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語文
Ⅰ 袁枚說老師的詩句
葛嶺花開二月天,
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
不羨神仙羨少年。
【年代】:清版
【作權者】:袁枚
【作品】:馬嵬驛
【內容】:
莫唱當年長恨歌,
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
淚比長生殿上多!
湖上雜詩(二十首選一)
鳳嶺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風來。
錢王英武康王弱,一樣江山兩樣才。
桐江作(四首選二)
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別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覺白雲低。
詩人用筆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獨秀峰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遣興(二十四首選二)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雞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
主人計固佳,不可與雞知。
Ⅱ 人教版小學語文古詩全部
【小學一年級】
上冊:《靜夜思》李白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下冊:《春曉》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見》袁枚,《小池》楊萬里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學二年級 】
上冊:《贈劉景文》蘇軾,《山行》杜牧,《回鄉偶書》賀知章,《贈汪倫》李白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下冊:《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望廬山瀑布》李白,《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三年級 】
上冊:《夜書所見》葉紹翁,《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王維,《望天門山》李白,《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蘇 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下冊:《詠柳》賀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傑,《嫦娥》李商隱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學四年級】
上冊:《題西林壁》蘇軾,《游山西村》陸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陸 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下冊:《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憶江南》白居易,《鄉村四月》翁卷,《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漁歌子》張致和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無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春日 范成大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小學五年級】
上冊:《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張籍,《長相思》(山一程)納蘭性德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下冊:《牧童》呂岩,《舟過安仁》楊萬里,《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辛棄疾
牧童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舟過安仁 (宋) 揚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第十二冊: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
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菩薩蠻
大柏地
毛澤東1933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示兒
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步詩
三國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Ⅲ 袁枚的代表作品有什麼
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
Ⅳ 袁枚的研究綜述
袁枚的研究綜述-從隨園詩話談他的女性觀與性靈說
內容摘要:有關袁枚研究的種種課題均獲得了全面的探討和深入的開拓。隨園詩學詩作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尤其是對隨園詩話中女性觀的探討和對「性靈說「」源」與「流」以及它的價值與對近代的影響的深細探討,創獲甚多。
關鍵詞: 隨園詩話 女性觀 性靈說
一、 從隨園詩話看女性觀
任何一部作品都能體現作家的意識和觀點,《隨園詩話》也不例外。很多學者對隨園詩話中袁枚的女性觀做了大量研究。
福建師大文學院的謝苗苗認為,從 隨園詩話》中體現出袁枚對女性尊重 ,愛護的態度 ,這種相對平等的女性觀在當時封建社會是十分罕見 ,與他的文學理論創作觀一脈相承。她在文中這樣說到「袁枚在 隨園詩話》中收錄大量女性詩歌 ,有154 篇 ,約占總篇幅的十分之一 ,不僅為在當時難以流傳的閨閣之詩提供了流芳後世的途徑 ,而且大力褒揚 ,不吝贊美之辭。可謂有膽有識.例如卷十二贊美汪夫人的詩 巧而不織」補遺卷八贊賞化蕊珠女士等人的詩 皆楚楚可誦。」 如此大膽開放的選詩對象 ,在保守的封建社會里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當然,她也認為《 隨園詩話》卷一收錄一則趣事更可映射出袁枚尊重女性的態度同時也映襯得封建腐儒鄙視女子的嘴臉虛偽醜陋不堪。(《從〈隨園詩話〉看袁枚的女性意識》,語文學刊,2006年第11期,63-64頁)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李祥林是這樣認為的:「這個率意行事又骨節崢崢的袁先生 , 竟然拿身份低賤的青樓女子跟權勢赫赫的當朝尚書作比 , 一番話把道貌岸然的對方頂撞得下不了台。」
由此窺豹 ,可知他潛意識中對小女子地位的認識 ,早已跟傳統男尊女卑的兩性觀拉開了距離。」,「他同情婦女 ,贊賞女子之才 ,收了許多女弟子 ,與舊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相異 ,卻又以尚無子嗣為由 ,先後娶了數位小妾 ,而且還喜歡追求美妓 ,頗為人所詬病。一代曠世才子的袁枚 ,就是這樣一位思想、行事從常情常理的眼光看難以說他是偉大還是庸俗的人物 ,只能採用簡單的二分法 ,說他是既偉大 ,又庸俗。」(《隨園門下紅粉多-閑話袁枚及其女性觀》文史雜志 2007年第4期 26-29頁)
從謝苗苗和李祥林的研究來看,內容大為相似,但謝苗苗更著重探討袁枚對女性的尊重,但是沒有看到袁枚的兩面性。相比之下李祥林的研究更為精闢與獨特。
