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的歷史
1. 姓氏 牛 的來歷
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皇帝商湯的後裔。周武王滅紂後,封商朝貴族微子於商丘(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牛父,官任宋國司寇(掌管刑獄)。宋武公時,游牧民族西戎長狄人屢次犯宋,牛父曾率軍敗敵於長丘。後在一次作戰中,不幸壯烈殉國。
因其為國而死,後世子孫即以其字為氏,稱牛姓。他們尊牛父為牛姓的得姓始祖。
(1)牛的的歷史擴展閱讀
姓氏名望
1、牛莉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空軍電視藝術中心女演員。2013年,憑借主演的家庭倫理劇《新女婿時代》獲得首屆「央視中國電視劇年度明星盛典」十佳演員稱號 。2015年,憑借主演的農民史詩劇《老農民》獲得第11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2、牛根生
內蒙古人。企業家、慈善家,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全球捐股第一人」。
2. 牛有什麼歷史
范達爾是大德魯伊瑪法里奧的徒弟。這個就是他的來頭。
在瑪法里奧去翡翠夢境修行時,他代替瑪法里奧,管理德魯伊以及暗夜的事務。
說道歷史的話,比較遠的是在流沙之戰時,他是暗夜軍團的總指揮,但他的兒子死在了蟲子手下(說足更恰當。。。) 然後他就有點神經搭錯了。 流沙之戰的最後,龍族犧牲自己把蟲子困在希利蘇斯的結界中,等待英雄出現制服蟲子,但鹿盔背叛了與龍族的盟約,把打開結界的鑰匙--節杖摔碎了。(安其拉開門任務有詳細說明)
比較近的是他在原來的世界之樹諾達希爾(海加爾山那棵)毀滅之後,一意孤行,重新種了一棵世界樹,也就是泰達希爾---暗夜的老家。雖然瑪法里奧等人有勸阻,但他不聽。他覺得暗夜為了抵抗燃燒軍團把自己永恆生命的根源--諾達希爾都犧牲了,就應該再種一棵恢復這種永恆的生命。巨龍們覺得他的行為很自私,不再為新的世界樹祝福,所以暗夜不但沒有回復永恆的生命,新的世界樹的生長也出現了問題,我們可以從遍布泰達希爾的魔苔以及樹周圍生命的變異看出這種不良的影響。
還有就是他雖然是大德魯伊,但他剛愎自用,和月光林地的關系非常差。艾澤拉斯有很多任務提到過這一點。而他和暗夜另外一個領導者,他的師母泰蘭德關系惡劣。安其拉開門任務里,瑪法里奧尋求泰蘭德幫助特意繞過了他。你去見范達爾的話,點擊他出的音效里有一句:我認為泰蘭德根本沒有領導暗夜的潛質(好像是這么說的)
凱恩是牛頭人的酋長。牛頭人和獸人是遠親。薩爾來到卡利姆多的時候正碰上凱恩帶領族人遷徙,然後薩爾幫助了他。後來他又幫薩爾救了雙足飛龍。之後兩人就成了兄弟。再後來,他和薩爾一起救回了地獄咆哮。
巫妖的話有巫妖王,還有克爾蘇加德,西瘟疫的那個,還有通靈學院里的那個。
3. 古代關於牛的歷史事件
火牛陣
火牛陣,戰國齊將田單發明的戰術。燕昭王時,燕將樂毅破齊,田單堅守即墨(今山東平度)。前279年,燕惠王即位。田單向燕軍詐降,使之麻痹,又於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猛沖燕軍,並以五千勇士隨後沖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田單乘勝連克七十餘城。但是火牛陣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國共內戰時,國共雙方都曾試過火牛陣,但效果都是失敗收場,被火驚嚇的牛群非但不會沖向敵營,反而在原地亂撞,造成極大傷亡。
庖丁解牛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著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4. 牛的歷史,比如最早從哪裡開始馴養……
1、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現,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 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2、馴化的牛,最初以役用為主,比如種水稻。以後,特別是18世紀以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消費需要的變化,除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黃牛仍以役用為主外,普通牛經過不斷的選育和雜交改良,均已向專門化方向發展。如英國育成了許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種;歐洲大陸國家則是大多數奶牛品種的主要產地。英國的兼用型短角牛傳入美國後向乳用方向選育,又育成了體型有所改變的乳用短角牛。
3、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原始社會產生了食物剩餘,從而出現了交換,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4、 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因為早期恆河流域的農耕十分仰賴牛的力氣,牛糞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與生機。
西班牙則是將牛當作冒險娛樂的對象,例如專業的鬥牛與常民化的奔牛活動。利用牛對紅色敏感的特性,藉著激怒牛隻然後由鬥牛士與之決斗。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鬥牛場面壯觀,格鬥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重要項目。
現代飲食文化中,牛排或牛肉是很重要的飲食西化指標,有時甚至會用來當做衡量經濟貧富的象徵,例如希特勒曾提倡他的政見:「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
5. 屬牛的歷史人物
屬牛的名人:奧巴馬(1961)、許榮茂(1950)、李四光(1889)、劉德華(1961)
屬牛的性格:為人正直、純朴,勤勉踏實,執拗堅毅,富於耐性,有豐富的同情心,思考力強,做事仔細,堅持己見。
屬牛的愛情:外表冷漠嚴肅,內心熾熱,不善表達,矜持理智,忠於家庭,愛護親人,缺乏浪漫情調。最佳配偶:肖鼠、雞、蛇。
屬牛的職業:學者、作家、律師、新聞記者、醫生、護士等。
屬牛的運氣:節約自儉,晚年宏圖大展,財運亨通。
屬牛的忠告:有我行我素的強烈個性,容易偏激,注意開闊心胸,不宜獨斷專行。
6. 關於牛的歷史
1、多數學者認為,普通牛最初馴化的地點在中亞,以後擴展到歐洲、中國和亞洲。亞洲是野牛原種的棲息地,迄今仍有許多在原地生活於野生狀態中,而在歐洲和北美則除動物園和保護區尚存少數外,野牛已絕跡。中國黃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許多地方發現,如大同博物館陳列的原牛頭骨,經鑒定已有 7萬年。安徽省博物館保存的長約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區更新世晚期地層中發掘到的。此外,在東北的榆樹縣也發掘到原牛的化石和萬年前牛的野生種遺骨。
