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案例
通過實例:
運動員博爾特,在100米跑的過程中涉及到的神經調節、激素調節。體內激素含量的短暫變化。
侏儒症、巨人症與激素的關系
激素類葯物使用的影響
⑵ 初中生物教案 急需
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
學習目標:1.植物的有性生殖。2.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3.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1.植物的有性生殖。2.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3.具體操作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一、 自主學習
預習指導
1、圍繞學習目標,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在課本上做好圈點批註重點,無法解決問題要用紅筆標注。
2、課前預習
知識點1: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①、有性生殖是 。舉例:
②、無性生殖是 。舉例:
③、如何區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知識點2:無性生殖的應用
①、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 和 等無性生殖的方式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②、嫁接是 ,嫁接有 和 兩種接法,嫁接成活的關鍵是 。舉例:
③、扦插是 。舉例:
④、組織培養是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1、填 p2頁的圖表,說一說被子植物是怎樣生殖的?這種生殖方式有什麼特點?
2、你所知道的生殖方式還有哪些?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麼共性?
學習任務二:無性生殖的應用
3.嫁接後的果實有什麼樣的性狀?
4.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環境條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處理?
三、展示反饋
1、眾所周知,蘋果、梨、桃等許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的。水蜜桃的果實大,味道甜,但是抗病能力弱;毛桃的果實小,味道酸,但是抗病能力強。如果你是果農的話,一定想通過嫁接的技術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請你運用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1)你准備用_____做砧木,理由是______;用_______做接穗,理由是__________
(2)在嫁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確保接穗的成活?並說明你的理由。
2、學生歸納本課知識點
四、拓展檢測
根據圖1和圖2,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1圖2
(1)寫出圖中標號的名稱。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嫁接包括兩種方式,圖1所示的嫁接方式是 ,圖2所示的嫁接方式是 。
(3)兩種嫁接方式的不同在於接穗不同,圖1是用 做接穗,圖2是用 做接穗
(4)這種接法成活的關鍵是 。
參考答案
觀察與思考
1.這些植物生殖方式的共性是:不通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子代。這種生殖方式就叫做無性生殖。
2.此題不要求學生在本節課討論出統一答案。可引導學生結合七年級上學期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展開討論,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觀點即可。比如馬鈴薯、竹的無性繁殖,產生後代個體的速度比較快(有性生殖所需時間一般比較長),有利於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短時間內繁殖出大量個體,並且後代的性狀較為一致。有性生殖產生的種子、果實等,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環境條件,也容易通過各種媒介傳播到其他地方,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會不斷加深,如有性生殖可以使後代具有父母雙方的基因,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更強,在進化上更有意義等。
練習
1.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有一個健壯飽滿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關鍵。芽可以成長為新的個體。芽合成生長素旺盛;不僅促進植株生長,也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強,這也是繁殖成功的前提。沒有芽的馬鈴薯小塊,在土壤中會很快腐爛,很難實現繁殖的目的。
2.在種植菊花和蘆薈的時候,一棵植株常常會變成一叢。這是因為它們的萌櫱能力較強。可以將它們分株繁殖。
3.植物的無性生殖在農業生產上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白薯是先育秧,然後再扦插。蒜、姜、藕、荸薺、芋頭等也可以用地下莖繁殖。山葯不僅可用根狀莖繁殖,還可用葉腋生長的「零餘子」(珠芽)繁殖。進行無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⑶ 初中生物老師怎樣提高備課能力的教案
關鍵字: 總結
集體備課,作為教科研活動的主要載體和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主要抓手,它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平等交流,有利於充分凝聚集體智慧,張揚教師教學個性。對於教師的成長,確實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將初中生物的集體備課情況作總結如下:
一、集體備課基本情況
1.備課之初為教師設立《初中集體備課要求(徵求意見稿)》,理出備課的思路和制定備課的方向要求,建立備課模版,對備課的每一個細節提出要求。對教師的微機設置和排版要求,也作了詳細的規定。
2.個人初備。每個教師必須寫出備課提綱,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盡量提出自己獨到的設計方案,以便共享資源,同時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以便集體備課時會診,共同排除困難。個人初備能夠促進教師在自主探討的過程中,發揮個體的能動作用,打好研討基礎。
3.初二生物在實驗中學進行,選擇的課題是一節實驗課,目的有三個:
(1)倡導生物實驗,讓生物教師盡可能完成教材中的實驗。(生物實驗由於實驗素材的限制,開設情況一直不是很理想)
(2)關注探究,關注實驗的設計與歸類,理出實驗的教學方式,探索「引導、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4.初三生物在周村三中進行,選擇的是一節新授課,通過教師的備課、講課、評課意在形成備課和講課的具體模式。
二、集體備課的收獲
1.給每位教師展示自己的舞台,並推出兩節公開課。集體備課期間,要求教師必須發言,不在多少,一句也可,但必須抓住問題的關鍵,而且絕對不能重復。這樣主講教師說課時每個教師都在思索,教師發言也異常踴躍,將所有教師的觀點匯集起來,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2.集體備課是優化教師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加快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與實踐,集體備課活動在為我區新課改的扎實推進、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等方面,起著較大的推進作用。
3.通過集體備課可以使不同教師知識結構上的差異實現互補,每個教師不僅僅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上實現了新知識的建構,而且加深了對新課標、新教材的認識。
4.對「引導、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嘗試。准備的兩節公開課均採用,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普遍感覺學生思路打開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內容層次更加深入了。
