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慈利歷史

慈利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1-11 18:10:43

⑴ 湖南省慈利縣歷史上最大的官是哪個

莫儔,狀元,北宋吏部尚書、右丞相。
周敘,進士,明朝工部尚書、遼東巡撫。
孫道仁,福建都督,民國上將。
汪嘯風,海南省委書記。
黃炳秀,湖南省委書記。

⑵ 慈利有那些名人

吳賢鈞 男,1928年4月生,湖南省慈利縣人,土家族。副研究員。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湖南《愛晚詩社》秘書長。大學文化,在教學中創編了《新國際音標速成教學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圖書館工作中為讀者排憂解難,給廖世傑老師翻譯了學術價值很高的西德博士論文《鋁-硅合金樹枝狀晶形態學研究》萬余字,他藉此大膽創新,經過反復試驗,成果超前,後來他申請並出席了第25屆國際冶金學家年會,還擔任大會執行主蒿,被吸收為國際冶金學會會員,故此譯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很突出。在圖書館第一線工作中,取得了《對流通學理論和實踐的探討》的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流通學這一新學科,此論文被選入《湖南省圖書館學會1986年年會論文集》,並獲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學術研討會優秀科研成果教級一等獎(山東)、《論圖書館的歷史性轉變》獲湖南省圖書館學會優秀成果獎,《論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學術性》等十餘篇和英譯漢《共公圖書館的未來》、《哈佛大學圖書館近一個世紀管理機構的變革》等文被省以上書刊收入。新詩《路燈》獲92中外文學藝術作品大展文學類優秀作品二等獎(海南),散文《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獲"時代與美"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湖南);《賠菜籃》獲首屆"雪蓮杯"小小說全國徵文大賽新人獎(四川);傳統詩《喜慶香港回歸》參賽"興華特獎"獲第二名;(湖北)《抗洪精神頌》獲"百花杯"全國精短文藝作品大賽優秀作品獎(魯)。已被收入《中外名人辭典》(北京)。

⑶ 慈利縣的著名人物

1、莫儔

莫儔,湖南澧州慈利縣人,字壽朋。其父莫卞是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的進士,生於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卒於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壬辰科狀元。

莫儔是位才華橫溢的人,除書畫技藝精湛之外,還著有《真一居士集》、《內外製》、《四六集》等傳世。

2、張兌

張兌,原名張文悅,張家界市慈利縣五雷山麓張家塌人。張兌少時,聰穎過人,勤奮好學,元元統元年(1333)貢禮部,至正元年(1341)參加殿試中進士。

元順帝嘉其才,見其齒缺,賜名曰兌,授官荼陵州同知,後調德州牧,擢升丹徒尹。張兌在任時,公正廉潔,治績斐然,被徵召為翰林國史編修,後遷升為辰州路總管。

元末,棄官還鄉,隱居大維山(今五雷山),修金殿、觀音堂,重修火宮殿等,有《張公兌記》。

明洪武四年(1371),張兌又被起用為朝廷編修講讀官,食祿終身。兌學問淵博,尤以詩見長,有《溪堂集》行世,卒後葬七都南山坪方巾山祖塋。

3、孫開華

孫開華(1840-1893)湖南慈利人。咸豐中從軍,鎮壓太平軍、捻軍。轉戰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廣東諸省間,賜號「擢勇巴圖魯」;累官至提督。

光緒初,歷任福建漳州鎮總兵,署陸路提督。募勇成捷勝軍,治廈門、台北防務,曾用兵後山地區。

中法戰爭時,駐守台灣滬尾,大敗法國侵略軍,殲敵二千餘。封世職,幫辦台灣軍務。光緒十九年卒。

4、周敘

周敘,又名周天敘(1481—1560),字子厚,1481年出生於慈利縣九溪衛,1504年中弘治甲子科舉人。

1511年登正德辛未科進士,曾任大理寺丞、大理寺卿、四川按察副使、山西按察使、陝西布政使、遼東巡撫、戶部、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等,誥封為資政大夫。

