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玉兒
『壹』 在清朝時期的歷史上,孝庄和大玉兒是同一個人嗎
對,是同一個人
『貳』 歷史上的大玉兒、小玉兒和海蘭珠三個人到底是什麼關系
在電視劇中,她們三個是姐妹,海蘭珠是大姐,大玉兒是二姐,小玉兒是小妹。她們三姐妹都是蒙古的格格,海蘭珠和大玉兒都是皇太極的妃子,小玉兒是多爾袞的福晉。
在歷史上,小玉兒是不存在的,海蘭珠和大玉兒確有其人。海蘭珠和大玉兒是親姐妹,都是蒙古的格格也都是皇太極的妃子。
海蘭珠是皇太極的一生最愛的女人,她是關雎宮宸妃在後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後。
大玉兒是皇太極的永福宮庄妃,就是後來的大清開國太後孝庄太後。
小玉兒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多爾袞的嫡福晉是博爾濟吉特氏,比多爾袞大一歲,有史料說,她是孝端文皇後的堂侄女,那麼也就是大玉兒的堂姐。
『叄』 關於多爾袞和大玉兒真實的歷史
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後下嫁考實》,針對太後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 。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庄太後;再者孝庄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後,且皇後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
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後下嫁」的史證,認為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肆』 歷史上真有大小玉兒嗎 孝庄秘史講哪個皇帝
沒有
孝庄秘史講黃太吉
一些影視劇里將孝庄文皇後叫大玉兒,而海蘭珠叫小玉兒。其實孝庄文皇後從來不叫大玉兒,海蘭珠更不叫小玉兒,因為這不僅在史料無記載,而且無論如何姐姐不能叫小玉兒,而妹妹叫大玉兒吧。1948年文業書局出版的《清宮秘史》(王皓沅著)對孝庄文皇後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乃科爾沁部部主博爾濟吉特塞桑貝勒的大女兒,她名叫大玉兒,她妹妹叫小玉兒……一天,皇太極為追一隻鹿,竟迷路到科爾沁部。也該天緣湊巧,偏偏這大玉兒也在山內打獵,兩下在深山裡遇見。從來佳人愛才子,兩個人便定下愛情。」
而對海蘭珠是這樣描寫的:「皇後(指孝庄文皇後)說道『我們小玉兒,從小喜歡打獵,前天她又想起打獵,便讓俺同她一塊兒去,俺怕皇上要進宮,就未同她去。後來她帶著宮女上東山去了……』」
大玉兒和小玉兒的叫法來自這些文藝作品。海蘭珠和孝庄文皇後姐妹倆更不是打獵出身,她們曾是大家閨秀,不能隨便跑進深山老林打獵,所以,這些都是藝術虛構的。
孝庄文皇後,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Bumbutei),又名是查干達拉(chagandara),她是科爾沁顯貴家族、寨桑貝勒的次女。天命十年,年僅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在哥哥烏克善台吉的陪同下,越過茫茫的科爾沁大草原來到了後金,嫁給了比她年長二十一歲的皇太極,成為側福晉。她的親姑姑哲哲,先嫁給皇太極成為大福晉,成為大清第一皇後。
從此布木布泰離開了她的大草原,離開了她的父母、兄弟姐妹。
這個小小的科爾沁姑娘布木布泰,她做夢也沒有想過將來要輔佐三朝,培養兩代皇帝,成為奠基大清的一代國母。
宸妃海蘭珠,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生於約萬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文皇後的親姐姐,她比孝庄文皇後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她比妹妹孝庄文皇後晚嫁皇太極9年。《清入關前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天聰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爾沁部烏克善洪台吉率諸臣送妹至。汗偕諸福晉迎至,設大宴納之為福晉。」
『伍』 在清朝歷史上有位孝庄皇太後是哪位皇帝的母親
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的母親。
孝庄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後。
