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總復習
Ⅰ 初三語文總復習資料
語文:
把握重點 巧用方法
現在中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當前同學們對語文復習存在著這樣 兩種心態:一部分同學認為語文知識點繁多,而且中考側重考查學生的課外遷移能力,考查課本的內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復習語文時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認真復習課本的知識後,也做了大量的閱讀題,考試卻不見成效,感覺語文復習無從下手,於是乾脆放棄。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實際上,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從前幾年學生復習情況來看,在沖刺階段,若能夠按照老師的復習計劃,復習形成知識網路,答題依據正確的技巧方法,穩扎穩打,考試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試中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的。
那麼,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應該講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結合我們學校老師在最後復習階段的幾點做法,簡單談談:
首先,應認真「吃」透近兩年中考題。 近兩年的中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沒有變化。試卷分為「積累」、「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四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測試目的明確: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課內外文言文的閱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閱讀,最後是話題作文的寫作。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近兩年的中考試題,應該怎樣分析?現僅就試卷的四大板塊簡單說明。
一、積累部分。考試的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
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二、文言文部分。課內文言文考試的范圍是初中教讀篇目。復習時一要抓好重點。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捨、側重。一般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和用法。實詞則常常考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對句子的考查則側重於關鍵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對內容考查就與現代文基本相似。從字、詞、句到文學常識以至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都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二要選好篇目。選取教讀篇目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這樣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兩年的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大多選擇故事型的文段。內容比較淺顯,考察內容基本與課內部分相似。做題時一定要注意與課內學過的課文或知識點相聯系,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
文言文閱讀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翻譯類。此類題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2)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並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注意翻譯時應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往往是得分點。(3)還可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另外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詞等特殊現象。(5)若直譯不通,則用意譯。須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聯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想。二是啟示類。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三、現代文閱讀部分。要把握「考點」,掌握答題技巧。 近兩年的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選文大多是一篇偏重於議論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因此,在最後復習中,在課外選段上應盡量多選取這兩種類型的文章進行練習。另外,在閱讀題目的設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考查。做題時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時這也是我們檢驗解答效果的唯一標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側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的篩選,二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閱讀復習中,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寫作意圖,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寫了什麼」「為什麼要寫」這兩個問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線
索找答案。比如,整體感知類的題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或者「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等問題。做此類題,答題時應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看標題,二看開頭、結尾,三找議論、
抒情的語句。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記於心。再比如,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理解句子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我們可以這樣作答:先觀察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結合語境,抓住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意。此類題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達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或是一些運用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點是做好此類題目的要訣。凡述種種題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閱讀題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話題」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後階段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並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雖學習比較緊張,但仍要每天「擠」出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看書讀報。在寫作中,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善於聯想,張揚個性。讓文章體現出你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其次,在復習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年的答卷中都存在著一些考生不認真看原文,不能認真審題的毛病。平時做閱讀練習,一定要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准題眼、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另外,書寫也應重視,若平時書寫潦草,則會在積累中出現錯別字,在寫作中丟掉書寫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若平時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的習慣,考試時也就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丟分。
總之,「厚積而薄發」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徵。提高語文成績,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正確的答題思路,以及較強的理解表達能力。當然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復習中有所側重。若三者都能兼顧,相信你一定會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制定計劃 勤於復習
中考臨近,有些同學開始緊張慌亂起來,對下一步的語文復習感到有些困惑,總覺束手無策。在此,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就語文復習談幾點自己的意見,希望能為同學們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
Ⅱ 求初三語文總復習資料
九年級文言文單元過關考試題
一、基礎知識部分(30分)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5分)
陳勝王( )忿恚尉( )( )尉果笞廣( )怫然怒( )
一簞食( )一豆羹( )惠子相梁( )醴泉( )昳麗( )
期年( )荷擔者( )窮匱( )關雎( )在水之涘( )
蒹葭( )( )白露未晞( )寤寐( )( )
2、完成通假字表格的填寫。(5分)
例 句 通假字 本 字 讀 音 意 義
將軍身被堅執銳
欲信大義於天下
必能裨補闕漏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困於心,衡於慮
故患有所不辟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徐公來,孰視之
甚矣,汝之不惠!
