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最早提出地理的書

最早提出地理的書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19:21

地理學發展史的古代地理學

(上古時期至18世紀末)
古代地理學是農牧業社會的產物。其特點是以地理知識的描述性記載為主;學科內外分化不明顯;由於環境差異和交通不便,古代地理學的體例和內容具有顯著的地域差異。 本時期的地理思想和著作主要出現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古希臘和稍後的羅馬帝國等古代文明中心。它們各具特點,其中以中國和古希臘、羅馬最為重要。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繼承了古埃及地理學運用數學探討地理現象的傳統,成為西方地理學發展的源流。其早期重要奠基人,是公元前 5世紀的希羅多德,他最早探索了歷史上的人地關系、討論了區域的界線;希波克拉底創立了人的 4種氣質學說,探討了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稍後,德謨克利特對宇宙的無窮性、大氣現象的原因、生物對氣候的依存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進行了觀察和推測。柏拉圖從唯心論出發,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對稱形,演繹出圓的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這是球形說最早的概念。柏氏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唯物地認為地球和天體都是原質構成的,從實驗材料和實地觀察中進行了歸納判斷,科學地證實了大地球形說。
亞里士多德以後的古希臘文明衰落期和羅馬帝國時代,是西方經典地理學建立時期。代表性人物主要有古希臘的埃拉托色尼和羅馬時代的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氏被西方地理學界尊為「地理學之父」,他不僅第1次合成了 geographica(意為地理學或大地的記述)這個術語,而且用兩地竿影換算出弧度,計量了地球的周邊是252000希臘里(約摺合為39690公里),已近於近代的實測值。埃氏不僅是古代數理地理的創始人,還發展了亞里士多德的居住適應地帶學說,將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和利比亞(以後的非洲)3個地區,以及一個熱帶、兩個溫帶和兩個寒帶等5個地帶,並首次根據經緯網繪制世界地圖。
斯特拉波整理荷馬史詩以來的古代地理知識,繼承亞里士多德和埃拉托色尼的居住適應地帶學說,利用當時商業航海的記載並結合自己一生旅行見聞,寫成17卷《地理學》。它較詳細地記載了當時以地中海為中心的羅馬帝國地理情況,是西方區域地理的先聲。
托勒密的名著《地理學指南》(8卷),內容包括地圖投影、各地的經緯度表和繪有經緯度的世界地圖。這部著作為近代地圖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地心說統治人類的思想達1500年之久。
中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各種流派的人地關系思想。
在世界觀方面,主要是圍繞著所謂「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指主宰一切的上帝,一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兩者分別具有唯心和唯物傾向,但均有聽天由命的色彩。孔子提出「畏天命」,符合周王自命為天子的政治要求;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視自然規律並具有地理唯物論見解。
在方法論方面,陰陽、五行、八卦學說作為一種樸素的辯證說理工具,對地理現象的解釋起到不少作用。《周易》認為自然界是由陰陽兩種對立力量作用下發生變化的,在地理書籍中山的陰坡和陽坡、河的北岸和南岸亦均以陰陽區分,沿襲至今。以八卦表示8個天象和地理方位,更是始於中國。
《內經·素問》這本最早的醫書將木、火、土、金、水類比為東、南、中、西、北 5個方位和春、夏、長夏(暑)、秋、冬5個季節,並認為東部地區主木,屬青色,象徵植物繁茂;南部地區主火,屬紅色,象徵土壤紅赤;中部地區主土,屬黃色,象徵黃土高原和沖積沃土;西部地區主金,屬白色,象徵戈壁大沙漠;北部地區主水,屬黑色,象徵日照短暫和土壤棕黑。
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和《管子·地員》。《尚書·禹貢》按地理特徵將古代中國版圖分為九州,並概要記載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活動和物產交通,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綜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員》探索了中國土地的分類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帶譜,是世界上最早對土地進行系統分類的作品。 (4~14世紀) 中國、阿拉伯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有長足的進步;歐洲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則出現了停滯和倒退。
