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唐山歷史

唐山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1 05:27:50

A. 唐山南站的歷史

外國人在唐山站合影
1876年11月3日(清光緒二年九月十八日),作為清朝洋務運動主要推手之一的李鴻章,委派上海輪船招商局總辦,修補道唐廷樞到唐山開平一帶勘探煤鐵礦藏,並於1878年8月正式開辦了開平礦務局。為了把煤炭運往最近的北塘海口裝船運出,解決煤炭運銷的問題,唐廷樞上奏朝廷,請求修建一條由礦地到澗河口的百里鐵路。最終在李鴻章的默許下,於1881年6月9日動工修建了胥各庄至唐山之間全長9.67公里的一小段鐵路——中國第一條准軌鐵路。被後人稱為「中國鐵路建築史的正式開端」。由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一枚道釘,這條長約10公里的運煤鐵路,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又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地震後的唐山站
1976年7月28日發生強烈地震,唐山火車站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所有站舍和建築物被夷為平地。成為一片廢墟,唯獨車站內建於1922年的旅客天橋、候車鋼架、雨棚,建於1939年的鐵路水塔等三處鐵路高層建築地震後仍然屹立,一直使用至今。
1976年7月28日凌晨在此候車的、接站的、下車後等早班公共汽車的200餘名旅客都被埋在了候車室內。此外,在唐山附近的230公里鐵路線上,有的地段下沉、開裂、冒漿,有的鋼軌位移、扭曲、拉斷,沿線幾十座橋梁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唐山市的廣大鐵路職工在全國鐵路同行和鐵道兵、舟橋部隊的支援下,震後第三天修復了通坨線,7天修通了京山鐵路上行線,第十天恢復了下行線,第十二天唐山站開始簡易接卸抗震救災的物資列車,9月份就以臨建設施恢復了行車。 震後在原址重建的唐山站(即現唐山南站)於1983年11月15日建成交付使用。外觀為長方形框架結構,一直沿用到1996年6月26日改由新建火車站接發全部旅客列車,停辦客運業務。
至此,我國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第一個火車站,唐山站115年的客運史正式宣告結束。115年來,這座唐山站接送旅客100億人次,震後20年接送客運列車52.56萬列。
2004年11月8日,由原唐山南站、唐山北站、唐山火車站(唐山西客運站)合並組成了京山線上集客運、貨運、區段輔助編組站為一體的綜合直屬站,統稱為唐山站。成為北京鐵路局在唐山市的惟一直屬站。

B. 唐山的歷史

唐山位於河北省東部,北依燕山,南鄰渤海,地理位置優越。唐山地區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1]
,工業門類齊全,擁有鋼鐵、石油、化工、陶瓷、機械製造等支柱產業,同時也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物流中心,擁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路和世界級億噸深水大港曹妃甸港。唐山市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2]
等主要經濟指標常年位居河北省首位。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朝時,李世民兩次東征,均屯兵現在市區的大城山,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唐山是全國第一批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是河北省經濟中心,河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京津唐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中文別稱鳳凰城。
[3]
唐山是我國近代工業搖籃。這里誕生了中國大陸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孕育了豐厚的工業文明。[4]
08年中國首列時速3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在唐山誕生。
唐山曾於1990年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並將於2016年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C. 關於唐山歷史的詩歌

《宋徽宗過思鄉橋》——豐潤還鄉河

還鄉河在《水經注》中稱浭水。史料記載,宋徽宗被金人所俘,就住在豐潤鎮城西10餘里浭水之畔的沙岩寺。徽宗見浭水西流似有「還鄉」之意,而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卻被擄至此,行將北出塞外,不禁潸然淚下,悲痛欲絕。嗣後,有人追憶此事,賦詩《宋徽宗過思鄉橋》,曰:「沙岩寺里樹蒼蒼,塔勢崚嶒大道旁。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浭水自還鄉。看花古驛愁春雨,駐馬危橋泣曉霜。五國城中寒月白,魂歸艮岳總荒涼。」浭水也因此得名還鄉河。
《晚秋至觀雞山寺》《游觀雞寺》——豐潤觀雞山寺
豐潤區左家塢鎮西北的陳宮山,東鄰還鄉河,西接黃土嶺,峰高壁險,山型奇異,其中觀雞寺(今已毀,遺址尚存)所在之峰鬼斧神工,從南麓望去如金雞獨立,觀雞山之名即由此來。觀雞山上,始建於遼代的觀雞寺(已毀,遺址尚存)殿宇巍峨壯麗,歷代文人墨客多來此賞游,留下許多贊美詩篇。
曹鈐《晚秋至觀雞山寺》:
秋深黃葉未飄零,寺下青松夾路生。
最愛僧居塵世遠,無言山水信多情。
觀雞山寺的蒼勁與幽深,由此詩可見。
王愷《游觀雞寺》:
錦雞眠碧草,白鹿動閑花。
偏愛僧房好,燒松更煮茶。
此詩寫出了觀雞山寺環境的安謐與恬靜,也反映了詩人閑適愉悅的心情
知州吳士鴻題詩——古冶多寶佛塔