3、完成古今異義詞表格的填寫。(5分)
例 句 異義詞 古 義 今 義
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
誠宜開張聖聽
今齊地方千里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旦是,卒中往往語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池非不高也
4、一詞多義。(4分)
① 受上賞 ( ) ① 朝服衣冠 ( )
上 ②上書諫寡人之過者 ( ) 朝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 )
③上使外將兵 ( ) ③ 能謗譏於市朝 ( )
④輟耕之壟上 ( ) ④皆朝於齊 ( )
① 齊國之美麗者也 ( ) ① 欲有求於我也( )
之 ② 孰視之 ( ) 於 ② 皆以美於徐公( )
③ 暮寢而思之 ( ) ③ 能謗譏於市朝( )
④ 吾妻之美我者 ( ) ④ 皆朝於齊 ( )
5、文學常識填空(3分)
⑴、《陳涉世家》選自 ,它是我國的第一部 通史, 作者 是 ______(朝代) 家, 家。這篇課文記述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
⑵、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共有_ _ 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6、用原文填空:(24句,每三句1分,共8分)
①、《陳涉世家》中表明陳勝年青時就有遠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給後主劉禪提出了哪三條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武陵春》中詩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渲染憂愁之深重。誇張奇異,意新語秀,再現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④、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表達自己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聽覺兩方面表現激烈戰斗場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陳水扁要搞「台獨」,遭到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強烈反對。這正是如《〈孟子〉二章》中寫的那樣:
⑦成語「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
⑧、語段「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論述了凡是能擔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須經受一定的磨煉,這樣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⑨、《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追求過程以分為四個階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部分(70分)
(一)、閱讀《陳涉世家》選段,回答下列問題。(14分)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A.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 B. 扶蘇以數諫故 ( )
C會天大雨,道不通 ( ) D. 天下苦秦久矣 ( )
E.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F. 陳勝、吳廣喜,念鬼 ( )
G. 度已失期 ( ) H. 或以為亡( )
2、選出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1分) ( )
A.楚人憐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 B.乃丹書帛曰 得魚腹中書
C.上使外將兵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D.宜多應者 功宜為王
3、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②置人所罾魚腹中
③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4、有人認為陳勝吳廣起義純屬偶然,因為此次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而更多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必然,因為導致這次起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概括陳勝吳廣起義前做的輿論准備① ② (2分)
6、根據此段內容分析陳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2分)
¬¬¬¬¬¬¬¬¬¬¬¬¬¬¬¬¬¬¬¬¬
(二)、閱讀《唐雎不辱使命》選段,回答下列問題。(12分)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1)臣未嘗聞也( ) (2)長跪而謝之( )
(3)秦王色撓 ( ) (4)今日是也 ( )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3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譯文:
②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3、品讀文段:秦王說:「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時,他是什麼語氣?這句話又有什麼言外之意?(2分)
5、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2分)
6、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你覺得唐雎身上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3分)
(三)閱讀《出師表》選段,回答問題。(12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許先帝以驅馳( )
③夙夜憂嘆( ) ④庶竭駑鈍 ( )
2、用原文回答:(4分)
①諸葛亮在文中自述平生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明諸葛亮出山是臨危受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夠准確概括諸葛亮在此文中的思想感情的六個字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語回答:__________
3、這兩段文字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_________、臨危受命、_________。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的目的,有如下幾種看法,其中最正確的一種是( )
A.向劉禪表示自己對劉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寫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讓劉禪治理好國家,讓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計劃得以實現。 C.讓劉禪做到親賢遠佞,修明政治。 D、此「表」開頭就寫蜀國形勢危急,讓劉禪修明政治,治理好國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國的危難。(1分)
5、諸葛亮一生對劉氏政權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既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臣賢相的代表,因而深受後人敬仰。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像諸葛亮那樣忠心報國的文臣武將,請再列舉出兩個名人,並寫出他們留傳下來的名言或者事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寫出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或歇後語或故事。(至少兩個)(1分)
(四)、閱讀《魚我所欲也》選段,回答問題。(10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2分)
①舍魚而取熊掌 ②死亦我所惡
③所欲有甚於生者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2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________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________
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麼?(2分)
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
批評的是怎樣的人: (2分)
5、下面兩題請任選一題作答。(2分)
①讀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與本文觀點一致的詩句?並寫出詩的題目與作者。
②讀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國歷史上哪個捨生取義的英雄人物,並概括其事跡。
我選第 題,我的聯想:
_____________
(五)、閱讀《曹劌論戰》,回答問題。(10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下面各句中的加點字。(2分)
①又何間焉 ②肉食者鄙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獄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3分)
①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
3、用原文填空(4分)
① 文中表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兩個詞語是: 、
②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魯軍發起反攻的時機選擇在_________ ____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時機選擇在齊軍______________之時。
④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
4、齊魯長勺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結合課外積累,你能舉出另兩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嗎?(1分)
(六)、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選段,回答問題。(12分)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②皆以美於徐公
③王之蔽甚矣 ④時時而間進
2、同樣是表示勸說之意,文中使用了五個同義詞,請具體解釋它們的含義。(3分)
諷: 諫:
刺: 謗:
譏: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2分)
①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__________
②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__________
4、從文中可以看出鄒忌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的人數,說明了什麼?
