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圖形
Ⅰ 幼兒園小班數學連圖形教案 連圖形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在表格的相應位置勾畫記錄圖形的三項特徵。 2、能根據表格勾畫出的三項特徵,選取圖形並貼在表格的相應位置。 3、積極參與討論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意見。 教學准備: 教具放大的表格,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固體膠、學具幼兒操作卡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 1、認識圖形特徵表格。 出示圖一。「這是一張表格,表格的第一排上都有些什麼?我們一起讀一遍。」「誰來說說第一排上有哪幾種特徵標記(大小、顏色、形狀)。」「表格的第一行有些什麼?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圖形?」「這些圖形的特徵,我們在表格上能找到嗎?」 2、學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徵。 「今天我們就要在表格中勾畫出每個圖形的大小、顏色、形狀的特徵,打勾的時候一定要對照第一排的特徵標記,勾在這個圖形同一排的位置上。」「現在我們先來勾畫第一個圖形的特徵,誰能告訴我們在哪一排勾畫?」(請幼兒指出)「大家說出它的特徵,老師來勾畫,我們一起來檢查勾畫的位置對不對?是不是這個圖形的特徵。」幼兒集體講述圖形特徵,教師隨之勾畫。「誰來勾畫第二個圖形特徵?我們一起檢查勾畫的位置對不對?表示的特徵對不對?」 3、學習根據勾畫的特徵選貼圖形。 「仔細看看這張表格與第一張有什麼不同?它是請小朋友干什麼?」「我們一起把第一排的三個勾讀一讀。」「誰來根據這一排勾畫的三個特徵選圖形,並給它貼在應該貼的位置?其他的小朋友幫助檢查。」「大家看他做得對嗎?為什麼?」 二、小組活動。 1、為圖形勾畫特徵。 「請你為圖形勾畫出大小、顏色、形狀的特徵。一定要在與這個圖形同一排的位置上打勾,勾畫後把三個勾連起來讀一讀,看看與前面的特徵是否一樣。」 2、5以內的分解與組成。 三、活動講評。 挑選做的有問題的操作紙講評。
Ⅱ 數學反思
數學
Ⅲ 幼兒園大班朗朗趣味數學下冊教案
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Ⅳ 幼兒園中班圖形拼擺教學反思
中班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自製的「小路」,上面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操作的圖形、小筐若干;小熊頭飾、小動物的家;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環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石頭」的不同。 2、引導幼兒撿起自己喜歡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觀察小路,說說小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坑填好。 3、幼兒思考並嘗試操作,教師根據情況適時引導。 4、引導幼兒發現,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變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從而理解圖形之間存在的轉換關系。 三、伴隨著音樂,幼兒和教師一同歡快地走出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有趣的圖形活動反思: 在認識了多種幾何圖形以後,在智力區我們投放了許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圖形供幼兒拼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到這兒來利用圖形拼擺出各種畫面:如火車、汽車、飛機、房子、大樹、小鳥等。可是在一次游戲中,有兩個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原因是自己擺的房子都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而當時盒子中只有一個合適的,兩人都握著正方形,誰也不願松開。於是在我的引導下,一名幼兒用兩個三角形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兒看見了覺得很有意思也紛紛來嘗試。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長期以來幼兒在拼擺過程中都是用圖形直接來當作物體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夠了或是長方形不夠了,孩子就只會爭搶。我想應該讓孩子理解圖形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可以用別的圖形組合在一起來替換所需要的圖形,如果獲得了這種經驗,孩子們的拼擺活動會更加豐富,思維也會變得靈活起來。因此我設計了今天的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此次教育活動的目標是: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我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復習、鞏固認識的圖形: 活動開始我鼓勵幼兒撿一些不同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小石頭是什麼形狀的,這樣對每個圖形的外形特徵加深印象,為他之後的填坑活動奠定基礎。 二、在玩兒中學 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數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在引導幼兒撿圖形的環節上我設計成撿石頭要去建房子,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萌發他們助人為樂的情感;創設小動物的家這樣溫馨的背景環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直接利用小路作為活動場所,讓孩子們在邊玩兒填坑的游戲中邊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提供幼兒充分探索、嘗試、思考的空間和條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如:是什麼形狀的、有大又有小。為的是讓孩子明白要想辦法來獲得這些圖形。同時教師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坐在小路的兩邊,把身邊的坑填滿,不能漏洞,也不能讓石頭疊放在一起,這些提示語會引導著他們不斷嘗試、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設計的坑多數都大於幼兒手中現有的圖形或是沒有這樣的圖形,一塊石頭不可能直接填滿,這就給孩子創設了難題,促使他們想辦法用多個圖形拼在一起來解決問題。可是哪些圖形更合適呢?這就激發了幼兒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過程。 3、考慮到難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個圖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圖形,這讓能力強的和能力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願意參與活動。 四、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鼓勵。重在啟發、引導幼兒嘗試操作: 在幼兒嘗試、探索、發現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看到好的做法及時鼓勵、肯定;看到幼兒遇到困難時,啟發全體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並不斷地歸納、總結,引導幼兒感知圖形間的轉換關 系。
