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小學語文教師讀後感

小學語文教師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8-28 14:29:43

㈠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竇老師又出新書了,書的名字是《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看名字就很有吸引,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認真閱讀,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哪幾件事?我想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希望知道的事情。身為優秀者的竇老師應該最有發言權,她的發言也應該最有說服力。她認為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這些頭銜,都不足以作為優秀的證明。她理解的優秀應當是現在進行時。當下語文教育的沉淪在於它「太忙碌與現實,太騖馳譽外界」。 語文教育必須轉向心靈。許多出了名的優秀教師的成功,帶有很大的偶然性。那並不能代表全部的「優秀」。按照常理,「一筆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而且我們還要看他帶領的學生小學六年畢業後是否也基本具備這三項技能。我非常同意竇老師說的「我們應該允許不同人的眼中,「優秀」有不同的定義。說穿了,優秀,還是要成為你自己。」優秀語文教師,一定要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探索。其專業不斷提升、不斷前進的過程,一定不是狹隘的「應試教育高手」的甬道。 摘抄 竇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加上自己對「優秀」的理解和思考,她向我們呈現了一些關鍵詞。我把它視為竇老師多年在語文教師這個專業領域總結出的經驗之談,這些肺腑之言我把它摘抄如下: 1、永葆激情 這是一種生活姿態,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轉換、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最終內化為一種精神氣質,讀後感《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 2、張揚個性 人雲亦雲,老生常談不談。創意教學,形成風格。 3、業精於勤 每一種幸福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成長需要機遇,但機遇絕不能依靠等待。於無聲處,與不為人知處,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機會總會對你傾心眷顧。 4、讀書養氣 不僅靜默涵詠、靜思體悟、更要高聲吟頌、激情噴涌。鍥而不舍,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5、合作共進 溝通心靈、理解他人;傾聽意見,分享經驗;心有多寬,路有多遠。 6、內省致遠 以澄澈之心求灑脫之態,與繁瑣事外求自由寧靜。 7、海納百川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誰走在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 8、公共情懷 拒絕坐井觀天、目光窄仄,關注時事,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文明的腳步。 9、筆耕不輟 這既是積累經驗的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 10、關注細節 語文課就是一堆細節。 11、善待教材 我們無權選擇課本,但我們必須清楚怎樣使用它。 12、尊重寫字 字,人的第二容顏。漢字是尊嚴,書法是國粹。學好漢語,當從寫好第一個漢字開始。 13、黃金分割 教師要勇敢地拒絕各種「看起來很美」的形式,考慮怎樣實現「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 14、理性視點 我們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真實收獲,而非評委們的打分牌。風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判斷標准。(本人特別同意這一觀點)風起雲涌之時,要用理性的視點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己 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㈡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里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四、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一、教師的要:(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二、教師的不要:(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葯,有其極限。(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啟發:(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讀後感《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一、語文教師的閱讀現狀語文教師,當然要讀書。在所有的中小學教師中,語文教師還是屬於喜歡讀書的一類人。語文教師閱讀的動力來自於拓寬知識面,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藝術;而只是為休閑,滿足興趣愛好的不多。這表明,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自身的知識面、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方面的欠缺。新課程的實施確實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壓力變成了動力。因為職業的關系,教師二字,總是與書香二字聯系在一起。但是,環顧周遭,還有不少語文教師的工作、生活中已少有書香氣息。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不讀書。