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近義詞
⑴ 關於高中語文近義詞辨析
近義詞的辨析是高考詞語運用的主要內容,因為詞義相近,差別細微,所以辨析起來就顯得困難,近義詞的辨析要「存同求異」,兩個詞的「同」一定多於「異」,所以要在「異」上下功夫,這樣就能辨別出它們的細微差別。下面是近義詞辨析中最易出錯的一些詞,列舉在一起,供你在復習時參考。 (1)整個、全部一個整體的東西,才能說「整個」,如「整個學校」、「整個國家」。由許多個體合成的東西,應該說「全部」,如「全部存款」、「全部書本」。如果是人,就用「全體」,如「全體教師」。下句該用「全部」。為了照顧整個信件的投遞速度,目前還不能直接送到駐地。(2)確切、確實「確切」是「准確」、「恰當」的意思,如說「把蔣介石比作運輸隊長是非常確切的。」下句該用「確實」。確切做到師生互助。(3)豐滿、豐富「豐滿」一般地只用來形容有形體的東西。下句該用「豐富」。我的生活經驗比以前豐滿了。(4)化驗、檢驗用化學方法來檢驗,叫做「化驗」,否則只能說「檢驗」。下句該用「檢驗」。以「血色素對照」化驗,已經到了嚴重的貧血狀態。(5)保障、保證「保障」的意思是說對於已有的東西加以維護,使它不受損害。「保證」是說擔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實現一種理想。下面兩句的「保障」都該換用「保證」。A.你將保障黃河不出岔子。B.只有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才能保障社會主義的文化科學藝術不斷發展和繁榮。(6)迎合、迎接「迎合」有「逢迎」、「討好」的意思。下句該用「迎接」。改造自己來迎合這個偉大的時代。(7)發展、增加下句說「數量發展」,意思也不能算錯,但是有點「小題大做」,用「增加」更合乎習慣。教師用書的出版數量正在逐漸的發展。(8)發明、發現創造一種新的事叫「發明」。有些事物原先就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現在找出來了,叫「發現」。下面兩句里的「發明」和「發現」用錯了,應對調。A.伯凱瑞發明鈾的放射性,居里夫婦發明鐳錠。B.我們偉大的祖國第一個發現了以茶為飲料。(9)口號、標語嘴裡喊的叫「口號」,紙上寫的叫「標語」。下句該用「標語」。會場上布滿了有關抗擊非典的口號。(10)心理、心情「心理」指人的想法,跟「情緒」的意思相近的是「心情」。下句該用「心情」。可是大家的心理卻顯得更加沉重。(11)位置、地位「位置」指人的地位,或指事物的重要性,如說「《狂人日記》在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場合,也可以用「地位」。但文章篇幅的長短,只能用「地位」,不能用「位置」。下句該用「地位」。這樣重大的問題,在兩編內僅佔了五頁的位置。(12)對立、對比「對立」是「敵對」的意思。下面這句該用「對比」或「對照」。解放前與解放後兩個社會恰成對立。(13)秩序、次序「秩序」是就事物的整齊或混亂說的,跟先後沒有關系。下面這句該用「次序」。討論的秩序,是先從重工業起,然後及於一般的生產品。(14)價值、價格「價值」的意思比較抽象,說一件事物「有價值」,等於說它有用處,有重要性,或有意義。對於商品,我們只說「價錢」或「價格」,不說「價值」。下句該用「價格」。由於會計的精確計算,我們確定了推銷的價值。(15)氣氛、印象「氣氛」跟「印象」的意思相近,如說「悲慘的氣氛」。能夠給人的是「印象」,不是「氣氛」。下句該用「印象」。給人一個全廠都投入生產高潮的氣氛。(16)事實、事態「事實」指即成的事,不能擴大。能擴大的是「事態」。下句該用「事態」。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把事實再擴大了。(17)遭受、受到「遭受」比「受到」的范圍窄一點,只能用於不幸或不利的事。下句該用「受到」。慰問團遭受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18)布置、安排「布置」有自上而下地分派處置的意思。「安排」則沒有。安排可以以人為對象,有安頓的意思。下面兩句的「布置」都該改為「安排」。A.他為自己布置了許多工作。B.她把子女布置好,就出差去了。(19)突然、猛然「突然」和「猛然」都有動作變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猛然」只能作狀語,「突然」除作狀語外,還可作謂語、定語、賓語。