(2分)
__________________
6、「門庭若市」體現了威王的「廣開言路」的必要性,請寫出「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 。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 (1分)
三、附加題部分(20分)
(一)、《魚我所欲也》主要闡述了「捨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3分)
(二)、從九年級的三個文言文單元中,任選一篇讓你感受最深的課文,談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最少說兩點)(3分)。所選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和啟示是: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14分) 行本①進諫
隋主嘗怒②一郎③,於廷前笞之。諫議大夫劉行本進曰:「此人素清,其過又小,願少④寬之。」帝不顧。行本於是正當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聽?若非,當致之於理。豈得輕臣而不顧也?」因置笏⑤於地而退。帝斂容謝之,遂原所笞者。 (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鑒》)
注釋:①劉行本:人名。 ②怒:責備。 ③郎:官職。一郎:一位官員。④少:稍微。⑤:笏:笏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捧在面前,用於記錄向皇帝上奏的有關內容。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諫議大夫劉行本進曰( ) ②帝不顧 ( )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人素清,其過又小,願少寬之。
②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聽?若非,當致之於理。豈得輕臣而不顧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與下列句中( )句的「素」相同,意思是( )。A、素湍綠潭 B、吳廣素愛人 C、可以調素琴 (2分)
4、從文中看,劉行本是個 的人,而隋主是 的人。(2分)
5、鄒忌的進諫與劉行本的進諫方法明顯不同,你來歸納一下他們的異同點,再談談學了這兩篇文章後,對你今後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發? (4分)
Ⅲ 初三語文上期總復習
我只有一點點文言文資料,你可以上我們班開的博客,裡面全是語文的專,網址是:屬http://blog.sina.com.cn/u/1658229614
Ⅳ 如何提高初三語文總復習的有效性
二、復習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對初中階段的語文基本知識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了解,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原則
1、明確目標,立足教材。認真研究《南充市初中學業考試語文科考試說明》和《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考試的范圍與目標,對出題動向和題目類型作出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以便在復習的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語文復習應以課本為主,按大綱要求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掌握每課的重點、難點,輔之以適當的練習;並不斷地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復習中,要精選有代表性的訓練題和模擬題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全體參與,分層達標。復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基礎不扎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
3、強化基礎,突出重點。針對中考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於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准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教師應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復習才有更佳的效果。閱讀理解與作文是語文復習的「重頭戲」,教師應加強指導。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應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並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作文復習應重點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導上,從立意、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進行訓練,淡化文體要求,提倡創新意識。
4、團結協作,共同提高。我們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共同探討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及教學中遇到問題。本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原則,加強同科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與資料共享,發揚團隊精神,爭取共同進步。
四、復習方法和措施
(一)四輪系列復習
四輪復習是對初中語文六冊課本及所有中學語文知識內容的有序復習。
第一輪、整冊復習(4月中旬――4月下旬),:以考綱中確定的基本篇目為復習重點,復習按「重點知識梳理與強調——學生練習鞏固——教師例題分析與重點講解」三個步驟進行。通過這一輪復習,指導學生總體把握初中階段語文的基本知識與復習要點。
第二輪、專題分類復習(5月上旬――5月中旬):針對考試試題特點,按積累運用、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寫作訓練六大塊,進行體裁知識、語段閱讀、答題方法與技巧等方面的整體復習訓練。
第三輪、綜合訓練(5月中旬——5月下旬):在前兩輪復習的基礎上,重點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和模擬考試,通過這一輪的復習,使學生積累考試經驗,並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四輪、即中考沖刺階段的自由復習階段(6月上旬——中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缺補漏,教師側重點撥指導,並進行知識歸類、考試方法與技巧的輔導。
