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的歷史劇代表作
⑴ "以下不屬於歷史劇的是()。《關漢卿》《日出》《蔡文姬》《膽劍篇》
《日出》是近代劇作家曹禺創作的戲劇,該劇1936年6月在《文學季刊》第一期開始連載,同年10月首次出版。《日出》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
⑵ 關漢卿的生平
關漢卿的生平和大多數的元雜劇作家一樣都是收錄再賈仲明的《錄鬼簿》中的,並沒有太詳細的介紹
大約生於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於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叟(一作一齋)。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系密切。他曾毫無慚色的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據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出自關漢卿手筆,學術界尚有分歧。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的雜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彌漫著昂揚的戰斗精神,關漢卿生活的時代,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劇作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既有皇親國戚、豪權勢要葛彪、魯齋郎的凶橫殘暴,「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血淋淋現實,又有童養媳 竇娥、婢女燕燕的悲劇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廣闊;既有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人民的反抗斗爭。慨慷悲歌,樂觀奮爭,構成關漢卿劇作的基調。在關漢卿的筆下,寫得最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婦女形象,竇娥、妓女趙盼兒、杜蕊娘、少女王瑞蘭、寡婦譚記兒、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們大多出身微賤,蒙受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凌辱和迫害。關漢卿描寫了她們的悲慘遭遇,刻畫了她們正直、善良、聰明、機智的性格,同時又贊美了她們強烈的反抗意志,歌頌了她們敢於向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爭的主旋律。關漢卿是位偉大的戲曲家,後人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開了關漢卿創作700周年紀念活動。同年6月28日晚,國內至少100種不同的戲劇形式,1500個職業劇團,同時上演關漢卿的劇本。他的劇作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後世稱關漢卿為「曲聖」。
由於不滿於黑暗社會的壓抑與摧殘,關漢卿長期「混跡」在勾欄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隱藏著冷峻悲涼的內心世界和熱烈樂觀的戰斗精神。關漢卿寫作勤奮,一生共著雜劇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戲佔12個。他那貼切現實、充滿血肉之感的筆觸,訴說著社會民眾的困苦與無奈;又將一腔悲憫的情懷,傾灑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是《竇娥冤》。
《竇娥冤》取材於漢代流傳下來的「東海孝婦」民間故事,關漢卿結合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體認,精心構制了這個大悲劇。竇娥因家貧被賣給蔡家做童養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為命。流氓張驢兒闖入這個家庭,脅迫竇娥婆媳嫁給他們父子為妻,遭到竇娥嚴辭拒絕。張驢兒欲毒死蔡婆,結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便嫁禍給竇娥。昏聵的桃杌太守嚴刑逼供,將竇娥屈打成招,並被處死。違法的人並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卻被「法紀」送了性命。戲劇的鋒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統治。當竇娥幻想破滅,她憤怒地呼喊出:「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的責天問地,也是關漢卿的呼喊,代表著不屈從於現實命運的浩然正氣。元雜劇多充溢著一種郁悶、憤懣的情緒,這是在異族統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種種黑暗現象後的自然流露。但關漢卿在《竇娥冤》中表達的是對整個社會的否定與詛咒般的詰難,具有無可辯駁的深刻性。