歐洲 中世紀是經濟、文化衰落的黑暗時代,政教合一、閉關自守的小君主國使人們的地理眼界大為縮小,統治者力圖使地理學成為基督教的奴僕,出現了地理學思想的反動。不僅古希臘、羅馬在地理方面的優秀傳統未得到繼承,而靡用宗教迷信和占星術來解釋一切地理現象。如 6世紀商人科斯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以地平說代替球形說。書中以摩西的聖櫃作為地球的形狀,把大地看成為扁平長方形,東西長度為南北之兩倍,四周為海洋環繞,其外又有陸地,即天堂所在。12世紀以後,由於十字軍東征,使歐洲人地理眼界擴寬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成立和教會建立大學,將古希臘、羅馬的經典著作由阿拉伯文轉譯過來;加上指南針從中國傳入,使商業航海發達起來。所有這些使歐洲的地理作品和地圖繪制開始出現某些轉機。阿拉伯世界 7世紀開始,伊斯蘭教團結了分散的阿拉伯部族,統治了中亞、西亞、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巴格達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學術中心。他們翻譯希臘先哲的著作;連年征戰、麥加朝覲和商業航海活動,又使伊斯蘭世界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涌現了許多偉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馬蘇第等。十進位制和羅盤就是此期由中國經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古代阿拉伯地理學的成就是不應忽視的。如921年,巴爾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氣候觀察,編成了第一本《世界氣候圖集》;稍後,馬克迪西提出將世界分成14個氣候區的方案;11世紀早期,阿維森納觀察中亞山區,提出褶曲抬升山嶽的運動和侵蝕切割地形的均變過程。
中國 這個時期在方誌、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顯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酈道元的《水經注》至今仍為考證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要著;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用以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較西方類似的見地早4個世紀。 (15~18世紀) 本期的重大事件是中國的鄭和「七下西洋」和西方的地理大發現。雖然,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比C.哥倫布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航海的技術也遠勝於哥倫布,然而其社會意義和對地理學的影響則遠不及地理大發現。
各民族之間的相互旅行探險,古已有之。但是,旅行探險同地理大發現不是一回事,說哥倫布是新大陸的發現者,正是從地理大發現這一重大社會事件出發的。哥倫布之後開始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即西方由中世紀封建制向近代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地理大發現給地理學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從3方面闡明:①地理大發現期間,成功地在遠程航行中運用了羅盤,並精密地測定了經度,技術的改進和數據的積累導致了地圖學的革新。16世紀初,P.亞皮安繪制了一個地球的心狀圖,其弟子G.墨卡托於1569年繪成了一幅適用於航海的等距圓柱投影世界全圖,成為第一個將整個地球表面描繪在平面上的人,爾後又編繪《墨卡托地圖集》。在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編繪的世界地圖,改變了中國學者沿用的「天圓地方」、「華夏居於寰宇之中」的舊觀念。②通過15世紀末到18世紀的地理探險和發現,出現了一些學術價值較高的地理著作。德國S.明斯特爾的《宇宙誌》於1544年出版,被認為是地理大發現的早期代表作。德國B.瓦倫紐斯的《普通地理學》首次將地理學領域區分為專論和通論兩大部分,前者描述地區特徵,後者揭示全球性法則。中國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也在同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理論探索工作,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已有不少成因方面的論述;清初劉獻廷提出地理學要闡明「天地之故」,即探討地理現象形成的原因等。但是,沒有成為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主流,中國古代地理著述多描述性記載,缺少對地球表面整體規律的研究。這是近代中國地理學落後的原因之一。③15世紀20年代到17世紀20年代,西歐出現了「文藝復興」,藝術和科學得到蓬勃發展,從而使學者能對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某些法 則進行概括。當時的地理考察和發現,為哲學家和科學家提供了豐富的自然、人文及二者關系的具體素材。另一方面,新生的地理唯物論又給予地理學發展以難以估量的影響。17世紀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提出的氣候決定論,18世紀德國哲學家I.康德的二元論,均成為近代地理學的方法論基礎。中國沒有一個文藝復興,且地理發現的眼界遠較西方為窄,歷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集中,一方面保證了國家統一和經濟穩定,另一方面也阻礙了社會、文化和科學的變革。不變論的思想、傳統天人感應的唯心哲學觀,嚴重阻礙了地表事物內在規律的研究和正確人地關系的探討。
總之,從15~18世紀,地理學處於由古代向近代轉變的時期。西方地理學用了3個多世紀,完成了技術革新、資料積累和建立地理唯物論的哲學基礎3方面的准備,為歐美近代地理學的建立創造了前提。中國在明末清初,亦開始了整體地表規律的探索,但由於技術手段缺乏創新、科學資料積累不夠,特別是統治者仍鼓吹天命論等,新的地理學無法興起。