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
葬昭西陵,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5)歷史上的大玉兒擴展閱讀:
孝庄文皇後一生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歷四帝,她的名字與清初許多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明末清初的亂世,造就出一大批傑出人物。在博爾濟吉特家族中,就出一一個家喻戶曉的女中豪傑——她就是曾經輔佐三朝的孝庄文皇後。
她不僅聰明美麗,還能忍辱負重,以政治家的才能、謀略幫助其夫皇太極,廣納人才;以後又幫助幼子福臨繼承大統;最終支持孫子玄燁大膽治國除奸,使清朝走向興旺盛世。
據有關史料記載,孝庄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卒於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7年1月),姓博爾濟特氏,名布木布泰。她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乃貝勒寨桑之女。
其十三歲時,嫁於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為妻。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號大清稱帝,封其為永福宮庄妃。
後人根據其死後謚號稱之為孝庄。崇德三年,她生皇九子福臨,而後福臨嗣帝位,是為順治,孝庄被尊為皇太後。再後,其孫玄燁又嗣帝位,是為康熙,又被尊為太皇太後。
由於她是皇太極的妃子,而皇太極的謚號是太宗文皇帝,又因其兒子和孫子均是皇帝,所以史稱「孝庄文皇後」,一般也稱之為孝庄。
孝庄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也無愧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孝庄文太後
『陸』 《孝庄秘史》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玉兒,她在歷史上的真實命運是怎樣的
大玉兒一開始與多爾袞青梅竹馬,情有獨鍾,奈何多爾袞要帶兵打仗,只好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人。
『柒』 歷史上的大玉兒是美女嗎
頻,左邊那三個條條可以調得高一點。(比如放disc,很震撼)喜歡高音,也專就是清脆的聲音,吧右屬邊條條調高一些。中間一個條條是音量,左邊兩個橫條條是左右平衡的。現在發燒友都不用千千靜聽。都用foobar。音質有字的飛躍。
『捌』 真正的歷史上,黃太極的庄妃大玉兒後來有沒有下嫁給多爾袞
多爾袞,滿洲最勇敢的勇士,清王朝正式建立時最大的功臣,順治即位後滿朝最大的統治者,和順治皇帝的額娘庄妃扯上太多的不非關系,這就是多爾袞。一生有過輝煌,有過痛苦,有過無奈,太多太多的感情聚集在一起,串起他不凡又復雜的人生。縱觀前清歷史,對多爾袞縱是有很多感慨,不知,多爾袞,一生為何?
清朝開國先皇努爾哈赤,也就是清太祖,在臨死時,據說只有一個妃子陪在他的身邊,他對這個妃子是倍加寵愛,這個妃子就是多爾袞的額娘。清太祖死前沒有來得及當眾指定哪個皇子為下一任的皇帝,說是只是口授給多爾袞的額娘。於是,清太祖歸西,他的四個較長的兒子被稱為四大貝勒,處理了清太祖的後事。有國必有君,國無君不寧, 指定下一任皇帝即位成了四大貝勒首要的問題。於是,他們與多爾袞的額娘急急聯系,沒有人知道其詳細內容,談到了最後,卻傳出了一個消息:先皇臨死時,出於對大福晉的愛憐,指定大福晉為其陪葬,所謂一起去天上做夫妻。可憐的多爾袞年齡還不大,就必須要接受如此的痛苦,當他急急趕到時,所有人都攔著他,總算闖了進去,「大福晉隨先皇升天!」這一消息傳入了他的耳中,他跪在了地上,淚水模糊了眼睛。這一刻起,多爾袞明白了:自己最愛的額娘去了,從今以後只有自己了,一定要領著弟弟闖出一番天地!
有野史記載,努爾哈赤的真實意思是要十四子多爾袞即位,努爾哈赤生前特別喜歡多爾袞,喜歡他的勇敢機智。可是,似乎大福晉和四大貝勒之間的恰談出了什麼問題,最後大福晉隨先皇而去,四大貝勒以多爾袞沒有戰功否定了他。據說四大貝勒之中最年長的代善此後對多爾袞格外的關照,也許這就是他對多爾袞的懺悔、對大福晉的贖罪吧!可是,敢問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就算先皇並沒有讓大福晉做為陪葬的遺詔, 就算多爾袞真的是內定的下一任皇帝,又有什麼用?原來的多爾袞可以在大草原上策馬賓士,盡享人生之樂,可如今呢?全部的擔子都要他自己扛,有淚水也只有咽里!
