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44:33

①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有哪些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歐文·蘭米爾,哈羅德·克萊頓·尤里,詹姆斯·B·薩姆納,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威廉·吉奧克,埃德溫·麥克米倫,格倫·西奧多·西博格,萊納斯·鮑林,文森特·迪維尼奧,威拉得·利比,梅爾文·卡爾文,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羅伯特·馬利肯,拉斯·昂薩格,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斯坦福·摩爾,威廉·霍華德·斯坦,保羅·弗洛里,威廉·利普斯科姆,赫伯特·布朗,保羅·伯格,沃特·吉爾伯特,羅德·霍夫曼,亨利·陶布,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赫伯特·豪普特曼,傑爾姆·卡爾,達德利·赫施巴赫,李遠哲,唐納德·克拉姆,查爾斯·佩德森,托馬斯·切赫,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魯道夫·馬庫斯,凱利·穆利斯,

喬治·安德魯·歐拉,馬里奧·莫利納,弗蘭克·舍伍德·羅蘭,羅伯特·柯爾,理查德·斯莫利,保羅·博耶,沃爾特·科恩,艾倫·黑格,麥克德爾米德,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巴里·夏普萊斯,約翰·貝內特·芬恩,彼得·阿格雷,羅德里克·麥金農,歐文·羅斯,羅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羅克,羅傑·科恩伯格,馬丁·查爾菲,錢永健,

托馬斯·施泰茨,理查德·赫克,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布萊恩·克比爾卡,馬丁·卡普拉斯,亞利耶·瓦謝爾,埃里克·白茲格,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保羅·莫德里奇,弗朗西斯·阿諾德,喬治·史密斯,約翰·古迪納夫

②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是誰

10月4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士、美國和英國三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發出冷凍電鏡,用於溶液中生物分子結構的高解析度測定」。三人將均分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Richard Henderson,1945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969年從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項目主任。

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為研發冷凍電子顯微技術作出的貢獻,這項技術簡化並改進了生物分子成像的發展,將生物化學帶入一個新時代。

③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都有哪些科學家獲獎了

現在一些人在學術上都會有一些比較高的成就,而便會有一些認可他們的獎項頒發,我們所知的諾貝爾獎便是一個全世界比較高級的獎項,能得到這些獎項的人必定都是一些在某個學術方面很擅長。


第三位便是斯坦利·惠延厄姆,斯坦利·惠延厄姆是一個英國人,在1941年便出生在英國了,和其他兩個諾貝爾獲得者一樣都是對鋰電池有著較高的造詣,在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十分的深入,所以這樣的獎項頒發給他們三個也是名副其實。

④ 近幾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及成就

據諾貝爾基金會提供的資料,以下是最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單及研究領域:

2003年:美國的彼得·阿格雷和羅德里克·麥金農,表彰他們在細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2002年:美國的約翰·芬恩、日本的田中耕一、瑞士的庫爾特·維特里希,表彰他們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分 析的方法。

2001年:美國的威廉·諾爾斯、巴里·夏普萊斯、日本的野 依良治,表彰他們在更好地控制化學反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這為發明治療心臟疾病和帕金森病的葯物鋪平了道路。

2000年:美國的阿蘭·黑格和阿蘭·麥克迪爾米德、日本的 白川秀樹,表彰他們發現了導電的塑料和研發具有傳導性能 的聚合體。

1999年:美國的阿米德·澤維爾,表彰他在基本化學反應領 域所作出的先驅性研究。他將毫微微秒光譜學應用於化學反 應的轉變狀態研究

1998年:美國的沃爾特·科恩,表彰他在60年代提出密度泛 函理論。英國的約翰·波普,表彰他發明了測驗化學結構和 物質特性的計算機技術。

1997年:美國的保羅·博耶、英國的約翰·沃克、丹麥的詹 斯·斯科,表彰他們在研究身體細胞是如何儲存和傳遞能量 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1996年:英國的哈諾德·克奧托、美國的小羅伯特·荷爾、 理查德·斯莫利,表彰他們發現了布基球,這是一種球型的 碳分子。

1995年:荷蘭的保羅·克魯特恩、美國的馬里奧·莫利納、 F·羅蘭,表彰他們在研究臭氧層形成和破壞方面所取得的 成果。

1994年:美國的喬治·A·歐拉,表彰他在碳氫化合物即烴 類研究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⑤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者是憑借什麼成果獲獎的

諾貝爾獎項一共有五項,分別是化學、物理、生物、文學以及和平獎項,這幾個獎項無論頒給誰都是一個極大的肯定,至今,諾貝爾獎的頒發已經有了118年的歷史了,到現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是很多的了。


鋰電池的發展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可以說是十分普遍的,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有鋰電池的身影,在手機上就會使用到鋰電池,而鋰電池便可以說是我們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了。

這次三人對鋰電池的開發上做出了進一步的改變,鋰電池也有了質的飛躍,所以我們能獲得諾貝爾獎也就不奇怪了。

⑥ 諾貝爾化學獎的歷屆獲獎者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02年,美國約翰·貝內特·芬恩,日本田中耕一,瑞士庫爾特·維特里希。

2003年,美國彼得·阿格雷,美國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國羅德里克·麥金農。

2004年,以色列阿龍·切哈諾沃,以色列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國歐文·羅斯。

2005年,法國伊夫·肖萬,美國羅伯特·格拉布,美國理查德·施羅克

2006年,美國羅傑·科恩伯格。

2007年,德國格哈德·埃特爾。

2008年,日本下村脩,美國馬丁·查爾菲,美國,錢永健。

2009年,英國,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美國托馬斯·施泰茨,以色列阿達·約納特。