②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什麼

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成文的《易經·系辭》,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謂之理。」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在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這個術語,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記述」,並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③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什麼書籍

《易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3)最早提出地理的書擴展閱讀:

《易經》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

④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

想了解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的最新玩法及新聞信息么,下面跟著小骨來一起學習關於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的知識吧,希望各位玩家了解後能夠對該游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夢幻西遊手游中,科舉鄉試活動是玩家最為喜愛的活動了,在答題中就可以獲得經驗和物品的獎勵,當然也有題目是比較少見的,很多玩家也經常出現錯誤,導致錯失經驗獎勵,本文就為大家帶來科舉鄉試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哪本的問題解析。

問: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哪本?

答:《周易》

周易: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易經》為易,詩,書,禮,樂,春秋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⑤ 最早的記實小說是什麼啊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
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
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
其中《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大禹治水》、《黃帝擒
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而早已成為全民族的精神財富。此書來源甚古,但作者是誰,至
今疑莫能定。自漢代以來,大致有四種說法。
一,作者不明說。最早介紹《山海經》一書的,是西漢的司馬遷。他在《史記·大宛傳》中說:「至《禹本
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表明該書作者不明。
二,大禹、伯益說。大禹、伯益是離今四千餘年,即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人物。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是新養時的
劉歆,他在《山海經表》中說:「已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上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
《山海經》。」接著,《列子》中記載說:「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東漢王充在《論衡·
別通篇》中說:「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記聞作《山海經》。「《隋書·經籍志》雲:
「蕭何得秦圖書,……後又得《山海經》,相傳以為夏禹所記。」記述雖有差異,但認為《山海經》系夏禹或與之同
時的伯益所作,卻成為歷來的普遍看法。
三,出於眾人之手,作於戰國,成於西漢說。宋代的朱熹在《楚辭辨證》中首先提出,中國古代的神話集中於
《楚辭》的《天問》篇中,《山海經》是根據《天問》而作。王應麟進一步引述朱熹的觀點,認為「《山海經》記諸
異物飛走之類,多雲東向,或日東首,疑本因圖畫而述之。古有此學,如《九歌》、《天問》皆其類」。(古代《山
海經》確有圖畫,晉郭璞曾為《山海經圖》作《贊》,今《贊》尚存,圖已佚。)明人胡應麟說:「余嘗疑戰國好奇
之士,本《穆天子傳》之文與事,而侈大博極之,雜傳以(汲冢紀年》之異聞。」以成此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認為:「觀書中載夏後啟、周文王及秦漢長沙、象郡、余暨、下雋宿地名,斷不作於三代以上,殆周秦間人所述,而
後來好異者又附益之。」今人袁珂則確切地說明:「以今考之,實非出一時一人之手,當為戰國至漢初時楚人所
作。」並且提出:「除《海內經》四卷是作於漢代初年而外,其餘均作於戰國時代。」應當是一部長時期的集體合作
的著作。
四,近代許多學者提出《山海經》作者的新假說。衛聚賢《山海經的研究》和蒙文通《略論<山海經>的寫作時
代及其產生地域》等文認為,根據書中地名、物名、神怪圖象,以及稱書為「經」、「藏』等的說法,推斷此書很可
能是從印度至中國各地的一路記錄。而這一記錄者,就是戰國時墨於的學生,印度人隨巢子。這樣,又為《山海經》
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探索思路。
然而,《山海經》的作者究竟是誰?仍有待新的論證。