位於古冶區王輦庄鄉任莊子村西北的多寶佛塔是一座八角七層的仿木構密檐實心磚塔,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是一座倖存下來的比較完整的密檐式古建築,是市級重點保護文物。該塔坐北向南,為仿木構密檐實心磚石塔,通高13米,整體八角七層,由塔基、須彌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多寶佛塔北面是白雲山,因雨後常有白雲圍繞而得名,又稱自來峰,舊時「夾路長松,四周青嶂」。知州吳士鴻游覽此山時,曾寫詩贊道:
選勝探奇幾定蹤,更尋僧舍曳疏筇。
靈湫濤出千秋鑒,鷲嶺飛來十丈峰。
松澗陰深時見鹿,岫雲舒捲每從龍。
倦遊未忍言歸去,百入聲傳別院鍾。
《游石臼坨詩》——樂亭石臼坨島石臼坨島

位於樂亭縣南部的大海之中。在大清河口西南約4公里,東距京唐港約10公里。全島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公里,總面積2.1平方公里。為華北第一大島。
石臼坨島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名勝和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而著稱於世。素有「洞天福地」之美譽。石臼坨歷史悠久,名勝很多,唐朝以來的題詠,明清以來的古剎,可以說是佛跡累累,文人墨客唱和不絕。清末永平府知府游智開有《游石臼坨詩》四首,其中第三首這樣寫道:
此境移我情,駕言步林麓。
短童春前導,窈窕窮幽谷。
徑轉沙阜高,傍海迭起伏。
連蜷若虯龍,首尾蟠其腹。
中原廣百頃,邱壑隱樵牧。
蒼煙外繞之,仙界分湯沐。
異哉奧曠區,修到真奇福。
金焦峙江介,拳拳浪花蹙。
描繪了島上林深、野曠、丘高、壑險的風光。
《蠶沙口天妃宮詩》——灤南蠶沙口天妃宮

渤海岸邊的蠶沙口,曾有一座天妃宮,其建築規模是沿海少見的古建築群,殿堂巍峨,蔚為壯觀。天妃宮,又稱天後宮、娘娘廟,在閩、粵、港、台地區亦稱之為媽祖廟。媽祖在傳說中漁民的保護神。在北方,天妃宮很少見,京津河北一帶,唯有天津直沽天妃宮和蠶沙口天妃宮知名。
蠶沙口天妃宮廟會是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馬祖神誕)。平日里當地漁民,南來船客,四鄰百姓,香火不斷。到了廟會,更是空前繁華。
清代邑人史璿有《蠶沙口天妃宮詩》雲:
年年三月賽天妃, 曬網新從海上歸。
阿姑拈香郎酹酒, 風波無恙水田肥。
現在天妃宮已經被重修。
《蠶沙口詩》——灤南蠶沙古戲樓古戲台遺址

蠶沙古戲樓坐落在蠶沙口村西的泝河入海口岸。登此樓可望滔滔渤海,故又曾稱之為「望海樓」。幾百年間,它曾以宏偉壯觀,建造奇譎,歷史悠久,蜚聲遐邇,馳名關內外。
清代咸豐年間曾任皇家諸王爺教師、官拜皇宮八旗漢學教習的張燦,曾在他的《蠶沙口詩》中贊蠶沙古戲樓雲:
百尺近層霄,危樓訝神造。
儼如靈鷲峰,飛集東溟表。
《開平夜雪》《開平道中》——開平明清風情
清朝灤州知州顧學潮作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正月二十三日的《開平夜雪》詩雲:
風聲吹夜急,雪色趁朝探。
可是春非臘,須知北異南。
入沙融較易,占歲老尤諳。
宜麥寒無礙,男耕女不蠶。
詩中除了描寫自然現象外,還反映出200多年前,冬小麥就是開平地域的農作物。雖然下了春雪,但對冬小麥只有好處,並不妨礙生長。「男耕女不蠶」一句道出了當時開平地域農民中男人以耕作為主,而婦女並不養蠶。經考證歷史上開平農村就沒有養蠶的習慣。署名師范的《開平道中》詩雲:
秫籬低護老農家,十里西風酒旆斜。
秋水夕陽山數點,石橋疏柳路三叉。
黃登歲晚千倉粟,綠長霜前一架瓜。
最是授衣人事蚤,牽裙極衽采棉花。
詩將當時開平的風貌描繪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這首詩原載1810年版《灤州志》,作者的身世和成詩的年代均無記載。但從詩的寫景和意境來分析,應寫於明朝萬曆末年。那個時期是開平歷史上最好的年代。而到了明天啟和崇禎年間,開平地域連年大旱,並多次遭到清兵的入侵和襲劫,使開平城內外滿目瘡痍,十分荒涼,失去了「黃登歲晚千倉粟」的景象。
《唐山詩》——大城山

