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圈的范圍

生物圈的范圍

發布時間: 2020-11-21 07:05:02

A. 生物圈的范圍包括什麼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適於生物生存的范圍,它包括岩石圈上層、水圈的全部和大氣圈下層。

B. 生物圈的范圍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地,它衍生出環境生態災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2)生物圈的范圍擴展閱讀:

生物圈進化可以用生態系統進化來描述。

①生命在地球上產生,單極生態系統出現。它是由原始異氧生物和原生環境(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氣)構成的自然生態系統。

②單級生態系統演化為二級生態系統。20億年前綠色藻類產生,標志自養生物的出現,單極生態系統演化為具有自養和異養兩種生物的生態系統。它導致地球大氣中氧的出現,氧化性大氣的形成,原生生物圈發展為次生生物圈。

③三級生態系統的出現。6億多年前多細胞動物出現,完成了二級生態系統向三級生態系統的發展,形成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轉化者(微生物)的三級結構,奠定了生態系統演化的基本格局。

④人類產生是地球生物圈演化的質變。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把天然生態系統百年為人工生態系統,人類的智慧及智慧指導下的勞動,導致生物圈的根本變化,人稱為生物圈演化的重要因素。這是生物圈向智慧圈的發展。

C. 生物圈的定義是什麼

生物圈的定義:有互相聯系的生物及其環境的總和。

解析:

生物圈的英文為biosphere,這個英文單詞是由「bio」和「sphere」組合而成的。

如果一定要下一個定義,無論從英文還是中文,字面的意思即生物的圈子或生物的圈層,但這個詞還有互相聯系的意思,並且與其相關的環境分不開。因此可字義為有互相聯系的生物及其環境的總和。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類似這樣的定義是不規范的。

地質學家愛德華·蘇威斯於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這個詞。它本來是一個地質學的詞。它顯示了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和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論對地球科學的影響。1920年代生物圈這個詞獲得它的生態意義。1935年生態系統這個詞被引入。弗拉基米爾·沃納德斯基將生態學定義為研究生物圈的科學。生物圈這個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學、地質物理學、氣象學、生物地理學、演化論、地質學、地質化學、水文學等多項科學,可以說它集合了所有與地球和生命有關的科學。

對於地球之外是否有生物尚屬未知,因此如果只把生物圈定義為專屬地球上生物和環境是不合適的,因為假如這樣做,如果地球之外也有生物,就不好再對其定義了。

因此,對於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可以定義為「地球生物圈」。

D. 生物圈包括多大的范圍

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內的區域,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岩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岩、粘土礦物和水。
由此可見,生物圈是一個復雜的、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是一個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自我調節系統。它的形成是生物界與水圈、大氣圈及岩石圈(土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E. 生物圈的范圍是( )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選項D符合題意。
考點: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生物圈的范圍,意在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

F. 什麼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哪些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簡介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統的統合整體,是地球的一個外層圈,其范圍大約為海平面上下垂直約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過程變化和轉變的空氣、陸地、岩石圈和水。從地質學的廣義角度上來看生物圈是結合所有生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全球性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與岩石圈、水圈和空氣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個封閉且能自我調控的系統。地球目前是整個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認為生物圈是從35億年前生命起源後演化而來的。

詞源與應用

地質學家愛德華·蘇威斯於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這個詞。它本來是一個地質學的詞。它顯示了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和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論對地球科學的影響。1920年代生物圈這個詞獲得它的生態意義。1935年生態系統這個詞被引入。弗拉基米爾·沃納德斯基將生態學定義為研究生物圈的科學。生物圈這個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學、地質物理學、氣象學、生物地理學、演化論、地質學、地質化學、水文學等多項科學,可以說它集合了所有與地球和生命有關的科學。

定義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鏈的一個統稱,他包含了 生物鏈和所有細微的生物和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

生物圈

生物圈是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地,它衍生出環境生態災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生物圈的范圍是: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范圍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處,包括大氣圈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生物的「立足點」),水圈的大部(距離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裡繁衍著各種各樣的生命,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支持生命活動,在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俗語就體現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關系。但是,要維持整個龐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動,這么簡單的關系顯然是不行的。生物圈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按其在物質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可分為: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它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

消費者,主要指動物(人當然也包括在內)。有的動物直接以植物為生,叫做一級消費者,比如羚羊;有的動物則以植食動物為生,叫做二級消費者;還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動物,被稱做三級消費者。至於人,則是雜食動物。

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這三類生物與其所生活的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生產者從無機環境中攝取能量,合成有機物;生產者被一級消費者吞食以後,將自身的能量傳遞給一級消費者;一級消費者被捕食後,再將能量傳遞給二級、三級……最後,當有機生命死亡以後,分解者將它們再分解為無機物,把來源於環境的,再復歸於環境。這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完整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只有當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環境、各種生物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種類、數量及其生產能力都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時,系統的能量輸入與輸出才能達到平衡;反過來,只有能量達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才能相對穩定。所以,生態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壞,否則,就會打亂整個生態系統的秩序。請大家善待所有的動物。

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必須明白,人也是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一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生物圈的繁榮。因此,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所以,從現在開始,關心愛護你身邊的生態環境,共同營造我們的綠色家園吧!

