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中語文知識基礎

初中語文知識基礎

發布時間: 2021-08-30 14:04:26

㈠ 初中語文哪些是基礎知識

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等。

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1)初中語文知識基礎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㈡ 初中語文知識集錦 基礎知識篇

(ˇ?ˇ) 想1.下列詞語中注音有誤的是( c)
A 差(chāi)使 尋覓(mì四聲) 懦(nuò)弱 隨聲附和(hè)
B 蹣(pán)跚 不屑(xiè) 熱忱(chén) 惟妙惟肖(xiào)
C 闊綽(zhuó) 魁(kuí)梧 相形見絀(chù) 粗獷(kuàng)
D 醞釀(niàng) 狼籍(jí) 秀頎(qí) 地大物博(bó)
2.下列字中,注音錯誤的是(b )
A 潸(shān)然 B 狡黠(xiá) C 嗤(chī)笑 D 醴(lù)酪
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c)
A 稀罕 籌劃 不屈不撓 中流抵柱
B 鬆弛 制裁 張皇失措 融會貫通
C 造型 蒼桑 獲益匪淺 提綱擎領
D 緋紅 蓬篙 一瀉千里 斷章取義
4.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c)
A 銳不可擋 安然無恙 深惡痛疾 美味佳淆
B 相形見絀 精美絕倫 悠閑自在 不記其數
C 慷慨大方 前仆後繼 怡然自得 可歌可泣
D 氣勢凶凶 千姿百態 漚心瀝血 鍥而不舍
5.下列括弧中的成語使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c)
A 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和別的建築不同,「東倒西歪」的柱子結構(撲朔迷離),對焊接技術要求很高,技術難度很大。
B 近日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在首府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參演藝術家們用(玲瓏剔透)的服飾、優美的舞姿,贏得觀眾的贊嘆。
C 現在,上網交流越來越成為人們較為喜歡的一種交際方式,但隨之而來的不規范用字卻(比比皆是)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不和諧音。
D 今年起,端午節被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一時間各種文化主題活動(欣欣向榮),人們以此來表達對我國這一傳統節日的慶賞。
6.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d )
A 我又看到了闊別多年的鄉親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親切爽朗的笑聲。
B 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是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C 廣安的春天是一個美麗迷人的地方。
D 新來的王老師給我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7.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c)
A 上中學以來,他一直始終參加學校田徑隊訓練。
B 通過這次小提琴比賽,使她的自信心增強了。
C 到了退休年齡的他,身體仍很健康。
D 我們要利用一切人類優秀的成果,為祖國建設服務。

㈢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怎麼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就是一些字詞之類的啊,那些記熟然後拼音也要就行了。

㈣ 怎樣學好初中語文知識

從小學開始,語文數學英語就是一直都在學習的,我們真的能學好嗎,很多同專學在學習的時候都很迷屬茫,怎麼才可以把初中語文學習的更好呢?學習對於孩子們來說真的這么困難,讓孩子們都望而卻步嗎?

一、基礎默寫,不能除出錯

語文考試中雖然默寫佔比不大,但是往往1分就會在考試中失利,老師說1分1操場,這句話絕不是開玩笑,我們要重視這些默寫,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會幫助我們在考試時靠細節取勝.

二、作文題百變,找到新思路


語文考試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也是考試中最重要,佔分最高的部分,學生們都會比較重視.可能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作文大全,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可能完全猜對老師要考的題目,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去在不同中找相同.往往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從中獲取靈感,從而寫出漂亮的文章.

㈤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和《初中語文知識清單》哪一本更好用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和《初中語文知識清單》,
我覺得《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好一點,
只有把基礎弄明白了,
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學習其他內容,
望採納,謝謝