大城山本來是松柏蓊鬱,芳草萋迷,暖泉處處,流水潺潺,風景優美,因此,曾吸引著騷人墨客來山游賞,題詩吟詠山景。錢塘詩人卓金吾在《唐山詩》中寫道:「孤峰秀聳陡河邊,松帶虯形柳帶煙,紅透夕陽橫石壁,翠連芳草瀉山泉。……」宛如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灤州才子葛桂的「迴文詩」——偏涼虛閣題

偏涼虛閣為灤州八景之一。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東巡至此,寫詩贊嘆說「偏涼汀畔水,待我再憑留」。從此聲名遠播。
「偏涼虛閣」一景留下了詩文數十篇,其中灤州才子葛桂的「迴文詩」廣為流傳:
忘情共賞愛涼汀,境勝酣游醉復醒。
簧弄鳥聲清吐谷,網驚魚閃翠搖萍。
光生曉日迎高獻,浪滾香花落殘汀。
長塞北通江水綠,晚陽斜掩半山青。
這首詩若由末字迴文倒讀,亦成佳句,堪稱絕妙。

D. 唐山站的歷史沿革

唐山火車站(唐山站)歷史可追溯到光緒年間。1881年6月9日,為了解決開灤煤炭的運輸,中國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庄鐵路開始動工興建。由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一枚道釘,這條長約10公里的運煤鐵路,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又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修鐵路必建火車站,唐山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起點的第一個火車站。1882年初,唐山火車站建成營業。站址選在市內天橋東側老站道口處,站線為兩股。後來由於盲目地採挖地下煤,造成路基塌陷影響行車安全,唐山站於1907年西遷1公里到唐山南站的地址。所以唐山火車站是中國最早,運營時間最長的火車站。
從1907年到1976年的70年間,唐山站候車室進行了4次改建和擴建,老照片再現的唐山站就是震前最後改建的唐山站。當時的京山線是連接華北與東北惟一的咽喉運輸線,對我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強烈地震,唐山火車站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所有站舍和建築物夷為平地。為盡快修復被破壞的鐵路,把傷員運到外地救治,把救災物資運進來,中國鐵道部門從上到下全部動了起來,用抗震精神譜寫了一首「贊歌」。
1976年地震中,鐵路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當時,京山、通坨線受災線路正線總里長達403公里。據鐵路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許多區段路基下沉開裂,鋼軌扭彎變形,有的路基下沉達3米,縱向開裂有的達2米;橋梁破壞63座,其中有500米以上的特大橋兩座,100米以上的大橋16座;橋頭路堤普遍下沉,橋台傾斜,橋墩折裂,橋梁移位,有的橋體落地,破壞相當嚴重。」
除了鐵路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外,唐山鐵路站區房屋等其他設施也沒有倖免。各站段和鐵道沿線的生產、生活房屋絕大部分塌毀;沿線通信信號、給水、電力和運輸生產設備都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導致唐山通往天津、北京、沈陽的鐵路運輸全部中斷。
震後鐵道部立即組織了抗震救災指揮部,在京山線設立了東段、西段、中段及通坨線搶修指揮部,先後從北京、錦州、沈陽、鄭州等12個鐵路局,第一、第二、第四大橋工程局,鐵道兵三個師等28個單位調集4.2萬人,組成了一支搶修大軍奔赴災區。援助隊伍分段負責,全面展開了搶修京山、通坨、津薊鐵路和卑水支線的戰斗。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駐薊縣的鐵道兵4個連,在震後公路開裂、橋梁破壞、車輛擁擠的情況下,乘汽車繞行190公里,僅用了5個小時就進入了通坨線鐵路搶修工地。
經過鐵路工人、鐵道兵指戰員的奮戰,灤縣以東准時通車;唐山以東准時通車;唐山至塘沽准時通車。至此,京山線全部貫通。
