

E.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童話閱讀教學

「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點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童話體裁課文發生以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深愛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它能讓孩子們在理想世界裡暢游,這正好順應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愛幻想的天性,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但是現今我們很多教師教學童話時習慣於深入文本,習慣於微言大義。他們往往抓住一兩句話大做文章,意圖讓學生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童話,是完全違背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致全無,教學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話教學實效性是發展中低段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建議採用「聽、讀、演」教學模式,以便更大地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習童話課文的實效性。 一、以聽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們所教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瑕的孩子,他們的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的感性思維豐富,他們愛唱、愛跳、愛動、愛表現。他們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喜歡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童話故事中白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麗,魔鏡的魔力,聖誕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教學童話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激起學生的興趣可採用聽故事的形式。一次班會上偶然發現學生對聽看故事饒有興趣,於是我決定在講授《巨人的花園》前先錄制好《聰明的小裁縫》課件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有精彩圖片與課前的充分准備,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結局是兇狠的巨人自食惡果。這時我發問:孩子們,如果當初巨人知錯了,他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呢?今天老師也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另一個巨人的故事,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課題,同時勾起孩子氣的好奇和興趣,課堂就在孩子們濃郁的興趣中展開了。緊接著我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襯托中聽聽課文,在聽之前要求孩子們要認真聽,聽完說說:你聽懂了什麼呢?你覺得巨人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便能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音樂的襯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朴。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在朗讀教學中,不妨像電視動畫片里的配音演員那樣,把語言的音調作一些有趣的誇張,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想讀書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間的感情就行了。我們可以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讀的實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滿童趣地讀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灰黑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段對小蝌蚪群體嬌態的描述,迎合著兒童對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讀時要語音親切豐厚,語氣新奇諧趣。具體地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三個短語的朗讀速度要逐個加快。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聽者對小蝌蚪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形象,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小蝌蚪嫵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聞樂聽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讀 童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讀法,其中分角色朗讀是童話教學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內容的情境,還可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童話中所蘊涵的意義。如在學習《去年的樹》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所扮鳥兒、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當語氣,並在讀之前適當提示:鳥兒在尋找大樹時的急切、失望以及尋找到「大樹」時和即將離開時悲傷的語氣;「樹根」、「門先生」、「小姑娘」要讀出難過和同情的語氣。使學生在這樣的反復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境,提高朗讀能力,增強語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感受到鳥兒對朋友最真摯的感情。又如《黃鸝和山雀》課文中小黃鸝對老黃鸝所說的話例:「媽媽,給我吃,給我吃!」,讀音要細而高,以形象小黃鸝的小;讀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黃鸝急切要食的神態。對於小黃鸝與山雀所說的話:「山雀阿姨,您怎麼吃樹皮呀?」要用細而高的語音讀,以表現小黃鸝幼稚、短見、多奇的特點。對於老黃鸝所說的話:「這是卷葉蟲。這種害蟲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葉捲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吃葉肉。

F. 童話故事,語文,謝謝。

第一個肯定是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是B,但後兩個看不太清

熱點內容
九年級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8-18 07:21:57 瀏覽:69
機車教學 發布:2025-08-18 07:18:22 瀏覽:308
宮斗有哪些 發布:2025-08-18 05:08:42 瀏覽:840
24步自由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04:27:54 瀏覽:336
2013年香港大學生北京暑期實習團 發布:2025-08-18 04:17:18 瀏覽:750
中學資源庫 發布:2025-08-18 03:25:37 瀏覽:650
感謝音樂老師 發布:2025-08-18 03:11:13 瀏覽:436
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試卷 發布:2025-08-17 21:59:50 瀏覽:296
初中物理浮力題 發布:2025-08-17 21:39:38 瀏覽:9
孕老師大肚 發布:2025-08-17 18:54:03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