5、唐仁

唐仁,字少微(?-1559),明朝九溪衛庠生(秀才),明朝抗倭愛國將領,在浙江「王江涇」大敗倭寇,史稱「王江涇之戰」為東南戰功第一;在保衛杭州城時英勇殉國,被朝廷誥封為「鎮國大將軍」,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光榮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慈利縣

⑷ 慈利縣的歷史沿革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
元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慈利州為縣,慈利縣治漢至隋初設白公城,明萬曆末年遷至永泰街,即今城關鎮。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規辰沅道。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裁撤「道」的建制,僅存省、縣兩級,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11月24日,賀龍、任弼時、蕭克、關向應等,領導紅軍二、六軍團解放大庸縣,建立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紅軍長征,湖南省建湘西綏靖處,管轄慈利、大庸、桑植、臨澧、石門、澧縣等6個縣,專員辦事處,設在慈利縣。
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公元1949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慈利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⑸ 請教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的歷史沿革大神們幫幫忙

慈利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澧水中游,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是一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園」的山區縣。全縣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7%,其中山地面積340萬畝,耕地面積57.12萬畝;轄31個鄉鎮(包括7個土家族鄉),675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67.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65萬人,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0.91萬人,占總人口的61%。 史籍記載,慈利素有「銀澧金慈」之稱——這喻示慈利物華元寶,富饒美麗。慈利建置已有2200餘年,面積3480平方公里,人口68萬。慈利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部,是風景名勝張家界的重要一翼。 就在這片沃土上,育出了愛國將領孫開化、中華英豪杜心武、無產階級革命家袁任遠、著名核物理學家陳能寬等一大批傑出人才。 就在這片沃土上,生長著銀杏、珙桐等427種珍貴樹木,種植名貴葯材40萬畝,被譽為「中國杜仲之鄉」;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甜美醇香,飲譽海外;還集聚了雲豹、大鯢等472種野生動物,珍藏著27種礦產,尤其是大理石,工業儲量達3億立方米,虎皮黃、雲黃玉等品種全國稀罕,故慈利又有「大理石之鄉」的美譽。 就在這片沃土上,慈利兒女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勵精圖治,使「銀澧金慈」更添風采。現已初步建成糧、棉、油、煙、果、差、葯等十大商品基地,並初步建成電力、冶金、輕紡、食品、化工、建材等工業體系。慈利交通大為改善,枝柳鐵路東西貫通,張家界機場近在咫尺,省道縣道四通八達,常(常德)張(張家界)高速公路已經動工,她將給慈利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131處小水電站,裝機6萬千瓦,是「全國農村電氣化達標縣」。與美國AES公司合作興建的城關電站、裝機30萬千瓦的江埡電站均已竣工發電,收到良好效益。郵政通信發展迅速,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遍布城鄉,互聯網也「飛入尋常百姓家」。 慈利縣有「南武當」之稱的道教旅遊勝地——五雷山,江埡電站興建後形成的溇江風光以及跨流域的趙家埡水庫風光,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投資環境寬松,有20多家外資企業在慈利安家。文化、教育、衛生、科技、體育等社會事業同步發展,是全國的教育和體育先進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均被評為全國二甲醫院,中醫院為「全國示範中醫醫院」。城鄉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人民安居樂業。可以豪邁地說,慈利已成為湘西北地區開放發展的前沿。 歷史沿革 慈利縣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沿用至今!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為縣,沿襲至今。縣治漢至隋初設白公城,後幾經遷徙,明萬曆未年遷至永泰街,即今城關鎮。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農歷丙辰年)湖南省栽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規辰沅道。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農歷壬戌年)裁撤「道」的建制,僅存省、縣兩級,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農歷甲戌年)11月24日,賀龍、任弼時、蕭克、關向應等,領導紅軍二、六軍團解放大庸縣,建立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農歷乙亥年)紅軍長征,湖南省建湘西綏靖處,管轄慈利、大庸、桑植、臨澧、石門、澧縣等6個縣,專員辦事處,設在慈利縣。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農歷戊寅年至已丑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公元1949年至1988年(農歷已丑年至已巳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1988年至1990年(農歷已巳年至辛未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⑹ 慈利古代屬於哪國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

