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必修一物理

必修一物理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44:35

物理必修一

② 人教版必修一物理電子課本

你要課程標准實驗教材還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
課程標准實驗教材
學生版:http://www.pep.com.cn/gzwl/jszx/tbjx/kb/dzkb/bx1/
教師版:http://www.pep.com.cn/gzwl/jszx/tbjx/kb/jsys/bx1/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
學生版:http://www.pep.com.cn/gzwl/jszx/tbjx/pg/wlkb/wlkb1/
教師版:沒有

如何學好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內容

抓住學好物理的關鍵:弄清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熟練基本方法
物理概念內是通容過實驗事實抽象而來,切實掌握好物理概念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千萬不能認為能把概念的條文背得流流下水就算掌握好了。
1.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維,做好適當的記錄。 課上認真聽講,要做到明白教師講課的重點、關鍵之處要睜大眼睛聽(聽課也要有節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積極思維)。做好適當的記錄是指記下關鍵的地方、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典型的例子及解答的關鍵。一般內容用本子記錄,新授課對一些概念的補充說明可以直接記在書本上。
2.認真完成作業。
3.准備一本錯題本。
將自己做錯的題,且自己訂證後感到啟發大的題,或一些典型問題而又做錯的題做在錯題本子上,並且把錯誤的地方和原因注在旁邊,復習時有大用處。

④ 物理必修1所有概念

物理(必修一)——知識考點歸納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考點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於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如:
第4s末、4s時、第5s初……均為時刻;4s內、第4s、第2s至第4s內……均為時間間隔。
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考點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點三:速度與速率的關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
標量
分類 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決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時間決定 由瞬時速度的大小決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瞬時速度
方向為該質點的運動方向 無方向
聯系 它們的單位相同(m/s),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速率

考點四:速度、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關系
速度 加速度 速度變化量
意義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過程量
定義式

單位 m/s m/s2 m/s
決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t
決定 a不是由v、△v、△t
決定的,而是由F和
m決定。 由v與v0決定,
而且 ,也
由a與△t決定
方向 與位移x或△x同向,
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與△v方向一致 由 或
決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與時間的比值
② 位移對時間的變化

③ x-t圖象中圖線
上點的切線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對時間的變
化率
② 速度改變數與所
用時間的比值
③ v—t圖象中圖線
上點的切線斜率的大
小值

考點五: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 理解圖象的含義
(1) 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 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 明確圖象斜率的含義
(1) 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考點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時間關系式:
(2) 位移—時間關系式:
(3) 位移—速度關系式:
三個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餘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v、a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的規定。
2. 常用推論
(1) 平均速度公式:
(2) 一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3) 一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
(4) 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考點二:對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1. 研究運動圖象
(1) 從圖象識別物體的運動性質
(2) 能認識圖象的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的交點坐標)的意義
(3) 能認識圖象的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的意義
(4) 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
(5) 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

2. 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
如圖所示是形狀一樣的圖線在x-t圖象和v—t圖象中,