結構

地球表層由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構成,三圈中適於生物生存的范圍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於表層和淺水的底層。世界大洋最深處超過11000米,這里還能發現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隨深度而增加的壓力。大氣圈中生物主要集中於下層,即與岩石圈的交界處。鳥類能高飛數千米,花粉、昆蟲以及一些小動物可被氣流帶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層中還發現有細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溫和低氣壓。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記錄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處石油中的石油細菌,但大多數生物生存於土壤上層幾十厘米之內。限制生物向土壤深處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雖然生物可見於由赤道至兩極之間的廣大地區,但就厚度來講,生物圈在地球上只佔據薄薄的一層。

人與生物圈

綜述

人是生物圈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規模地改變生物圈,使其為人類的需要服務。然而,人類畢竟是生物圈中的一個成員,必需依賴於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資料。人類對生物圈的改造應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就會破壞生物圈的動態平衡,造成嚴重後果。在地球上出現人類以後大約300萬年的時期里,人類與其周圍的生物和環境處於合理的平衡之中。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從對生物圈能施加的影響而言,並不明顯地超過其他動物。食物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限制著人口密度。

糧食問題

大約1萬年以前,人類學會栽培植物。農業技術和貯存方法的改善,使人類生活不再局限於天天採集必需的食品,而能夠從事更多的創造性活動。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口逐漸增加並向城市集中,製造商品的手工業日益發展,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沖擊也日益增加。尤其是產業革命以後的近幾百年,開礦、挖煤、採油、伐林、墾荒、捕撈等規模迅速擴大,生物圈的面貌也發生了極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影響著其中的其他成員,也對人類自身產生巨大影響。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口的膨脹、世界資源的相對短缺和大范圍的環境污染,迫使人們從生物圈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70年代相繼召開的一系列國際會議,如1971年聯合國創議的「人與生物圈會議」、1972年的「人類環境會議」、1974年的「世界人口會議」等,便反映了上述認識。

世界人口正以大約35年翻一番的速度猛增,但地球上可耕土地卻是有限的,這必然造成全球范圍的糧食問題。濫墾、濫牧、濫伐的日益嚴重,建設用地的高速擴展,都使全球植被減少。隨之而來的後果是大范圍的水土流失,耕地質量下降甚至發生荒漠化;失去了植被調節氣候的作用,氣溫波動增大,水旱災害增多;太陽輻射被反射散失的成分增加,綠色植物固定CO、產生O的能力隨植被減少而等比地喪失。水域捕撈也已接近極限,某些魚類多次大規模減產。化石燃料是現代工業的基石之一,但它的蘊藏量畢竟是有限的。隨著使用速度的日益增長,燃料危機不斷加劇。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現已成為世界性問題。因工業排放含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煙霧而造成酸雨波及數百里之外;燃燒油、煤及翻耕土地排出的CO彌散於全球大氣中,有可能因向下反射地表的紅外輻射而提高氣溫;噴氣式飛行器排放的氮氧化物可能減少高空的臭氧,從而削弱對太陽紫外線的屏蔽作用;很多污染物隨水流擴散到遠處,造成明顯為害。目前世界癌瘤發病率的升高,可能與環境污染有關。

總之,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經不起日益膨脹的人口任意浪費;世界上現存的生態系統面對著工業傾吐出來的大量污染物,顯得相當脆弱。自工業革命以來,都市不斷擴大,自然保護的呼聲也隨之增高。然而只有到了生態學高度發展以後,人們才對自然保護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自然保護並不是對自然資源棄置不用,任其自生自滅,而是積極地進行合理開發。

自然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達到成熟階段時,其能量和物質的輸入、輸出之間往往保持相對平衡,而系統中的生物種數以及各種群的數量比例也相對穩定。這種生態平衡狀態給生態學家以很大的啟發:人類不僅要力求增進能利用的效率(生態效率),還要維持物質循環源源不斷,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人類今天要處理的是「人與生物圈」系統中,人的物質要求與環境的穩定供應之間的平衡。為此,某些自然系統一定要被生產效率更高的人工系統取代,原有的生態平衡要打破,而代之以人為干預下的新型平衡。例如在人為的農業生產系統中,取得最大產量所利用的並不是系統的成熟階段,而往往是發展過程中的中間階段。人類不僅要求生物圈能長期穩定地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物質要求,而且要求環境質量不降低。造成這樣的「人與生物圈」系統的總體平衡是人類的主要目標。

G. 生物圈的范圍為( )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准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
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選D。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生物圈的范圍.

H. 生物圈是指()A.生物活動所能達到的范圍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我

a、生物抄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襲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錯誤;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准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正確;
c、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類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園.c錯誤;
d、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是最大的生態系統.d錯誤.
故選:b.

I. 生物圈的范圍是怎樣的

試題答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准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答案為: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准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熱點內容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