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
元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慈利州為縣,慈利縣治漢至隋初設白公城,明萬曆末年遷至永泰街,即今城關鎮。

⑺ 慈利站的歷史沿革

慈利站建於1978年。
2004年12月28 日開工進行改造擴建,總體規劃佔地面積為37800平方米,其中廣場佔地面積為11800平方米。
2010年,對2站台進行了改建,新建地道一座。

⑻ 湖南慈利縣象市鎮有多少年的歷史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公元前221年,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轄區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
元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慈利州為縣,慈利縣治漢至隋初設白公城,明萬曆末年遷至永泰街,即今城關鎮。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規辰沅道。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裁撤「道」的建制,僅存省、縣兩級,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11月24日,賀龍、任弼時、蕭克、關向應等,領導紅軍二、六軍團解放大庸縣,建立中華蘇維埃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紅軍長征,湖南省建湘西綏靖處,管轄慈利、大庸、桑植、臨澧、石門、澧縣等6個縣,專員辦事處,設在慈利縣。
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38年至1949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公元1949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大庸地級市,轄慈利、桑植兩縣和永定、武陵源兩區。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慈利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⑼ 中國張家界慈利古代打仗歷史

1943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繼鄂西會戰後,日軍出動10餘萬人向常德地區發起了大規模攻擊。
常德據沅江下游,是洞庭湖西部一大城市。東臨洞庭湖,西依武陵山,南抵雪峰山,北為太陽、太浮兩山。過沅江為德山,有湘黔公路通長沙,四周河川密布。是聞名遠近的「魚米之鄉」。 常德一旦淪陷,不僅長沙側翼將被威脅,重慶大後方唯一的補給線被掐斷,而且將使重慶直接暴露在日軍的兵鋒之下。更重要的是,常德的得失還關乎著西南戰場乃至整個東南亞戰場的勝負,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慈利處在武陵山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和石門互為倚角,一道構成常德西北方向的屏障,石門失守後,慈利開始遭受日軍侵犯。在這片土地上,中國軍隊展開了為期12晝夜的慘烈阻擊戰。
二、雙方參戰部隊及人數
1、中國軍隊
74軍(轄51師、57師、58師) 軍長:王耀武
其中,57師駐守常德城區,慈利方面主要是58師和51師兩個師擔任阻擊任務。
58師(轄172團、173團、174團)師長:張靈甫,兵力8174人;51師(轄151團、152團、153團)師長:周志道,兵力8400人,中國軍隊參戰兵力共為16574人。
2、日本侵略軍
日本入侵慈利的部隊為第13師團全部和第34師團佐佐木支隊。13師團(師團長為赤鹿理)轄65聯隊(伊藤部隊)、104聯隊(海福部隊)、116聯隊(大坪部隊),兵力編制為23137人;佐佐木支隊兵力編制為6220人。日軍兵力總數為29357人。
值得說明的是,51師右翼陣地還要在桃源縣與日軍第3師團和116師團交戰,所以,慈利戰場國軍要對付兩倍於己的日軍。
戰役經過
第一階段:敵兵壓境
1、日軍進犯路線
