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6下
1.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答案
一.
他現在想讓桃花心木自食其力,以後就不會死了。
二.
①.不知道
②.在一個地方工作很好,突然沒得幹了。
………………
③因為桃花心木已經會自己找水了!
三.你自己在課文里抄一下o(∩_∩)o
2. 小學語文6下的完全解讀好還是小學教材全解好
完全解讀好 ,比小學教材全解具體,適用於自學。
3. 小學語文6年級上下冊全部成語
六年級上冊 1.雕梁畫棟:指有彩繪裝飾的很華麗的房屋. 2.巧奪天工:形容技藝巧妙,多指工藝美術. 3.獨具匠心:具有獨到的靈巧心思,指在技巧和 藝術方面有創造性. 4.引人入勝:指美妙的境地或生動的情景.現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5.古色古香:形容書畫,器物等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 6.餘音繞梁: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老套子. 8.雅俗共賞:舊時用來形容某種藝術作品,各種人都能夠欣賞. 9.美不勝收:形容好的東西很多,看不過來. 10.膾炙人口:比喻好的詩文為人們所稱贊和傳誦. 11.曲高和寡:舊時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和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不多. 12.妙筆生花: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13.陽春白雪:用來比喻較高級的文學藝術作品,經常與"下里巴人"對比著用. 14.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風格灑脫.也指書法速度很快,形容書法筆勢雄健活潑. 15.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16.別具一格:具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六年級下冊百煉成鋼 :比喻經過長時間的多次的鍛煉,變的堅強
發憤圖強 : 發憤,決心努力 圖,謀求 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富國
堅持不懈 :懈,鬆懈 堅持到底,一點也不鬆懈
迎難而上 :迎著困難前進
集思廣益 :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群策群力 :策,計策主意 指發揮集體作用,大家一起想辦法、貢獻力量
革故鼎新 :革,改變,除去 故,舊的 鼎,音頂 鼎新,更新 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標新立異 :標,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異,不同的,特別的 原指特創新意,立論與人不同。後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明與一般有所不同
獨出心裁 :獨,單獨 心裁,指個人心中的設計或籌劃 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後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舉一反三:反,類推 比喻從一件事情上類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實事求是 :本指根據實證,求得正確的結論,後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客觀的處理問題
各抒己見 :抒,抒發,表達 每個人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不恥下問 :不恥,不以為恥 指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觸類旁通 :觸,碰,遇到 旁,別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從而類推了解同類的其他事物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經很好了,還要求更好
古為今用 :批判的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社會政治服務
4.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電子版
fb462小學語文全套電子課本(含人教版和部編版)pdf格式
├──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上冊電子課本
|├──2018秋季新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電子課本.pdf51.35M
|├──部編六上.pdf28.93M
|├──部編四上.pdf82.33M
|├──部編五上.pdf29.82M
|├──新版部編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pdf6.71M
|└──義務教育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本(部編本).pdf13.60M
├──部編版1-6年級語文下冊電子課本
|├──部編版最新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本.pdf9.61M
|├──部編版最新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本.pdf12.07M
|├──部編版最新語文一年級下冊電子課本.pdf10.72M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下).pdf17.55M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下).pdf16.68M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下).pdf23.35M
└──人教版1-6年級課本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pdf12.73M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pdf11.42M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pdf15.41M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pdf16.91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pdf14.83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pdf14.27M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pdf16.38M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pdf16.26M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pdf15.94M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pdf16.58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pdf10.31M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pdf12.25M
地址:網頁鏈接
5.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孫漂流記》原文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魯濱孫,是個英國人。他喜歡航海和冒險,因此到過許多危險,但他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魯濱孫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船上的桅桿吹斷了,船也翻了,同伴們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沖到海島邊。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他又冷又餓,流落到這種地方,怎樣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海面上也平靜下來。等到潮水退了,魯濱孫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離岸並不遠。他就找了一些木頭做成木筏。劃到船邊。在船艙里,魯濱孫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續搬到岸上,還帶回沒有淹死的一條溝,兩只貓,這使他在凄涼中感到一絲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許多錢,但錢在孤島上又有什麼用呢?
現在首先需要一個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曬雨淋。魯濱孫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隻,以便請求援救。
魯濱孫在島上定居下來,過著寂寞的生活。他沒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裡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並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後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在圍牆里,不久長出了嫩芽,後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復種收,到了第四年,終於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十八年過去了。有一天,魯濱孫忽然發現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他恐懼萬分,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於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羊。在這種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兩年。魯濱孫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這使他聯想到他們野蠻的宴會。魯濱孫在恐怖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
他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後,終於看到三十多個野人乘著小木船上岸了。他們拖出兩個倒霉的同伴,宰殺了其中一人,另一個則掙扎著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魯濱孫住所的方向。魯濱孫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野人,於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魯濱孫給被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他開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為他的好幫手,也漸漸學會了說話。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增加了幾個羊圈,曬了更多的葡萄乾。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國、回到文明省會去。
有一天清早,魯濱孫被「星期五」喊醒,原來有一艘英國船隻上發生了叛亂,水手們綁了船長。魯濱孫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
6.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 石
(清)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蘇軾
游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千萬和春住。
我也是六年的哦,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7.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兩小兒辯日》原文及注釋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