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物理學
力的概念最初是具有人類自身生物學意義上的,類比地面物體的推一推動一動是力所致,所以人們總是以人為力去理解自然力。物質世界是以自然力而運動著的,然而我們卻用人為慣性機械論的思想觀點去類比對待自然界顯然是不妥的,力被定義為「引起物體運動變化的東西」,只不過是人們對於司空見慣了的事實發生了某種誤會而已。問題是自然界所能產生類似機械運動的自然慣性現象的機理本質原因是什麼?它們在實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能用完全類比統一等同的方法來對待。
目前我們的物理學是以力學為基礎的學科,現在的物理學彷彿一切都可以歸結為力學,即把一切力學定量化後完全用數學描述。力的多義性歧義性:化學親和力、引斥力、免疫力、抵抗力、活力、生命力、權力、影響力等,彷彿一切都成了力學范疇。歷史的傳統似乎以世界的機械圖像為物理內容的,是在這個力學框架下發展演變的。人類的眼能看、耳能聽、鼻能聞、口能嘗、腦能思等功能屬性,用人為機械主義物理學豈能解釋得了的?力是什麼?我們卻無法解釋。
力學的目的是計算力的大小與速度、位移等,而力則只能解釋運動中的動量、速度、距離位置變化。從應用的角度來對待力是有效的,力學不能揭示自然本質,從認識的角度來對待力的概念嚴重地混淆了人們的視線。混淆人為力與自然力的關系才會引起認識不清,所以才不知自然力是怎麼回事。只看見物體位置變化的運動,於是誤以為是力的作用推動的。卻看不見物質形態變化就是物體位置變化運動的原因。
雖然自然力與人為力在測量的結果上都是相等的,但是產生它們的原因都完全是不相同的,在坐標變換下是不變的,在純數學作用下完全抹殺自然中所有的區別性,這更是數學所無法揭示或進行解釋的,只能在相對人為性的坐標系內有意義。目前只知道力的作用不知道力的原因或來源,實際上自然運動的裡面已經包含了運動的原因。
空氣是自然當中一個最重要的物質概念內容,可是卻被物理學忽略了不予考慮,物理學已經脫離了賴以存在著的物質性意義。自然力不應該是超越於物質或空間氣體物質的抽象的概念,自然力恰好相反是物體的內部與外部氣體的相互作用的變化引起的。力的概念不能確切地反映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對力學自然觀的本體解釋非得從物質性開始不可,因為它是一切自然運動的原因,力使物體運動與物質變化產生力完全是兩回事。
物理學不只應該研究物體與運動,而是應該指物質和所有的自然的事物,即應該研究不同形態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系,由量化技術手段到為定性解釋。物理學應該以物質作為研究對象,不管我們的認識與否,世界上只有物質是實在的,因為一切都是物質派生出來的,應該擺正關系避免本末倒置。什麼運動位置、距離、速度、方向、轉換變化力等各種現象,都脫離不開這個物質作用的。力不是基本概念,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才是基本概念,離開物質一切都不存在了。
物理學竟然沒有物質相互作用相互轉化過程和原因,在物理學中的物質竟然不是被研究的核心基礎對象,而是力學,物質對其它也不起直接作用,物質已成為空洞無意義的概念。所謂的物理學只是提出和使用物理學的概念並無物理學內容,所謂的定律等都是仿照歐幾里得的數學形式而提出來的,是為了滿足數學計算上的要求。為什麼不用語言解釋呢?因為他們解釋不了。當今物理學用數學符號來代表,既可以進行實際計算應用,又可以免去解釋上的困難。