第一路是以日軍13師團步兵第65聯隊基幹為左縱隊前衛,於13日8點從刻木寺出發,向毛家山方向南進,18點進入石門桐子溪附近渫水河畔。14日早晨65聯隊渡過渫水,進入慈利楊家溪,於15日晚渡過澧水,進入貓兒峪。在貓兒峪、赤松山一帶受到國軍58師172團第三營的阻擊,18日晚8點進入慈利縣城。
第二路是以第13師團步兵第104聯隊(海福部隊)作為右縱隊,於13日早晨從杜家岡出發,越過山嶽地帶,經萬仞洞、螺系壩;再經三合山、永盛橋、大沙溪,於17日晚進入茶林河的對岸,當天夜間渡過澧水,在保安橋與65聯隊會合。於18日晚8點進入慈利縣城。
第三路是以第13師團步兵第116聯隊(大坪部隊)為右側縱隊,於13日,從新門寺附近出發,經杜家岡,於萬仞洞南方渡過渫水;然後經分水嶺、三合山西麓,東岳觀附近,向慈利急進。日軍戰史資枓記載,這路日軍因弄錯了行軍路線,於20日到達岩泊渡,經朝陽、金坪進入龍潭河。
第四路是協同13師團作戰的佐佐木支隊,於17日從新關附近出發,經過永盛橋,東岳觀,由於在埡門關遭受到58師172團第一營的阻擊,至19日正午,渡過澧水進入慈利。
2、基本過程
11月2日,13師團從湖北渡過松滋河,11日到達石門杜家崗、新門寺附近。佐佐木支隊從公安縣進入湖南,當天來到13師團西北部的新堰。此時在石門駐守的73軍正面臨滅頂之災。佐佐木支隊配合日軍又一個精銳師團第3師團,將73軍團團圍住。
戰斗一打響,這支在南縣「廠窖慘案」中遭受重創、還沒恢復元氣的部隊很快就潰不成軍。暫五師師長彭士量在指揮作戰中陣亡。軍長汪之斌在給第六戰區電話匯報稱:「有副軍長一人、師長三人、副師長三人戰死或下落不明,四個師,僅存兵力約四千,重火器裝備均已丟失,基本失去戰斗能力。」
11月14日,從石門潰逃出來的73軍在慈利楊家溪附近又遭到13師團的致命一擊。
這一天,楊家溪旁的澧水河被鮮血染紅了。許多見證當年慘狀的老人,至今還都不忍回顧那段血腥往事。
退回慈利時73軍已不足13個連隊。
14日晚,蔣介石在給軍令部的電話強調:74軍今後作戰要領,「以一部確保常德,主力在慈利附近地區,與敵決戰」。
第74軍,是國民黨中央軍中的精銳。其軍裝備補給與素質始終高出一籌。這個軍在實戰上也不含糊,八年抗戰中幾乎打遍華中戰場所有的硬仗。1940年,74軍進行整編,配備最新裝備,直屬軍事委員會。日軍對這支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敬畏,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的第51師,第57師,第58師,皆以5開頭)。
根據軍令部指示,軍長王耀武下令:「除第57師堅守常德,主力即控制慈利東南白鶴山、雞公岩、燕子橋之間山區。保持機動,爭取外翼側擊敵人」。
據73軍老兵介紹,74軍還擔負接應他們的任務。
51師和58師接到命令,立即行動。11月15日,58師在師長張靈甫率領下到達慈利二都崗、燕子橋、黃連洞,並派出搜索隊向石門方向搜索偵察。
58師所轄主力三個團作戰部署是:172團,於15日下午趕赴慈利城南落馬坡集結。佔領祖師殿、埡門關各要點,向貓兒峪、東岳觀附近派出警戒部隊。174團,於15日下午到達黃連洞,派出警戒部隊對石門方向警戒。173團,16日上午10時,趕往慈利城南燕子橋附近集結,在岩泊渡、柳林鋪附近偵察渡河點、徵集渡河材料。
直屬騎兵連,經上五通、慈利、埡門關,15日下午,到達通津鋪擔任師左側警戒。當天58師前線指揮所設在簡家坪。
51師(轄151、152、153三團)緊隨58師,在慈利、桃源交界區設立了防線。師指揮部在王家棚。
11月16日,日軍第13師團在突破國軍石門第73軍防線後兵分四路向慈利進發。
16日上午9時,58師的搜索警戒部隊與日軍65聯隊的先頭部隊第一大隊在貓兒峪狹路相逢,雙方接火,打響了慈利阻擊戰的第一槍。這支國軍小股部隊與敵人周旋到中午,奉命撤退,防守赤松山扁擔埡陣地。
17日拂曉,約1000餘日軍從東岳觀南家村向埡門關進犯。防守埡門關的是172團一營,他們早已佔據有利地勢,在埡井附近的陳家大凸和史家大凸構築了工事,做好了戰斗准備。
當天下午14時,在通津鋪擔任警戒任務的騎兵連也遭遇了敵兵,雙方旋即發生了激戰。
隨著敵我雙方在貓兒峪、埡門關、通津鋪先後交火,慈利阻擊戰全面打響。
第二階段:攻守拉鋸