2010年,美國理查德·赫克,日本根岸英一,日本鈴木章。

2011年,達尼埃爾·謝赫特曼以色列。

2012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國。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美國,邁克爾·萊維特(英國),亞利耶·瓦謝爾。

2014年,埃里克·白茲格美國,斯特凡·W·赫爾德國,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美國。

2015年,托馬斯·林達瑞典,保羅·莫德里奇美國,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

2016年,讓-彼埃爾·索瓦法國。

2017年,雅克·杜波切特瑞士,阿希姆·弗蘭克德國,理查德·亨德森英國。

2018年,Frances H. Arnold美國,George P. Smith美國,Gregory P. Winter英國。

2019年,John B.Goodenough ,M. Stanley Whittingham。

⑦ 簡述近三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及主要成就

近三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及主要成就如下:

1.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瑞士科學家雅克·回杜博歇、美答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2.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和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科學家格雷戈里·溫特,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3.201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⑧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

1914年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美國 「精確測定了大量化學元素的原子量」

1932年 歐文·蘭米爾 美國 「對表面化學的研究與發現」

1934年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美國 「發現了重氫」

1946年 詹姆斯·B·薩姆納 美國 「發現了酶可以結晶」

1946年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美國 「制備了高純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質」

1946年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國

1949年 威廉·吉奧克 美國 「在化學熱力學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對超低溫狀態下的物質的研究」

1951年 埃德溫·麥克米倫 美國 「發現了超鈾元素」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美國

1954年 萊納斯·鮑林 美國 「對化學鍵的性質的研究以及在對復雜物質的結構的闡述上的應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美國 「對具有生物化學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別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國 「發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於考古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以及其他學科

1961年 梅爾文·卡爾文 美國 「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5年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國 「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傑出成就」

1966年 羅伯特·馬利肯 美國 「利用分子軌道法對化學鍵以及分子的電子結構所進行的基礎研究」

1968年 拉斯·昂薩格 美國 「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關系,為不可逆過程的熱力學奠定了基礎」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國 「對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別是對其氨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的聯系的研究」

1972年 斯坦福·摩爾 美國 「對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1972年 威廉·霍華德·斯坦 美國

1974年 保羅·弗洛里 美國 「高分子物理化學的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的基礎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國 「對硼烷結構的研究,解釋了化學成鍵問題」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國 「分別將含硼和含磷化合物發展為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

1980年 保羅·伯格 美國 「對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特別是對重組DNA的研究」

1980年 沃特·吉爾伯特 美國 「對核酸中DNA鹼基序列的確定方法」

1980年 羅德·霍夫曼 美國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國 「對特別是金屬配合物中電子轉移反應機理的研究」

1984年 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 美國 「開發了固相化學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國 「在發展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法上的傑出成就」

傑爾姆·卡爾 美國

1986年 達德利·赫施巴赫 美國 「對研究化學基元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的貢獻」

1986年 李遠哲 美國

1987年 唐納德·克拉姆 美國 「發展和使用了可以進行高選擇性結構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1987年 查爾斯·佩德森 美國

1987年托馬斯·切赫 美國

1990年 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 美國 「發展了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學」

1992年 魯道夫·馬庫斯 美國 「對化學體系中電子轉移反應理論的貢獻」

1993年 凱利·穆利斯 美國 「發展了以DNA為基礎的化學研究方法,開發了聚合酶鏈鎖反應(PCR)」

1994年 喬治·安德魯·歐拉 美國 「對碳正離子化學研究的貢獻」

1994年 馬里奧·莫利納 美國

1994年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美國

1996年 羅伯特·柯爾 美國 「發現富勒烯」

1996年 理查德·斯莫利 美國

1997年 保羅·博耶 美國 「闡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機理」

1998年 沃爾特·科恩 美國 「創立了密度泛函理論」

2000年 艾倫·黑格 美國 「發現和發展了導電聚合物」

2000年 麥克德爾米德 美國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美國 「對手性催化氫化反應的研究」

2001年 巴里·夏普萊斯 美國 「對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

2002年 約翰·貝內特·芬恩 美國 「發展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鑒定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軟解析電離法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質譜分析」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國 「對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的研究,發現了水通道」

2003年 羅德里克·麥金農 美國 「對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的研究,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的研究」

2003年 歐文·羅斯 美國

2003年 羅伯特·格拉布 美國

2003年 理查德·施羅克 美國

2006年 羅傑·科恩伯格 美國 「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

2006年 馬丁·查爾菲 美國

2006年 錢永健 美國

2006年 托馬斯·施泰茨 美國

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國 「對有機合成中鈀催化偶聯反應的研究」

2012年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 美國 「對G蛋白耦聯受體的研究」

2012年 布萊恩·克比爾卡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 美國 給復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

2013年 亞利耶·瓦謝爾 美國

2014年 埃里克·白茲格 美國 超解析度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 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 美國

2014年 保羅·莫德里奇 美國

2018年 弗朗西斯·阿諾德 美國 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2018年 喬治·史密斯 美國

2019年 約翰·古迪納夫 美國 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的貢獻

⑨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了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了,他們分別是:理查德·亨德森,阿希姆·弗蘭克,雅克·杜波切特。

雅克·杜波謝(Jacques Dubochet),男,瑞士人,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1940年9月12日出生於德國錫根。德國生物物理學家,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以發明冷凍電子顯微鏡而聞名,他為研究細菌和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弗蘭克(Frank)於2006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2014年,他獲得了本傑明·富蘭克林生命科學獎。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理查德·亨德森(CHR),FRS,FMedSci,FRSC榮譽(英語: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1945年7月19日),蘇格蘭分子生物學家,生物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是冷凍電子顯微鏡研究領域的先驅。

2017年,他與雅克·杜博奇(Jacques Duboche)和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熱點內容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