⑥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

《周易》 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成文的《易經·系辭》,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謂之理。」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⑦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哪一本書

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4世紀成文的《易經·系辭》,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

⑧ 最早提出地理名詞的書

在我們祖先留下的文獻中,最早出現「地理」一詞的是公元前5世紀成文的《易經·系辭版》,權裡面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的文句。東漢思想家王充對天文、地理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釋是:「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謂之理。」中國古代最早的地理書籍包括了《尚書-禹貢》和《山海經》等。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在西方,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這個術語,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記述」,並寫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專著《地理學》。

⑨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周易還是離騷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國語》是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左傳》是最早的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國語》《左傳》既長於記事,又長於記言。
B.我國古典小說中真正的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第一部作品是《三國演義》。
C.《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生活的道路,顯示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長足發展。
D.《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悲劇《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都是悲劇式的人物。
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左傳》也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經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又有很強的文學性,作者相傳為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
B.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戶曉。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三氣周瑜、三打祝家莊等。
C.魯迅的《狂人日記》收在短篇小說集《彷徨》中,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作品鮮明地表現了對愚弱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
D.《父與子》《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都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3.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賀敬之、丁毅的《白毛女》、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時候》《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屬於解放區文學。
B.張天翼的《華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館里》、陳白塵的《上海屋檐下》是國統區文學。
C.孫犁的《荷花澱》和柳青的《創業史》都是反映土地改革時期的長篇小說。
D.《一代風流》《紅旗譜》《李自成》分別是歐陽山、梁斌、姚雪垠的作品。《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保衛延安》分別是楊沫、王願堅、杜鵬程的作品。
4.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對應的一項是( )
A.葉聖陶——《農村三部曲》《林家鋪子》
劉心武——《班主任》《喬廠長上任記》
B.巴金——《激流三部曲》《燈》
賈平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芙蓉鎮》
C.茅盾——《蝕》三部曲、《包身工》
諶容——《人到中年》《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
D.老舍——《駱駝祥子》《茶館》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
5.「字字寫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別講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 )
A.《水滸》和《聊齋志異》 B.《西遊記》和《聊齋志異》
C.《儒林外史》和《三國演義》 D.《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6.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律詩每首八句,每兩句組成一聯,共分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
B.絕句每首四句,等於律詩的一半,所以也稱「截句」、「斷句」,唐朝詩人王昌齡,擅長七絕,有「七絕聖手」的美稱。
C.詞是唐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有曲子、樂府、詩余、長短句等別稱。
D.散曲是曲的一種體式,在戲劇作品中,供狀物敘事之用,是戲劇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著名的散曲作家有關漢卿、馬致遠、張養浩等。
7.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於從容談論之間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長」的故事尤為生動,廣為後人傳誦。
B.《韓非子》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書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為論證材料,形象生動,趣味濃厚,如「守株待兔」「濫竽充數」「刻舟求劍」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C.我國地理學名著《山海經》,因其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被譽為中國古代神話的淵源。這些神話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說的萌芽,故又被稱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說之祖」。