Ⅳ 幼兒園小班圖形教案怎麼寫
幼兒園小班圖形教案參考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的形式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按要求正確分圖形。
2、體驗游戲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小兔、小豬、小熊圖片各二張,各種圖形餅干若干,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車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除了有很多客人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外,還有幾個朋友來做客。我們一起來是誰吧2、出示圖片,說一說:說說它叫什麼名字?並請幼兒像小動物問好。
噢,原來是小兔子,小熊,小豬來啦。
3、小動物來做客,你們拿什麼好東西來招待他們呢? 你們帶了嗎,沒有老師這准備了一些餅干,我們一起來分給他們吧!(通過教具吸引幼兒的眼球,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提出問題,認識圖形。
1、你們看,老師准備了一盤餅干。(教師出示一盤有各種圖形的餅干)2、師:咦,你們看看這盤子里的餅干是一樣的嗎?它們都有哪些不同?(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3、師:你們知道為什麼不一樣嗎?因為小兔子說他喜歡吃三角形的餅干,小熊喜歡吃圓形的餅干,小豬喜歡吃正方形的餅干。(邊說邊在小動物的旁邊貼一個相應圖形的餅干)
三、分一分1、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
師:現在老師已經告訴你們小動物們喜歡吃什麼樣的餅幹了,老師要考考你們,看你們記住了沒有。
2、分一分:請個別幼兒來分一分說一說。邊分邊說。
3、請幼兒集體來分一分。
4、一起看一看有沒有送錯的餅干。(通過認一認環節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並說出不同圖形的名稱。讓幼兒進行初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特徵特徵。分一分環節,通過幼兒親身體驗。在分和說的過程中幼兒進一步認識區別不同的圖形。)
四、到小動物家做客師:小動物們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歡吃的餅干,他們很開心。為了表示感謝,邀請小朋友到它們家去玩。不過,小動物們說家離這兒很遠,需要乘火車去。你們看他們給我們寄來了火車票,這些火車票可有趣啦!上面都畫有不同的圖形,和小動物的照片。看,這張火車票上有什麼圖形?是誰的照片呢?是小兔子,上面還有他喜歡吃的三角形餅干圖形。這張呢?唐老師說去誰家的時候你們就要拿出到他們家的火車票。
1、去小兔子家做客。
幼兒拿出相應的車票,老師看幼兒是否拿錯了。小兔子拿出了它最喜歡的三角形餅干分給小朋友。謝謝小兔子。我們去小熊家吧。給小兔子再見。
2、去小熊家做客。同上3、去小豬家做客。
4、我們再開著火車到別的地方去玩吧。
結束活動:這一環節起到一個加強鞏固的作用,通過游戲讓幼兒加深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也保持住了幼兒高漲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對書寫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圖形分類》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顏色特徵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幫圖形寶寶排隊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在組織形式上,我採用集體活動、游戲活動、小組操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
Ⅵ 急求幼兒大班下學期好的數學公開課教案,要求操作性比較強的
大班計算活動《快樂數學》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嘗試看圖口述並懂得運算。
2、培養幼兒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體驗數學的魅力。
活動准備:
1、10以內加減算式卡片若干張,加法圖片若干張,口述圖片5張。
2、搶答器(鼓、腰鼓、鑼)三個,統計牌一個,唐老鴨、米老鼠、小熊圖片各一張。
3、水果卡片若干,禮花一個,勝利、失敗、歡快的音樂各一首。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師: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快樂數學大本營,我是快樂數學欄目主持人——小問號。我們欄目的口號是:快樂數學,快樂無限!我們現在大聲的把口號喊出來:快樂數學,快樂無限!ye!首先我要向你們介紹今天的三個方隊,貼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隊,歡迎你們!貼有唐老鴨的是唐老鴨隊,歡迎你們!貼有小熊的是小熊隊,歡迎你們!米老鼠、唐老鴨、小熊都很喜歡吃水果,今天我為你們准備了許多的水果,你們想要得到水果嗎?那我們馬上進入快樂數學第一關。
二、快樂數學第一關。
1、師:第一關:必答題。三個方隊的每一位選手都要回答一道題目,每答對一題,獎勵一個水果。答錯不獎勵也不懲罰。但要自己獨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選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貼到自己隊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現在請各隊的一號選手答題。
2、師:答題開始。請聽題3+3=?(教師請三位選手輪流回答)幼兒:3+3=6 師:(出示正確答案)回答正確,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獎勵。
3、師:現在請各隊的二號選手答題。(依次進行)
小結:第一關六輪必答題結束,我們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得數,某某隊得到幾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板書)小朋友看哪個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米老鼠隊現在暫時領先,但唐老鴨和小熊也不要氣餒,在後面的環節里,你們還有機會。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環節——快樂數學,第二關。Ye!