8月5日,唐山站開出了第一列運輸傷員專列。8月7日,接入第一列救災物資列車。在整個外轉重傷員過程中,開出專列159列,運送救災物資18000多節車皮,8月10日,滯留在災區的2800多名旅客全部安全轉移。
8月10日以後,搶修大軍以主要力量整修線路,提高行車速度,同時,抽調部分力量搶修工礦企業支、專線。9月份,從4個鐵路局和2個工程局調來2萬多人和部分鐵道兵部隊,加固和搶修房屋,到國慶節前夕,京山、通坨兩條干線,除了個別橋梁限速外,區間行車速度已恢復到震前水平。
到10月底,共修復正線、站線897公里,支線、專用線146條,413公里,修復橋梁63座。及時修建和加固房屋近33萬平方米。
唐山大地震後,在原址廢墟上重建的唐山站於1983年11月5日建成交付使用。
隨著震後新唐山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需要,位於唐山新華西道西段、與震後原址重建的火車站相距9.5公里的新客運站———唐山站,1993年3月17日開工興建。鐵路和地方投資4190.4萬元,於1994年4月29日按期完成全部站房建設任務,同年11月11日隨京山壓改工程開通同時啟用,辦理客運業務。1995年7月1日正式獨立運營並定為一等站。唐山站日均發送旅客7700人,與震前1976年相比,日均發送旅客增加了4300人。 2010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申辦成功。為展示良好城市形象,迎接世界各地來賓,唐山站於2010年4月全面開工實施整體改造,總投資14億元,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是全國地級市中建築面積最大的火車站,設東西兩個廣場、兩個進站口、兩個售票廳,高架落客、高架候車。到2013年底完成主體工程。
此次規劃范圍東至學院路,西至西外環路,南至南新道以南,北至興源道,此次改造不僅僅是一個站房的改造,而是對整體區域的改造,將現有建築面積9647平方米的唐山站初步計劃擴建成59300平方米,7台16線,重點改造主站樓、站台雨棚、現有廣場、進出站及行包地道等。規劃設計本著「協調、高效、智能、快速、便捷」的理念,功能布局上充分體現開放、現代的城市形象。規劃設計主要有兩大特點,首先從整體外觀設計上進行了大膽創新,設計者們打破以往的方方正正的建築形象,而是採用富有現代感的弧形建築風格,有一種旭日東升的寓意,榮獲2013年第十一屆「中國鋼結構金獎」;另一特點是乘客進站方式更加便捷,站房的功能組織及工藝流線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乘客不用再通過很長的一段通道,而是在站線上設置南北寬90米的高架候車層,採取「線上候車」的模式直接上下火車,方便候車層旅客快速下站台乘車。
唐山新火車站在傳承老火車站記憶的同時,將建成一個新的富有內涵的城市地標,是環渤海地區僅次於北京南站和天津火車站的第三大城市交通綜合體,是全國地級市中建築面積最大的火車站。新火車站的建設,標志著唐山市新的飛越、質的跨越。唐山站客車線開工 建成後72分鍾抵京減少1個半小時新建唐山北站至唐山站客車線暨唐山站改擴建工程宣告開工。唐山北站至唐山站客車線建成後,從唐山站至北京站的運行時間可縮短到72分鍾,比繞行天津至北京減少約94分鍾。
另外,新建唐山北站至唐山站客車線。此線共設唐山北站、楊家口站、唐山站三個車站,線路全長26.8公里,是國家I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該工程靜態投資24億元,工期兩年。建成後,唐山站至北京站的運行時間約72分鍾,比從唐山繞行天津到北京,減少1小時34分鍾。
新建唐山北站至唐山站客車線的建設,將使唐山地區既有的京哈線、津山線,以及津秦客運專線、張唐鐵路得到連接,形成便捷、快速、直達的客運通道。同時將進一步優化唐山地區的路網結構,密切唐山豐潤區、中心城區以及曹妃甸地區間的聯系,打造一條貫通唐山市主要城市組團的交通發展軸。此外,該線對滿足京唐兩地經濟、文化等交流的需求,打造京津唐1小時經濟圈,促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也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經過為期三年多的緊張施工後,唐山站新站房於2013年11月26日上午10時正式啟用。