(二)、三塊專題復習
三塊專題復習是對中考語文三大塊考試內容的針對性復習,即、積累運用、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三部分,這一專題的復習是與四輪系列復習同時進行的,在具體操作中可分解到四輪復習的沒有個過程。這一專題復習的基本要點和注意事項具體分析如下。
1、積累部分:這部分的考試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不但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具體做法:(1)把近幾年全國中考試卷中的默寫題,按冊收集、補充並列印製成若干A4紙的小卷。(2)每周用兩三節課的課前十分鍾,讓學生默寫小卷。(3)由默寫小組長批改,一空5分。每張小卷都要求家長簽字,並在默寫本上訂正,每錯一處訂正3遍。(4)每張小卷的分都由課代表登記在登分表上,一個月後,把表格復印,反饋給每位家長簽字。(5)第二輪重點過關名篇名句,不管是記憶型、還是理解型、運用型、開放型,讓學生熟悉、掌握,也不強求字字全部過關。
2、閱讀部分:(一)文言文部分。文言文的考查主要以課內閱讀的形式出現,試題主要注重文言詞句、文章基本內容的理解和領悟能力的考查。在出題形式上它涵蓋了所有的文言文考查形式,以文言基礎知識和對選段的內容理解為主,也有適當的延伸拓展,是課內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我們首先要抓好重點,對文言文中常見的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其次要選好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第三,要把握考點。文言文閱讀是對文言文知識的綜合考查,試題一般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設計考題。第二方面應注意作者的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答。
Ⅳ 初三語文總復習知識梳理
1 記敘文文體知識要點
(1) 以記敘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敘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確,集中.
(3)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幾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敘.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然後再按著記敘原來的事情.
(4)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敘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5) 記敘文的樣式常見有: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跡作具體報道的通訊.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敘山川景物,旅途見聞為主的游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內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隨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內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 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致地加以描述.
(7) 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敘自己的生平;一類記敘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適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敘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別在於人物故事只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別在於自傳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歷,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歷。
2 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 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並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6)議論文常見的有幾種樣式:社論,評論,學術論文,專題討論,雜感,隨筆以及側重1於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在以上樣式中,有理論性較強的,有文藝性較強的。
4 小說 散文 戲劇 詩歌的知識要點
(1)就文章的樣式(體裁)分,有小說,散文,戲劇,詩歌並列的四種文學樣式。
(2)小說以塑造人物現象為中心,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稱為小說的三要素。
(3)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 ,主要有:外貌,行動,語言,心理描寫。
(4)小說中的「我」並非作者自己,一般是由作者虛構的。並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人物現象。(5)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小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烘託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推動情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6)由人物的相互關系而產生的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構成小說的情節,而連貫這一過程就是小說的線索。
(7)小說中的情節線索對生活矛盾的揭示,對人物性格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
(8)詩歌的語言特點:凝練。所謂凝練,就是用精練而優美的語言,表現盡可能豐富的思想感情。
(9)詩歌的押韻,韻腳:詩句的末一個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就為押韻;句末押韻的字就稱為韻腳。
(10)詞是古代韻文的一種形式,每一種詞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調子,可以唱;詞的句式有長有短,因而又叫長短句。詞有上下闋之分。
