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性

歷史性

發布時間: 2020-11-21 05:35:29

歷史事件和歷史性事件有什麼區別呢

歷史事件:一般說,人們把歷史事件都看成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是早已有了既定的內不復變化的結果的容事情。簡單說,歷史事件從屬(或指向)過去,而歷史性事件則從屬(或指向)未來。
歷史性事件:歷史性事件則指過去或現在發生的會對未來產生影響的事件。

㈡ 歷史性是什麼意思

感性的自然物沒有歷史性,是因為時間不屬於它的本質規定。時間對於自然物是自身獨立的。

㈢ 什麼是歷史性的任務

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的故鄉希納斯,位於里斯本以南九十多公里處,坐落在德古斯河與聖范桑角之間,是座風光秀麗的海濱小城。從希納斯沿北海岸走去,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和海岸邊比較平緩的斜坡上,翠綠的樹叢中不時冒出一棟棟蓋著紅瓦、粉刷一新的小屋。1460年瓦斯科·達·伽馬就誕生在這樣的一棟小屋裡。

達·伽馬的祖輩曾參加過與摩爾人和卡斯提爾人的長期戰爭,是葡萄牙貴族。其父埃斯特活·達·伽馬早年曾參加過十字軍遠征摩洛哥的戰役,掠奪和毀滅過摩洛哥人的城市和村莊,晚年任希納斯州州長。達·伽馬就是出身在這樣一個富有冒險和侵略傳統的貴族世家。

幼時的達·伽馬是與漁家的孩子一起長大的,常與他們一同學習游泳、架駛帆船和捕魚。還在孩提時代,達·伽馬就已經能辨別風向,認識星辰,還特別喜歡聽水手們講述遠航異國他鄉的故事。這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燃起了酷愛冒險的火花。青少年時代,達·伽馬前往古城埃武拉,在葡萄牙王子亨利親王創辦的航海學校求學。15世紀是葡萄牙航海家輩出的時代,早在達·伽馬出生之前,在亨利王子的組織下,一批批探險隊遠航非洲海岸,不斷地延長著通往非洲南端的航路,發現了非洲西海岸的許多島嶼和河流。這些都給達·伽馬以極大鼓舞,成為他學習的榜樣,他暗自下定決心,長大後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航海家。

在他23歲時,曾參軍作戰,表現突出。達·伽馬不僅有優異的軍事才能,還是一個有志氣的想在一生中有所作為的青年。他認為,一個人活著沒有目的,就會彷徨、苦悶,只有確實了解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之後,才會覺得生命充實和有意義。

每當他眺望著那浩瀚無邊的大海時,內心就激起一種沖動,最後逐漸形成了一個奮斗目標,那就是做一個航海家。

為此,他努力學習那個時代所有的航海科學,並接受了天文學方面的專門訓練,到處去找專家求教。後來又到船上服務,在實踐中逐步掌握了各種航海技能。由於他把追求目標的信念、堅強意志和聰明才智結合在一起,使他鍛煉出卓越的指揮才能。

達·伽馬是一個脾氣執拗、難以相處的人。但他疼愛自己的弟弟,對待部下也很公正,要求自己也較嚴格。他有指揮才能,也能恩威並施地、公平地對待手下,這也是其航海成功的重要因素。

哥倫布到達「印度」的消息在葡萄牙引起了很大震動。國王感到不安,因為西班牙人有可能奪去他們的海外利益。據說,哥倫布第一次西行歸來遇上大風在葡萄牙上岸時,葡萄牙曾有人建議國王殺死哥倫布。

國王沒有採納這一愚蠢的建議,但他感到必須加緊開辟東去的航路。這時,他又收到了關於印度的確切情報。這真是雪中送炭,使他高興不已。

早在1487年迪亞士出發尋找繞過非洲的航路時,葡萄牙同時派出宮廷官員佩羅·德·柯維哈經地中海、北非到印度去。柯維哈會阿拉伯語。他化裝成敘利亞商人,乘阿拉伯人的船隻到了印度卡利庫特城,目睹了當地的繁華景象,以及印度人與阿拉伯人的貿易盛況。1489年他從印度回來路經開羅時,接到國王命令,叫他尋找東方的基督教王國,即普列斯特·約翰王國。他於是來到衣索比亞,這里的居民信仰基督教的分支——科普特教。柯維哈在這里娶妻生子,為當地王朝服務,直到客死他鄉,但他及時把印度之行的情況報告給葡萄牙國王。國王根據他的報告制定了遠航印度的計劃。葡萄牙人去印度,比哥倫布西行的把握大得多。當然,他們面臨著與阿拉伯人的激烈競爭。