袁枚一方面強調要尊重女性,一方面卻又三妻四妾,是個好色之徒。對此,王英志認為:「袁枚盡管自稱「余性通脫」(《隨園詩話補遺》卷四),但尚未達到擺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為得貴子,袁枚一再納妾。」袁枚歸隱後一再納妾,屬「無子為名又買春」;而其尋花問柳,更是出自「好色之心」。但袁枚之好色不無精神上對美的追求,以及對婦女命運的關愛。這又與其反理學的態度密切相關。(《是真名士自風流——論袁枚對女性的關愛》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3期 第3頁)
王英志的闡述相比前兩位卻又更為深刻,他把袁枚為什麼在尊重女性同時又好色的根本原因給擺出來了,更有說服力。
二、 對性靈說的研究
首先,來看看性靈說的源頭。王英志是這樣概括的「間接的淵源可溯及《莊子》,茲姑不談。其直接淵源,論者如鈴木虎雄、顧遠蘿先生皆因《隨園詩話》卷一引用了楊萬里「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之言,而探源至宋楊萬里,鈴木虎雄又探源到晚唐溫庭綺。張少康先生則指出「鍾嶸實已開後來袁枚『性靈說,之先河·,獨出新意,打破成砂.因為袁枚批評·夫己氏」(翁方綱)時說過:「抄到鍾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詩品》無疑與《文心雕龍》一樣是袁枚所推崇的並深受影響的文論著作,不過還難說是袁枚性靈說最早的淵源。其實,《文心雕龍》才是袁枚性靈說最早的淵源。《文心雕龍》不僅比《詩品》先出,而且其對袁枚性靈說的沽溉也比《詩品》廣泛。」(〈文心雕龍〉與袁枚的性靈說》文學評論 2008年第5期)」
應如何理解袁枚所標舉之「性靈」?學界對此仍有不同的界說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認為:「他所謂『性靈』,主要指自然地、風趣地抒寫自己個人的真實感情。」(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明認為性情不僅要真,而且要強烈,要激切,要傍沛充盈,。要深郁沉摯。他說:「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徘側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他要求「情如雷如雲,彌夫塞地,迫不可遏」(《論袁枚詩》作者:胡明)
前者強調「自然真實的感情」,後者還強調了激切強烈。但以「性靈」為指「性情」的看法,兩者是一致的。
葉嘉瑩即認為「性靈」就是「重在心靈與外物相交的一種感發作用」。(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羊春秋也認為「:袁枚標舉性靈,作為詩歌創作的准則,強調術上新鮮活潑的靈感作用。」(羊春秋《歷代論詩絕句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兩人都在強調性靈的作用,作用大致相似。
日本的松下忠認為「在袁枚的詩論中,「性靈」、「性情」大同小異。」,「袁枚主張論詩以性情為基準。」他還認為「性靈一詞,系指靈妙地捕捉人性中動態化功用的性情層面,是一種新鮮狀態的表現;性情一詞,系指捕捉人性中平常所固有的靜止狀態的性情層面」。(《袁枚的性靈說》武陵學刊 1995年第2期 50-53頁)
國內外對袁枚性靈說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研究有一共同特點,即都在文學范圍內討論袁枚,這當然也很正常,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例如袁枚「性靈說」的產生背景,或者說「性靈說」與袁枚思想其它方面的關系如何,他為什麼要那麼強調獨抒性靈,這種問題近來的研究似未涉及。
三、 性靈說的價值與影響
雷娜、胡慧榮認為「袁枚的性靈說能夠提出超越傳統儒家政教觀的理論觀點 ,形成自己獨特視角下的的靈活風格 ,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其對詩學情感理論的經典闡述 ,更具有著獨特的詩學價值。袁枚標舉真性情 ,主張「著我」,倡言詩要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遇」。只要是自己所遇所感 ,任何題材都可入詩,與王士禎對創作主題的選擇限於規避社會現實的狹小」范圍相比 ,袁枚的選材以人文精神的關懷貼近現實生活 ,擴展了生活視野和美學眼界 ,是一種思想解放和精神洗禮 ,擴大、化了創作個性 ,真正符合詩歌服務於百姓的詩歌美學追求。(《袁枚性靈說的詩學價值》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3月)
而王英志卻認為「產生於乾隆盛世的袁枚性靈派,對近代的影響以負面為主。道光以後,由於中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性靈派的一些思想與詩風已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因此無論是欲圖匡正時弊或變法維新的志士仁人,還是反清的舊民主主義革命者,多對性靈派採取批判排斥的態度。其中雖有少數人出於衛道之目的,但多數人的出發點是積極的,也切中了性靈派末流的一些弊端。但性靈派也有憤世嫉俗、關心社稷民生的一面,對此,近代人們多未認識到,在思想方法上存在著片面性。而真正理解並汲取性靈派之思想精髓,使之發展升華者,只有龔自珍、黃遵憲等人,惟其寥若晨星,所以更顯可貴。」(《袁枚性靈派在近代的影響》文史哲 1998年第四期)
前者主要研究性靈說的好的一面,而後者著重研究性靈說消極的一面,兩種觀點及其不同。
縱觀以上,對袁枚的研究真的舉不勝數,但依舊有缺陷,仍需努力。
Ⅳ 小學語文學過的全部古詩詞完整的
1.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17.《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20.《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9.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5.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6.《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7.《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8.李紳《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遠山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43.李商隱《樂游原》: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4.羅隱《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5.胡令《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釣,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8.《四時田園雜興》(選二):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59.楊萬里《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葉紹《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64.翁卷《鄉村四月》:綠滿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67.於謙《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8.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9.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70.龔自《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Ⅵ 袁枚的代表作是什麼