民間傳說把多爾袞和大玉兒(即後來皇太極的庄妃)的際遇劃出了唯美,即美妙又凄涼。傳說多爾袞和大玉兒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由於年齡相仿而且他們的骨子裡都有著那麼一種豪爽,他們早已偷偷相愛,似乎就等著合適的時機完婚了。可是,四大貝勒中的皇太極即位,卻一眼看中了冰清玉潔的大玉兒,封她為妃。這一擊又將多爾袞打入無底深洞,和深愛的人含淚分離……我想,也許多爾袞的心裡對皇太極更多的感情是恨吧!從皇位到心愛的人,他無一事可心。
「蒹莢蒼蒼,白露為霜,
所為依人,在水一方」
一切的際遇離多爾袞遠去,上天連一個小小的幸運都不肯給他供他侈奢……
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吧,多爾袞看盡了身邊的世俗,麻木了,當年他英俊勇敢,聰明機智,缺的就是功績。於是,他離開了皇宮,遠離了這是非之地,這塊令他絕望的土地,遠赴韁場,用一個個戰功證明了他自己。
也許他在這戰場尋找著什麼吧!找回他的勇敢,找回他在草原馳騁的心際,還是在尋找他遠去的心靈……
後來皇太極駕崩,此時庄妃(大玉兒)已為皇太極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福臨。多爾袞結束了在戰場的生活,回到了皇宮。此時,明朝的遺軍蓄意造反,皇帝駕崩繼承皇位的人選當先在即,多爾袞本可輕而易舉的當了皇帝,以當時他在朝中的影響即位當皇帝似乎是意料中的事。但是,多爾袞卻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不顧反面勢力的影響,不顧同樣有繼承權的皇子豪格,將庄妃的兒子福臨一手托上了皇位。於是,庄妃當上了皇太後,在後宮位居第二,而多爾袞呢,有了一個稱號,攝政王,後稱為皇父攝政王。
皇太後,攝政王……
為小順治輔政的這段時間,多爾袞忠心耿耿,為順治處理好了一切事物,同時也自私的將自己在朝中的勢力擴張到了最廣,豪格被他殺了,邊疆的民族不和也被他處理好了,似乎一切阻礙順治的因素都消除了,順治小皇帝也安全的長大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順治對多爾袞很不滿!在順治眼中的多爾袞是個奸詐的小人形象,他更是不滿意於多爾袞過多的參與政事。他們叔侄之間的點滴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吧!
多爾袞在幾乎將朝政交給順治的時候,卻引起了這樣一個風波,他要求皇太後下嫁。還是因為愛吧,闖出了一切的多爾袞留到此時的依舊是孤獨。可是,順治會理解嗎?自己的媽媽嫁給叔叔?有何倫理之談!史料沒有關於皇太後下嫁多爾袞的確切證據,所以這又成了初清史的一個不解之謎!根據各種文獻考證,皇太後最終應該是沒有下嫁多爾袞,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又是一個無言的結局。
即使一步之遙,可是他們
順治七年十二月份,多爾袞死在喀喇城,孤獨的西去,什麼也沒有帶走,什麼也沒有留下。
多爾袞生前最鄙視的就是錢、權。可一個千古勇士, 不是有江山,就是有美人,可多爾袞呢?再輝煌,江山美人他都沒有,最鄙視錢權,到頭來,卻只留下了這兩樣,真是造化弄人……
多爾袞的這一生啊!充雜了一切,一切復雜,一切簡潔。一切快樂,一切悲傷。可是,輪回過後,只留下白紙一張。世界還在繼續~~`~~~~~
『玖』 孝庄皇後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孝庄」皇後,即清初孝庄端康文皇後,她先後輔佐清太宗皇太極(夫君)、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清世祖順治福臨(兒子)、清聖祖康熙玄燁(孫子)「四代」帝王,主持了入關、定都、滅明三件大事,對清代的建政、鞏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皇太極的庄妃
孝庄文皇後並不是她的本名,只是其死後的一個謚號。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說她名叫大玉兒,這是沒有歷史根據的。歷史上的孝庄文皇後,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宰桑的二女兒,十三歲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當時已三十四歲的皇太極。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登基為帝,被封為永福宮庄妃。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生下了皇九子福臨。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離世,由於生前沒有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引發了清王朝的帝位之爭。當時,最有可能競爭皇位的人,是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極的大兒子肅親王豪格。
