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18課
❶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
人教版部編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第18課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
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龜了。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群爬到沙灘上來產卵。漁業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1)三年級語文18課擴展閱讀
這篇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為三段。 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群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這種總、分、總的敘述方式不僅體現在全篇文章中,還體現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這篇文章結構上的突出特點。 此外,本文開頭結尾的相互呼應,使文章顯得結構完整。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產生喜愛西沙群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
3、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❷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第18課的字詞句篇怎麼寫
盤古的血液變成了汩汩的清泉、壯觀的瀑布;盤古的肌肉變成了連綿不斷的山丘,梯田;盤古的骨骼變成了長長的海岸線……
❸ 仿寫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的十八課寫一篇作文
什麼東西是最抄寶貴的呢?有人說是金銀財寶,有人說是時間,還有人說是健康。我說是生命,因為人只有一次生命,是最寶貴的,也是最脆落的。
為什麼說生命是最脆落的呢?草,燒了還能重生。樹,砍斷所有樹枝還能重生。可生命,許許多多的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失去生命。
桑蘭就是個愛護自己的生命典型人物。桑蘭在美國奧運會排練的時候,不幸摔傷,造成高位截癱。發生類似的事情很多,但他們一般放棄自己的生命,生命自然而然放棄了他們。可她偏偏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經過不懈努力,她考上了北京新聞學院,後來,就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桑蘭雖然不是一個運動員的身份進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現場,可她以記者的身份來到這。桑蘭在那裡開啟了她的體育記者之路。
成瑞龍就是一個糟蹋生命的典型人物。有無數的人死在他的刀刃下。後來,他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
我們要像桑蘭一樣好好的使用生命,不要想成瑞龍一樣白白的糟蹋生命。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的使用生命,不要白白的糟蹋生命,是自己活著更加光彩有力。
❹ 三年級語文18課,小練筆,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
三年級語文18課,小練筆,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這就考驗這是平時有沒有寫作的功底。
❺ 三年級下冊語文18課
第18課叫做《他是我的朋友》
講述了一個叫阮恆的一個小男孩為了一個挽回一個女孩的生命而自願捐血,最後醫生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只回答了一句話:「她是我朋友。」
男孩用簡潔的話語表達了對這個女孩的生命是對么重要的看法。。
望採納。。
❻ 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的18課內容是什麼
18 她是我的朋友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版,為了救護受傷的權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❼ 小學三年級語文18課從T.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
你好,小學三年級語文18課從t面的圖中選擇一負學幾句,這個很簡單啊,隨便描述幾句就可以了
❽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她是我的朋友》講了一件什麼事
語文三下《她是我的朋友》教材解讀
宋佳
一、教材解讀
(一)教材特點
1. 思想內容
《她是我的朋友》是第五組關於「感受人間真情」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課文先寫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重傷,急需輸血。孤兒院的孤兒阮恆,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搶救受了重傷的同伴,在短暫的矛盾、痛苦和掙扎後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醫生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細致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2. 語言表達
課文描寫具體,事件感人,能夠比較容易地調動學生的情感。
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細致描述表現出阮恆感情上的變化,表達了阮恆對朋友的真誠和無私。
(1)「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阮恆舉手時為什麼「顫抖」?為什麼又突然放下去?為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阮恆在抽血過程中為什麼「一動也不動,一句話也不說?」這一系列矛盾的動作正是阮恆思想斗爭的過程。聽到小姑娘需要輸血,他舉起了手,但是他害怕,他認為輸血會死,所以是顫抖地舉起了手。怕死的心理讓阮恆猶豫,忽然把手放了下去,他在自己的生命和小姑娘之間猶豫。經過短暫而激烈的斗爭,阮恆決定犧牲自己救小姑娘,他又舉起了手。當針扎進他的血管後,阮恆的意識里,他將將自己的血全部輸給小姑娘,在輸血停止的時候就意味著自己即將死去。輸血的過程就是阮恆面對死亡的過程,所以他一動也不動,一句話也不說。可想而知,他在這個過程中承受著多大的心理恐懼。
(2)阮恆在獻血過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又開始「嗚咽」,接著變成「持續不斷的哭泣」,一直到「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為止,這一段時間里,有四個不同程度的詞語表示「哭」。遣詞造句的講究也正是為了突出阮恆心中越來越強烈的恐懼。
(二)教材位置
1. 人文專題的位置
本單元圍繞「可貴的親情、友情」組織專題,編排了《可貴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顆鑽石》《媽媽的賬單》四篇課文,一個語文園地。前三篇是精讀課文,最後一篇是略讀課文。本單元將課文的學習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能夠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之種感情,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
導語提示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過回報父母的愛,能否向別人獻愛心;二是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受人間真情。在整個單元的學習中,這兩方面的內容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課文圍繞「愛與真情」相差的課文,其他兩篇則是關於真摯的友情和博大的愛的,以拓寬「愛與真情」的含義:《可貴的沉默》在老師的啟發下,孩子們懂得了回報父母的愛;教育學生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本篇課文《她是我的朋友》中小男孩兒阮恆誤以為獻血會死,但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讓學生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七顆鑽石》一文中讓學生感受愛心使小水罐一次次發生著變化,帶來了種種奇跡;從而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媽媽的帳單》一文中小彼得向母親索取勞動報酬,又在無私奉獻的母愛面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而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2. 訓練重點的位置
(1)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准》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要求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學生只有具備了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才能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閱讀學習。