㈥ 初中語文的基礎知識語法點

初中語文語法知識
一、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例如: (1)中國人民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例如: (1)滿天烏雲頓時消散了。 (2)樹葉黃了。 (3)小王今年十六歲。 (4)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麼書他都看。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例如: (1)什麼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服務的手段。
4、定語 定語是名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穀,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5、狀語 狀語是動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經]走了。 (2)咱們[北京]見。 (3)歌聲[把王老師]帶入深沉的回憶。 (4)科學[終於以偉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戰勝了神權。 副詞、形容詞經常作狀語,表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作狀語,一般名詞不作狀語。動詞中除助動詞外,一般動詞很少作狀語,介詞短語常作狀語。一般狀語緊連在中心高速的前邊,但表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或介詞短語作狀語時,可以放在主語的前邊,如,[在杭州]我們游覽了西湖勝景。 6.補語 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例如: (1)廣大人民幹得〈熱火朝天〉。 (2)他寫的字比原來不是好〈一點〉,而是好得〈多〉。 (3)他生〈於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顏色是那麼濃,濃得〈好象要流下來似的〉。
二、實詞與虛詞
1. 名詞 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叫名詞。下邊劃線的詞分別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稱。 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 正午習字,晚上對課。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閏土」「父親」;表示處所的如「三味書屋」;表示時間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間」「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 「匾」「畫」「古樹」「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 動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下邊劃線的詞分別表示不同的意義。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 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 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表示動作行為的如「穿」「跳」「爬」「走」「紀念」「責備」;表示存在變化的如「有」「增加」「縮小」;表示心理活動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願的如「應該」;表示趨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斷的如「是」。
3. 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狀態的詞。下邊劃線的詞都是形容詞。 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表示形狀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圓」等);表示性質的如「鎮定」「勇敢」「樂觀」;表示狀態的如「朦朧」「橘紅」「遠」等。 形容詞常用來修飾名詞。恰當使用形容詞,能把人或事物寫得具體、生動。
4. 代詞 注意下邊句子中加線的詞。 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不少的人……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就在這里睡覺?怎麼行呢? 不知什麼時候又睡著了。 我以為30里的山就是那麼一點;…… 上面句子里加線的詞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稱為代詞。代詞包括: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如我、你、他、我們、你們、他們、自己、人家;疑問代詞,用來提出問題,如誰、什麼、怎樣、哪、哪裡;指示代詞用來區別人或事物,如這、那、這里、那裡、這么、那麼、每、各。使用人稱代詞,要注意「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還要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
5. 數量詞 一座30里高的瑤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拿出僅有的一點米。 一尺多寬。 第一座難走的山。 五、八軍團。 歇了一下。 上面加點的詞都是表示數目的,叫數詞。在數詞中,有的表示確數,如一、二、 百、千;有的表示概數,如幾、些、多數、少數;有的表示序數,前頭要加上表示 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的詞,都是表示單位的量詞。有的表示事物的單位;有的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前者較多,有表示個體的,如只、個、台、枝、條;有表示集體的,如雙、副、對、類、幫;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點;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畝。後者較少,如次、回、下、趟、遍、陣、場、遭、番。 數詞和量詞常常連用,構成數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前邊,如一本書;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數量詞常用在動詞後邊,如去一次。