⑶ 關漢卿的代表作品,關漢卿歷史劇的代表作有哪些
《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閨怨佳人拜月亭》、《閨怨佳人拜月亭》、《錢大尹智寵謝天香》、《杜蕊娘智賞金線池》、《望江亭中秋切鱠》、《山神廟裴度還帶》、《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鄧夫人苦痛哭存孝》、《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溫太真玉鏡台》、
1、《感天動地竇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劇第四折寫竇天章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據《元史·百官志》與《南村輟耕錄》記載,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改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知此劇當作於1291年之後,是關漢卿晚年的作品。
2、《望江亭中秋切鱠》:共四折。現存公元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明代息機子編《雜劇選》本、明王驥德編萬曆顧曲齋刊《古雜劇》本和《元曲選》本。前兩本劇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鱠旦》。
3、《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共四折。現存版本,有《古名家雜劇》本與《元曲選》本。
4、《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四折一楔子。《錄鬼簿》於關漢卿名下未著錄此劇,故本劇是否關作,有人持懷疑態度。但明代《古名家雜劇》本和《元曲選》本都題「關漢卿撰」;《今樂考證》、《曲海總目提要》諸書也題「關漢卿撰」。從劇作藝術風格看來,也與關劇肖似。
5、《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四折一楔子。孟稱舜、曹棟亭刊本《錄鬼簿》未著錄此居,故有人疑非關作。但天一閣本《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古名家雜劇》及《元曲選》均題關漢卿撰,故可以肯定為關作。現存有《古名家雜劇》及《元曲選》本。
⑷ 關漢卿的代表作品,關漢卿歷史劇的代表作有哪些
《單刀會》、《西蜀夢》。
1、《單刀會》
《單刀會》是關漢卿創作的歷史劇。劇本寫三國時關羽憑借智勇單刀前赴魯肅所設宴會,最終安全返回的故事。全劇共四折。第一折寫魯肅定計索還荊州,請來喬公商議。
第二折寫魯肅拜訪司馬徽,繼續商議索取荊州,再次受到反對。第三折寫關羽毅然接受魯肅邀請,決定單刀赴會。第四折寫關羽在單刀會上的斗爭,是全劇高潮。
全劇構思奇巧,曲辭壯麗,塑造了關羽智慧和勇猛的形象。現傳版本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明萬曆間脈望館鈔校本、《元人雜劇全集》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等。
2、《西蜀夢》
《西蜀夢》 關漢卿創作的歷史劇。《西蜀夢》又名《雙赴夢》,全名《關張雙赴西蜀夢》或《關雲長張翼德雙赴夢》,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共四折,講述了三國時候,劉備西蜀稱帝以後,甚為思念他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關羽、張飛。軍師諸葛亮夜觀天象,見賊星耀亮,而將星黯淡,心知關、張二人已死,但又不敢明告劉備,只得扯謊。某日,關羽、張飛陰魂相遇,給劉備托夢,悲憤不已,請劉備為他二人復仇的故事。
(4)關漢卿的歷史劇代表作擴展閱讀:
關漢卿的歷史劇通過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頌英雄,賦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蒼生的使命,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黑暗的批判和對英雄再世的渴望。如《單刀會》《西蜀夢》。