下面兩句都該用「突然」。A.情況很猛然,我們誰也沒有反應過來。B.這件事情讓我們感到太猛然了。(20)深入、深刻「深入」多與表動作行為的詞搭配。如「必須進行一場深入的批判」、「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深刻」則多與表示抽象事物的詞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內容」。「深刻」有接觸到問題的本質的意思,又有內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深入」有透過外表達到事物的內部的意思。下面這句該用「深入」。我們黨的政策已經深刻人心。(21)腦袋、頭部「腦袋」適用於日常口語,「頭部」運用於書面語。下面這句該用「腦袋」。那個孩子可真堅強,鐵蒺藜刺破了他的臉,疼得他的小頭部汗珠直掉,但他兩只胳膊還是緊緊地抱住那個壞傢伙的腿。(22)充分、充足「充分」大多與比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理由充分」、「條件充分」。「充足」大多用於比較具體的事物,如「光線充足、「經費充足」。下面這句該用「充分」。我們必須充足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23)交換、交流「交換」和「交流」都指雙方把自己的東西給對方,但是它們的搭配對象卻不同。「交換」一般與「禮物、意思、資料、產品」等搭配;「交流」則與「思想、經驗、文化、物資」等搭配。「交換」搭配的對象大都是意義較具體的或所指范圍較小的詞;「交流」搭配的對象大都是意義較抽象或所指范圍較大的詞。下句或改為「充分交換意見」,或改為「充分協商」。經過大會充分交流,共選出任清等二十名勞動模範。(24)愛好、嗜好這兩個詞都有對某種事物很喜歡的意思,但「嗜好」比「愛好」意義更深一層,不僅是喜歡,而且還有了癮,成了習慣,喜歡到無法與之分離的地步。下句該用「愛好」。供應人民嗜好的日用品是我們的職責。(25)摧殘、摧毀「摧殘」和「摧毀」, 都有加以破壞的意識,但「催毀」的含義比「摧殘」的重。「摧毀」表示從根本上加以破壞,以至於毀滅;「摧殘」僅指傷害或破壞人、物的部分,使之殘缺不全,不一定到毀滅的地步。下面這句該用「摧毀」。我們用大炮摧殘了敵人的陣地。(26)事情、事件、事故不論大事兒、小事兒,如何發生的事兒,都可以叫「事情」,概括的范圍最大;「事件」指由於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概括的范圍小;「事故」則專指偶然發生的不幸事情,概括范圍最小。下面這句該用「事故」。我們要防止意外事件發生。(27)收集、搜集「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來的意思,但兩者意義側重的方面不同。「收集」側重於「收」,即收攏,對象是現成的事物;「搜集」則重於「搜」,即搜尋,對象是須到處尋找的事物。下句該用「搜集」。他多年來潛心於收集文物。(28)期望、希望「期望」是對別人的,如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希望」可以對自己,也可以對別人。下句該用「希望」。每一個社會工作者也必然熱烈的期望擔負起這個條文所指示的任務。(29)以至、以致「以至」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動作、情況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結果。「以致」用於表示不好的結果。下面兩句的「以至」和「以致」應對調。A.他非常用心地寫生,以致野地里颳起風沙來也不理會。B.他事先沒有充分調查研究,以至作出了錯誤的結論。(30)學歷、學力「學歷」指學習的經歷,「學力」指經過學習達到的程度。下面這句該用「學力」。他雖未曾跨過大學的大門,但經過刻苦自學,學歷已達到大學本科的水平。(31)不止、不只「不止」一是指繼續不停,一是指超出某個數目或范圍。「不只」相當於「不但」、「不僅」。下面這句該用「不止」。同去的不只他一人。(32)分辨、分辯「分辨」側重於區分、辨明差別,「分辯」側重於將理由解釋清楚。下面這句該用「分辯」。隨他怎麼說吧,我也不想分辨了。(33)縱容、慫恿「縱容」指對別人干壞事故意不管,只用於貶義。「慫恿」指鼓勵別人去做某事。有時不含貶義。下面這句該用「縱容」。作為家長,不應該慫恿孩子的不良行為。