(11)散文的特徵;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記人,敘事,也可以寫景,狀物。散文中無論 抒情還是議論,都必須以所記敘或描寫的人,事,景,物為依託。記敘,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的記敘,描寫的深化。散文中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幾種表達方式常常是綜合運用的。
(12)戲劇是一種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綜合藝術,它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戲劇包括話劇,歌劇,舞劇等。
(13)供演出用的劇本,即戲劇作品。主要特點:有尖銳的矛盾沖突,在矛盾沖突中推動劇情發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場景,情節高度集中,矛盾沖突要在短暫的時間內,不多的場次中反映出來;人物語言要求個性化,行動化,口語化。
(14)劇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據和基礎,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由於演出的需要,劇本里有一些說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說明」又稱「舞台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舞台說明有助於人物性格的刻畫,故事情節的展開。
5 童話 寓言 民間故事 神話知識要點
(1)童話 寓言都通過豐富的想像,採用誇張,擬人等表現手法,塑造種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兩者不同點是童話更富於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語言生動淺顯,富有兒童情趣。寓言則把深刻的道理寄託在簡短的故事裡面,語言簡朴明快,藉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諷刺或勸戒的教育意義。
(2)民間故事是一種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口頭文學作品。由於它反映勞動人民的要求和願望,所以就廣泛地流傳在人民群眾之中。民間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語言口語化,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3)神話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它藉助想像來表達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6 新聞通訊的知識要點
(1)新聞和通信都是報道最近發生的新鮮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實,及時。不同點:新聞比較簡短,通信比較詳盡。新聞以記敘為主,讓事實本身說話,一般不作描寫,議論,抒情等。通信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往往綜和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新聞的語言簡明扼要,一般不展開情節,通信則要求具體生動,它往往根據表達的需要,對人,事作多方面的或全過程的具體報道。
(2)新聞的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三部分。標題通常是新聞內容的提要。導語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體則是介紹有關情況或進一步突出中心。
(3)新聞一般應交代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 經過 結果,(符號記敘文的六要素)
(4)新聞的標題有時不只一個,有正題(展示主要事實和中心思想);引題(交代情況,烘托氣氛);副題(對正題作補充說明)
7 書信有關知識要點
(1)日常書信一般有六個部分:稱謂,問候,正文,祝頌,具名,日期。
(2)稱謂應頂格寫,單獨一行,後面加上冒號。問候語是禮貌用語,應在稱謂的下一行,空兩格。
(3)祝頌語分兩截,前一截連接正文,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後一截必須另起一行,頂格寫,以示尊重。
(4)具名的位置,應在祝頌語後一截的下一行接近末尾的地方。日期在具名的下一行靠右一點。日期最好寫全,即年、月、日。
(5)專用書信,指的是生活書信以外的各種社交書信。這類書信除少數有特定的格式外,與生活書信大致相仿,只是不同的專用書信,有不同的習慣用語。專用書信的語言風格一般都比較莊重。
(6)商務信函由事由、函號、受文者、正文、落款五部分組成。
(7)申請書應有標題、稱呼、正文、祝頌語、署名、日期幾部分組成。
8 廣告的知識要點
廣告是向公眾介紹商品,報道服務內容或文體節目的一種宣傳方式。廣告總是要宣傳商品的優點和長處,但要注意實事求是。
廣告寫作的結構,包括標題,正文、結尾三部分。
標題是廣告的眼睛,必須精心提煉。正文是提供商品信息細節的部分。目前常見並且宣傳效果較好的廣告文字有正書體、陳述體、問答體、證書體,幽默體。廣告的結尾又叫落款,主要是交代廠商名稱、地址、電話、電報掛號等,便於顧客購貨或聯系。
9 計劃和總結知識要點
計劃是一種應用文體。計劃的種類很多,按內容分,有生產計劃、工作計劃、科研計劃、學習計劃等;按范圍分,有國家計劃、部門計劃、單位計劃、個人計劃等;按性質分,有綜和性計劃、專門性計劃等;按時限分,有年度計劃、季度計劃、月份計劃等。另外,還有「短期計劃」和「長期規劃」:一般說來,凡適用時間較短、內容比較詳細具體的稱作「計劃」;凡適用時間較長、范圍較廣、內容較概括的稱作「規劃」,如三年規劃、五年規劃、十年規劃等。但不何種計劃或規劃,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素:目標,措施,步驟。計劃沒有固定的格式,詳細的計劃多用條文形式,簡要的計劃多用表格形式,即按印的表格逐項填寫,也可以兩者合一,既有條文又有表格。
用條文形式寫成的計劃,一般由標題、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標題就是計劃的名稱,應寫在第一行正中。內容包括計劃種類的名稱、計劃的期限等,有的還寫明訂計劃的單位名稱。正文就是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總的目標、具體的項目和指標、實施的步驟和措施等。結尾包括計劃的制定單位的 名稱(或個人姓名)和制定日期兩項,寫在正文的右下方。
總結的種類很多。按內容分,有生產總結、工作總結、學習總結、思想總結;按時間分,有年度總結、季度總結、月份總結、學期總結、階段總結等;按范圍分,有地區總結、部門總結、單位總結、個人總結等;按性質分,有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小結也屬於總結一類,只是在范圍大小、時間長短和內容詳略等方面和總結有所不同罷了。
總結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標題、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組成。
Ⅵ 初三總復習
呵呵~我也上初三那.
相對於中考而言,我認為知識點不一定要很細.