三、快樂數學第二關。
1、師:第二關「我說你來算」。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圖片,我給它編了一段話,請你算一算,我的圖上有幾只小動物?(花園里有兩只蝴蝶,又飛來兩只蝴蝶,一共有幾只蝴蝶?)小朋友請你算一算。
2、我這里還有一張圖片,誰能象我一樣給它編一段話,讓我來算一算。
(1)、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口述。
(2)、教師完整講述,並板書:2+3=5
3、我這里有三張圖片,每個方隊一張,請你們把圖片編成一段話,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裡。
4、挑戰開始:米老鼠隊可以選擇唐老鴨隊和小熊隊當中的一隊接受挑戰。師:你們選誰?唐老鴨隊接受挑戰,請聽題。(唐老鴨隊可以是任意隊員答題。答題是否正確由挑戰隊判斷,答對拍三下,答錯拍一下。)恭喜唐老鴨隊得到一個水果。現在請唐老鴨隊出題。
5、小結:在第二關中,三隊編的都很好,我給三個方隊都加上一個水果。我們再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個數。(表揚第一名,鼓勵其他隊)
四、快樂數學,第三關。
1、第三關,搶答題。我出示圖片,你們用數字算出來。比如:這張圖片你回怎麼算:(2+3=5)對!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算。
2、我請每隊的數字6當隊長,請隊長那出凳子後面的樂器當搶答器,當我那出圖片說:搶答開始。注意:隊長必須在我說開始之後才能敲響搶答器。好!准備!搶答開始。
3、小結:搶答環節米老鼠隊幾個水果?唐老鴨隊幾個水果?小熊維尼隊幾個水果?
五、統計
1、三關過後,我們來看各隊的水果得數。(幼兒唱數,教師統計)某某隊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隊和某某隊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鴨還有小熊維尼非常高興,給我們送來了禮花,我們一起慶祝一下(教師打出禮花)跳起來吧!
2、結束:現在我們到教室里繼續慶祝。(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大班計算《小熊請客》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培養幼兒多樣性思維。
活動准備:
小熊圖片一張、,三種不同顏色的氣球若干
小熊的家、三條小路、小兔、小貓、小雞、蘿卜、小魚、小蟲
橡皮泥、小棍、籃子、石塊(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小熊送氣球》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氣球排列的規律
師:小熊送來了漂亮的氣球,調皮的小熊還讓氣球排成隊。聰明的小朋友看看,這些氣球怎麼排隊的?
二、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導幼兒發現並嘗試接著規律排列。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三條路的不同點,並請幼兒說出每條路面上石塊的排序規律。
師:(操作玩具小熊)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裡去做客,它要求每位好朋友各走一條不同的路,並說一說走了一條怎樣的路。三位好朋友有些著急了,我們願意來幫幫它們嗎?
小兔:按兩種不同顏色的石塊來排列
小貓:按石塊的大小,一塊大兩塊小的規律排列
小雞:按不同形狀排列
2、請幼兒幫助小動物鋪路。
師:大灰狼聽說小動物要去小熊家,就把路給破壞了,小朋友來幫助他們鋪路吧!如果你能將道路按原規律鋪好,好吃的點心就會出現了哦!