《隨園詩話》、《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祭妹文》、《峽江寺飛泉亭記》等。
1、《隨園詩話》
《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
《隨園詩話》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煉句。
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鑒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了。
2、《隨園食單》
《隨園食單》,古代中國烹飪著作。共一卷。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
作為一位美食家, 《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
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名著。
3、《子不語》
《子不語》是清代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子不語》的正集大約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前,後來又有些陸陸續續的篇章,匯為續集。
《子不語》的書名本於《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後來作者發現元人說部有同名者,遂改為《新齊諧》,本於《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
元人說部之同名書早已失傳,故後人仍多沿用《子不語》之名。它仿照六朝志怪小說及《聊齋志異》而寫,文章大都言鬼神,談怪異,其中因果報應、荒誕迷信成分較多,部分篇章從偶然、獵奇的角度寫不怕鬼的故事。
全書文字簡練、語言自然、亦庄亦諧,展現了光怪陸離的世間百態,用極盡幽默且晦澀的方式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諸多惡弊,體現了袁枚對理學思想的批判和對封建迷信的懷疑。
4、《祭妹文》
《祭妹文》是清代文學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這篇祭文從兄妹之間的親密關系著眼,選取自己所見、所聞、所夢之事,對妹妹袁機的一生做了繪聲繪色的描述,滲透著濃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摯情感。
文章記述袁機在家庭生活中扶持奶奶,辦治文墨,寫她明經義,諳雅故,表現出妹妹的德能與才華。寫的雖然都是家庭瑣事,卻描述得「如影歷歷」,真切可信。
5、《峽江寺飛泉亭記》
《峽江寺飛泉亭記》是清代袁枚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記敘、描寫為主,空靈飛動,神采張揚,尤其能夠表現袁枚暢游山水的才子雅懷,也體現出其散文追求天然真趣的藝術個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袁枚
Ⅶ 「袁牧」啥時候變成「袁枚」了
老鄉的孩子在這打工好幾年了,忽然要回家。找來親戚朋友的孩子一塊聚聚,也算是為他送行吧。一通忙碌之後,孩子們酒足飯飽,坐在沙發上閑聊。一個孩子順手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課本看了起來,當看到袁枚的《所見》時,抬起頭來,欲言又止地看著我。我急忙問:「有事就說呀。」他告訴我說:「課本印錯了吧?」現在的課本也是,有時候是「山清水秀」,有時候是「山青水秀」。但沒聽說過《所見》還有錯的時候。他看見我在疑惑,就說:「小時候學這首古詩,作者不是袁牧嗎,怎麼變成袁枚了?」我開玩笑說:「牛拴在柱之上,柱子那麼細,牛那麼大,你當然只看見牛了,不讀成牧才怪呢,咱就當你小時候的課本印錯了吧!」
其實,孩子今天能忽然發現作者是袁枚,已經很不錯了,大概有一部分人一輩子都會把作者當成「袁牧」吧。孩子小的時候往往只看事物的大體,所以會出錯。因此在指導孩子們識字時,分析一下字形,書空寫一寫,會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減少錯誤的發生。
Ⅷ 關於語文古詩
♂旗裝娃娃♂ 雖然有點多 但是都有用啊!!!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不知怎麼回事,馬上就明白了。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朴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朴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游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編輯本段]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覽桃花潭時,汪倫常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李白做這首詩贈與汪倫。
2.踏歌:一種民間歌調,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這是唐代民間流行的一種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乾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編輯本段]名家評點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這一評論是恰當的。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不但與杜甫並稱「李杜」,還被人們稱為「詩仙」。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得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像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可謂「嘔心瀝血」。從成就來看,二人不可相提並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如「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實而又不滿足於現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去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徵,那麼,李白是以更富於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編輯本段]賞析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旅遊,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後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唱歌)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作者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極力贊美汪倫對作者的敬佩和喜愛。
意思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名稱】: 1題7臨安2邸
【體裁】: 七言律詩
【年代】: 宋代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3休?