5.從六個方面理順了備課與講課的關注點和解決了教師的疑慮。
(1)教學目標的設立
一旦確定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進行
(2)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以西紅柿炒雞蛋為例講述)
(3)正確處理好教材語言和教師授課語言
教材語言:力求科學、完美、准確
授課語言:抓住關鍵知識點,形象、生動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間。「搶先發言的往往不善於思考,思考的人往往拖後發言。
(4)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
課標的規范。 規:尺子,范:模子
講課不要超出一定的規范。
同時對教材不要過於迷信,教材有的地方不一定合適或者不適合自己的思路及時進行整合。
(5)怎樣處理好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師生關系
教學目標:引入創設情景,短時間內「親其師,信其道」,過渡自然。
直觀教學:實物模型、掛圖、多媒體
學法指導:逐步培養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及時反饋校正,診斷性測驗
(6)優質課要不要板書。
課件:動態效果好,直觀形象
板書:理出知識結構
一定的板書,條例知識,梳理思路。
學生回答後,整合概括、梳理知識。
三、主要問題與建議
問題:個別教師准備不夠充分,集體備課前沒有認真鑽研教材、細化教學目標、研究課的思路,因此在集體備課時泛泛而講,難以涉及課的思想內涵,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見地。
建議:教師要端正參加教研活動的心態。現實中,每一位老師在內心中都期待著備課組的集體備課能給自己個人帶來益處,使自己在業務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著「自卑」或「偷懶」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東西太幼稚太膚淺,所以常常與會靜聽,不發言,少表態;後者總想「偷工減料」,能不沾就甩手。所以必須以積極的心態參加教研活動,只有經過實踐和苦思冥想最終得到的收獲才會大,印象才會深刻。
⑷ 怎樣做一名好教師初中生物教學案例分析
我作為一名學生,給您一點建議哈,就是上課盡量講全面一點,不要內丟下知識點,多給學容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便於學生理解,再就是不要留太多作業啦,,適當的留作業,否則,額,學生都不喜歡你上課紀律就會不好啦。然後,您一定要表現的很威嚴,,一定要威嚴,不要太威嚴了,適當,因為那些學生就專門欺負不厲害的老師。。
⑸ 初中生物教案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生物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作用進行概括,正與前兩冊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一脈相承。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間接影響著人類的生活,並為第六單元中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奠定基礎。因此本節課對於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具有中重要意義。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
2能力目標: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使自己逐步樹立生態學觀點,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建立: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情感是重點。3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是難點。
四、 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資料分析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發,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並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圖片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認知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運用新舊知識的遷移,突破難點。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復習七年級上冊教材中有關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知識的基礎上,聯系資料分析,使學生理解動物在吃與被吃的關系中,生物體內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從一種生物流向另一種生物,有利於理解物質循環的概念。
五、 學習方法
通過資料分析、討論去發現知識,逐步培養自助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體會同學見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事也提高了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六、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活思維
通過展示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每個「福娃」所代表的動物,由此引出新課。
2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1) 通過展示幾組日常所見的動物行為以及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徵,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得出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與此同時,深入了解動物過多或過少都是不利的。
(2) 讓學生閱讀資料,引導學生從食物鏈和事物往的角度思考,來認識某種動物數量的消長對其他動物的影響。分組討論,每組可以有選擇性的回答問題,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在這種分為下,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很容易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從而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結合舊知識的鋪墊,學生對難點即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作用的突出也就順理成章。
(3) 復習七年級上冊生態系統的內容,通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形成循環的圖片展示物質循環。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深層次的理解。
3引領知識,知情統一
動物在自然界中除了我們以上講的作用外,你還知道那些?小組以比賽方式進行,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從而延伸出我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4總結提升,畫龍點睛
本節課通過對動物界中動物作用的分析,不難看出,生物圈是一個同意的補課分割的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整體。對於生物圈的保護,人人有責。
5練習
6布置作業:結合實際,辦一份保護動物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第一節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二、維持生態平衡
三、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⑹ 初中生物教師資格證筆試教案怎麼寫最後一個大題
網上都有教案的,就是那個過程。
一般是
題目:
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你說的話,提問,學生互動,總結之類的只要你在課堂上做的事都寫)
教學總結
基本就是這樣
這個題不難,分值很高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