從17日開始,至24日,日軍先後在赤松山、埡門關、羊角山和七姑山遭到了國軍頑強阻擊。其間,國軍先後組織了三次漂亮的伏擊。一次是18日上午,51師和58師各一部在亮埡(廣福橋老棚村境內)將日軍派往增援赤松山的第三師團68聯隊包圍,殲敵約200餘人。第二次是將突襲國軍羊角山左翼陣地的一股約300人的敵軍全殲在廖家村附近的澧水河。第三次是日軍攻擊到七姑山下,國軍乘敵人立足未穩,兩個營從七姑山和零陽山分別殺出,殲敵上千。敵65聯隊長伊藤伊彥也在這次戰斗中被擊中右腿,差點喪命。這個階段,國軍一直占據地形上的優勢,但是,日軍利用飛機、大炮,還多次使用毒氣,給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羊角山一役,國軍傷亡達900餘人。七姑山之戰,日軍出動13師團65聯隊、104聯隊、佐佐木支隊第四大隊和第3師團一部約一萬五千人,全線發動了攻擊,陣地幾次易手。國軍51師151團二營營長張先勇壯烈殉國,153團第三營營長周德民率眾沖殺,光榮負傷。
第三階段:全面反攻
慈利阻擊戰,74軍外圍51、58師一面阻擊,一面誘敵深入,目的是想把敵人引向慈利的西南方,減輕常德方面壓力。敵我雙方拉鋸到龍潭河以後,戰場形勢發生變化,兩個師才全面開始反攻。
11月21日,116聯隊一部大約2000日軍繞過國軍防線,到達龍潭河,企圖偷襲58師指揮部。師直屬部隊一面抵擋,一面掩護師部往高橋方向撤退。七姑山正在鏖戰,龍潭河卻響起了槍聲。同時,日軍104聯隊繞道進入二坊坪,多支小股部隊滲透進景龍橋。日軍飛機在上空盤旋、轟炸。一時間,這片三角區域陷入了一場混戰。
23日下午3時,51師奉命轉移,除一部留置七姑山,就近歸58師張靈甫指揮外,主力佔領新鋪、高橋。
25日,常德外圍陣地相繼丟失,城區被日軍團團圍住,國軍第六、第九戰區同時緊急調度,派兵救援常德。而敵軍13師團在慈利進展不力,引起了軍部的不滿。11月20日,攻擊到桃源盤龍橋附近116師團黑瀨聯隊接到命令:第十三師團在慈利方面沒有取得進展,黑瀨部隊由軍直轄,向黃石方面轉進,以攻擊第13師團正面敵人背後。這支敵軍先後在盤龍橋——漆家河,漆家河——陬市,陬市——漆家河——黃石(龍潭河),黃石--常德之間來回奔忙,於24日才到達常德西北參加攻城。
為了盡快消滅龍潭河這支日軍,解救常德,張靈甫決定開始大反攻。他讓剛到白果廟駐防的174團迅速收縮防線,經雲朝山、告子峪、高橋,從西面發起攻擊。每團各挑出200名勇士組織奮勇隊,穿插到敵後,發動突襲;步兵指揮官李嵩趕到楓球坪指揮作戰。並派出一個營和一個騎兵連,加上無線電部隊組成突襲隊,向常德方向馳援。
25日13時,總攻正式發起。174團從西面,172團從北面,173團、51師152團一部從東面同時發起攻擊,日軍三面受敵,顧此失彼,慌忙還擊。雙方激戰一下午,日軍13師團116聯隊第一中隊長川崎芳雄在混戰中被打死。
直至深夜,奮勇隊還在四處出擊,槍聲此起彼伏,日軍得不到片刻休息,激戰中,龍潭河一些山頭被炮彈削平,房屋被炸毀,土地被燒焦。
26日一早,龍潭河集鎮上冒出了滾滾濃煙,日軍抵擋不住強勢進攻,向南撤往黃石。逃跑前,四處縱火。古老的龍潭河鎮霎時被烈火吞沒。
當天上午10時,龍潭河被我收復。
作為兄弟部隊,在58師派部隊救援常德的同時,51師也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向常德前進。他們穿過日軍層層包圍,趕到了盤龍橋。12月2日晚,51師救援部隊前鋒冒險泅渡沅江,進城和守城部隊取得過聯系。然而,12月3日,常德城已經陷落。
慈利阻擊戰,歷時12晝夜。先後經歷大小戰役十餘次,收復龍潭河以後,51師、58師全線開始反攻,把敵人趕出黃石、漆家河。在慈利經過修整後的73軍也參與攻擊,在熱水坑、螳螂崗附近殲敵上千,終於雪了楊家溪之恥。
據74軍傷亡統計,慈利抗戰將士共傷亡3990人,其中陣亡1914人。日方資料顯示,常德會戰中,13師團和佐佐木支隊共傷亡6661人,其中陣亡3472人。
日軍入侵慈利,給慈利人民帶了深重的災難。據《湖南抗戰損失統計》表明:慈利僅縣城燒毀房屋達962棟,人員傷亡1123,直接損失達1160億元。楊柳鋪鄉盛極一時的商埠--謝家鋪、鞭子鋪被付之一炬,僅在少數老年人的記憶里留下兩個地理名詞;東岳觀老街被燒掉三分之二,慈利縣城面目全非,變成一片瓦礫;景龍橋街道17棟木屋被焚毀;龍潭河古鎮一夜之間消失在熊熊烈火里。
四、慈利阻擊戰對於整個常德會戰的意義
常德會戰結束兩個月後,蔣介石在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上說:第74軍除57師擔任常德城防外,其他兩師共計只有6個團,在常德周邊對抗敵人13師團與其他一個師團共計不下6個聯隊。經過月余的苦鬥,始終與敵周旋到底,並且處處立於主動地位,向敵人實行攻擊,這實在是我們革命軍抗擊史上最輝煌的戰績……
張靈甫在常德戰役外圍作戰表現突出,獲頒雲麾勛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戰役有幸授勛的少數將領之一,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