以《單刀會》的成就最為突出,取材於《三國志·魯肅傳》,寫吳國名臣魯肅為了索取荊州,設宴邀請關羽,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
關漢卿的這些歷史劇來源於史傳,但又超越史傳。他創作的立足點不在於再現歷史的真實,而是借歷史題材融進大量的現實內容,著重體現歷史劇創作的時代精神和戲劇文字的基本特徵,這便是關漢卿的歷史劇的精華所在。
在這些歷史劇中,關漢卿贊美正義的事業,歌頌英雄的業績,表現了一個正直戲劇家的愛憎感情,這和他在其他劇作里所體現的精神是一致的。
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關漢卿以農民階級的立場來批判封建統治者,對黃巢和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看法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的偏見;某些劇作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如《陳母教子》;
有些作品存在著勾欄調笑作風,流露了低級庸俗的情趣。特別要指出的是關劇對清官、「王法」充滿幻想。靠清官、「王法」來主持公道,昭雪民冤,雖然也表現了作家的正義感,但這只不過是一種社會改良主義的幻想,不可能是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漢卿
⑸ 為什麼說關漢卿是 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戲劇家
關漢卿生活在元朝,那時候一種新興的文藝形式———雜劇興 盛起來。關漢卿就從事雜劇的創作活動。他是玉京書會(民間雜 劇創作團體)的領導人,和許多雜劇作家關系密切。同時他還經 常出入劇場,和一些演員、民間藝人的關系也很親密。
關漢卿生活的年代,社會的階級、民族矛盾很尖銳,勞動人 民受著壓迫,而關漢卿本人也親身體會到了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 低下。於是他便創作了很多雜劇,去反映這種社會現實。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竇娥冤》,就寫出了勞動婦女竇娥在那 種社會的悲慘命運。竇娥從小喪母,父親為換取進京趕考的路 費,把她押到蔡婆婆家當童養媳。竇娥的丈夫早早就死了,她和 蔡婆婆相依為命。可黑暗的社會不允許她們過安寧的生活。蔡婆 婆外出索債,險些被人勒死。地痞張驢兒和他父親借口救了蔡婆 婆,肆無忌憚地搬到蔡家來住,並想霸佔竇娥和蔡婆婆。
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便在飯中下毒,不料卻毒死了自己的 父親。他便誣陷是竇娥乾的,逼她嫁給自己。竇娥認為「明如 鏡,清如水」的父母官會主持正義,便寧可「官休」,不願「私 休」。誰知太守見錢眼開,毒打竇娥。為保護婆婆,竇娥含冤負 屈,被迫承認是自己毒死了張驢兒爹。就這樣竇娥被殺害了。
這出戲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人民群眾的悲苦,同 時也反映出人民的反抗。在竇娥被綁赴法場的路上,她斥罵道: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便是竇娥對那種社 會的有力控訴。
《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這個戲生動感人,是關漢卿 最成熟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寫了《救風塵》、《望江亭》、《調 風月》、《拜月亭》和《單刀會》等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表現了下 層婦女向紈絝子弟展開的斗爭,有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向統治者進 行的斗爭,有的反映了喪失人身自由的婢女所受到的摧殘,還有 的歌頌了古代的英雄人物。
關漢卿一生寫了12多種雜劇。不僅作品數量多,而且他還 能親自參加演出。作品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時也具有感人的藝術 性,他塑造的人物,至今仍活在人民的心中。
在當時,關漢卿被看作是戲劇界的一面旗幟。和他同時的作 家高文秀被稱為「小漢卿」,比他稍晚的作家沈和甫在南方被稱 為「南蠻漢卿」,這些都證明了關漢卿的劇作產生的巨大影響。 關漢卿不愧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戲劇家。
⑹ 關漢卿戲曲作品有哪些突出的特徵
是元雜劇吧? 嗯 我是中文系的 這學期古代文學史剛學過。嘿 你看看哈~
概括:
關漢卿雜劇的創作傾向與特點是:內容以描寫男女風月之情為主;題材雖融合古人舊事,卻多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在創作方法上虛實結合;大半寓意深刻;敘事深入淺出,語言風格淺近自然,人物台詞求肖似;多寫喜劇,多含機趣,注重布置全劇的格局。