他們已從腦力勞動者蛻化成了體力勞動者,在他們的書架上,除了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恐怕很難找到其他的書。讀書成為了一種奢侈。調查顯示,近一半的教師每周閱讀的時間僅為一小時;也只有一小部分的教師大概能做到每天保持一小時。相當一部分教師的閱讀時間嚴重不足,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利用空課時間閱讀。也就是說,教師們利用晚上、周末時間仔細閱讀的不多。二、語文教師閱讀現狀分析語文教師為何不讀書或者少讀書,一種說法是讀書尤其讀文學書對教學沒有作用。的確,殘酷的競爭法則和功利的評判價值,造成了語文教學==教參+教案、試卷+答案的近乎機械的加工模式。因為忽視了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得不少語文教師只到幾本參考書中討質量。殊不知,語文教學的弊病,病象雖在教學,而病根卻往往在語文。對文本缺乏准確的把握,對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恐怕再怎麼講究教學,也常常是隔靴搔癢。我們知道,錢穆當過小學教師,朱自清、葉聖陶當過中學教師。那些博覽群書者,他們的課必然浸潤著濃濃的文化氛圍,閃耀著人文光輝。另一種說法是也想讀書,但工作緊張,無暇讀書。其實,稍有常識者都知道,一個人工作再忙,每天也能抽出幾十分鍾讀上幾千字。為何沒有時間讀書?在我國的北方,清朝時就流傳有這樣一首關於讀書的兒歌:春困秋乏夏打盹,守著火爐待明年。無獨有偶,在南方流傳的則是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又冬至,收拾書箱過新年。其實,那些古人和今天的有些語文教師還頗有幾分相像。看來,還是因為人文理想的失落,生活情趣的單調,使得不少語文教師遠離了閱讀,遠離了書齋。讀書要培養一份情趣,更要提煉一種自覺。掌握知識,改造社會,應當才是讀書求知的終極關懷。林語堂說過: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上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人生的盛宴》)三、語文教師的閱讀從今天做起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筆者以為,重要的是從以下方面入手。1、喚醒教師走進閱讀的主體意識一個人不愛讀書,不愛與書作伴,是真貧窮,是真孤獨,是真墮落,是真偷懶。而且,因不知利用現代文明,也難免成為非現代人。(《楊賢江教育文集》)曾經的語文課程改革的宣傳,過於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方法,使得一些語文教師把注意力大都用在了對名師講課技巧的仿效上,忽略了自身的讀書學習。看看全國著名教師的教學實錄,最精彩的便是他們眼中所理解的課文,而不僅僅是教學技巧。我們在課堂上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對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至少要閱讀或重溫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就說那些中國古典名著吧,先民的歌唱詩經、儒家的聖經《論語》、哲學的天籟《莊子》、澤畔的悲歌《楚辭》、儒者的良心《楚辭》,還有那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在中華民族那輝煌燦爛的文化殿堂里,大道名儒,各樹一幟;詩詞曲調,連峰疊起。閱讀經典,讓你從歷代先賢的精神世界中汲取養分,讓你在高貴的心靈對話中得到陶冶,讓你於大氣、高貴、雍容、華彩的樂章中感受美好人生。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要把讀書看作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職業底線。2、重視校長帶動閱讀的領導力校長是一所學校師生讀書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校長作為一個學校靈魂的指引者,有義務把教師素質引向健康、持續的發展之路。校長要帶頭讀書,以榜樣的力量感召和領導全校師生親近閱讀。要把建設學習型的教師隊伍作為自己重要的工作職責。校長應該意識到,教師的閱讀狀況不僅關繫到教師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且與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校長應當關注與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關注教師工作量大,時間緊,很少有時間閱讀的問題;關注教師語文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要求和素養的問題。學校可以規定每學期的必讀書目;創辦讀書節;設立讀書日。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圖書出版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確立這個節日,目的就是推動閱讀和寫作,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因此,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校長責無旁貸。3、發揮教研員引領閱讀的指導力教研員應該比基層教師讀得多一點、深一點。教研員可以定期向教師推薦必讀的閱讀書目,或者推薦好的報刊論文。組織指導教師定期開展文本閱讀研討活動;定期組織名著閱讀心得評比活動。確實,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無論在閱讀、思考還是教學研究方面,教研員應該走在教師的前面。只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做好服務、指導工作。在課改的實踐中和教師共同成長。試想,一個連文本都沒有獨到見解的語文教師,教學怎麼能體現新課改精神,一個沒有深厚語文功底的教師,怎麼能把握教學的規律?怎麼能不在萬花筒般的語文教學中迷失自我?從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為主體角度看,課堂教學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文教師。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捫心自問:今天,你讀書了沒有?閱讀,本來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㈢ 老師讀後感