(幫助小兔鋪好路,出現蘿卜)
(幫助小貓鋪好路,出現小魚)
(幫助小雞鋪好路,出現小蟲)
三、幼兒按排序規律做冰糖葫蘆
1、教師強調冰糖葫蘆要有規律地排序。
2、幼兒用橡皮泥自由做冰糖葫蘆,教師巡視。
四、活動評價和小結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徵並進行分類。
區域活動一:分圖形
准備;○、△、□幾何圖形若干,每種形狀有2種顏色、2種大小,小籃子若干。
過程:師:「弟弟妹妹要玩拼圖游戲,可是這些圖形都混在一起,他們不容易很快找到想要的圖形,怎麼辦呢?」(讓幼兒思考後說一說,然後教師再提出操作要求)「想一想,這些圖形可以怎麼分?小朋友可以一起商量,看你們能找出幾種不同的分法。」
區域活動二:娃娃超市
准備:絨布玩具、飲料瓶、塑料恐龍、塑料水果、衣服、玩具汽車、積木等
過程:師:「娃娃超市現在有一批東西亂糟糟的,經理可頭疼啦。他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怎麼幫呢?」(可以提示幼兒:小朋友都去過超市嗎?超市裡的東西是怎樣擺放的)「對,超市裡的東西都是把一樣的東西整齊地放在一起。」
區域活動三:塗色
准備:相似的物體若干
過程:給相同的物體塗上相同的顏色。
游戲:找朋友
玩法:給每個幼兒發一張不同數量的印章卡,當音樂起時,幼兒快速找朋友,音樂停時,找到同數量印章卡的幼兒手牽手出教室。
認識三角形 教學方案
目標
使幼兒通過感知和觀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稱和特點,能找出生活中相應形狀的實物來。
准備
1. 圓形紙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紙板或這種形狀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兒分組的數准備)。
兩根約4米長的繩。
2. 彩紙或白紙剪成的可重疊比較的等邊三角形和圓形每個幼兒各1個。
3. 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過程
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徵
教師出示三角形的實物,讓幼兒觀察並輪流觸摸邊緣,說一說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徵,數一數
它們有幾個角。
2. 找實物
教師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讓幼兒回憶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這種形狀的物品,如小
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等。
3. 認識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徵
教師將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筆沿邊緣勾畫出物體的外形輪廓,告訴幼兒三角形的名稱,
教幼兒正確的發音。然後教師請幼兒拿出紙製成的三角形和圓形,重疊起來進行觀察比較,並說
一說三角形的特徵,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4. 做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頁的練習。
大班數學活動 量沙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裡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於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於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 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准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麼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並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並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麼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範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後用工具刮平)
3、 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 統計運沙次數
(2) 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 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 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麼樣?
(2) 幼兒操作
(3) 統計數據
(4) 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麼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Ⅶ 幼兒園小班認識圖形 三角形 圓形,正方形教案
小班三優課教案 數學《認識圖形》-
活動名稱:我的數學《認識圖形》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認識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徵。
2,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喜歡辨認生活中的圖形。
3,培養幼兒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1,魔術盒,長方形的禮物盒,正方形的餅干,三角形的三明治。
2,掛圖,長長的火車,房子。
3,操作準備、毛線。
活動過程:1,熱身活動
·教師幼兒相互問候。
——小朋友小朋友上午好!
——老師老師上午好!
2,教師通過小小故事<恐龍打電話>引入魔術盒變魔術。
——昨天晚上老師正准備睡覺的時候電話突然響了,老師拿起電話一聽是恐龍哥哥給我打過來的,恐龍哥哥告訴我這個魔術盒裡面可以變去很多小禮物哦,而且還可以變去很多好吃的東西哦,我一聽太好了,那我就想要是變去很多好吃的東西了我就和小三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可是啊在老師變的時候必須要小朋友一起大聲的說123變變變才能變去禮物哦!
——通過變魔術變出長方形的禮物盒,然後老師進行提問:小朋友們你看是禮物盒,這禮物盒裡面會裝什麼東西呢?它可以裝下什麼東西呢?通過的小朋友的討論,老師提示禮物盒的形狀,然後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長方形的特徵,長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而且上下兩條邊都相等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然後老師問小朋友誰想要禮物啊?老師請坐的最好的小朋友打開禮物盒(這時候教師協助幼兒打開禮物盒)哇~小朋友一看是個正方形的餅乾和三角形的三明治,老師說請小朋友吃餅乾和三明治,但是在吃之前小朋友要先認識它們哦,老師這時候讓幼兒了解正方形有四個角,四條邊,而且四個角都是一樣大,四條邊都一樣長,三角形有三個角,有三條邊。在初步認識圖形後老師激發幼兒認識圖形的興趣,老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生活中除了餅干是正方形還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形的?教室里有沒有正方形了?除了禮物盒是長方形還有什麼地方看見過長方形?
——在幼兒園討論後老師出示;掛圖,長長的火車,讓幼兒觀察和欣賞,老師講述原來火車身是長方形,三角形也可以當火車頭哦!房子原來是正方形和三角形做成的。通過講述讓幼兒知道原來圖形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
3,為了讓幼兒更一步的認識圖形,動手操作。
——出示毛線,老師示範,一根毛線相連在一起做去四個一樣的角然後把四條邊做的一樣長,簡單的正方形就出來了,同樣的方法可以引導幼兒做長方形和三角形。讓幼兒體會從中的樂趣!
4,課程結束,表揚操作圖形棒的幼兒,鼓勵不會操作的幼兒。最後一起分享長方形禮物盒裡面的正方形餅乾和三角形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