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氯氣教案
❶ 高中化學+氯氣所有反應
3Cl2+6KOH(濃) 5KCl+KClO3+3H2O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H2O==HCl+HClO(加鹼或光照促進歧化)
Cl2+H2 2HCl (將H2在Cl2點燃;混合點燃、加熱、光照發生爆炸)
3Cl2+2P 2PCl3 Cl2+PCl3 PCl5 Cl2+2Na 2NaCl
3Cl2+2Fe 2FeCl3 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
Cl2+2NaBr===2NaCl+Br2 Cl2+2Br =2Cl +Br2
Cl2+2KI===2KCl+I2 Cl2+2I =2Cl +I2
3Cl2(過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 Cl2+S2–=2Cl–+S↓
Cl2+H2S===2HCl+S↓ (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
Cl2+H2O2=2H++Cl–+O2
cl2具有氧化性,比o2的氧化性強,可以對比一下
❷ 急需高一化學人教版氯氣一節的說課稿及課件
氯氣 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和學生情況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蘇教版高中新課程《化學》專題二是高中化學教材一中唯一系統介紹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的一個專題。從教材體系看,它是初中化學學習的延伸,是學生進入高中系統學習的第一個化學元素,同時引導學生進入對於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從研究方法看,氯氣是典型的非金屬,本節學習化學特有的科學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影響其存在制備和應用」,對以後研究其它非金屬及其分合物具有指導意義。從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研究它更具有現實意義。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氯氣與水以及鹼的反應;
(2)氯離子的檢驗;
難點:探究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3、學生起點能力分析
(1)知識准備:知道氫氣、鈉、鐵能在氧里燃燒;
(2)技能准備:能獨立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
(3)態度:好奇心強,但探究意識淡薄,易將科學神化;
4、教學目標的制定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因此,只有準確理解和把握教材內容及其呈現方式所體現的課程目標和教育,深入分析和究掘教材內容的認知價值和情意方式,深刻感悟和領會教材內容背後所蘊含的思想、觀點和方法等,才能在化學教學設計時確定適合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描述氯氣的物理性質
②掌握氯氣與水以及鹼的反應
③知道氯氣是一種很活潑的非金屬
④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並完成實驗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錄像觀察、分析、歸納燃燒的定義
②通過觀看相像,學會篩選信息進行交流
③經歷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受舍勤的成就和遺憾,體會質疑是科學研究的重點品質。
②經歷人類認識燃燒的三個階段,體會科學的歷史和本質。
③關注氯氣泄漏事件,能夠對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二、 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情況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素養為目的來選擇。本節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的教學,就不能孤立地死記硬背有關物質的性質,而要突出化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加強對典型反應和現象的感知,注重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最終使學生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影響其存在、制備和應用」的思維方式,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本人充分挖掘教材的化學史料,採用情景教學的模式,輔以啟發討論和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使所學知識具有良好的遷移性能。
三、 教學程序分析
引言:通過舍勒發現並命名的化學元素約占總量的1/4的成就和發現氯氣卻沒能給氯氣命名的遺憾形成對比,引起思維上的沖突,「為什麼會這樣呢?」此時學生被迅速吸引到該節課的教學情景中,從而體會質疑是一種可貴的科學品質。
設計意圖:體現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創設情景,使學生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入新課:「像這樣由於受流行觀點的束縛而不能發現事物真像的事情,在科學史上時有發生。我們知道氫氣,金屬鈉和鐵都能在氧氣里燃燒,那麼氫氣,金屬鈉、鐵以及不活潑的銅能不能在氯氣里燃燒?」由實驗錄像觀察、分析、歸納燃燒的定義,展開新課的學習。講述人類對燃燒本質認識的三個階段,得出「科學史就是人類不斷消除謬論,發現真實世界的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如果能夠多一些質疑,少一些盲從,那麼人類對燃燒的認識從燃素說到氧化說就不會是漫長的七十年,舍勒也可能由於正確認識氯氣而有更多重要的發現。」再次重申質疑的可貴。
設計意圖: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探究氯氣的性質:
過渡:「那麼曾經讓舍勒百思不得其解的氯氣到底具有怎樣的性質?讓我們走近氯氣,關注液氯泄漏事件。
情景:播放江蘇淮安發生液氯泄漏事故的有關報道(從發生到人畜中毒情況)
錄像大約有3分鍾,放完後大家將有半分鍾的時間進行交流,然後請你說出有關氯氣的信息。
學生篩選信息進行交流。
難點的突破:
為了引導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經歷和獲取新化學知識的體驗。探究程度的把握對探究信心、興趣的影響至關重要。探究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啟發討論產物中的氯元素的形式是氯離子、氯化氫,而產物次氯酸則直接給出,明確探究任務:檢驗氯離子,測定氯水的酸鹼性。氯氣與水反應產物是兩種酸,然而氯水使PH試紙先變紅後裉色,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思維沖突。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求知慾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在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中,完全放手,讓學生體驗探究的興趣和成功的喜悅。
應用練習:預防中毒
引入:假如你在液氯泄漏事故現場,你會怎麼做。
設計意圖: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同時完成知識的梳理。
課後學生活動:
(1)上網進一步了解人類對燃燒本質認識的歷程,談一談你個人的感受
(2)上網進一步了解江蘇淮安液氯泄漏事件,談一談你個人的想法及建議
(3)了解國際上使用化學物質進行自來水消毒的情況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
四、說課小結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
2. 教學策略的選用
(1) 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化學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亂放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像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