葡王若奧二世逝去後,其堂弟曼努埃爾一世繼位。這時,40歲的達·伽馬受國王曼努埃爾之命,率領一支由四艘艦船組成的船隊,將沿著迪亞士探明的路線,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去遙遠的印度,進行一次歐洲人史無前例的航海。

達·伽馬深知這次遠航任務非比尋常,他做了盡可能詳盡的准備工作。他從這條船走到那條船,上上下下地多次攀登每一個舷梯,檢查了每一根梁木和每一根纜繩、釘子,船帆更是精心製作並有備用之物。他不厭其煩地編制詳細的物資清冊,凡是遠航所能想到的用品,力求做到無一遺漏。

經驗豐富又有才能的達·伽馬十分清楚,去進行一次到印度去的、迄今尚無先例的歐洲到印度的航海,責任極其重大。他完全知道,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疏忽大意或檢查不到,就會在赴印度的遠航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遠離人煙、凌波萬里的航行中,任何疏漏,任何准備工作的錯誤,都不能補償、挽救或改正,即使是一枚鐵釘,一束麻繩,一塊鉛墜,一種補帆或修船工具,一種備用桅桿用品,一滴油,一種食品或一張紙等等,到了四無依託的水連天海上和他們要去的地方,這些都是貴重物品,都是用金錢和自己的鮮血都換不到的。達·伽馬完全明白,一件備用物品被忽略,就可能導致船隻失事,甚至葬送了整個探險船隊。這種考慮反映了其才智。

他在最後一次檢查中,對糧食和食品特別注意,誰知道在遠航中,何時何地才能得到補充呢?他在倉庫船中裝滿了必需品,包括每天每人配給的一磅腌牛肉、一磅半餅干、淡水及酒。還裝上幾乎夠兩年多用的扁豆、蔥蒜、鹽、糖、蜂蜜、芥末、杏仁、葡萄乾和沙丁魚腌製品及麵粉、大米,甚至連醋也帶夠了。

船上還裝了一些貨物,如帽子、玻璃珠、銅碗、小圓鈴和錫做的戒指,做為禮品之用。還有預備換貨用的條紋棉布、橄欖油、珊瑚和糖,這些貨物用來換回來香料等歐洲視為珍品的東西。

船隊中的兩艘船隻是在英雄前輩迪亞士親自監督下精心建造的。船上裝了火炮,也帶足了彈葯,看來,國際上的所謂友誼,任何時代都要以軍事實力做後盾才行。

全船隊共計船員170名,分在四艘船上,其中兩艘船是專門為這次航海製造的。

1497年7月8日,星期六,時近中午,達·伽馬率領整齊的隊伍,從里斯本市內向港口碼頭走去。一路接一路的隊伍走向碼頭,他們當中,有身穿紅衣的主教,身穿黑衣的神父和修士,身著華服的貴族,身著海員服裝的船員和船長達·伽馬。

僧侶們手持點燃的蠟燭為遠航在即的船員們祈禱祝福,碼頭及道路兩房聚集著歡送的人群,其中有即將遠航人們的親人、朋友。從祈禱歌聲和小號聲中傳出了女人慟哭的聲音,孩子們也大聲哭起來,哭得正像那時一位大詩人寫的「比他們知道的還要沉痛」。

國王召見了達·伽馬,神父在水邊做了彌撒,祈求上帝保佑。船員們登上了船,船錨在轆轆聲中升起,篷帆升起了,禮炮轟鳴著,達·伽馬率領著船隊,一艘接一艘地駛出港口,一次冒險的遠航開始了。

㈣ 歷史繼承性和歷史性有啥區別呀,好難區分呀~

西漢初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了教育的什麼特點?A永恆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
D 從西漢開始,儒家的正統地位開始確立,此後的歷朝歷代都不曾動搖其堅固的思想地位,並且影響中國教育幾千年,這就體現了繼承性

㈤ 哲學中的「歷史地」「歷史性」是什麼意思

「歷史地看待」,大意就是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以現在的觀念去評判。例如我們現在認為奴隸制度是很殘酷的,但是如果歷史地看待,則會認識到,在幾千年前的歷史條件下,它是符合生產力水平的,甚至具有進步意義的。
「歷史性變化」通常是重大的變化,進而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工作是歷史性的」,意識是這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是重大的,是要載入史冊的,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