(34)逐步、逐漸二者都有「逐漸」、「一步一步」的意思,所以有時可以互換,如「事業逐漸發展」也可說「事業逐步發展」。但二者也有區別,「逐步」更多地指人為地按計劃發展的過程,而「逐漸」有時則僅指一種自然發展的過程。下面這句該用「逐漸」。天色逐步暗下來了。(35)傳頌、傳誦「傳頌」意為輾轉傳布頌揚,「傳誦」意為輾轉傳布誦讀。下面這兩句「傳頌」和「傳誦」應對調。A.全村的人傳誦著他英勇救人的事跡。B.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頌。(36)淹沒、湮沒「淹沒「是指大水漫過,蓋過。「湮沒」是埋沒的意思,詞義比較抽象。下面這句該用「淹沒」。黃河決口,湮沒了許多村莊。(37)貫串、貫穿從頭到尾穿過一個或一系列事物叫「貫串」,「貫穿」是穿過、連通的意思。下面兩句「貫串」和「貫穿」應互換。A.這部小說的各篇各章都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B.這條公路貫串本省十幾個縣。(38)報怨、抱怨「報怨」是對所怨恨的人做出反應,詞義重。「抱怨」是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詞義輕。下面這句該用「抱怨」。做錯事只能怪自己,不能報怨別人。(39)作客、做客「作客」是寄居在別處的意思,「做客」是訪問別人,自己當客人。下面這句該用「做客」。今天下午我要到親戚家去作客。(40)樹立、豎立「樹立」是建立的意思,多用於抽象的好的事情。「豎立」是物體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觸地面或埋在地里。下面這句該用「豎立」。寶塔樹立在山上。(41)交代、交待「交代」一是指把經手的事務移交給接替的人,一是指囑咐,也指把事情或意思向有關人員說明;把錯誤或罪行坦白出來。「交待」有完結的意思。下面這句該用「交待」。要是飛機出了事,我這條命就算交代了。(42)節余、結余「節余」是指因節約而剩下,「結余」是指結算後餘下。下面這句該用「節余」。我每月能結餘三五百元。(43)頒布、公布「頒布」的內容常是法令等,「公布」的內容常是方案、名單、賬目、成績、數字等。下面這句該用「頒布」。《澳門基本法》已正式公布了。(44)必須、必需「必須」,副詞,後跟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必需」,動詞,作謂語、定語。下面兩句「必須」和「必需」應對調。A.這事必需你去辦,才能辦好。B.這是生存必須的本領。(50)辨別、鑒別「辨別」指分辨、區別。如「辨別方向」、「辨別是非」。「鑒別」指通過審察而確定事物的性質或特徵。下句該用「鑒別」。這是辨別青銅器的最好方法。(51)度過、渡過「度過」通常用於時間方面,「渡過」常用於江河湖海或通過困難、難關、危機等。下句該用「渡過」。我們必須同心協力來度過危機。(52)形跡、行跡「形跡」指舉止和神色,「行跡」指行動的蹤跡。下面兩句「形跡」和「行跡」應該互換。A.那人東張西望,神色慌張,行跡十分可疑。B.這就是那個形跡不定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張某。(53)推求、推敲「推求」指根據已知的條件或因素來探索(道理、意圖等)。「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下句該用「推求」。對文學作品中的許多知識內容,同學們不必從概念上去推敲,而應重在感受和體會。(54)爭論、爭執兩者都有「各執己見」的意思。「爭論」指因此而「互相辯論」,「爭執」指因此而「不肯相讓」。下句該用「爭論」。2002年12月27日,邪教組織雷爾派宣稱「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嬰兒『夏娃』誕生」,對此,有人譴責,有人贊同,爭執不休。(55)綜觀、縱觀都有從整體上看的意思。「綜觀」指綜合觀察,側重於多角度觀察;「縱觀」是指時間上的縱向觀察。下面兩句「綜觀」和「縱觀」應互換。A.綜觀古今,中國發展農業的路子是正確的。B.縱觀世界形勢,我國和俄羅期結為夥伴關系是有利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56)自願、志願都與願望、志向有關。「自願」指自己願意且自覺干某事,多為能願動詞;「志願」指志向、願望,名詞。下面兩句「自願」和「志願」應互換。A.他剛剛填完了入黨自願書。B.這個活動是否參加,完全出於志願。
