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小游戲
A. 求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的小游戲
你可以參照以下的方法看看:
一、師生互動緩和課堂氣氛
在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還是配合老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更多的學生還是扮演著「群眾演員」,任憑教師擺布。事實上,處於不同狀態的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斷變化的需求和能力,師生的共同活動能使機械、沉悶的課堂呈現一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同時也會改變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現象。這就得要我們教師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把這一過程靈活的組織成全班性的活動,並且能讓自己也參與其中,我相信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先自己讀,然後指名學生找夥伴朗讀對話,這時我走到一位平時不愛舉手的男同學旁邊,請他和我一起朗讀,之後我對他說:「我們倆合作真愉快1經我這么一說學生紛紛舉手要和我一起合作朗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二、創設情景調動課堂氣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理、疑問心理、愛美心理和活潑好動的特點。作為老師因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交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情景。在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具體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以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如我在教作文《記一次游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課堂情景。我與學生一起玩貼鼻子的游戲,自然,這個游戲其樂無窮,學生個個開懷大笑。在游戲中,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游戲過程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同時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感觸,一節課里學生的熱情始終高漲。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寫作文「寫什麼」,「怎樣寫」兩大老大難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課堂氣氛會更活躍些的。
三、以表演渲染課堂氣氛
語文新課程標准闡述了語文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本內容的豐富性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表現美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據。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語文課的人文優勢調控好課堂氣氛。例如我在教學《小鎮的早晨》中,有這樣一段話「……農民面帶微笑,甜甜地訴說著自己的產品價廉物美。」我就讓學生展開想像說話,如果你是那位農民你會怎樣訴說自己的產品價廉物美,一下子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做起了小買賣。接著,我就讓學生解釋「價廉物美」的意思。這樣一來既落實了課文的知識,又使課文之外的「虛」得到了深入發展。所謂「虛」就是指課文內容外的知識點,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平台,通過學生來表現的東西。
四、贊許學生積極提出問題
在課堂上學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確的猜想,或者是一種應急性回答,或者設想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構思以前出現的一些新奇觀象等。由於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一些教師不願活躍課堂氣氛,不敢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於是課堂上老是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講,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的接受知識。偶而有學生對某個問題舉手發表一些個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學生的這種直覺思維視為「異端」,大聲喝斥,要麼說學生是「胡思亂想」,或者給其扣上一個「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的大帽子…
五.課堂上實時的將一些通俗的笑話,或者讓他們唱歌之類的都回又很好的效果
B. 數學課堂智力游戲
9個蘋果啦之類的。這些直接教就好了,現在的教育越來越無聊,素質教育就是這么無聊。直接教好了。
不行就拿水果,玩具啦,動物啦之類的當例子吧
C. 求小學4年級數學課堂上可以在座位上玩的課間小游戲,一共就4個同學,請敘述詳細一點
目測您應該是老師吧。
24點這個游戲可以推薦一下,之前經常玩的~~
拿一副撲克牌,回把裡面的數答字卡片都取出來(10除外
然後打亂放在桌上。
規則很簡單,先是每人(四人)隨便抽取一張放在桌上,然後看誰先將四張卡片上的數字組合成24(加減乘除不限,而且四張卡片上的數字都要用到
恩就是這樣,覺得好就採納了吧~~~
D. 誰能提供些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
按一定小組輪流報數(1、2、3....)報到老師規定的數的倍數那個人起立報。
搶三十,也是輪流報數(二人),可報一個或兩個數,搶到三十算贏。
低年級可模擬做買賣。
E. 數學課堂小游戲
1、《10以內數的組成》:教師在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可以設計一個「碰球」的游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如先出示數字8,對學生說:「嗨、嗨,教師的3球碰幾球?」學生可以說:「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學生說出的數必須與老師說的數合起來是8。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說出碰球的數,於是10以內數的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
2、《10以內的加減法》: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學生最喜歡和老師一起參加「乘車游戲」,游戲之前,教師需要准備一些司機頭飾和算式卡片,把它們發到每個學生手中,游戲開始了,得到司機頭飾的學生就當小汽車司機;
戴上頭飾神氣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教師一般也是戴上頭飾當「小司機」,每個頭飾上寫了一個10以內的數,拿到算式卡片的學生就根據自己卡片上的得數去乘坐不同的「汽車」,全部上車之後,由司機驗票,乘錯車的被罰下車,驗票結束之後;
司機就帶領乘客在音樂聲中「坐車」,因為有教師的參與,所以孩子們顯得特別興奮,他們都想坐上教師的車,都為能跟老師一起做游戲而感到自豪。
3、《有餘數的除法》: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分水果游戲:「六一」兒童節到了,教師們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准備了一些水果,請小組長打開水果箱,將本組的水果每人分5個。
學生分完後發現:15個蘋果,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給3個人;16個梨,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1個;18個香蕉,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3個……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這樣,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到發現問題,在他們心靈上初步有了「余數」的痕跡。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討論中悟理、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
4、《加、減混算》:在學習加、減混算時,課一開始,教師可以問學生:「小朋友,你們乘過汽車嗎?」同學們齊聲回答:「乘過。」「好,下面同學們來做『乘汽車』的游戲。」錄音機播放出小汽車喇叭聲響的音樂,有6位學生上來乘汽車,到站後下去3人,又上來2人,學生通過看到的情境,馬上能順利地編出兩步計算的生活中的數學題,計算就更不在話下了。
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講課交融在一起,在游戲活動中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5、《乘法口訣》:復習乘法口訣時,教師設計算12的游戲,讓學生任意選擇四個數字來比賽算得數12。游戲前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誰第一個算出來就是優勝者,大家為他鼓掌。」這時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不甘落後。
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了一道又一道,結果下課鈴響了,學生一個也不願意下課,還一個勁地說:「老師還有一種……」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積極思維的心向,培養了初步的競爭意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平時,教師還經常帶領學生做一些競賽游戲,如投籃比賽、接龍比賽、指得數比賽等等。
F. 小學數學課前小游戲
2排方格(每排的方格要連在一起的啊),每排在7到10個左右吧,2排格子個數可以一樣,也可內以不一容樣。
2個人分別在格子中畫「圈」和「叉」,一個人先,一個人後,一個人從左到右畫,另一個人從右到左畫(不能一個隔一個畫)。
每個人每次只能在一排里畫,個數不限。
假如一個人畫到最後,沒有格子可畫時,這個人就輸了。
這是2個人比賽。
這個考驗的是邏輯思維,掌握秘訣就行了。
記得以前和數學老師玩時不知道訣竅,所以每次都輸。
還有就是每個人0、1、2.......這樣報下去。每當這個數字中有3 或為3的倍數就拍手。不該拍手時的拍手,該拍手時沒拍手,就隨意怎麼處置。
以前玩的時候,記得到30之後全亂了,因為31、32、33......39都要拍手,所以很多人反應不過來。
G. 求數學課堂上的小游戲
規定一個數,誰說到誰就輸。而每個人不能說超過3個數,按順序數下去,叫什麼我忘了,我們班玩過,名偵探柯南真人版中也有這個游戲,挺考驗戰略的,活躍氣氛啊,不錯哦~~~
數青蛙也好玩啊,小時經常玩,一隻青蛙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越到後面越有趣哦。。
H. 數學課堂互動小游戲
幾年級啊!如果是一年機。撲克游戲,兩張或三張撲克加,誰算得快,按撲克點積分,最後按分給獎勵。二年級的話。乘法,內容一樣。
I. 數學課堂上的小游戲有哪些
你可以說,上課回答了問題的可以得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