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技能
數學可以說是自然科學中最古老、最基礎的學科,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從人類結繩記事起,數學就一直伴隨人類的發展與進化。
數學能夠培養5種能力。
1. 數字計算能力
這個相信大家不難理解,數學中的「數」字,直接可以說明數學是一門與數字打交道的科學,這也是人類對數學的最原始、最直觀的認識,雖然近現代數學早已超越了數字的范疇。
數字計算能力的價值不用我多說,日常生活的購物、計算工資、買房買車、朋友聚餐等等都少不了用到數字計算。數字計算能力好,至少你可以快速應對這些與數字計算相關的事情,節省你的時間,減少你的麻煩。其實很多計算都潛移默化到我們的意識中了,比如過馬路時判斷車輛離你的距離和速度,決定過馬路是否安全,相信大多數人都可以進行很好的直覺判斷。
雖然現在大家都有手機,很多復雜的計算我們可以用手機上的計算器來完成,但在簡單場景和特殊場景下,我們還得自己來處理和計算。現在很多中小學可以用計算器,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扼殺了學生們熟練掌握數字計算的能力。
2. 抽象思維能力
抽象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抽象思維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抽象思維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與進化。數字1、2、3... 本身就是很抽象的,結繩記事中的一個結代表的的是某一件事情的發生,比如打獵打到了一隻羊。現代社會更不用說了,文字就是一種抽象的體現,自然與社會科學,如哲學、計算機、金融、經濟學、法律等裡面都包含大量的抽象概念。
可以說數學是自然科學中最抽象的一門學科,數學中的任何一個概念都是抽象的,甚至數學中的方法都是抽象的。數學中抽象概念很多來源於生活,比如數字、簡單的幾何形狀、集合、函數、概率、極限、積分、圖等,抽象方法如數學歸納法、反證法等也來源於生活。數學中更多的抽象來源於基本概念的疊加及抽象方法疊加於抽象概念,數學是一門來源於生活但是超越了生活的科學。
抽象的東西往往是很難理解的,2-3歲的小孩,要想真正理解1、2、3還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鍛煉。正因為數學概念的抽象性,很多人不太喜歡數學,也較難學好數學。
從小學習數學,培養了我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這對於我們學習新的知識、理解現代生活與社會交往中的抽象概念是大有裨益的。
3. 邏輯推理能力
數學是一門關於邏輯推理的科學。數學中的數字計算、公式推導、我們很多人可能討厭的證明、數學歸納法等等都是邏輯推理的過程與方法。高等數學中的公理化體系,基於初始的幾個公理,推導出一切正確的公式、定理、推論,是邏輯推理的最好體現。現代概率論就是俄國大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基於3個公理假設(設隨機實驗E的樣本空間為Ω。若按照某種方法,對E的每一事件A賦於一個實數P(A),且滿足以下公理: (1)非負性:P(A)≥0; (2)規范性:P(Ω)=1; (3)可列(完全)可加性:對於兩兩互不相容的可列無窮多個事件A1,A2,……,An,……,有
圖片
則稱實數P(A)為事件A的概率。)而建立起來的一個非常實用的學科。數學中的分支學科數理邏輯學本身就是一門關於邏輯推理的學科。
數學中充斥著的大量邏輯思維與方法,通過數學的培養與學習,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最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
邏輯推理的價值是非常巨大的。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如日心說、電磁波的發現、相對論的提出等無不都是基於數學公式推理而發現的。現實生活中的偵探和破案都需要藉助邏輯推理的力量。很多人喜歡的懸疑偵探小說,就是邏輯思維在文學上的發展與體現。
對人性的揣摩、對競爭對手的分析、對問題與故障的排查、對過往的總結與反思、對多種可能性(如多個交往對象、多個offer)的選擇等都少不了邏輯推理能力的幫助。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丟了一件東西,思考可能會丟在哪裡,也需要經過一番邏輯推理過程,邏輯推理無處不在,時時刻刻幫助我們。
4. 類比聯想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中很多概念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對應,比如映射這個概念就可以很好地找到生活的對應,每個人都有名字,從人到名字就是一個映射,但是有很多人重名,為了將人一一區分開來,每個人還有一個身份證號,身份證號每個人都是唯一的,任何兩個人的都不一樣,這樣每個人到身份證號碼就建立了一對一關系,這就是一一映射。幾何形狀更不用說了,就是直接來源於生活中物體的形狀。這種生活與數學概念中的對應,可以輔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鍛煉我們的類比聯想能力。
