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歷史資料
Ⅰ 釣魚島詳細歷史
釣魚島列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復。但是後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通過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了台灣及附屬各島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把台灣歸還給了中國,卻把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
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布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立即單方面採取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防船開去,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於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島列島的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到釣魚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直升機場,還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台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置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准備用武力排除「干擾」。
Ⅱ 釣魚島的歷史
1.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志。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載有釣魚嶼。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釣魚島,亦稱釣魚台、釣魚嶼、釣魚山,是中國東海釣魚島列島的主島,也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位於北緯25°44.6′,東經123°28.4′,距浙江溫州市約358千米、福建福州市約385千米、台灣基隆市約190千米,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4萬平方公里。長約3641米,寬約1905米,面積約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約362米,地勢北部較平坦,東南側山岩陡峭,東側岩礁頗似尖塔,中央山脈橫貫東西。釣魚島盛產山茶、棕櫚、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貴中葯材,棲息著大批海鳥,有「花鳥島」的美稱。
Ⅲ 釣魚島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中國關於釣魚島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時中國的台灣和釣魚島鄰近著另一個獨立的國家叫琉球,隋煬帝曾派使臣朱寬召其歸順,又曾派陳棱、周鎮州等率軍攻打,途中經過釣魚島。
中國有關領有釣魚島的最早文獻,至少可上溯至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至明朝,中國人楊載在一三七二年首先駐足釣魚島。其間明人在台灣轄區釣魚島採珠集葯、捕魚開發從未間斷過。明朝中葉,戚繼光等抗擊倭寇時,就以釣魚島為戰略防線。一六〇二年日本侵犯琉球,琉球從此遭日人監督內政四十餘年。一六五四年清康熙帝冊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兩年進貢一次,稱中國為父國,用大清年號。明清期間的多幅疆海圖都清楚標明釣魚島為中國的一部分。
錢泳手抄有關釣魚島的文字。
清代名著《浮生六記》的佚文,就是清代學者錢泳的手寫筆記《記事珠》。正是他的親手抄錄,得以保留下沈復所著的《浮生六記》的第五記《海國記》。 日本主張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1884年「發現」該島,而沈復發現釣魚島的時間為1808年,比日本人早76年。 海峽兩岸學者聚首南京,進一步考證錢泳的手抄本《海國記》。來自台灣師范大學的蔡根祥教授,江蘇省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蕭相愷以及古書發現者彭令,向本報記者獨家披露了文物發現及驗證的幕後曲折傳奇故事。
由中國太平洋學會召集舉辦,審閱評估《冊封琉球國記略》(《海國記》,清沈復著《浮生六記》卷五)原件專家認證會,於2010年9月11日上午在京召開。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經過縝密研討,確認了文中所記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作者在使琉球途中與在琉球所見所聞的6200餘字出自古典《浮生六記》卷五初稿《海國記》。文中明確記述了古釣魚台(島)歸屬中國。
《記事珠》,發現在錢泳的筆下,有清嘉慶十三年「冊封琉球國」的記載、許多
釣魚島屬於中國證據(6張)關於琉球風物的詳細記載,還有沈復的身世及《浮生六記》各卷的標題,共18頁,6200餘字。公元1808年,沈復隨同齊鯤、費錫章出使硫球。《海國記》中記敘著《浮生六記》沈復出使途中的見聞。當船行中硫邊境時,沈復以55個字簡潔生動地記載下釣魚島領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後,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Ⅳ 關於釣魚島資料
介紹
中國大陸名稱:釣魚島(釣魚島列島)
港澳台名稱:釣魚台(或「釣魚台列嶼」)
英文名稱:Diaoyu
Island
島嶼組成:釣魚島列島(Fishing
Islands)由釣魚島(主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和3塊小島礁,即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8個無人島礁組成。(這些島嶼在地質上和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起,都是台灣北部近海的觀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後的突出部分,為台灣島的附屬島嶼。)