⑵ 怎樣復習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近義詞
近義詞很容易被愚弄——認為什麼詞語都有近義詞。事實上,恐怕只有形容詞才有近義詞(部分近義詞)。
就像只有部分形容詞才有反義詞
⑶ 高中語文。求重點字詞 近義詞辨析 成語含義
文言文字詞解釋:http://wenku..com/view/cc1b838583d049649b66580f.html
近義詞:http://wenku..com/view/c682031455270722192ef78e.html
成語:http://wenku..com/view/2a5241649b6648d7c1c74687.html
這些就夠了。
⑷ 高中語文 近義實詞等
近義實詞和虛詞
近義實詞和虛詞的辨析一般放在第3題,是一道考查識記加理解的題目,做題時可參考以下方法和步驟:
1.讀一遍題干,明確題目要求。
2.讀選項所列的近義實詞、虛詞。
3.結合語境加以分析。
(1)從詞義上加以辨析
①注意區別詞義運引的對象。如「終身」就終身大事而言;「終生」就事業而言,區別較明顯。
②注意區別詞義的輕重。如「抨擊」與「批評」前者重於後者。
③從范圍大小上注意區分。如「年齡」與「年紀」前者范圍大於後者。
(2)從色彩上加以辨析
①從感情色彩上來加以辨析。如「溝通」與「勾通」前者「褒義」,後者「貶義」,要注意區分。
②從語體包彩上加以辨析。如「家鄉」與「故鄉」,前者為「口語」,後者為「書面語」。
(3)突出不同的語素加以辨析。
如「豢養」「飼養」「喂養」,關踺是豢、飼、喂。
(4)虛詞要注意句中、句間的基本關系。
⑸ 求解高中語文,謝謝!頓時和馬上的用法和區別,這兩個詞是近義詞,但作業里做到了,我說不出有哪裡不一樣
頓時一般指思想和精神上,比如頓時就覺得舒服了,頓時就覺得領悟了!而馬上一般是指行動上,比如馬上行動,馬上就來,馬上就是做等等
⑹ 有誰知道高中課本語文必修1~4近義詞辨析謝謝啊
近義詞的辨析是高考詞語運用的主要內容,因為詞義相近,差別細微,所以辨析起來就顯得困難,近義詞的辨析要「存同求異」,兩個詞的「同」一定多於「異」,所以要在「異」上下功夫,這樣就能辨別出它們的細微差別。下面是近義詞辨析中最易出錯的一些詞,列舉在一起,供大家在復習時使用。
(1)整個、全部
一個整體的東西,才能說「整個」,如「整個學校」、「整個國家」。由許多個體合成的東西,應該說「全部」,如「全部存款」、「全部書本」。如果是人,就用「全體」,如「全體教師」。下句該用「全部」。
為了照顧整個信件的投遞速度,目前還不能直接送到駐地。
(2)確切、確實
「確切」是「准確」、「恰當」的意思,如說「把蔣介石比作運輸隊長是非常確切的。」下句該用「確實」。
確切做到師生互助。
(3)豐滿、豐富
「豐滿」一般地只用來形容有形體的東西。下句該用「豐富」。
我的生活經驗比以前豐滿了。
(4)化驗、檢驗
用化學方法來檢驗,叫做「化驗」,否則只能說「檢驗」。下句該用「檢驗」。
以「血色素對照」化驗,已經到了嚴重的貧血狀態。
(5)保障、保證
「保障」的意思是說對於已有的東西加以維護,使它不受損害。「保證」是說擔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實現一種理想。下面兩句的「保障」都該換用「保證」。
A.你將保障黃河不出岔子。
B.只有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才能保障社會主義的文化科學藝術不斷發展和繁榮。
(6)迎合、迎接
「迎合」有「逢迎」、「討好」的意思。下句該用「迎接」。
改造自己來迎合這個偉大的時代。
(7)發展、增加
下句說「數量發展」,意思也不能算錯,但是有點「小題大做」,用「增加」更合乎習慣。
教師用書的出版數量正在逐漸的發展。
(8)發明、發現
創造一種新的事叫「發明」。有些事物原先就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現在找出來了,叫「發現」。下面兩句里的「發明」和「發現」用錯了,應對調。
A.伯凱瑞發明鈾的放射性,居里夫婦發明鐳錠。
B.我們偉大的祖國第一個發現了以茶為飲料。
(9)口號、標語
嘴裡喊的叫「口號」,紙上寫的叫「標語」。下句該用「標語」。
會場上布滿了有關抗擊非典的口號。
(10)心理、心情
「心理」指人的想法,跟「情緒」的意思相近的是「心情」。下句該用「心情」。
可是大家的心理卻顯得更加沉重。
(11)位置、地位