為什麼多爾袞會選庄妃的兒子福臨呢?野史言之鑿鑿地說,那是因為庄妃與多爾袞之間早有私情,庄妃未嫁之前本來是他的戀人。所以他愛情至上,愛屋及烏。我們說這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為他們一個是堂堂的親王公主,一個是大汗之子,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根本沒有隨意亂跑的權利。更何況多爾袞在建州女真,孝庄在科爾沁蒙古,兩地相隔數百里,兩人有沒有見過面都還是個問題。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在多爾袞看來,讓不到六歲只會玩耍的福臨來做皇帝,他雖然不能坐上皇帝之位,卻有機會成為掌握皇帝實權的人。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多爾袞確實是大清國實際的統治者。於是,一個六歲不到的娃娃,就這樣當上了大清國皇帝,即順治皇帝。
順治朝的皇太後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多爾袞帶領清兵入關。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小皇帝福臨下詔:封「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這個稱號使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多爾袞嫡妻去世,皇太後下嫁所致。此外,認為太後曾下嫁的主要根據還有南明文人張煌言曾經寫過的一首詩:「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慈寧宮在紫禁城內隆宗門西,清代為皇太後所居,春官指禮部。太後而曰「婚」,自然是改嫁了。不過有人認為:張煌言寫詩時身在南方,又是清王朝的敵人,他的詩文可信度不大。更重要的是我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到太後下嫁的證據,即使國內的記錄被銷毀,至少送女到攝政王府來的朝鮮也應有記載,我們卻不見朝鮮使節參加太後婚儀的實載。就目前來說,孝庄下嫁沒有定論。
順治七歲入關,深受漢文化影響,而皇太後的政治傾向卻是要依靠滿蒙八旗。很快,母子倆人成了政敵,導火索就是順治的婚姻問題。
早在順治十二歲的時候,多爾袞就為他選定了未婚妻: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孝庄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然而,順治帝表現得卻像是一個逆反心理嚴重的問題少年,想到這位妻子是由自己恨之入骨的多爾袞所選、是與自己政見相左的太後的侄女,就強烈地反感。順治十年(公元年)八月,順治帝不顧大臣反對廢皇後為靜妃。
順治帝離棄蒙古後妃不可能不遭到母親的報復,代替順治帝遭罪的是董鄂妃。董鄂氏進宮後先被封為賢妃,兩個月後升為皇貴妃。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董鄂氏皇貴妃為順治帝生下了皇四子。就在這時,太後忽然生病,要求所有嬪妃都前去侍候。對於一個正在坐月子的後宮嬌弱女子,在寒冬臘月過這樣的「月子」,後果是不言而喻的,皇太後的病還沒徹底好,董鄂妃的兒子皇四子在活了一百零八天之後也夭折了。董鄂妃從此一病不起。與董鄂妃相對比的是新皇後壓根就沒有去看過太後,可以想見,這件事很可能就是孝庄皇太後所使的計策。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四個月後,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日,福臨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親情無存的順治朝終於結束,孝庄帶著她七歲的孫子玄燁進入了康熙朝,成為太皇太後。
康熙朝的太皇太後
如果我們以一位教育家的標准衡量,孝庄對孫子玄燁的教育,顯然要比她對兒子福臨的培養更為成功。
孝庄很喜歡讀書,在她的影響下,玄燁從小對讀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無論任何時候,只要一捧起書本,幾乎忘掉一切。當時老師教過的所有書,他全部要讀120遍、背120遍。這樣讀書的結果,就是康熙皇帝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非常牢固。
康熙即位後,所辦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誅鰲拜」。我們可以通過一件事來看孝庄對誅鰲拜所起的作用,即康熙第一次大婚時這位太皇太後為孫子做主選擇的最初一批後妃:皇後為四輔臣之首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妃子中既有原為鰲拜一黨的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又有號稱「佟半朝」家族的女兒佟佳氏、甚至還有出身一般的……但是偏偏鰲拜本人的女兒落了選,孝庄之所以這么做,應該是她為誅鰲拜、分化其黨羽所下的第一步棋。
事實上,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當康熙帝最終動用善撲營小布庫擒拿鰲拜時,外戚們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留給後人的最後謎題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病逝,享年七十五歲。