6. 副詞、連詞 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常用的副詞如: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經、剛剛、立刻、忽然、漸漸、終於、不、沒、大概、簡直,等。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如課文里的句子:「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里連用了「彷彿」「已經」「滿」三個副詞,修飾表示判斷的動詞「是」。「彷彿」表示情勢,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經」表示完成;「滿」表示程度深。這句話,從聞到花的甜味聯想到果實累累,用虛寫開拓了誘人的豐收美景。如果不用這幾個副詞,句子變成「樹上是桃兒、杏兒、梨兒」,就不符合實際,也沒有豐富想像的意味了。
注意下邊句子里加線的詞。
1.這篇散文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賞大自然或者讀寫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復誦讀,就可以把課文背熟。 第1句「和」連接「希望」「力量」,表示並列關系;第2句「或者」連接「欣賞大自然」「讀寫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選擇關系;第3句「只要」表示條件,和副詞「就」配合使用。這些起連接作用的詞,叫做連詞。常見的連詞還有:同、跟、而、並且、而且、雖然、但是、如果、只有因為、所以,等。
7. 介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一介詞 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例如: (1)從第一組(開始值日)(表起止)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著河邊(跑步)(表處所)
(4)從早到晚(不閑著)(表時間)
(5)給病人(送葯)(表對象)
(6)依照他的樣子(做)(表方式)
(7)由於著涼(他病倒了)(表原因)
(8)為「四個現代化」(而奮斗)(表目的)
(9)比前幾天(熱多了)(表比較)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 修飾「動」「形」要記牢。
二助詞 助詞是沒有獨立性,意義最不實在的虛詞。
助詞可分為三類: 結構助詞:的、得等,其中「的」表示兩部分之間的修飾關系,「得」表示補充關系。
例如:光輝的歷程(「光輝」修飾「歷程」) 慢慢的走(「慢慢」限制「走」) 跳得高(「高」補充修飾「跳」)
動態助詞:著、了、過,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其中「著」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中;「了」表示已經完成;「過」表示曾經發生過。 例如:他走了(表示他已經離開這里) 他走著(表示正在走) 他來過(表示曾經來這里,現在卻不在) 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啊、呀,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都用在句子末尾。
例如:他會的。(表示肯定的語氣) 他贏了。(表示確定的語氣) 你冷嗎?(表示疑問的語氣) 你去吧。(表示祈使的語氣) 多美啊!(表示感嘆的語氣) 三嘆詞 嘆詞是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嘆詞一般都是單用,位置比較靈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語句的意思不變。 例如:喂,你聽見了沒有?(在句前) 你,喂,聽見了沒有?(在句中) 你聽見了沒有?喂!(在句末) 四擬聲詞 擬聲詞是摹擬聲音的詞。如:嘭、嘩啦、哐啷、叮當、轟隆隆等。
三、短語 (一).並列短語 詞和詞之間沒有輕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類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詞短語)
2)動+動調查研究願意並實行(動詞短語)
3)形+形光輝燦爛庄嚴肅穆(形容詞短語)
4)代+代我和他這樣那樣(名詞短語)
5)數量+數量四面八方千秋萬代三斤五兩(名詞短語)
2.並列短語一般前後可以互換位置,如:工廠、農村,我、你、他。 但有些並列短語是不能前後顛倒位置的,因為它有一定次序。
時間順序:春、夏、秋、冬 大小順序:省、市、縣
年齡順序:老、中、青
邏輯順序:
繼承和發展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 語言習慣:男女老少金銀銅鐵油煙醬醋
1.並列短語一般要求詞性相同,但個別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詞+代詞)勤勞、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語 前偏後正:「偏」修飾、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祖國)大地(一朵)茶花(前進)的步伐
2)狀+中(動、形),如:[很]好看[獨立]思考[慢慢]地走舊語法:「的」是定語的標志;「地」是狀語的標志。 新語法:統一為「的」。
(三)、動賓短語 動賓之間是支配與被支配、關涉與被關涉的關系。動詞+賓語 賓語是回答動詞「誰」、「什麼」、「哪兒」的。 如:消滅敵人、放下包袱、丟下它、發展生產、進行斗爭、騙取信任、恢復平靜、愛熱鬧、下決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四)、動補短語 動+補。動補短語中的補語不能回答動詞「誰」、「什麼」「哪兒」。 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來、引在腦子里
(五)、形補短語 形+補,以形容詞為中心時它的後面只有補語,因為形容詞不能帶賓語。 結構助詞「得」是補語的標志,如:跑得快、走的急、機靈得很、密得不透氣
(六)、主謂短語 陳述與被陳述的關系。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主語可以回答謂語「誰」、「什麼」;謂語可以回答主語「怎麼樣」 如:覺悟提高、思想解放、陽光燦爛、心情舒暢 特殊主謂短語:名詞做謂語。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國慶節、他中等身材 四、復句 (一)復句類型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系,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復句。組合復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謂句,也可以是非主謂句。分句之間有短暫的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分句之間的關系常用連詞、副詞以及一部分起關聯作用的短語來表示,復句中的分句之間有著一定的邏輯關系,根據分句之間不同的邏輯事理關系,可以把復句分為並列、承接、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解說、目的等類型。