在高等數學中,在兩個代數空間之間的元素之間的映射如果保持運算的一致性(即如果 圖片 滿足 圖片 , 圖片和 圖片分別是A和B中的運算),那麼這兩個空間是「等價」的。一個空間的性質可以遷移到另外一個空間。這種方法就是一種類比聯想的方法,是數學概念到數學概念之間的類比聯想,比起日常生活到數學概念的聯想,更具有抽象性。這種方法在數學上是非常有價值的,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也具有借鑒意義。
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學到大量這樣的類比聯想的知識點和方法,當這些思維固化到我們的認知中時,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拿計算機編程語言來說,程序中的方法跟數學中的函數是類似的,輸入就是自變數,而輸出就是函數值。對於函數式編程語言,輸入輸出都可以是其他函數,這跟泛函分析中的泛函概念也是可以直接類比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就是代數學中代數結構的一種類比,代數結構中的元素相當於類的變數,代數結構中的運算相當於類的函數。有了這些數學知識,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編程是非常有幫助的。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葯物研發階段在測試新葯時,往往先在低等哺乳動物或者靈長類身上做實驗,這就是直接利用了人跟這些動物身體葯物反應上的相似性(可以看成前面提到的代數空間的等價的一種類比聯想),從而確保葯物最終對人類是安全的。
5.空間想像能力
數學中的空間想像能力始於幾何,我們在初中學習的平面幾何,高中學習的立體幾何(相信大家對幾何中各種巧妙的輔助線都不陌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
在高等數學中,我們將空間拓展到了更高的維數甚至是無窮維空間,線性代數中的向量就可以看成高維空間中的一個點(維數就是向量的分量個數)。泛函分析中的函數空間,絕大多數就是無限維空間,比如由多項式組成的多項式函數空間。
超過了3維的概念,我們很難在生活的三維空間找到對應,因此人類是很難直觀理解的。高維空間會產生很多復雜的問題和現象,讓我們非常難以處理。學習過機器學習的人都知道的「維數災難」就是高維空間中的普遍而難解的現象。
高維空間需要藉助人的想像能力來理解和認知,而數學中研究了大量的高維空間,通過數學的學習和練習,可以更好地鍛煉我們的空間想像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在現實中的價值最直接的體現莫過於設計行業,不管是建築設計、裝修設計、道路橋梁設計、隧道設計、航空航天飛行器設計、汽車船舶設計、醫療器械的設計等都需要對空間有比較好的認知和把握。
Ⅱ 數學學科能力包括哪些
1.閱讀理解能力:數學,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能夠理解問題的意思根要,不能理解怎麼解決問題。
2.邏輯思考分析因果能力:有了問題,可以從中找到有用的條件,能夠分析出已知條件和待求問題的相互關系,能夠找到二者的相關性所在,從此剝絲抽繭
3.運算能力:有了已知參量與未知變數的關系了,簡單的心算;復雜的筆算,更復雜的運用軟體或者硬體工具運算。
4.語言表達稱述能力:你懂了,一般情況下,要是別人不懂,講解很重要,表達不清楚,別人不能理解,依舊是茶壺里的湯圓,道不出來,你道了耶白道
5.書面表達稱述能力:任何前言的數學知識要經歷不少的坎坷之後,要登上歷史的舞台,僅僅口頭的,也會消散;所以,書面的稱述講解很重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論文。
Ⅲ 怎麼提高數學能力
1.我不否認數學好與天才有關,但數學好並非是天才的專利.
2.數學考察的是反應的靈敏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數學意識,我們要在瞬間聯想到一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才能做好一道題.這既是數學難學的地方,但它又恰恰是它的放光點.
3.學好數學首先一點是要燜心自問,自己是否是真心的想要學好它,如果你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成功了五分之一.
4.付諸實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努力.我可以給你介紹幾種方法:a.提前預習.至少比老師的進度快兩倍,同時搞懂課後習題,切記不懂就問.b.向老師咨詢,買一至二套適合自己的卷子,當然如果幸運的話你的老師會把自己出的一些卷子給你.c.要有意識地做題,學會舉一反三,嘗試著去舉一反三,聯系幾何與代數知識綜合運用(主要是應用幾何知識解決代數問題)d.學會記筆記,並非數學題每一個步驟都要記,而是要記的越簡略越清晰越好,同時記完一道題後要停下來想想,總結出規律,寫下標注.
5.數學學習和考試又有些不同,考試需要一種亢奮的狀態,但做題時又要使內心靜若止水,冷靜審題,靈活答題,學會放棄,不要因小失大.
最後,祝你成功.送你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想學好數學?