「位置」指人的地位,或指事物的重要性,如說「《狂人日記》在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場合,也可以用「地位」。但文章篇幅的長短,只能用「地位」,不能用「位置」。下句該用「地位」。
這樣重大的問題,在兩編內僅佔了五頁的位置。
(12)對立、對比
「對立」是「敵對」的意思。下面這句該用「對比」或「對照」。
解放前與解放後兩個社會恰成對立。
(13)秩序、次序
「秩序」是就事物的整齊或混亂說的,跟先後沒有關系。下面這句該用「次序」。
討論的秩序,是先從重工業起,然後及於一般的生產品。
(14)價值、價格
「價值」的意思比較抽象,說一件事物「有價值」,等於說它有用處,有重要性,或有意義。對於商品,我們只說「價錢」或「價格」,不說「價值」。下句該用「價格」。
由於會計的精確計算,我們確定了推銷的價值。
(15)氣氛、印象
「氣氛」跟「印象」的意思相近,如說「悲慘的氣氛」。能夠給人的是「印象」,不是「氣氛」。下句該用「印象」。
給人一個全廠都投入生產高潮的氣氛。
(16)事實、事態
「事實」指即成的事,不能擴大。能擴大的是「事態」。下句該用「事態」。
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把事實再擴大了。
(17)遭受、受到
「遭受」比「受到」的范圍窄一點,只能用於不幸或不利的事。下句該用「受到」。
慰問團遭受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18)布置、安排
「布置」有自上而下地分派處置的意思。「安排」則沒有。安排可以以人為對象,有安頓的意思。下面兩句的「布置」都該改為「安排」。
A.他為自己布置了許多工作。
B.她把子女布置好,就出差去了。
(19)突然、猛然
「突然」和「猛然」都有動作變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猛然」只能作狀語,「突然」除作狀語外,還可作謂語、定語、賓語。下面兩句都該用「突然」。
A.情況很猛然,我們誰也沒有反應過來。
B.這件事情讓我們感到太猛然了。
(20)深入、深刻
「深入」多與表動作行為的詞搭配。如「必須進行一場深入的批判」、「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深刻」則多與表示抽象事物的詞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內容」。「深刻」有接觸到問題的本質的意思,又有內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深入」有透過外表達到事物的內部的意思。下面這句該用「深入」。
我們黨的政策已經深刻人心。
(21)腦袋、頭部
「腦袋」適用於日常口語,「頭部」運用於書面語。下面這句該用「腦袋」。
那個孩子可真堅強,鐵蒺藜刺破了他的臉,疼得他的小頭部汗珠直掉,但他兩只胳膊還是緊緊地抱住那個壞傢伙的腿。
(22)充分、充足
「充分」大多與比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理由充分」、「條件充分」。「充足」大多用於比較具體的事物,如「光線充足、「經費充足」。下面這句該用「充分」。
我們必須充足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
(23)交換、交流
「交換」和「交流」都指雙方把自己的東西給對方,但是它們的搭配對象卻不同。「交換」一般與「禮物、意思、資料、產品」等搭配;「交流」則與「思想、經驗、文化、物資」等搭配。「交換」搭配的對象大都是意義較具體的或所指范圍較小的詞;「交流」搭配的對象大都是意義較抽象或所指范圍較大的詞。下句或改為「充分交換意見」,或改為「充分協商」。
經過大會充分交流,共選出任清等二十名勞動模範。
(24)愛好、嗜好
這兩個詞都有對某種事物很喜歡的意思,但「嗜好」比「愛好」意義更深一層,不僅是喜歡,而且還有了癮,成了習慣,喜歡到無法與之分離的地步。下句該用「愛好」。
供應人民嗜好的日用品是我們的職責。
(25)摧殘、摧毀
「摧殘」和「摧毀」, 都有加以破壞的意識,但「催毀」的含義比「摧殘」的重。「摧毀」表示從根本上加以破壞,以至於毀滅;「摧殘」僅指傷害或破壞人、物的部分,使之殘缺不全,不一定到毀滅的地步。下面這句該用「摧毀」。
我們用大炮摧殘了敵人的陣地。
(26)事情、事件、事故