這個訓練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中就有所滲透。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主要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知道課文講了幾方面內容,二是大體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是對此訓練重點的初次提出,但這里只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初步地感知。到了三年級下冊,這一要求主要出現在鏈接語中。在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第八課《路邊的橡樹》鏈接語中提出:「讀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本組第20課《媽媽的賬單》鏈接語中提出:「讓我們讀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從這一訓練重點出現的位置看,體現出了三下教材要求學生已經可以獨立地嘗試整體感知全文。到了四年級上冊,「主要內容」這個說法明確提出,如:四年級上冊第六組24課《給予是快樂的》鏈接語中提出:「認真讀一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第八組《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鏈接語中提出:「認真默讀課文,想想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意在使學生逐步養成閱讀時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習慣。到了四年級下冊教材,關於概括主要內容的要求反復出現,開始要求抓住主要內容,並藉助其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這個訓練項目在以後的高年級學習中還將不斷深化和發展,在高段的閱讀學習中,五年級要求學生抓住主要內容,六年級要求學生能把握主要內容。在本組學習中,我們將進一步提高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這一訓練重點的確定既是對前面初步學習了解課文內容方法的繼續與延伸,更是為四年級上冊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做鋪墊。
綜上所述,可見本單元這個訓練重點處在整個訓練過程的初始階段。在本組閱讀學習中應教給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對通過關鍵詞了解課文內容、通過理清文章敘述順序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進行訓練。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整個訓練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個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將學到的方法在閱讀學習中自主運用。
(2)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情體會人物內心。
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情體會人物內心,是理解內容和體會情感的重要閱讀方法。進行這一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內心,體會人物品質。
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情的重點詞句,是走進人物內心世界的途徑。這個訓練在以前的學習中就有所滲透。如: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中「我要把表現陶罐和鐵罐神態、動作的詞語抄下來」這里只要求學生畫出,讓學生對於抓住人物表情、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這一方法進行滲透。在滲透的基礎上,本單元更加明確地進行訓練,例如:《可貴的沉默》的學習目標中提出:體會抓住人物動作、語言、表情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本課課後題中提出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阮恆動作表情的句子,並說一說他當時是怎麼想的。這些都是在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種閱讀理解的方法。到了四年級下冊第七組《成功的故事》的導語中明確提出:閱讀本組課文,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交流收獲。這個階段要求學生所反饋出的信息不僅是人物的內心世界,而是多角度的思考,感受更加全面。此時的訓練目的是引導學生去「留心」,從不自覺到自覺去抓住人物動作、語言,體會描寫的作用好處。到了高年級,這個訓練仍在繼續,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父母之愛》導語中提出:閱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在這里這一訓練重點從學生領會表達的角度出發,體會外貌、語言描寫的表達作用效果,從表達的角度來進一步落實表情、動作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效果,積累表達方面的知識,為習作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在這個訓練重點訓練的過程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在中年級甚至高年級階段,由抓住人物語言、動作、表情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內心,到抓住人物語言、動作、表情表現人物品質,再到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表現主題。整個訓練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個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有閱讀方法的訓練轉化為學習寫作的方法。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二年級開始訓練,三年級著重在理解詞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所表情達意的內容。如:《可貴的沉默》中通過「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表現出當時教室里寂然無聲的沉默氣氛,體會出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對;本課《她是我的朋友》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為小姑娘的處境危險做鋪墊;「輸血過程中阮恆一動也不動,一句話也不說」「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阮恆,阮恆立即停止了哭泣。」這些都需要學生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這一訓練點是循序漸進的,到五六年級仍需要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二、學情分析
(一)學生相關的知識基礎和積累
1. 相關的已知領域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關於友情的課文,也可以說成是生活教材。「友情」是每個學生熟知的,也是每個正常學生都擁有的感情體驗。課文真實感人,學生容易接受理解。
2. 相關的未知領域
學生平時感受體驗到的友情僅僅是同學、夥伴之間有困難時互相幫助、有秘密時互相傾訴、有快樂時一同分享。對於課文中的情況,友情和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有關時該如何選擇學生沒有遇到過。
3. 相關的難知領域
由於學生的家庭條件優越,長輩、父母給予的關愛和包容往往容易形成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當遇到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發生沖突時,往往會先想到自己。學生很難理解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是為了什麼。
(二)學生相關的閱讀基本功及現狀
1.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應運用到哪些相關的閱讀方法
學生學習本課將用到:結合具體詞語體會人物感情上的變化;通過人物的神情、動作描寫探究人物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通過抓反常現象及矛盾之處、通過聯繫上下文、通過人物神情提出問題等。
2. 學生已掌握的閱讀基本功所達到的水平及其現狀。
「抓住人物的表情、動作等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個訓練重點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有所滲透,但是還不夠成熟,還需要本組中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指導,使學生掌握基本方法,從而形成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
課文描寫具體,事件感人,能夠比較容易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但是對於故事背後的深層含義學生卻關注不多,要與主人公的內心產生碰撞和共鳴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醫院、護士、消息、確認、輸血」等詞語。2. 有感情朗讀課文。
3. 抓住描寫阮恆獻血時的表情、動作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4. 教育和感染學生感受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重點難點
1.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復雜的心情;
2.理解阮恆說的話,體會他的話所反映的無私奉獻的品質。
❾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8課主要內容
主要講的是戰爭時期,幾發炮彈落在一所孤兒院里,一個小姑娘傷得很重,一個叫阮恆的男孩救了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