1、並列復句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並列組合而成的,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相關的幾種情況,分句之間沒有主次之分,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即A,又B」。例如: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不是意識決定存在,而是存在決定意識。
2、承接復句 也稱順承復句,連貫復句。幾個分句表示連續發生的事情或動作,彼此順序不能動。常用的關聯詞語有「A,於是B」「A,然後B」、「A,接著B」、「A,便B」。例如: 他們倆手拉著手,穿過樹林,翻過山頭、回到草房。
3、遞進復句 由兩個有遞進關系的分句組成,後一個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了一層。常用的共聯詞語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還、又)b」、「而且」、「並且」、「尚且a,何況b」、「別說a就連(就是)B」。例如: 他不僅學習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選擇復句 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凡種情況,要求從中選擇一種,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與其這樣不如那樣」等意思。常用關聯詞語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還是b」、」與其A,個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5、轉折復句 由兩個有轉折關系的分句組成,幾個分句的意思不是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來一個轉折,轉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關聯詞語有:「雖然a但是b」、「a不過b」、「可是」、「然而」、「卻」等。例如: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6、因果復句 由兩個有因果關系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因為a所以b」、「既a就(那麼)b」、」因此」。例如: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難從氣餒。
7、假設復句 由兩個有似設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如果(倘若)a就(那麼)b」、「即使(縱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產品質量不好,數量再多,也沒有使用價值怕。
8、條件復句 由兩個有條件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提出一個條件,後一個分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無論(任憑)a,都(也)b」。例如: 只有黨風正,才能事業興。 多重復句是指分句之間的關系在兩個層次以上的復句。 分析多重復句的層次和關系,可採用「劃線法」用「|」劃出第一層,並註明關系:有「||」劃出第二層,並註明關系:以此類推。 分析多面復句的步驟:第一步要統觀全局,從總體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層的有關分句。弄清分句之間的關系;第二步再對第一層次的各個分句作分析,看它們是不是復句、如果是復句,再找出這些分句構成這個復句的分句,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這便是第二層次:以此類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分析多重復句,要一看分號,二看關聯詞語,三看邏輯關系。有分號,就在分號那劃一層。如果一個復句沒有關聯詞語,那就看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 有一些人懷念他們的過去,(轉折)但是過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再來(因果)因此他們感到將來的渺茫。(因果)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將來。(陶鑄《崇高的理想》) (二)單句和復句的區別 單句和復句如何區別?
一般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區別:
(1)定義法。 單句,只有一個主謂語部分;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句組成,組成復句的單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謂句,也可以是非主謂句。例子1
(2)抓主幹法: 再長再復雜的單句都可用此法簡縮成非常簡潔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幹中只有一套主謂語部分。例子2
(3)外部標志法: 復句構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結合起來,這個復句沒有關聯詞語。另一種復句是藉助關聯詞語組合起來的,對這種復句,只要劃出表示各種意義的關聯詞語,就可知它是一個復句,這些關聯詞語就成了復句的外部語言標志。例子
3 不過使用此方法有時還需要結合使用前兩種方法,才能准確區別單復句,因為有些單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復句充當的。例子
4 例1:「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 3個單句組成的一個復句,用「也」連接前兩個分句,同第3個分句表示並列。 例2:「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主幹:這是教訓。 例3:「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關聯詞:不但……而且……(遞進關系) 例4:「我們只是認為:無節制地信手亂花,即使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也是有背於節約精神的。」 這個句子,「認為」的賓語是由一個二重復句充當的。如果看到有關聯詞就判定它是復句,那就錯了。但只要結合前兩種方法去判斷,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㈦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大全習題