㈥ 什麼叫歷史性

感性的自來然物沒有歷史性源,是因為時間不屬於它的本質規定。時間對於自然物是自身獨立的。但人的本質屬性不是來自外部「命運」的賦形或去形,而必須自己形成自己的本質屬性。這種本質屬性的自我生成,使人的時間性即構成為人之存在的本質方式。人之作為人的生活,既是一種自我生成的命運。作為事物存在之外再得測量尺度的時間性,並不是該事物的歷史性。當且僅當事物本身作為命運生成之過程時,它的時間性才就是它的歷史性。

㈦ 教育的歷史性指的是

教育的歷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特點。比如,原始社會的教育是教育的其中一種形態,它主要形成於原始社會時期。原始社會的教育水平低,沒有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機構,教育只是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進行的,教育內容貧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傳和實踐中的模仿。

拓展資料: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

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㈧ 社會歷史性中的歷史性

歷史學不僅僅是一種活動,不僅僅是專門的學問或學術,也不僅僅是一種知識體系,它更是一門在研究對象和任務方面都具有科學性的特殊學科。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門一般意義上的科學,它更是一門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意義上的科學。
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由於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既存事實,對歷史學是什麼的回答,就不應該再史學家當然亦可以是非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外的其他歷史觀來指導其歷史研究;而且,並非每一個體歷史學家、每一次具體的史學實踐,都必須承擔起揭示某一或每一民族、國家的歷史運動特殊規律的任務。但是,諸如此類產生於歷史認識和歷史學發揮其功能與作用過程中,僅僅來自史學主體的主觀認識和這種認識形式、認識手段的特殊性和歷史學利用方式的特殊性,或發生在個體史學主體身上的特殊現象,來自歷史學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產生的特性,而不是產生於歷史學確定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本身,更非結合今天歷史學發展現實狀況的東西,是不能成為否定歷史學是一門科學的根據的。

㈨ 什麼是歷史性的轉變

葉劍英出生於1897年4月28日,家鄉是廣東梅縣下虎村。青年時期的葉劍英相貌英俊,身材矯(jiǎo)健,意志堅定,才華出眾,在同輩人中出類拔萃。他喜歡讀書,特別是那些講英雄事跡的書。面對國家危亡、人民受難的局面,他立志當一名軍人,報效祖國。

為了實現「拔劍角群雄」的理想,他後來考入雲南的陸軍講武堂,並把名字改叫劍英,表示要像堅韌挺拔的寶劍那樣寧折不彎,在講武堂的學習中,無論是射擊還是刺殺,他都成績優良。能文能武的葉劍英在大家心目中,是個真正的英雄。

葉劍英在1920年從講武堂畢業,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軍隊,投入了民主革命。他經常告誡(jiè)自己:不愛烏紗帽,不愛財,要一心為百姓謀利益。很快,他就以膽識過人、智勇雙全受到贊揚,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將領。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的時候,讓他參加籌備工作,擔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春天,廣東革命政府舉行東征,討伐軍閥(fá)陳炯明,葉劍英擔任第二軍參謀長,率軍勇猛沖殺,很快攻克了淡水、海豐、汕(shàn)頭、梅縣等城鎮。他還擔任了梅縣縣長,出色地處理地方政務。他武能安邦,文能治國,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蔣介石特意召見他,拉攏他當一師師長。可葉劍英為人剛正,早就看不慣蔣介石兩面派的作風,不願與他合作。

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發動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當時很多人看不清形勢,跟著蔣介石走。此刻,葉劍英如果投靠一向欣賞自己的蔣介石,肯定會謀得高官厚祿。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站在革命一邊,親自起草了一份電文公開發表,宣布與蔣介石決裂,率部下起義。不久,他在周恩來的同意下,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葉劍英在歷史的緊要關頭,頭腦清醒,為了革命和人民的利益採取了斷然行動,從一個國民黨高級軍官轉變為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愧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熱點內容
幻想老師漫畫 發布:2025-07-09 07:13:31 瀏覽:900
六年級語文補充答案 發布:2025-07-09 06:19:21 瀏覽:21
保證書寫給班主任100字 發布:2025-07-09 06:00:31 瀏覽:240
南科生物 發布:2025-07-09 04:15:57 瀏覽:993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09 03:09:33 瀏覽:84
高中歷史嶽麓 發布:2025-07-09 02:45:51 瀏覽:353
新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01:27:47 瀏覽:276
物理實驗教師 發布:2025-07-09 00:46:01 瀏覽:21
怎麼刪除朋友圈 發布:2025-07-09 00:19:21 瀏覽:154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