x-t圖象 v—t圖象
①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體靜止 ②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表示物體靜止 ③表示物體靜止
④ 表示物體向反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初
位移為x0 ④ 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
v0
⑤ 交點的縱坐標表示三個運動的支點相遇時
的位移 ⑤ 交點的縱坐標表示三個運動質點的共同速度
⑥t1時間內物體位移為x1 ⑥ t1時刻物體速度為v1(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
示質點在0~t1時間內的位移)
考點三: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相遇」的特徵
「追及」的主要條件是: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
兩物體恰能「相遇」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處在同一位置時,兩物體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問題的思路
(1)根據對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畫出物體運動示意圖
(2)根據兩物體的運動性質,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將兩物體的運動時間的關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聯方程
(4)聯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1) 抓住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如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
(2) 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注意在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停止運動
4. 解決「追及」、「相遇」問題的方法
(1) 數學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數求極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過對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到臨界狀態和臨界條件,然後列出方程求解
考點四:紙帶問題的分析
1. 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1)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特點x=vt,若紙帶上各相鄰的點的間隔相等,則可判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 ,若所打的紙帶上在任意兩個相鄰且相等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之差相等,則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v—t圖象法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於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的推論,求出各點的瞬時速度,建立直角坐標系(v—t圖象),然後進行描點連線,求出圖線的斜率k=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考點一:關於彈力的問題
1. 彈力的產出
條件:(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
(2) 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
2.彈力方向的判斷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形變方向相反,指向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受力物體)。
(2) 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受力物體)。
(3) 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沿繩背離受力物體)。
補充:物體間點面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於面,點線接觸時其彈力方向過點垂直於線,兩物體球面接觸時其彈力的方向沿兩球心的連線指向受力物體。
3. 彈力的大小
(1) 彈簧的彈力滿足胡克定律: 。其中k代表彈簧的勁度系數,僅與彈簧的材料有關,x代表形變數。
(2) 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考點二:關於摩擦力的問題
1. 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 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 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 來求解
3. 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生相當運動,若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
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考點三:物體的受力分析
1.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
(1) 方法
(2) 選擇
2.受力分析的順序
先重力,再接觸力,最後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1) 分析物體受力時,只分析周圍物體對研究對象所施加的力
(2) 受力分析時,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確定每個力的實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實際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當做是物體受到的力
(3) 如果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
(4) 物體的受力情況會隨運動狀態的改變而改變,必要時根據學過的知識通過計算確定
(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體,互相作用要隔離
考點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與分解中的應用
1. 正交分解時建立坐標軸的原則
(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為原則,一般情況下應使盡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標軸上
(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標軸上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考點一: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
1. 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
(2) 牛頓第一定律是慣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只與質量有關
(3) 肯定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4) 牛頓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實驗總結出來的一條獨立的規律,並非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
(5) 當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從運動效果上說,相當於物體不受力,此時可以應用牛頓第一定律
2.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a與F、m的定量關系,特別是a與F的幾種特殊的對應關系:同時性、同向性、同體性、相對性、獨立性
(2) 牛頓第二定律進一步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決定於物體的受力情況和初始狀態
(3) 加速度是聯系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橋梁,無論是由受力情況確定運動情況,還是由運動情況確定受力情況,都需求出加速度
3. 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
(1) 力總是成對出現於同一對物體之間,物體間的這對力一個是作用力,另一個是反作用力
(2) 指出了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特點:「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質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時出現、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不同,效果不同
考點二: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時常用的方法、技巧
1. 理想實驗法
2. 控制變數法
3. 整體與隔離法
4. 圖解法
5. 正交分解法
6. 關於臨界問題
處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據條件變化或過程的發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況的變化和狀態的變化,找到臨界點或臨界條件(更多類型見錯題本)
考點三: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幾個典型問題
1. 力、加速度、速度的關系
(1) 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決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與加速度的關系 ,合力只要不為零,無論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為零
(2) 合力與速度無必然聯系,只有速度變化才與合力有必然聯系
(3) 速度大小如何變化,取決於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方向之間的關系,當二者夾角為銳角或方向相同時,速度增加,否則速度減小
2. 關於輕繩、輕桿、輕彈簧的問題
(1) 輕繩
① 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② 同一根繩上各處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 認為受力形變極微,看做不可伸長
④ 彈力可做瞬時變化
(2) 輕桿
① 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桿的方向
② 各處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 輕桿不能伸長或壓縮
④ 輕桿受到的彈力方式有:拉力、壓力
⑤ 彈力變化所需時間極短,可忽略不計
(3) 輕彈簧
① 各處的彈力大小相等,方向與彈簧形變的方向相反
② 彈力的大小遵循 的關系
③ 彈簧的彈力不能發生突變
3. 關於超重和失重的問題
(1) 物體超重或失重是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或對懸掛物體的拉力大於或小於物體的實際重力
(2) 物體超重或失重與速度方向和大小無關。根據加速度的方向判斷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則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則失重
(3) 物體出於完全失重狀態時,物體與重力有關的現象全部消失:
① 與重力有關的一些儀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
② 豎直上拋的物體再也回不到地面
③ 杯口向下時,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⑤ 高中物理必修一八大規律總結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一、 基本概念
1、 質點
2、 參考系
3、 坐標系
4、 時刻和時間間隔
5、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 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 平均速度: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 (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二、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 基本關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二、 推論
1、 vt/2=v=(v0+v)/22、vx/2=
3、△x=at2 { xm-xn=(m-n)at2 }
4、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應用基本關系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並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並探求最佳解法。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 a=-g四、關於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系:時間關系,速度關系,位移關系。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學法,圖象法。五、理解伽俐略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 三種常見的力
1、 重力: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3、摩擦力
(1)、靜摩擦力: 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①、產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計演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 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系三、力的分解
1、 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 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 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①、 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 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三、 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一、 牛頓第一定律
1、 內容:(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的情形)
2、 兩個概念:①、力
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

⑥ 高中物理必修一所有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10、豎直上拋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g=9.8≈10m/s2)

用推論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6)必修一物理擴展閱讀

高中物理特點:

1.知識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對重要物理知識的理解,有些將由定性討論進入定量計算,如力和運動的關系、動能概念、電磁感應、核能等。

2.知識廣度,范圍擴大

高中物理,要擴大物理知識的范圍,學習很多初中未學過的新內容,如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識應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習物理知識和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是自學能力和物理解題能力,並學會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總之,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是螺旋式上升的。

⑦ 必修一物理

首先對2受力分析: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木板的力和垂直於斜面的力,可以合並斜面和木板的力與重力抵消,得到斜面的力:mgcosθ,木板的力是mgsinθ,同樣看1,小球收到水平斜面(垂直木板)的力,重力和垂直斜面的力,同樣可以合並斜面和木板給的力抵消重力,得到斜面的力是:mg/cosθ,木板的力是:mgtanθ。所以第一個空:A:B=mgtanθ:mgsinθ=1/cosθ;第二個空就是:mg/cosθ:mgcosθ:=1/cos²θ

⑧ 高一必修一 物理

准確的說,位移越大,平均速度越大。因為位移是一個矢量,涉及方向,即便5秒內走了1km,但在下一個5秒回到原點,那麼它在10s內的位移是0,平均速度也是0;但是路程是2km,平均速率是200m/s。
位移與速度掛鉤,路程與速率掛鉤。即矢量對應矢量,標量對應標量。

⑨ 必修1物理

確實,這些題目都是最基本的啊!就是代公式:F=G*m1*m2/r^2

1、兩個人之間的萬有引力是很小的,自己可以算一下,萬有引力常量為

G=6.67x10^-11 N·m^2 /kg^2,相對於兩個人的質量50kg,距離2、3m,G的-11

次方太小了,按公式算一下就可以發現。

第二、三、四題就真的是直接代公式。

5、當人站在赤道時,可以認為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mg=GMm/R^2,則 g=GM/R^2,得 M=g*R^2/G

熱點內容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