第一,一定要對它感興趣哦,並且要喜歡上它,
第二,在課堂上.要注意力集中.思維要跟上老師,耳朵要精,千萬不要漏掉老師的語言,因為老師的話大多都是"金子"哦,對以後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課後要馬上做練習鞏固剛學的知識.這個所謂的練習,是只基礎知識的練習.基礎一定要扎實.這樣才能力爭上進,成績才容易突飛猛進.
第四,課前的工作,這個大多想學習的都懂吧 ..就是2個字,, 預習.這個預習一定要到位.最好預習過後`能做些有關它的基礎練習.也可以說叫自習了吧
【數學的學習】
數學的考察主要還是基礎知識,難題也不過是在簡單題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所以課本上的內容很重要的,如果課本上的知識都不能掌握,就沒有觸類旁通的資本。
對課本上的內容,上課之前最好能夠首先預習一下,否則上課時有一個知識點沒有跟上老師的步驟,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惡性循環,就會開始厭煩數學,對學習來說興趣是很重要的。課後針對性的練習題一定要認真做,不能偷懶,也可以在課後復習時把課堂例題反復演算幾遍,畢竟上課的時候,是老師在進行題目的演算和講解,學生在聽,這是一個比較機械、比較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也許你認為自己在課堂上聽懂了,但實際上你對於解題方法的理解還沒有達到一個比較深入的程度,並且非常容易忽視一些真正的解題過程中必定遇到的難點。「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對於數理化題目的解法,光靠腦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並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其次是要善於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系,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在解題時注意函數表達式與圖形結合使用,必定會收到好得多的效果。
最後就是要加強課後練習,除了作業之外,找一本好的參考書,盡量多做一下書上的練習題(尤其是綜合題和應用題)。熟能生巧,這樣才能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使你的解題速度越來越快。
Ⅳ 舉例說明什麼是數學知識、技能、能力和思想方法
數學思考方法指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一般有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還有類比的專思考方法。解題方法指的是具體的屬解題技巧,比如假設法,代數法(就是方程)表格法、畫圖法等。技能指的是運用這些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而數學能力則是指人的數學綜合素質,包括思路是否清晰,運用的解題方法是否合適,計算能力思維能力是否達到一定水平等。至於數學知識這個概念,則很籠統,只要是涉及到數學方面的生活常識、公理定理、公式、解題方法等等,都可以稱為數學知識,比如一年有四季,一時有60分等,當然也包括以上列舉的能力方法等幾項內容。
Ⅳ 學數學技巧
36計教會你怎麼學習:
第1計:挖掘潛能。不管你現在情況怎樣,你都要相信自己還有巨大的潛能。從現在到高考進步50名的大有人在,進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計:堅定意志。高考其實是看誰堅持到最後,誰就笑到最後。考生應全力以赴知難而進,戰勝惰性提升意志.
第3計:調好心態。心態決定成敗,高考不僅是知識和智力的競爭,更是心理的競爭。考生應努力改變最近的不良心態。
第4計:把握自我。復習時緊跟老師踏踏實實地復習沒有錯,但也要有自我意識:「我」如何適應老師的要求,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搞好最後階段的復習,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靈活處理「獨奏」。
第5計:戰勝自我。面對迎考復習的艱辛,面對解題的繁難,面對競爭的壓力,面對多變的情緒,只有「戰勝自我」,才能海闊天空。
第6計:每日做題。每日做些題目,讓自己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形成模式識別能力。當然,做題的數量不能多,難度不宜大。
第7計:一次成功。面對一道題(最好選擇陌生的中檔題)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緒,一做就成功。一份試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決幾道題,就往往會因考試時間不夠而造成「隱性失分」。
第8計:講求規范。建議考生找幾道有評分標準的考題,認真做完,再對照評分標准,看看答題是否嚴密、規范、恰到好處。
第9計:回到基礎。一般說來,考前不宜攻難題,既沒有這么多的時間,也沒必要。要回到基礎,把基礎打扎實,在考試時才能做到「基礎分一分不丟」。
第10計:限時訓練。可以找一組題(比如10道選擇題),爭取限定一個時間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題,限時完成。這主要是創設一種考試情境,檢驗自己在緊張狀態下的思維水平。
第11計:激活思維。可以找一些題,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不必具體詳解)再對照解答,檢驗自己的思路。這樣做,有利於在短時間里獲得更多的解題方向。
第12計:勤於總結。應當把每一次練習當成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的一次機會。題是做不完的,關鍵在於打好基礎,勤於總結,尋找規律,一通百通。◆預防考試焦慮