E. 唐山除了大低地震,還有哪些被遺忘的歷史文化

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
唐山在我們的印象中最熟悉的就是唐山大地震了,但是其實我們不知道,他還有很多的文化。
比如說評劇。唐山的評劇多次獲國內外大獎,走出了國門, 走向了全國。 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唐山的評劇。但是近年來很少有人關注評劇,因此政府加大力度投資。被評劇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當地民眾對評劇進行翻新,以及根據生活進行創作。既保護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滿足了當地人民對於本土文化的一種敬畏之心。政府鼓勵當地推出了評劇藝術節。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演出100多場。鼓勵了評劇低迷的現象。為當地的評劇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除了這三樣之外,唐山還是李大釗的故居。我們都知道李大釗是非常著名的愛國人士。他給當時還很封建的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並通過《新青年》等發表文章。

F. 唐山陶瓷歷史

導語;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陶瓷,的確如此,陶瓷的精美圖案以及製造工藝的精細,不得不讓人喜歡。不同的陶瓷都有不同的歷史和發展過程以及自己的文化。今天小編就來微大家介紹一下唐山陶瓷的歷史。



唐山陶瓷歷史

唐山有很多的特色產業,陶瓷就是其中的一種。唐山陶瓷歷史悠久,現在也有十分好的名聲。唐山是我國北方的瓷都,也是我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產瓷地區。史料中曾經有記載,記載表明在戰國時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陶壺、陶具的生產。在明朝的永樂年間,唐山陶瓷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清代的有關資料也有相關的記載。在後來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之後,有了外資的進入,在當時三十年代末期,陶瓷的生產已經不僅僅是人工完成了,已經有了機器和電力投入了陶瓷的生產之中。由於唐山陶瓷在裝飾技術和風格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們當時首先使用了用氫氟酸腐蝕出花紋之後再用金色的雕金裝飾記憶用噴槍作畫的噴彩式的裝飾方法,這一突破時唐山陶瓷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解放後,國家對民族工商業的社會主義進行了改造,這次改造使唐山陶瓷有了很好的發展,使生產陶瓷的企業的規模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唐山陶瓷在1967年的唐山大地震中也遭遇大劫,當時很多職員在地震中遇難,大部分的廠房也都被震壞,很多的生產設備也都遭到了破壞。這對唐山陶瓷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後來在國家及人民的大力支持之下,唐山陶瓷的工作人員有奮起,使生產力得到了很快的恢復。而且在以往的基礎上又是機械化更進一步。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唐山陶瓷工業的企業在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節能降耗、爭創名牌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也使得企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是企業更加的壯大起來。到現在為止,唐山陶瓷的年產量達到了1500萬件,唐山已經有進敗家的陶瓷企業。唐山陶瓷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見。



經過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唐山陶瓷的歷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唐山陶瓷以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現在成為大家公認的優秀品牌,它名副其實。關於唐山陶瓷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去查找更多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G. 唐山這座城市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唐山歷史悠久,爪村遺址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
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國地,漢代屬幽州。
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唐山。
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清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因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
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H. 唐山有哪些名勝古跡

1、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2、李大釗紀念館

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新城區大釗路,1997年8月16日建成。佔地100畝,建築面積4680平方米。紀念館由江澤民總書記題寫館名。李大釗紀念館是李大釗同志生平業績的展覽中心、釗研究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3、西寨遺址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遷西縣東部灤河北岸台地上,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年代距今6000餘年。西寨遺址是一處集祭祀、居住、制陶、制石、漁獵於一體的大型史前遺存,反映了灤河中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及演化序列。

4、爪村遺址

位於河北省遷安市城南灤河南岸,爪村西側和南側,佔地面積54萬平方米,海拔60米,四面是圓形低山,中間是呈較低平的盆地,屬於中國第四紀期間的主要河流沉積區,是灤河流域遺址,由爪村村南和村西上下兩個文化層構成,下層為典型的小石器工業,上層系典型的細石器工業。

5、天宮寺塔

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汽車站東、唐豐公路南側,是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該塔為密檐磚塔通高24米,共13層,八角,實心,保存遼代建築特色。造型優美,雕刻精細。

I. 說一說 河北 唐山市 的歷史!

唐山
唐 山 簡 介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7% 、 65% 和 83%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 12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 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 1986 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 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2005 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2027 億元 ;全部財政收入 226 億元。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55%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5 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2005 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未來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唐山今後的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 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區域經濟中心。 我們決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及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空前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奮勇爭先,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唐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標不懈奮斗。

J. 唐山歷史文化

唐山城區的歷史文化,主要是百年近代工業史。周邊的灤州歷史文化,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冀東三支花文化

熱點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