1、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主要包括:語序不當
1.詞序不當
造成詞序不當的原因一般有:沒有遵循時空、邏輯順序;介詞位置不當;關聯詞位置不當等。
例:學生、領導和老師昨天都參加了開學典禮。
主語的詞序不當,應該改為"領導、老師和學生"或者"學生、老師和領導",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亂。
例:我們如果把這本書不認真讀好,就談不到讀別的書了。
不能說"把這本書不讀好",只能說"不把這本書認真讀好"。細心一點的話可以憑借語感判斷出來。
例:文章的主題確定以後,還要根據主題的需要收集、組織、選擇材料,以確保材料為主題服務。
按照正常的邏輯順序,顯然是應該先"收集",再"選擇",最後才談得上"組織",這里"組織"和"選擇"的位置反了。注意無論什麼情況,辨析時都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聯系生活情理來操作。
2.多項定語順序不當
多項定語與中心語的正確順序一般為:①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②指稱或數量短語;③動詞或動詞短語;④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⑤名詞或名詞短語。
例:一位優秀的有20年教學經驗的國家隊的羽毛球教練。
正確的順序應為: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量詞)有20年教學經驗的(動詞短語)優秀的(形容詞)羽毛球(名詞)教練。
3.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復雜狀語排列順序大致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②表時間的名詞或介賓短語;③表處所的名詞或介賓短語;④表范圍或頻率的副詞;⑤表情態或程度的詞;⑥表對象的介賓短語。
例:在休息室里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地交談。
正確的順序應為: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里(處所)都(范圍)熱情地(情態)同他(對象)交談。
4.句子成分順序不當
例: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這里定語與中心詞的位置顯然就顛倒了。不能自給的是棉花,而不是生產。應該改成"我國生產的棉花,長期不能自給"。
例:每個同學將來都希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將來"與"都希望"語序正好顛倒了,應該調換順序。是"希望""將來"成為人才,而不是"將來"才"希望"。
5.句序不當
句序不當一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當、語義輕重排序不當、時空順序不當、邏輯順序不當等幾種情況。造成句序不當的原因一般是:造句時沒有遵循概念大小、表裡、遠近、深淺、高低、因果、現象到本質的排列規律,對句子排序的客觀規律缺乏科學的認識。
例:如果分裂祖國的陰謀得逞,子孫後代不答應,海峽兩岸的人民也不答應。
"子孫後代不答應"在時間順序上要靠後,語義上也更加嚴重一些,應當放在後面。
例:水生追回那個紙盒子,一隻手用力地拍打著水,一隻手高高舉起,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一隻手高高舉起"顯然是連在"紙盒子"後的,這樣才符合語意的承接關系和動作的先後順序。
例:小鑠的爸爸是醫生,媽媽是教師,哥哥是軍人,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崗位上救死扶傷,站崗放哨,教書育人。
"醫生""教師""軍人"分別對應著"救死扶傷""教書育人""站崗放哨",這里應當依對應承接關系排序。
【例題1】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展覽室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列寧過去所使用的東西。
B.通過檢查,大家討論、發現、解決了課外活動中的一些問題。
C.由於技術水平太低,這些產品質量不是比沿海地區的同類產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答案】D
【解析】A項應該是"列寧過去所使用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各種各樣"要修飾的是"東西",而不能是"各種各樣的列寧"。B項得是先"發現",後"討論",最後"解決"。C項應該是"不是質量比沿海地區的同類產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2、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 分析問題(本論)、 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主要包括: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主要表現為謂語不能陳述主語,有時主語或謂語由聯合短語充當,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狂風和暴雨嘩嘩地下。
句中主語是"狂風和暴雨",謂語是"下",可以說"下雨",但是不可能說"下風"。
例: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一生,創作了九十多部小說。
創作小說的顯然得是"巴爾扎克",而不是"一生"。
2.動賓搭配不當
動詞和賓語要在意思上和語法上搭配。常見錯誤是:當動詞帶兩個以上賓語時,後面的賓語與動詞不搭配。
例:幾聲鳥鳴打破了沉寂的環境。
這里的謂語是"打破",而賓語是"環境",顯然不能說"打破環境"。可以改成"幾聲鳥鳴打破了環境的沉寂",就說得通了。
例:超帥統一安排了會議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
安排"內容、時間、出席人員"都是說得通的,但是不能安排"會議中的問題"。像這樣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單憑語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時還需要進行語法分析。語法分析最重要的是分清主幹和枝葉,只有主幹和枝葉分析正確才能正確分析搭配是否恰當。另外,還要注意邏輯思考,也就是想想句子在道理上能否說得過去。
3.主賓搭配不當
例: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我們堅信有這么一天,中國的工業和農業終會成為發達的國家。
去掉修飾成分後,這兩句話就變成了"北京是季節","工業和農業成為國家",顯然是不合理的。這類病句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去掉修飾語,提取主幹之後看看是不是說得通。
4.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據科學家統計,蜜蜂每釀造一斤蜜,大約需要採集50萬朵的花粉。
"50萬朵"修飾"花粉",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可以說"一朵花",但是總不可能說"一朵花粉"。這里應該是說"大約需要採集50萬朵花的花粉"。
例:在會上,海邊語文老師們就如何提高秋寒的教學質量交換了廣泛的意見。
這里想表達的顯然不是意見廣泛,而是交換的范圍廣泛。可以改為"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5.關聯詞搭配不當
復句中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接起來,准確地表達意思。關聯詞之間有比較穩定的組合,不同的關聯詞表達的意思有區別,如果隨意組合關聯詞,會造成語病。
例:只有恪守學術道德,就會消除學術腐敗,凈化學術界。/我們中學生如果缺乏創新精神,也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這里的"只有……就……"和"如果……也……"都屬於錯誤的關聯詞搭配,應當改成"只有……才……"和"如果……就……"。
