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單元框架
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框架圖
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1. 自然界的水循環
- (1) 相互聯系的水體
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其中氣態水數量最少但分布最廣,液態水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 (2) 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包括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主要環節有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其意義在於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 (1) 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
洋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按成因分有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有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規律包括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 (2)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洋流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3.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 (1) 水資源及其分布
水資源的豐缺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 (2) 水資源與人類社會
水資源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進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展。
- (3) 合理利用水資源
隨著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應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4. 陸地水和水循環
- (1) 陸地水體類型
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地表水有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有潛水和承壓水。靜態水資源有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動態水資源有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 (2) 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水源補給類型包括雨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補給時間、特點和分布各不相同。
- (3) 水循環
水循環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和重力能,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陸地循環、海洋循環。
5. 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是指一個特定地點、區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改變,以某些與平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徵如溫度、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度量。
- 氣候變化史包括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現代,其中近現代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呈上升趨勢。
6.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 全球氣候變化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變化,對主要生產領域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影響更為顯著,並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相關文章推薦:
-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框架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人教版)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大總結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 高一地理必修一各個單元知識點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點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