寫讀後感要注意
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一句 讀了之後深受感回觸等答話語
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我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急需一篇讀書心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讀後感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准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干,敢於動手,善於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㈤ 語文老師讀《拿什麼吸引學生》有感

《拿什麼吸引學生》這篇文章講的是著名作家劉紹棠在《師恩難忘》一文中,回憶了四年級時教他語文的田老師,在文章中,劉紹棠回憶了田老師教的一首小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過程。我還知道了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在田老師那裡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點點春雨,滋潤著他。看了這個教學案例,我不得不佩服田老師教學有方。田老師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很輕松地對課文有了形象直觀的理解,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詩意,也讓學生從中獲得了做人的道理:要愛護花草樹木。一個故事,讓簡短的一首小詩產生了豐厚的教學價值。田老師是把要講的內容自己編成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容易理解,這些故事是和教學內容有關的,而不是不顧教學目標,去講一些其他故事。田老師不是一堂課這樣做,而是每堂課都這樣做,這就是一種高質量的「真備課」。
田老師不僅故事編得好,而且講得也好,每次都是「娓娓動聽地講起來」。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也因此漸漸喜歡上了語文老師,漸漸地喜歡上了語文。田老師通過講故事這種最簡單樸素、最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多重受益。此時我又想到了於丹、易中天的百家講壇,幾乎是一個個小故事串連了三國和《論語》《莊子》,讓人聽得舒服,聽得開心,聽得增長見識。那麼作為語文老師的我,讀了《拿什麼吸引學生》這篇文章後,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是啊!當學生對語文越來越缺乏興趣,越來越不當回事,越來越沒有感覺的時候,我們應當不斷地反思,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拿什麼來吸引學生?拿什麼使學生愛上語文?
首先應該像田老師那樣有一張語文的嘴,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發音正確,吐字清晰,給人美的享受,靠自己的語言來緊緊吸引學生、深深打動學生。還要利用這張語文的嘴學會研究教學,課堂的四十分鍾之前,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語文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的老師語言為什麼這么有吸引力呢?好在哪裡?」「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用什麼語言吸引學生?」……我們都應該有效地認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准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繫到我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們要毫不猶豫地愛自己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自己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一份耕耘會有一份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既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我們一起努力,爭做一名洋溢著濃濃語文味的語文老師!用我們語文老師的人格魅力來吸引我們的學生,感染我們的學生!

㈥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小學語文教學》盡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學雜志,但我對它卻情獨終,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從步入教壇不久,我就開始關注著它,不看它心裡總是發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該向何處去。我認為這本雜志是我國小語教學改革事業的前沿,雜志的開篇都有小語理事會領導或教學名人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引航教學改革,裡面刊載的每篇教學論文或教學案例基本上是參加全國小語教學大賽的名師的傑作,裡面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大有開闊眼界之感。教書這么多年,我不敢說我有什麼教學經驗,但《小學語文教學》這本雜志確實幫助了我成長。比如說這本雜志里怎樣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就讓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遊,使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 二、聲情並茂的范讀引路 ,范讀是形象化的教學手段,讀後感《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朗讀訓練中,該教師藉助人們對周總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傷的語氣,配以適當的表情和哀樂背景,把人們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的場景讀得情真意切,把人們對周總理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聽了該老師的范讀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情感產生共鳴,所以都自覺盡力去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表情去讀。 三、充滿激勵的評價語言,每個學生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一句「你的朗讀越來越出色了」、「老師快被你陶醉了」……卻可使學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學《五彩池》中,描寫五彩池形狀一段「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時,有同學提出「我認為應該讀得越來越快,因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過來了,所以要快點讀。」大家都也認為很有道理,對這位同學的答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讓他試著讀一遍。沒想到老師的贊揚又引來別的同學的不同看法:「這四個有像......的,該讀得越來越慢,因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邊看邊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可見,教師的鼓勵、贊許不僅可以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更可點燃他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方式處理的獨到的創造火花。 四、靈活多變的方式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變式訓練中體會朗讀的快樂,由此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如果我們教師想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餘,那麼請你讀讀《小學語文教學》吧。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熱點內容
2017高考數學文 發布:2025-05-15 15:11:48 瀏覽:817
怎麼喝水 發布:2025-05-15 14:52:53 瀏覽:829
雅本化學公司 發布:2025-05-15 13:44:02 瀏覽:940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