孝庄皇後臨終遺言和後事安排讓很多人都不解。孝庄病重時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康熙帝遵囑,並將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殿五間拆了,在順治孝陵旁按照在紫禁城中原樣建了「暫安奉殿」。直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建起陵園,使孝庄正式得以下葬。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極昭陵之西,故稱「昭西陵」。
於是,這又成了一個讓世人爭論不休的題目。很多人認為這正是孝庄曾經下嫁或失身於多爾袞的證明之一。究竟是什麼原因,眾說紛紜,而我們所知道的,只不過是那位從草原走出來的蒙古公主布木布泰,在度過七十多年的人生之後,成為昭西陵沉默不語的主人了。
『拾』 歷史上的皇太極為什麼會娶大玉兒
清孝庄文皇後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二女,十三歲時其父安排將她嫁給三十四歲的皇太極為妻。
大玉兒在歷史上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布木布泰。她是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格格,皇太極的永福宮庄妃,大清王朝的孝庄太後。她出嫁到愛新覺羅家族,經歷了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天子,最後成為了康熙帝的太皇太後。
皇太極娶大玉兒,是在後金天命十年二月。理由很簡單,應該是她的家族的 政 治 考慮。她的姑姑哲哲十六歲時,即明萬曆四十二年四月,被家族安排遠嫁給皇太極為妻(兩年後,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稱大汗)。
這是一樁滿蒙政治聯姻。
科爾沁曾參加葉赫部發起的九部聯軍攻打建州的大戰,戰敗後,時任貝勒明安主動示好,將自己的女兒婚配給努爾哈赤。科爾沁夾在建州女真和察哈爾之間,勢力不強,希望通過聯姻搞好兩邊的關系。這成為了一種傳統。在努爾哈赤的諸子中,除了哲哲嫁給皇太極外,第十四子多爾袞也在天命九年娶了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女人。
哲哲嫁給皇太極十多年,一直沒生育(其第一個女兒生於天命十年十月),於是其父親、科爾沁貝勒莽古斯決定將待嫁的孫女布木布泰(即大玉兒),作為代孕替補,嫁給皇太極,以保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女人在後金汗室的地位。這也是保證科爾沁能在後金羽翼下生存。
至於大玉兒日後大貴的預言,實為後來偽造的謠言。皇太極在位後,哲哲穩居中宮。皇太極最想立為儲君的兒子,為大玉兒的姐姐海蘭珠所生的皇八子。皇太極在位時,大玉兒的地位越來越低。她的兒子福臨能成為順治帝,主要還是靠了孝端文皇後哲哲的力挺。
這也只能說是一場政治聯姻。因為當時皇太極的大福晉沒有兒子,大玉兒是大福晉的侄女。所以就推薦自己的侄女嫁給皇太極。
野史上大玉兒之父是口頭上說要把大玉兒嫁給多爾袞,後來皇太極去找大玉兒他老爹有事在那裡看上了大玉兒加上自己的老婆大福晉的推薦所以就把大玉兒給嫁給了皇太極。娶了她也是場政治聯姻平衡各旗勢力。所以才會出現以後皇太極死後大玉兒和多爾袞搞在一起的事情。
其實這種是滿清的一種政治聯姻,因為北方草原上蒙古人還是很強大,後金剛崛起的時候,蒙古人曾經短暫的被明朝給用金錢收買一起來對付後金,後來後金覺得蒙古人跟明朝走太近威脅到後金後方穩定,開始使用征撫兩種手段,願意投降後金或以後金聯姻的就得倒後金提供的好處,不願意的就堅決征服剿滅,在後金的軟硬兼施之下蒙古大部分部落都成服於滿清,開始長達數百年的政治聯姻,皇太極能取蒙古人的大玉兒,完全是出於對蒙古人的拉攏來分離蒙古各部投靠明朝,共同對付滿清,給清朝滅亡明朝帶來很大的隱患與阻礙,不得不先征服蒙古解除後顧之憂,才能傾巢出動征服大明王朝,與蒙古人的聯姻也加強大清王朝的攻打明朝有生力量,為大清王朝奠定統一江山,積累的強大的政治基礎,所以清朝後來入主中原再也沒有北方之患,完全是在皇太極的滿清與蒙古貴族聯姻的政治產物,為大清200多年的基業打下了良好的政治聯姻基礎,消除困繞中原王朝北方民族金戈鐵馬的南下掠奪中原的困境。
野史上大玉兒的老爹是口頭上說要把大玉兒嫁給多爾袞,後來皇太極去找大玉兒他老爹有事在那裡看上了大玉兒加上自己的老婆大福晉的推薦所以就把大玉兒給嫁給了皇太極。娶了她也是場政治聯姻平衡各旗勢力。所以才會出現以後皇太極死後大玉兒和多爾袞搞在一起的事情。
其實這種是滿清的一種政治聯姻,因為北方草原上蒙古人還是很強大,後金剛崛起的時候,蒙古人曾經短暫的被明朝給用金錢收買一起來對付後金,後來後金覺得蒙古人跟明朝走太近威脅到後金後方穩定,開始使用征撫兩種手段,願意投降後金或以後金聯姻的就得倒後金提供的好處,不願意的就堅決征服剿滅,在後金的軟硬兼施之下蒙古大部分部落都成服於滿清,開始長達數百年的政治聯姻,皇太極能取蒙古人的大玉兒,完全是出於對蒙古人的拉攏來分離蒙古各部投靠明朝,共同對付滿清,給清朝滅亡明朝帶來很大的隱患與阻礙,不得不先征服蒙古解除後顧之憂,才能傾巢出動征服大明王朝,與蒙古人的聯姻也加強大清王朝的攻打明朝有生力量,為大清王朝奠定統一江山,積累的強大的政治基礎,所以清朝後來入主中原再也沒有北方之患,完全是在皇太極的滿清與蒙古貴族聯姻的政治產物,為大清200多年的基業打下了良好的政治聯姻基礎,消除困繞中原王朝北方民族金戈鐵馬的南下掠奪中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