政治:因為不知道考什麼,所以,我基本上都背了..你可以效仿~
歷史:我把檢測上比較重要的題都背了~像兩次鴉片戰爭.八國侵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九一八.解放戰爭.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香港澳門回歸.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科舉制.經濟中心南移.....
英語:背過單詞,語法,基本90分以上.
生物:背課本去吧,我不多說什麼了,重點全在課本里.
化學:所有的化學反應式,方程式一定要背過。還有生成伴隨的現象,化學很簡單,就看你肯不肯下功夫了.
地理:背地圖,背書,100分的題,90沒問題!
語文作文,我注重積累,現在來看,時間不夠,所以只有抓大題,背過6冊語文書文言文的解析,和附錄詩,前面就OK了!作文沒什麼好說的,找作文書,死記硬背好句號段,不要急於求成,反而把作文弄得華而不實..作文最注重的是內涵和精神還有涵養...
這些都是我復習的梗概,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按照這些來,考普通高中肯定沒問題,就看你肯不肯下工夫使勁背了...
祝你中考順利~
Ⅶ 初三語文復習資料
初三語文中考復習知識點總要
一、基礎知識
1.復習和運用語音知識,能認讀字的讀音,能根據拼寫規則,判斷注音的正誤。
2.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要能結合語境,了解標點符號的用法,特別要了解分號、引號、省略號、破折號的作用。
3.對於教學目標中規定的字要做到會讀、會寫、會組詞。了解形聲字的構造,能指出一般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能區分常見的同音字、形似字;書寫時做到筆畫清楚,字形規范,不寫錯別字。掌握常見字的音、形、義;特別要了解多音字多義字在不同詞語中的意義。
4.理解、掌握基本課文中規定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會運用。會辨析一些同義詞和反義詞。能夠理解多義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含義。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褒義詞、貶義詞。
5.了解詞的分類,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了解短語結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補充短語(動補短語、形補短語)、主謂短語。了解單句六種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了解復句的幾種主要類型:並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了解常用的關聯詞語。
6.了解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能在具體語境中辨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了解常見的句式(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及其作用。了解句式變換的幾種形式(陳述句與疑問句的變換;肯定句與否定句的變換;主動句與被動句的變換)能根據語言環境和表達的需要選擇和變換句式。了解運用語言要做到簡明、連貫、得體。
7.文體知識要了解記敘文的一般知識: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記敘的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記敘的中心和材料,記敘的詳略(詳寫、略寫)。說明文的一般知識:說明對象及其特徵(說明事物的特徵、說明事理的本質),說明的條理(總分、並列、層進的結構層次和時間、空間、邏輯的說明順序),說明的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等)。了解議論文的一般知識: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論據(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論據和論點的關系,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結論)。
8.文學知識要了解小說的常識:小說的一般特點,小說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外貌、語言、行動、心理、側面描寫)。了解散文的常識:散文的分類(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獨特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了解散文的線索(人、事物、感情、景物、時間、地點等)。了解詩歌的常識:詩歌的分類,詩歌的基本特點。了解戲劇的常識:戲劇的分類(話劇、歌劇、舞劇;獨幕劇、多幕劇;歷史劇、現代劇;悲劇、喜劇、正劇)。了解基本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二、閱讀
1.記敘文閱讀
(1)閱讀課內記敘文,課外一般文藝讀物,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和記敘的特點,分析記敘的要素、了解人稱、記敘的順序。
(2)閱讀散文能理解其深刻含義,體會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線索,理解文章選材組材特點;體會文章中優美精闢的語句。
(3)能運用記敘文的知識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次意,明確詳寫、略寫與表達中心的關系,根據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中心意思。
(4)能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找出重點段落、關鍵的詞語和句子,並加以分析體會。
(5)能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2.說明文閱讀
(1)了解說明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說明,能分辨文中說明與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其它表達方式,並領會它們各自在說明文中的作用。
(2)了解說明文的分類,能依據說明對象將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
(3)理解說明的內容,能正確判斷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或本質,准確地概括中心意思。
(4)能根據不同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徵或本質理清說明的順序,主要掌握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從主要到次要、從概括到具體等)三種,並能領會說明順序的綜合運用。