數學是在考慮對象中產生的,然後又脫離了對象,可是物理學卻以數學化的方法來對待物理,顯然是不合適的。數學不必考慮數學的對象,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考慮不過來。數學的公設或公理是公認成立而不要求證明的,然後推出其它定理,數學採用這種方法是可以的,這是數學的特點,然而物理也採用或仿效數學這種邏輯演繹方法顯然是不合適的。所有的物理定理規律等都是通過觀察自然後而又經過人為性規定的,將規律當作了不證自明無可爭議的真理。類似自主性,規律實則掩蓋了事物過程中存在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原因。對於那些認為自然是混亂無序無法解釋,而盲目迷信崇拜超自然神的人們來說,推理出來的規律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數學又可以說是人腦思想的想像和理想的產物,而不必非得是事實,物理卻不可以這樣,如果不是事實那還叫什麼物理。數學物理化是為了滿足數學上的實際應用,物理數學化卻是為了逃避解釋物理原因的困難。仿效數學方法以數學為描述手段的物理,根本也不再是屬於物理而是屬於數學了。只是具有物理名稱,卻無物理內容的一個稱謂而已,現在的物理學實質就是數學。
物理學目的就是應該尋找物質變化原因的初始源頭,應該研究幾何圖形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和所有的前提性原因。目前的物理學沒有從物質的范圍來對待考慮,而又是從哪裡來的理呢?天下是沒有無物之理的,天下萬物又不能離開理,理與物是不可分割而共同存在的。理是指事物現象的道理或本質原因,如果這個事物不是表示物質,那麼這個事物的理就不應該稱為物理學,否則物理學豈不成了空洞之物。實際上物理學在開始建立那天就已經存在危機了,只是沒有明顯地顯示出來。
數學的有效性作用
數學在實際應用技術方面獲得巨大的成功,數學在應用技術方面的成效是不容抹殺否定的。數學在科學活動中所發揮的實際應用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數學本身就是屬於一種實際應用技術性的工具,如果說沒有數學也就沒有科學是毫不誇張的。數學家或幾何學家們為物理學家們准備了各種可供選擇使用的數學公式或幾何形式。公式是數學家通過抽象歸納發明的,它起到了物理學家所起不到的作用,這是數學所起到的作用。人們受到歡欣鼓舞並試圖用數學手段來解決處理一切問題。
數學的優美表現在形式上,數學形式化是一種必然,因為它本身就是抽象,大可不必非得存在具體內容。數學形式系統是抽象沒有任何真實物質意義的表示,即不管任何物質變化作用關系內容。數學只是對現象或結果的一種定量描述,而不必管內容實質原因的。以觀察和實驗事實通過推導所獲得到的唯一地可能來把握現象的公式,優點在於可以超脫關於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即尋找數學規律而用不著尋找原因。它的目的作用是為了實際應用,知道原因內容與不知道原因內容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數學是具有它本身的特點,即高度的符號化、抽象化、形式化、邏輯化、簡單化的特點。我們追求簡單化,而不單是數學上無內容的簡單化,數學看似容易簡單,而實質卻沒有實際事實內容,才有時把認識問題復雜化了。數學只關注形式數量的變化,卻容易忽視內容和關繫上的變化。實質原因只是在事實發生或產生的之前,也不是在過程之中,更不是過後的結果。
㈡ 數學與物理有什麼關系
如果你了解數學向量,物理的力學就太容易了。這僅僅是一個例子,其他也一樣,如簡單的基礎電學,串聯或並聯時電流、電壓和電阻的計算都是在數學上用過的,只不過這里將那些數字或符號賦予了單位,讓它都有了意義。再說光學里用到數學的角度計算,會用到三角函數。到了高中的物理後期還會用到微積分。其實物理就是把抽象的數學實際化了一下,讓其運算和分析都具有的實際意義,所以物理可以檢驗數學學習的程度。Ω↙℡③★ 的感言: 你的觀點我也贊同,畢竟死讀硬背是行不通的,我也提倡理解,研究式的學習!!
