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主張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內。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容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祝願工作順利!
B. 小學數學思想有哪些
「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繹和歸納,這應當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主線,是最上位的思想。 演繹和歸納不是矛盾的,其教學也不是矛盾的,通過歸納來預測結果,然後通過演繹來驗證結果。在具體的問題中,會涉及到數學抽象、數學模型、等量替換、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 但最上位的思想還是演繹和歸納。之所以用「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與換元法、遞歸法、配方法等具體的數學方法區別。每一個具體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們是個案,不具有一般性。作為一種思想來掌握是不必要的,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很可能就忘卻了。這里所說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學生領會之後能夠終生受益的那種思想方法。
C. 小學數學基本基本思想
小學數學「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繹和歸納,這應當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主線,是最上位的思想。 演繹和歸納不是矛盾的,其教學也不是矛盾的,通過歸納來預測結果,然後通過演繹來驗證結果。在具體的問題中,會涉及到數學抽象、數學模型、等量替換、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 但最上位的思想還是演繹和歸納。之所以用「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與換元法、遞歸法、配方法等具體的數學方法區別。每一個具體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們是個案,不具有一般性。作為一種思想來掌握是不必要的,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很可能就忘卻了。這里所說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學生領會之後能夠終生受益的那種思想方法。
D. 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新的教學理念是什麼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生活化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
2、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必須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是此次課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5、評價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教學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4)小學數學教學主張擴展閱讀:
教學理念是對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
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樣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
這首先表現在教育需求多樣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才的規格、標准必然要求多樣化;其次表現在辦學主體多樣化,教育目標多樣化,管理體制多樣化;再次還表現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質量的標准多樣化等等。
這些都為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主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社會政策法規體系與輿論氛圍,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E. 小學數學的教學原則
小學數學的教學原則是一門學科的教學原則,與教育學中所談的教學原則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它既符合普遍教育中的教學原則,更體現了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概括的講,小學數學有以下六條主要的教學原則:
一、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數學能力相結合的原則
小學生的數學能力一般是指計算能力、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各種數學能力是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同時,知識的掌握又受能力的制約,已形成數學能力反過來決定著真實掌握的程度,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三大特性之一。把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講來源、講用途,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科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應用的意識。
三、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
列寧指出,人的認識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踐辯證途徑。數學的一門很抽象的學科,要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重要的是採用直觀教學。
四、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的原則
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由於邏輯的嚴謹而導出結論的確定性。可接受性是針對學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學內容要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要循序漸進,難易適度,便於學生接受。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注意數學本身的嚴謹性,又要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把兩者密切地結合起來考慮,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五、理解和鞏固相結合的原則
數學既是基礎課、文化課,又是工具課。要使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像數學那樣相當抽象的知識,必須要有一個反復學習的過程。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在鞏固過程中加深理解。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促進數學技能的形成和數學能力的發展。
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主要矛盾,如能把兩者辯證的統一起來,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越是充分發揮,就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主動性越是充分發揮,就越能體現教師潛在的主導作用,兩者密切的結合起來,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總之,以上六個小學數學教學原則是緊密聯系的,不要孤立的發揮某個原則的作用。只有全面理解教學原則的整個體系,靈活的運用各教學原則,才能使數學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F.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版。小學數學課堂教權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以及運算、空間觀念、統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文化修養、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
G. 你所知道的教學主張有哪些
1.教學主張是名師成長和成功的關鍵因素。
一個有深度的老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張興華的成功可能就是他的教學主張:心理機制與學習動力。從小學數學心理的角度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研究方向。多才多藝,風情萬種(朗誦、唱歌等都很精通)。但他的成功不完全在他的技巧上,而是在教學主張上。教學主張是名師的「一道坎」。也可以說是一個門檻,有沒有一隻腳跨進這個門檻很重要。
2.教學主張是名師成長的基本動力。
南通的五朵金花,有的金花在不斷散發著花香,但有的名氣就漸漸的淡化。有沒有鮮明的教育主張,是這種分化的重要因素。教學主張標志著自己生命的永恆,不斷在墊起自己生命的高度。要是自己的名師之路永遠走下去,來一點教學主張吧。好的教學主張也可能是一口水井。開掘不完。王笑梅:我的教學主張,生命語文。語文的生命不和兒童的生命結合起來,語文也就沒有生命了。生命語文不只是在生命上,而且像一個泉眼。
再看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推動者她不斷前行。
3.教學主張是名師的一張名片。
代表著教師在教學派別上的一個追求。實際上是一種見解,是一個身份。是這一個那一個,而不是這一群那一群。錢夢龍老師提出「三主」的主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盡管有很多缺陷,但就這「三主」讓他走到了教育家的行列。
4.教學主張是名師教學風格的內核。
教學風格應該有它自己的品格。「風格是思想的血液」(福樓拜)「風格是思想的浮雕」(格林斯基)都告訴我們,教學風格不能沒有思想,不能沒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沒有思想的教學風格,只能是一個空殼。
H.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有哪些
集合思想,函數思想,符號化思想,極限思想,化歸思想,組合思想,假設思想,變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