(5)了解說明文總分、並列、層進等結構層次,並能結合文章或段落進行具體分析。
(6)了解說明的方法,主要了解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等說明方法,能從文章中找出這些方法並簡要說明它們的作用。
3.議論文閱讀
(1)了解記敘和議論的區別,能分辨文中記敘性的語句和議論性的語句;能分辨以記敘為主和以議論為主的段落;進一步理解記敘是議論的基礎,有的段落則是議論引出記敘。
(2)掌握論點知識,能從文中找出或概括論點;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3)會分辨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並了解它們在闡明觀點方面的作用。
(4)理解例證、引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及其在闡明觀點上的作用。
(5)了解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本論和結論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6)領會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和感情色彩。
(7)了解立論、駁論兩種論證方式,了解常見的反駁方法。
4.文言文閱讀
(1)讀准字音,讀好停頓。
(2)按照教材要求背誦重點篇章。
(3)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4)能夠回答課後練習中有關課文內容方面的問題。
(5)了解文章的主要寫作方法。
三、寫作
1.記敘文
(1)記敘的范圍:能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或社會生活等方面,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2)要求:內容要切題,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運用議論等表達方式恰當。語言通順,簡明,連貫,沒有語病。結構要完整,條理清楚,分段恰當,詳略得當。
2.說明文
(1)說明的范圍:對周圍事物、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對所提供的實物或圖表能加以具體的解說。
(2)要求:能抓住事物特徵,能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語言通順、簡明、連貫,有條理。
3.議論文
(1)議論的范圍:對周圍發生的事情,對自己所記敘的人物或事件、對所閱讀的一般文字材料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要求:議論的目的明確、有針對性,也就是議論要准確針對議論對象,議論的觀點正確,能作一些簡單分析,有一定根據。
知道了復習內容和要求並不代表你已經有保證了,要多動筆解題,多動筆練習作文,平時注意積累材料,到考場上才會「心中有數,臨場不慌」。
你想知道事半功倍的復習方法嗎?
一、整體把握、抓住重點、攻克難點。
復習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鬍子眉毛一齊抓,哪兒都想抓幾下,結果什麼也復習不好,反而會覺得越復習越亂。翻開筆記,將所學過的知識的重點、難點都整理一下,可以將各章節的知識用圖表的形式歸納整理出來,然後根據各冊書前面的簡介提示找出重點、難點。對照自己筆記,看看自己記得是否全面,查漏補齊。看看哪些地方還是最薄弱的地方、自己能不能解決,不能解決就要找老師徹底弄清,絕不能放過去了。因為課本的編排知識點是系統化的,它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具有內在聯系的。因此,只要理清重點、難點就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注意書後例題的復習,理清解題思路。
不管是哪一科,書後的例題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具有代表性。換句話說,就是知識點的外在考核形式。所以每一個例題都不能放過。搞清了這些題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知識基本可以達到融會貫通,知識的遷移引申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意總結自己以往考試時容易出錯的地方。
可以將以往的試卷找出來,將所有的錯題分一下類,找出錯的原因,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如果自己還不能准確總結症結的所在,可以請教一下老師,看看自己今後應該多注意什麼。要知道「聰明的人不在原地摔跟頭」。
四、注意向課堂要效果。
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貫穿於教與學的整個過程。上課時注意記好復習筆記,多動手解題,既可以提高自己答題的速度,又可以將老師所復習的知識進一步鞏固提高。老師教是一個方面,自己的學習領會多少還是最主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同是一個班的學生成績卻不同的原因了。課內打基礎,課外長才幹。五、注重解題能力訓練。
因為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是一次具有兩種功能的考試,它既是初中畢業的水平考試,又是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選拔考試。水平考試是以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選拔考試則是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進行閱讀、寫作的能力。因此,復習時應該注意多做一些典型的習題,使解題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Ⅷ 備戰中考,初三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需要怎麼樣進行總復習呢
中考語文知識點繁多而瑣碎,往往讓人覺得無從下手。初三學生需要明白,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能力大廈的地基。對待中考語文學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三學生要明白中考語文基礎知識是高分關鍵。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三學生需要靜下心來,用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拼得扎實的語文基礎,蓄積厚積薄發的爆發力。
Ⅸ 中考語文總復習全套資料
鏈接:
提取碼:e6if
2021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精講精練(等8份資料)主要包括中考語文復習專題 、字音字形、 成語的積累與運用 、辨析並修改病句、句子排序與銜接、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文學文化常識、 綜合性學習、 名著閱讀 以上八個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