第13計:適度平靜。平時個性張揚的學生,在張揚的前提下,可稍微平靜一些;平時內向的學生,在平靜中可略張揚一些。一定壓力下的平靜是高考超水平發揮的必要條件。
第14計:適度自信。大考臨近,我常對考生說:「這里必須拒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弱都無濟於事。」自信,是成功的起點;失去信心,必然導致失敗。
第15計:適度動機。動機過強和動機過弱,都不利於考試;適度動機,效率最高。期望值過高,容易導致考生緊張、憂郁、恐懼等情緒,進而造成考試的失敗。
第16計:適度運動。希望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適度運動運動,可以緩解緊張的神經,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考試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清醒的頭腦。
第17計:適度交流。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適度交流、溝通感情十分重要。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的幫助。當然,考前時間寶貴,切不可「長談」。除了和同學交流外,還可與家長、親友交流。
第18計:充分准備。認真做好考前的復習和准備工作,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
第19計:處變不驚。訓練自己在面對變化的問題或困難時,能冷靜地分析、判斷,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試題的難易,要有「人難我難,我不怕難;人易我易,我不大意」的心態。
第20計:防止過勞。考試臨近,切忌搞疲勞戰術,過度疲勞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適,不利於考試時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第21計:矯正擔憂。考生把擔憂逐一列出,會發現這些擔憂往往具有誇大、縮小和不現實等錯誤,如認為自己不行、過分誇大缺點、看不到優點等。要學會正確辨析,對擔憂做出合理、積極的分析,以良好的心態參加考試。
第22計:自我暗示。利用暗示語句的強化作用,進行心理調節。暗示語要具體、簡短和肯定。比如「我早就准備好了,就等這一天了!」這樣可以讓大腦形成一個興奮中心,抑制緊張情緒。
第23計:轉移焦點。考前焦點都集中在高考上,可以適當轉移到與高考無關的事情上。如,欣賞音樂、散步、與人交談,也可以做深呼吸或大聲唱歌、朗誦等。
第24計:系統脫敏。運用這種心理訓練,直到在最令自己緊張的情景中也能鎮定自若。
第25計:做操練習。做廣播操或其他簡易運動,讓肌肉放鬆,可以緩解身心疲勞,抑制緊張焦慮程度。
第26計:科學補氧。通過口服補氧類保健品或到氧吧補氧,使腦細胞和機體得到充足的氧供應。當然,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第27計:填寫信息,穩定情緒。試卷一發下來,立即忙於答題是不科學的,應先填寫信息,如在答題卡上塗清「試卷類型」,寫清姓名和准考證號碼等,這樣做是考試的要求,更是一劑穩定情緒的「良葯」。
第28計:總覽全卷,區別難易。打開試卷,看看哪些是基礎題,哪些是中檔題,哪些是難題或壓軸題,按先易後難的原則,確定解題順序,逐題解答。力爭做到「巧做低檔題,全部做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高檔題,做錯也無悔。」
第29計:認真審題,靈活答題。審題要做到:一不漏掉題,二不看錯題,三要審准題,四要看全題目的條件和結論。
第30計:過程清晰,穩中求快。一要書寫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題速度;四要科學使用草稿紙;五要力求准確,防止欲速不達。
第31計:心理狀態,注意調節。考試中,要克服滿不在乎的自負心理,要拋棄「在此一舉」的負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膽怯心理。
第32計:盡量多做,每分必爭。高考評分,理科是按步驟、按知識點給分;文科是按要點給分。考生在答題時,要會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條輔助線,一個符號,一小段文字,都可寫上,沒有把握的也要敢於寫,千萬不要將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題放棄不做。
第33計:抓住「題眼」,構建「橋梁」。一般難題都有個關鍵點(稱之為「題眼」),抓住了「題眼」,問題就易於解決。此外,還要利用相關的知識、規律、信息進行多方聯系,構建「橋梁」,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系,從而構思解題方案,准確、快捷地解決問題。
第34計:遇到易題,格外小心。易題,容易使人輕視,不注意題目的細微變化,不費思索順手寫來,可能鑄成大錯。所以有「容易題,容易錯」的說法。要知道,題目對你容易,對別人也容易。
第35計:思路暫塞,學會變通。考試時,熟知的知識、方法突然想不起來,這時要學會變通。一是換個角度或思路,從與題目有關的項目開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題目中的信息;三是暫時放棄,換另一道題做,等情緒穩定、再回過頭來做,可能有意外的收獲。
第36計:注意檢查,減少失誤。爭取有一定的時間檢查答卷,主要是檢查題目是否遺漏,是否弄錯了題意,是否抄錯了什麼,盡量減少失誤。對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檢查——檢查思路,檢查步驟,檢查結果,檢查試題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