【例題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今晚,天津隊將同北京隊爭奪團體冠亞軍。
B.今年春節期間,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和300多名消防兵,放棄休假,始終堅守在各自值勤的崗位上。
C.中學時代打下的堅實基礎,為他進一步自學創造了條件。
D.造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答案】C
【解析】A項屬於動賓搭配不當,"爭奪"的內容是"冠軍"而不是"冠亞軍"。B項屬於主謂搭配不當,可以說"消防兵"放棄休假,但是"消防車"肯定不能放棄休假。D項屬於主賓搭配不當,"造紙"不能是"四大發明",只能是"四大發明之一"。
3、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四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引號的四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
4、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5、六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下定義。
六種邏輯順序:①總←→分 ②現象←→本質 ③原因←→ 結果④慨括←→具體 ⑤部分←→整體 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後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 ②表語言斷續 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維跳躍 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六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
6、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 偏正短語、 主謂短語、 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七種復句類型:①並列復句 ②轉折復句 ③條件復句④遞進復句 ⑤選擇復句 ⑥因果復句 ⑦假設復句
句子要表達完整的意思,就要結構完整。如果結構不完整,表達意思就不清楚,就會出現成分殘缺的問題。
1.缺主語
缺主語一般有這樣兩種情況:
①由於濫用介詞和介詞結構,主語被套在介詞短語中,造成主語殘缺。
例:在這部電影中,刻畫了一個當代知識分子的形象。
這個"在……中"的介詞結構使得整句話沒有了主語。"刻畫了知識分子形象"的顯然只能是"電影",而不能是"在這部電影中"。
例:通過暑假的學習,使家源的語文成績有了提高。
"通過……使……"這個錯誤搭配是歷年中考常見的。一般來講有兩種改法:去掉"通過",讓"暑假的學習"當主語;或者去掉"使",讓"家源的語文成績"當主語。
例:通過漢字書寫大賽,使人們重拾漢字之美,也就越發珍惜紙質時代的美好。
如果沒有"也就越發珍惜紙質時代的美好",那麼去掉"通過"或"使"是無所謂的。但是"也就越發珍惜紙質時代的美好"的主語顯然只能是"人們"不能是"漢字書寫大賽",所以只能刪掉"使",讓"人們"成為整句話的主語。
②暗中更換主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王老虎搶親》中江南才子周文賓男扮女裝,被王老虎搶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前兩句"男扮女裝"和"被王老虎搶回家"的主語都是"周文賓",但是第三句"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動作的發出者顯然已經是"王老虎"了,而句子里並沒有標明主語的切換。這就是暗中更換主語造成的主語殘缺。如果修改,必須是說明"王老虎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2.缺謂語
例:中國人民正在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是個介詞結構,只能作狀語而不能作謂語。"為建設強國"怎麼樣?話沒說完。在"強國"後面補上"而努力奮斗",句子就有謂語了。
例:發射試驗通訊衛星取得圓滿成功,表明我國已經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製、發射、跟蹤、測控和試驗地球同步通訊衛星工程體系的能力。
這種較長較復雜的句子,乍一看沒什麼毛病,但提取主幹後變成了"表明我國已經能力",顯然是缺謂語了。在"已經"後面加個"具備",成分就完整了。
3.缺賓語
看見定語較長的句子,應當注意檢查一下句子是否有賓語。
例:天津市為大部分農民工辦理了銀行卡,建立工資"月支付,季結算",維護了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建立"後面沒有對應的賓語,應該加上"……的制度"。
例:這個集團目前已成為擁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現有固定資產8500萬元。
"擁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的什麼?話沒說完。在"3個生產廠"後補上"……的大型企業",賓語中心語就有了。
4.缺介詞
例:周日,嘉成老師跟他關系最好的宏濤老師去逛街了。
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問題,分析一下句子成分會發現"跟他關系最好的"是修飾"宏濤老師"的定語成分,而這里想表達的是"嘉成老師和宏濤老師"去逛街了。若要修改,在"跟"字前加個"和"即可。
【例題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由於出色的歷史知識功底,使超帥老師得到了同事們的肯定。
B.語文老師們周末開會討論了如何提高作文批改質量。
C.那種不顧林區實際,片面強調糧食產量,最終只能是得不償失。
D.他很後悔,怎麼就和跟自己共生死的好戰友分道揚鑣了呢?
【答案】D
【解析】A項"由於"和"使"去掉任意一個。B項"質量"後加"……的問題"。C項"產量"後加"……的做法"。
7、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8、掌握說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徵
「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1.分類別:把……分別加以說明,顯得條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強了說服力,也增強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詮釋:對……進一步解釋說明,讓讀者對……有進一步的認識.
5.舉例子:具體說明……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下定義:准確而簡明地揭示了……的本質特點,使說明更加嚴密。
7.作比較:把……和……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8.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具體說明了……特點, 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顯得生動活潑.

㈧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要點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於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於插敘一種)。

熱點內容
師生問候英文 發布:2025-05-15 12:33:11 瀏覽:332
教師三年個人發展規劃 發布:2025-05-15 08:59:20 瀏覽:116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