不論大事兒、小事兒,如何發生的事兒,都可以叫「事情」,概括的范圍最大;「事件」指由於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概括的范圍小;「事故」則專指偶然發生的不幸事情,概括范圍最小。下面這句該用「事故」。
我們要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27)收集、搜集
「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來的意思,但兩者意義側重的方面不同。「收集」側重於「收」,即收攏,對象是現成的事物;「搜集」則重於「搜」,即搜尋,對象是須到處尋找的事物。下句該用「搜集」。
他多年來潛心於收集文物。
可能不夠 湊合使吧
⑺ 高中語文近義詞
近義詞辨析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這些詞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意思都差不多,要指望通過表面的意思對兩個詞語加以辨析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通過製造不同的語用環境對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加以辨析的能力。與字音字形題一樣,死記硬背決非上策,我們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下幾條備戰建議,供各位同學參考:
1、牢記搭配對象。有的時候,兩個近義詞之間的意義並無明顯差別,但是搭配的對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圍差異很大。比如「擅長」的內容往往比較專業,「善於」就比較泛泛而言;「鍾情」的只是是愛情,「衷情」的對象則寬泛得多;「榮膺」的一定是較高規格的榮譽,「榮獲」的對象就相對普通;「啟動」的往往是機器和法規,「啟用」的對象則大多是「物」;「簡練」主要修飾措辭,而「洗練」則可修飾語言、文字和技藝;「包羅」的可以是「萬象」,「包括」的東西則相對有限……由范圍我們可以進一步引申到程度,比如「迷醉」強調「沉迷」,比「陶醉」要更深一層,「榮膺」與「榮獲」的區別也可以放在這個維度上加以考量。
2、去除同類項,就區別項加以組詞區分。很多時候,兩個近義詞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的字眼組詞,前者為「停止」,後者為「控制」--當然,兩個全組成「制止」就沒戲唱了。通過組詞加以區分,對於大多數擁有相同字眼的近義詞都是相當有效的辨析手段。
3、尋找關鍵詞中的反義詞。有些近義詞,比如「真諦」和「精髓」,一個強調的是「真」,一個強調的是「精」,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義詞是「假」,「精」的反義詞是「粗」,也就是說,一個探討是真假問題,一個探討的是粗精問題,討論的問題不一樣,語用環境自然也不一樣。
4、將兩個字的詞變成四個字的詞。很多時候,像「鍾情」、「包羅」這樣的詞語,將其擴展為四個字的時候反而容易看穿其本來面目。「一見鍾情」僅指愛情,「包羅萬象」則明示了「包羅」范圍之廣。面對這些猶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蘊藉的兩字短語,將其擴展為四個字,也是一種重要的辨析手段。
總之,對於近義詞辨析題,我們務必要找到真正能夠將兩個詞區分開的點,這些點最好本來就生長在這些近義詞上,成為我們在考場上推斷出正確答案的線索,千萬不能矇混過關,使得本來區分就不大的近義詞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模糊。
⑻ 誰有語文同義詞訓練題(高中)
語文基礎手冊,上很多.
⑼ 高中同義詞辨析(語文)
http://www.teachercn.com/Zxyw/Kdfd/2006-6/8/2006010817503348.html
http://www.ruiwen.com/news/8146.htm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JS200012022.htm
http://www.zhyww.cn/gzja/201105/32778.html
這幾個都比較正規、實用,挑一個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