㈢ 關於物理專業與數學的關系
物理學是和數學緊密相連的學科。是除了數學系以外,需要學習數學最多的專業。你提到的材料物理,有的學校歸為材料系,屬於工科範疇,相對對數學要求不是特別高。凝聚態物理基本上是和數學關系最大的物理學科。相對小的比如應用物理,半導體物理,光學。
㈣ 物理和數學有關系嗎
任何事物都處於相互的聯系之中,數學和物理學之間的關系也不例外。
數學是物理研究的工具和手段。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方法有很強的數學思想,所以學習物理的過程也能提高數學認知。
數學對物理學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物理學也對數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正如莫爾斯所說:「數學是數學,物理是物理,但物理可以通過數學的抽象而受益,而數學則可通過物理的見識而受益。」
2、數學家拉克斯說:「數學和物理的關系尤其牢固,其原因在於數學的課題畢竟是一些問題,而許多數學問題是物理中產生出來的,並且不止於此,許多數學理論正是為處理深刻的物理問題而發展出來的。」
㈤ 數學和物理的區別
1、概念不一樣: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而物理則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
2、精密性不一樣:物理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數學在精密性這方面相對來說不像物理那般,而是用嚴謹性來形容。
3、起源不一樣: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物理則是起源於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
(5)數學與物理學擴展閱讀:
數學簡史:
西方數學簡史
數學的演進大約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續發展,或是題材的延展.而東西方文化也採用了不同的角度,歐洲文明發展出來幾何學,而中國則發展出算術。
第一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中國的算籌),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認知到如何去數實際物件的數量,史前的人類亦了解如何去數抽象概念的數量,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中國數學簡史
數學古稱算學,是中國古代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根據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特點,可以分為五個時期:萌芽;體系的形成;發展;繁榮和中西方數學的融合。
物理簡史: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科學的發展基礎。
當今物理學和科學技術的關系兩種模式並存,相互交叉,相互促進「沒有昨日的基礎科學就沒有今日的技術革命」。
㈥ 數學和物理學之間的界限是什麼
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數學就是數字的學問,抽象的
物理就是物體的理論,具體的
㈦ 數學與物理有什麼關系
數學是解來決物理的工具,能學好物理說源明具有的工具很好。
舉個例子吧,物理力學,如果作用力在一個平面上,進行受力分析畫圖,就類似平面幾何,更准確點說應該可以說就是數學上的平面向量;如果作用力在一個空間多個平面的,受力分析就是立體幾何,更准確點就是空間向量。如果你了解數學向量,物理的力學就太容易了。這僅僅是一個例子,其他也一樣,如簡單的基礎電學,串聯或並聯時電流、電壓和電阻的計算都是在數學上用過的,只不過這里將那些數字或符號賦予了單位,讓它都有了意義。再說光學里用到數學的角度計算,會用到三角函數。到了高中的物理後期還會用到微積分。其實物理就是把抽象的數學實際化了一下,讓其運算和分析都具有的實際意義,所以物理可以檢驗數學學習的程度。
㈧ 數學與物理區別是什麼
數學不是物理現象,你的理解有偏差。
數學是研究物理以及其它理科學科時,抽象出來的一種計算工具而已。
如有幫助請採納,或點擊右上角的滿意,謝謝!!
㈨ 物理學與數學到底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一樣: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而物理則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
2、精密性不一樣:物理的理論結構充分地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准,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數學在精密性這方面相對來說不像物理那般,而是用嚴謹性來形容。
3、起源不一樣: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物理則是起源於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
㈩ 數學系和物理系哪個更難
哪個比較難學這個見仁見智,
初等數學和初等物理都只是基礎
都很實體化,只是一個要求准確一個要求精確
到大學這兩個專業都是神聚集的地方。這里的物理可能會比數學實際一些,但也無法說哪個就是好學一些,不過物理好數學一定好這話不虛,在一定意義上,能解決物理問題多數靠的是數學積淀
總體難度應該差不多,對個人來說要看天賦,有些人對數字天生敏感,有些人對物理過程的判斷有一套,看適合哪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