6暖風9熏得8遊人醉,4直把杭州作5汴州。
【注釋】
1、題:書寫。
2、邸:官府,官邸,旅店、客棧。
3、休:停止、罷休。
4、直:簡直。
5、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6、暖風:這里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痴迷的「暖風」。
7、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8、遊人:這里指達官貴人。
9、熏:吹。
【譯文】
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遊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醉金迷,這種情況不知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又似當時的人們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風氣,使那些逃難者竟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於西湖,並陶醉其中,竟把杭州當成了曾繁榮的宋朝首都汴州。寫了作者對南宋統治者只顧吃喝玩樂,卻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恥辱和憤恨。
【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當時社會背景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鬥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象 【作品】:秋夜將曉⑴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內容】:
三萬里河⑵東入海,五千仞岳⑶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⑷里,南望王師⑸又一年。
【注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
2.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3.五千仞岳: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胡塵: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5. 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6.海:指黃河。
7.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八尺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北方泰、恆、嵩、華諸山,一說指東岳泰山和西嶽華山,摩天:碰到天。
8.遺民:北方淪陷區的人民。
9.胡塵:指金兵鐵騎揚起的塵土。
10.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譯文]
三萬里黃河向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直插雲霄。
金兵佔領地區的百姓在敵人的統治下受盡折磨,眼淚都哭幹了,
他們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北方失地,解救他們,盼了一年又一年。
竹 石
(清)鄭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你。
[編輯本段]押韻譯文
咬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鬆,
根須已經深扎在岩石之中。
歷經千萬次磨煉更加堅韌,
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編輯本段]名句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既是贊美了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豐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岩竹一樣剛強勇敢。
2 竹石,本名陳德忠 1943年生,,筆名竹石、嘉陽生。四川樂山人。1983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進修一年。二級編劇。四川省作家協會、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峨眉戲劇創作聯誼會秘書長、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理事、樂山市文聯常委、樂山市影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主要從事電視、戲劇及文學創作。其中電視風光片《沫水鄉情》1981年獲四川省優秀文藝作品二等獎;電視劇《春江歸帆》1987年獲第一屆西南優秀電視單本劇三等獎;電視片《雷電詩魂火鳳凰》獲廣電部、中國廣播電視學會1992年度全國優秀電視社教節目人物類三等獎。散文作品多篇被收入《四川作家協會文學院叢書》之散文、隨筆卷。辭條輯入《四川戲劇家名錄》。
Ⅸ 小學語文古詩
第一冊
6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第二冊
4 古詩兩首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13 古詩兩首
所 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小 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第三冊
4 古詩兩首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山 行
杜牡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25 古詩兩首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第四冊
2 古詩兩首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17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 句
杜 甫
兩個黃鶯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第五冊
9 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21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第六冊
2 古詩兩首
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 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29 古詩兩首
乞 巧
林 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 娥
李 商 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七冊
5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八冊
1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23 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宋] 翁 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第九冊
5 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秋思
宋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成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25 七律·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第十冊
5 古詩詞三首
牧 童
[唐]呂 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卧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第十二冊
古詩詞背誦
1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 鳥鳴澗
[唐] 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3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4 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5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6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8 已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9 浣溪沙
[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小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沿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0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