經緯度位置: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分散於北緯25°40′~26°、東經123°~124°34′之間。
位置描述:距溫州市約356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以釣魚島主島為中心描述)。
總面積:約6.344平方公里(日本則是5.56平方公里)
最早發現時期:中國隋朝時期(那時中國的台灣和釣魚島鄰近著另一個獨立的國家叫「琉球」,隋煬帝曾派使臣朱寬召其歸順,又曾派陳棱、張鎮周等率軍攻打,行軍途中便有經過釣魚島。)
最早記載文獻: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清代名著《浮生六記》。
居民人數:無(因自然條件沒有淡水的關系)
所屬地區:中國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管轄(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將釣魚台列島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
主權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大事件:針對日本的行徑,中國大陸及台灣對釣魚台列島聲張主權,
自1970年開始,華人組織的民間團體曾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
Ⅳ 釣魚島的詳細資料
釣魚島古來就屬於中國.. 釣魚島列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復。但是後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通過強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攫取了台灣及附屬各島嶼。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後,把台灣歸還給了中國,卻把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等私自交給了美國託管。 60年代末聯合國一委員會宣布該島附近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立即單方面採取行動,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著又將巡防船開去,擅自將島上原有的標明這些島嶼屬於中國的標記毀掉,換上了標明這些島嶼屬於日本沖繩縣的界碑,並給釣魚島列島的8個島嶼規定了日本名字。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視船將人員和器材運到釣魚島,並在那裡修建了直升機場,還向那裡派出調查團和測量船。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台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置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准備用武力排除「干擾」。 這個就是歷史...
Ⅵ 釣魚島資料
到這個網址去看看就知道了上面說的很詳細全面,更多的圖片資料可以再版到網路上去搜索一權下就好啦。一下這個網址的文字說明已經應該是夠你用了。網址如下:http://tieba..com/f?kz=79146344
Ⅶ 釣魚島的歷史由來
釣魚島爭端:歷史由來及其國際法背景
本周三,七名中國民間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被日本海岸自衛隊拘捕,再次引發了中國和日本就釣魚島歸屬問題的爭論。釣魚島到底歸屬於哪個國家?為什麼中國和日本為這么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而爭端不休?
釣魚列島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總面積6.3平方公里,該列島包括一個面積為4.3平方公里的主島-釣魚島和周圍的四個小島和三個小島礁。釣魚列島位於台灣東北220公里處,東西分別距中國大陸和日本沖繩360公里。從地質結構上看是屬於台灣的大陸性島嶼。
這么巴掌大的一塊小地方,中國和日本到底在爭什麼?他們是在爭奪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早在1967年,一個聯合國專家小組就發現在釣魚島附近的海底下蘊藏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估計有30-70億噸,可以和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蘊藏量相比。此後,日本的右翼極端人士先後在釣魚島上建立燈塔,而中國民間的保釣人士也兩次登島,宣布中國應該對該島實施主權。
Ⅷ 釣魚島的資料(歷史,現狀及看法|)
好了釣魚島是日本的,日本是中國的,就這樣。
Ⅸ 釣魚島的起源
在日本「發現」釣魚島前的數百年間,中國早已發現、命名並使用著該島,且將其納入到中國的海防體系之中。1840年後,中國進入多事之秋。盡管面臨著多重困境,但中國依然保持著對釣魚島的管轄權。已經公開的日本資料表明,日本對於中方已經發現並命名釣魚島諸島並非毫無所知。
1885年9月22日沖繩縣令西村舍三在呈內務卿山縣有朋有關釣魚島建標的密報中說道,這些無人島「與《中山傳信錄》記載的釣魚台、黃尾嶼和赤尾嶼應屬同一島嶼」,清朝冊封使船熟知這些島嶼,並已命名,作為他們往返琉球的航海標識。
(9)釣魚島歷史資料擴展閱讀:
釣魚島戰略價值:
釣魚島列島均為無人島,處於中國與琉球之間琉球海槽。在大陸架劃分上,中國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陸架,由沖繩(琉球)海槽分隔,但釣魚島位於沖繩(琉球)海槽的西側上沿。
一旦日本擁有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不只是佔領釣魚島列島,而是讓其領土踏在中國大陸架上,中日就變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陸架。
從軍事地理學角度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有著十分重要、但並不為人多知的軍事價值。在我大陸國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陸外緣天然的屏障。這一串島嶼的中段,我東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島和台灣島,它們加上日本九州島使我東海海區與太平洋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