D.《淮南子》為雜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話傳說,一定程度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面貌和人民群眾的願望,如《女媧補天》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斗爭和理想。
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被魯迅先生譽為「西漢鴻文」的賈誼與晁錯的政論文,論事說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體透徹。其代表作有賈誼的《論積貯疏》、晁錯的《論貴粟疏》。
B.開創「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的《漢書》,為班固受詔而作,因而強調帝王正統,缺乏《史記》那樣的強烈批判精神,如書中將項羽、陳涉由《史記》中的「本紀」「世家」貶入「列傳」,對歷代帝王也多粉飾之詞。
C.「三曹」之首的曹操,開創了以「建安風骨」著稱的新風氣。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D.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政治家、軍事家。他不以文學著稱,然而他的《出師表》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其中的名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家喻戶曉。
9.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成書早於范曄的《後漢書》,後人因為推重陳壽的史學與文筆,於《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史外,加上《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他的作品《桃花源記(並序)》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的社會圖景,反應了古代農民的願望與要求,是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精神結合的典範之作。
C.《玉台新詠》是南朝徐陵所編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的《木蘭詩》為我國最傑出的民間敘事詩。
D.南朝梁代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全面總結了前代文學,把文學理論批評推向新的階段,成為我國文學批評史上傑出的理論巨著。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柳永,字耆卿,北宋專業詞人。其人精通音律,擅長鋪陳點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
B.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驅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陽樓記》中提出了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C.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其散文平易曉暢,委婉多姿,其中一組有連續性的八篇游記,稱為「永州八記」,是山水散文的珍品。
D.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擅長史論,文筆縱橫姿肆,《六國論》是其代表作。
1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林逋,字君復,北宋著名詩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鶴,其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歷為傳誦,是詠梅詩中的極品。
B.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書名起先為《通志》,宋神宗改名為《資治通鑒》,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C.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的後期詞作常含故國之思和身世之感,《聲聲慢》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D.宋末詩人文天祥,一生致力於國事,詩文洋溢著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懷,其《正氣歌》中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後人傳誦。
12.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有《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倩女離魂》。
B.「南戲中興之祖」是人們對南戲優秀作品《琵琶記》的譽稱,該劇為元末高明所作。
C.「臨川四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四部劇作的合稱,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因作家是江西臨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神靈夢感來啟開情節,故得此名。
D.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其中《天凈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為著名。
13.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單支曲,又稱「葉兒」。每支小令只用一個曲牌,一韻到底,多用來寫景抒情,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便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B.套數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宮調內,聯接許多曲牌成一組曲,來歌詠一個內容,可寫景抒情,也可敘述故事,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還鄉》
C.雜劇是古典戲曲的一種形式,產生於金末元初,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影響下,吸收歷代各種表演藝術成果而形成的完整而成熟的戲劇藝術。
D.元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在結構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戲可用不同的宮調演唱。
14.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傳奇的名稱曾用來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到明代專指一種特定的戲曲形式。
B.與宋元南戲一脈相承的傳奇,在明代有兩大流派,即以湯顯祖為代表的「臨川派」和以沈王景為代表的「吳江派」。
C.傳奇的戲劇結構,篇幅長短不限,視故事情節而增減,一段戲稱為一出,通常一部作品有幾十齣。
D.清代最傑出的傳奇作家和作品是洪升的《桃花扇》和孔尚任的《長生殿》,這兩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較高成就,成為清代傳奇發展的頂峰。
15.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話本產生於南宋,是說話藝人講說故事的底本,它是適應都市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需要而產生的。
B.擬話本是模擬話本而作的小說,其名最初見於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著名的作品有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C.馮夢龍的「三言」又稱「古今小說」,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D.起源於宋元說話的章回小說,以分回標目為主要特點,盛行於明清兩代,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