⑽ 慈利縣中醫院的歷史沿革

該院始建於1956年,四十多年來,一直奉行「中西結合辦院、突出中醫特色」的辦院宗旨,在全面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化膿灸治療哮喘、消障靈治療白內障等中醫特色醫療技術的優勢,從一所診所規模的醫院逐步成長為一家縣級綜合性醫院,並於1994年10月經國家衛生部評審通過,獲得「全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醫院」的榮譽稱號。
建院四十餘年來,經過幾代中醫人的艱苦奮斗,該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地進步和發展,不斷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為祖國的中醫葯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熱點內容
教育敘事高中 發布:2025-05-21 23:39:42 瀏覽:767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5-21 23:29:07 瀏覽:389
小馬過河國際教育 發布:2025-05-21 23:19:00 瀏覽:857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書 發布:2025-05-21 22:43:48 瀏覽:962
東莞中考化學 發布:2025-05-21 19:23:56 瀏覽:212
四海文言文 發布:2025-05-21 19:10:49 瀏覽:983
鄉鎮教師德能勤績廉 發布:2025-05-21 18:05:32 瀏覽:419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文 發布:2025-05-21 17:15:45 瀏覽:668
物理陽極是 發布:2025-05-21 17:00:30 瀏覽:272
假如我是老師500字 發布:2025-05-21 16:54:37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