2、馴化的牛,最初以役用為主,比如種水稻。以後,特別是18世紀以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消費需要的變化,除少數發展中國家的黃牛仍以役用為主外,普通牛經過不斷的選育和雜交改良,均已向專門化方向發展。如英國育成了許多肉用牛和肉、乳兼用品種;歐洲大陸國家則是大多數奶牛品種的主要產地。英國的兼用型短角牛傳入美國後向乳用方向選育,又育成了體型有所改變的乳用短角牛。
3、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原始社會產生了食物剩餘,從而出現了交換,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4、 牛在印度教中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因為早期恆河流域的農耕十分仰賴牛的力氣,牛糞也是很重要的肥料,牛代表了印度民族的生存與生機。
西班牙則是將牛當作冒險娛樂的對象,例如專業的鬥牛與常民化的奔牛活動。利用牛對紅色敏感的特性,藉著激怒牛隻然後由鬥牛士與之決斗。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鬥牛場面壯觀,格鬥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重要項目。
現代飲食文化中,牛排或牛肉是很重要的飲食西化指標,有時甚至會用來當做衡量經濟貧富的象徵,例如希特勒曾提倡他的政見:「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與麵包」。
7. 在中國歷史上牛作為家畜何時出現
(1)1.我們在出土文物的考察中發現我國我國養牛的歷史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山東大汶口遺址和兗州王國遺址中,都發現作為家畜的黃牛和水牛骨骼。在浙江河姆渡遺址曾出土水牛頭骨16個。
2.殷商時期,養牛的規模已相當可觀。那時人們養牛主要作為食用和祭祀品。在建造屋宇時,古人奠基要埋牛頭;占卜時,要用大量的牛肩胛骨。相傳,殷代人王亥發明牛車,後人祭祀他時一次用牛多達四十頭。商代甲骨文中記載,商王有一次祭祀用牛達400頭。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婦好墓中,曾出土4件玉牛,其中的墨綠玉雕卧牛高5.8厘米,長11厘米,以新疆墨玉河中的籽玉雕成。它的造型別具一格,張口翹鼻,屈肢重尾,似在扭頭張望。這一獨特造型是因料雕琢而成,真可謂巧思佳構。在墓中同時出土的還有兩件石牛。此外,我國還出土了殷商時代著名的青銅牛鼎,司辛石牛,造型藝術也非常美觀別致
(2)1.與之相關的農業耕作方式有:用牛犁耕、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一牛挽犁牛耕法
(3)出現及影響:1..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用牛犁耕並逐漸推廣。耕犁的出現,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使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2.漢朝時期,農具得到改進,牛耕廣泛推廣。在政府的提倡下,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到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操作更為靈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也開始出現。
3.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嘉峪關都已採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細作、積糞肥田,後來還傳播到南方。
(4)兩漢時期,中越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不斷輸往中國。中國的鐵犁牛耕技術、水利工程技術也在越南推廣。
8. 歷史上姓牛的名人有哪些
1、牛嶠
字松卿(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一字延峰,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後人又稱「牛給事」。以詞著名,詞格類溫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現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集》)詩六首。
2、牛存節(853-915年)
字贊貞,青州博昌縣(今山東省壽光)人。本名禮,五代後梁太祖朱溫給他改了名並取了字,是五代後梁名將。
唐乾符末年(879年),追隨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後投靠後梁太祖朱溫,因大破蔡州、鄆州流寇深得朱溫賞識,此後隨朱溫南征北戰,大破李罕之、破魏博軍、克徐州、救邢州、獨破鄆城、死保澤州等,為後梁立下汗馬功勞。
3、牛金(生卒年不詳)
初為曹仁部曲將,周瑜軍數萬人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曹仁登城望,乃募得三百人,遣牛金迎戰。但對方兵力較多,牛金遂被圍困。曹仁親自殺入陣中救出牛金。
司馬懿使牛金輕騎餌誘蜀軍,剛交戰諸葛亮就退兵,追至祁山。蜀將馬岱入寇,司馬懿遣將軍牛金擊退,斬千餘級。公孫淵反,司馬懿帥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發自洛陽,後平定遼東。牛金官至後將軍。
4、牛僧孺(779年-848年)
字思黯,安定鶉觚人,唐朝宰相,牛李黨爭中牛黨領袖。
牛僧孺是進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等共同抨擊時政,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成為牛(僧孺)、李(德裕)之爭中牛派首領人物。
5、牛得草(1933年-1998年5月30日)
男,漢族,著名豫劇丑角大師,國家一級演員。河南省開封市人。原名牛俊國,牛得草是藝名。與陳素真、常香玉和唐喜成等大師一樣,牛得草在全國范圍內受到豫劇愛好者的喜愛。他技藝精湛,擅長丑角,唱腔詼諧幽默,自成流派。代表作品有《卷席筒》《唐知縣審誥命》等。
6、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
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
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