16.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中國古典小說之一的演義小說,它主要以通俗的語言,依正史記載結合野史雜記及民間傳說,加以深化鋪陳而成,如《三國演義》。
B.神怪小說大多是寫神仙怪誕之事,但其中亦寓含著作者對現實的態度,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神怪小說的宏篇巨作。
C.產生於明代,以描述世俗生活為主的世情小說流傳下來的作品以《金瓶梅》為代表。
D.譴責小說是以暴露社會,指責政治腐敗為主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李伯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一部譴責小說的上乘之作。
17.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草堂詩余》《東坡樂府》《稼軒長短句》《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詞集。
B.把長篇小說分成若干章節,每一章節叫做「一回」,用這種形式寫成的小說叫做「章回小說」,如《紅樓夢》《三國演義》《烈火金剛》等。
C.《阿房宮賦》《師說》《論積貯疏》《項脊軒志》《石鍾山記》都在標題中標明了文體。
D.「念奴嬌」「永遇樂」「水調歌頭」「倘秀才」「西江月」「揚州慢」「雨霖鈴」等都是詞牌名。
18.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章回小說中常出現「話說」「看官」等字眼,可明顯看到話本的痕跡與影響。
B.「論」是一種以論證為主要議論方式,以析透徹為宗旨,一般而言,人物論、史論等較莊重的內容大多採用這一文體,如賈誼的《過秦論》、蘇洵的《六國論》。
C.疏也稱奏疏、奏章,是臣下向君王進言的文書。一般採用分條陳述的方式,賈誼的《論積貯疏》是疏中的名篇。
D.唐宋傳奇是魏晉筆記小說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情節曲折奇特,結構完整的短篇小說,《灌園叟晚逢仙女》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19.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一詞起源於《詩經》和《楚辭》。「風」是《詩經》中傳統的表現手法,「騷」指楚辭開創者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並稱,後來成了文學的泛稱。
B.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 高祖還鄉》則屬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說超過以前所有的時代,尤以章回體長篇小說光輝奪目。繼元明兩代產生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之後,到了清代又產生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長篇小說名著,達到了古典小說的頂峰,讓後世學者對它們產生了無窮的興趣。
D.魯迅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從1918年起,先後發表了《狂人日記》《祝福》《阿Q正傳》《》等小說名篇,後來收入小說集《吶喊》。
2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原名《詩》或《詩三百》,直到漢代以後,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它的現實主義精神,成為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的源頭。
B.《楚辭》是我國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它是東漢劉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編輯而成。
C.被劉知已稱為「著述罕聞,古今卓絕」的《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史,也是一部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
D.《戰國策》是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它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選擇題
1.C【解說】A.《國語》長於記言而不長於記事;B.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水滸傳》;D.莫里哀的《慳吝人》不是悲劇而是喜劇。
2.A【解說】B.「三打祝家莊」是《水滸傳》中的情節;C.《狂人日記》收在魯迅小說集《吶喊》中;D.《父與子》是長篇小說。
3.A【解說】B.張天翼的《華威先生》是解放區文學,《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C.孫犁的《荷花澱》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生活的作品;D.《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
4.D【解說】A.《農村三部曲》《林家鋪子》是茅盾的作品。《喬廠長上任記》是蔣子龍的作品。B.《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周克芹的作品。C.《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是王蒙的作品。
5.D
6.D【解說】散曲作為曲的一種體式,是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詠之用,以抒情為主,也稱清曲。
7.B【解說】「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中的《察今》。
8.D【解說】諸葛亮的《出師表》又稱《前出師表》,是相對二次伐魏時的《後出師表》而言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後出師表》。
9.C【解說】《木蘭詩》為北朝民歌,見於南朝僧人智匠所編《古今樂錄》,而非徐陵所編《玉台新詠》。
10.C【解說】「永州八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作品。
11.D【解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12.A【解說】「元曲四大家」指元曲作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其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倩女離魂》《牆頭馬上》《漢宮秋》。
13.D【解說】雜劇的每折戲只能用一個宮調演唱。
14.D【解說】把《長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弄反了。
15.C【解說】「三言」並沒有「古今小說」之說,古今小說只是《喻世明言》的另一稱呼。
16.D【解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是吳趼人。
17.D【解說】「倘秀才」是曲牌名。
18.D【解說】《灌園叟晚逢仙女》出自馮夢龍的「三言」,屬擬話本,不是傳奇。
19.B【解說】A.《詩經》中的「風」是指十五國風,不是表現手法;C.《聊齋志異》非長篇小說,而是短篇小說集;D.《祝福》收入《彷徨》而不是《吶喊》。
20.B【解說】《楚辭》是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漢代仿效屈原辭賦的作家作品共16篇,編輯而成。

⑩ 最早提出地理名稱的書是哪本 科舉答案

周易。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易經》為易,詩,書,禮,樂,春秋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熱點內容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