具體如下:
第一,關劇所用之事,以古為多,以今為少。三分之二以上屬於或接近歷史題材。整個元代雜劇的創作也多取材於歷史故事。
關劇是展示歷史人物風貌風採的畫廊。在關漢卿筆下,有以結義兄弟手足之情為重、誓為之復仇的西蜀帝王劉備;有多才思、愛紅顏的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有「千金不改其志」的唐代政治家、詩人裴度;有始與李存信(李克用假子)爭斗,終被李克用車裂的李存孝(李克用假子);有忠於蜀漢政權、智勇雙全的鎮守荊州將領關羽;有始教表妹寫字彈琴、終與之喜結良緣的東晉文學家溫嶠;有智斷裴炎殺人案的北宋開封府尹錢可;有人稱「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的宋真宗時宰相寇準;有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智斬權豪勢要葛彪、魯齋郎,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拯;有曾同為後唐大將的李嗣源(後唐明宗)、李亞子、石敬瑭(後晉高祖)、孟知祥、劉知遠(後漢高祖)、李從珂(後唐廢帝)等。
現存關劇三分之一以下屬於現代題材,這些劇目有時也接近或化用歷史題材。如《拜月亭》是以金兵攻佔汴梁城為背景的;《竇娥冤》化用了《漢書·於定國傳》,尤其干寶《搜神記·東海孝婦》的故事。
關劇確立了雜劇開掘歷史題材、以古喻今的創作傳統。這一傳統首先被後來的長篇小說家施耐庵、羅貫中等人繼承。
第二,關劇以實為多,以虛為少,虛實相生。
它們雖然多數屬於歷史劇,但是一些材料還是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的,或者說形貌是歷史的,精神卻是現實的。它們反映的是當代的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懷,他們的日常生活、愛情生活,他們的幸福與痛苦,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在許多歷史人物身上,折射出元代人包括作者自己的身影。
關劇基本上能遵循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嚴格地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就事敷陳,不假造作,有根有據。」另外,在一些要緊關目的處理上,時時若「空中樓閣,隨意構成,無影無形。」又表現出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例如關劇以「夢」命名的就有《西蜀夢》、《緋衣夢》、《蝴蝶夢》三種,其中的虛構成分是不言而喻的。不過,它們也仍然以寫實為主。僅以《緋衣夢》為例,落筆寫實:王得富之女王閏香與李榮祖之子李慶安指腹成親,這正是當時一種普通的婚俗。寫李榮祖由富變貧,王得富悔婚,派人送去十兩銀子和王閏香做給李慶安的一雙鞋,以示退婚。說明人們經濟地位常處在變化之中,揭示人們嫌貧愛富的心態,均具現實意義。再寫李慶安脫鞋爬到王家花園的梧桐樹上,去取斷線的風箏,散心的王閏香認出自己做的鞋子,邀李慶安夜晚於太湖石邊相會。表現男女雙方對愛情的渴望,符合青年人的心態。接著寫王得富不許裴炎當綿團襖,並罵他是賊頭。裴炎夜晚潛入花園,准備殺死王得富全家,遇見王閏香派來的梅香。原來梅香按預約帶一包袱金珠財寶,准備交給李慶安做財禮。裴炎殺死梅香,搶走金銀財寶。李慶安觸摸梅香死屍,雙手沾滿血跡,驚恐地逃回家。王閏香發現梅香已死,只好把隱情告訴嬤嬤。王得富、嬤嬤直至李慶安家,發現門上的血手印。李慶安被扭送官府,理刑之官賈虛動刑,李慶安屈招,被下在死囚牢里。至此,觀眾如目睹了一起殺人案或一起冤案鑄成的全過程,覺得真實可信。接下來,作者隨意虛構:錢可除開封府尹之職,當需要他在重囚李慶安招狀上判個「斬」字時,李慶安讓父親救下的蜘蛛網上的蒼蠅,屢次抱住筆尖。錢可下令除去李慶安的枷鎖,並讓他在獄神廟歇息。李慶安說睡語:「非衣兩把火,殺人賊是我。趕的無處藏,走在井底躲。」差役轉告錢可,錢可依此斷定殺人賊是裴炎,又派人在棋盤街井底巷抓獲此賊。
就此劇而言,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法,是劇情發展的需要,為的是適合觀眾的欣賞情趣,為的是勸導人們棄惡從善,達到作者的創作目的。
第三,關劇「大半皆寓言耳」。
關劇的寓意是深刻的、令人回味的。如《謝天香》、《金線池》等都寓有「君子成人之美」的意思;《魯齋郎》、《蝴蝶夢》等貫穿「多行不義必自斃」之理。
李漁在「貴顯淺」一節特別強調:
元人非不讀書,而所制之曲以無一毫書本氣,以其有書而不用,非當用而無書也;後人之曲則滿紙皆書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詞皆覺過於淺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淺,非借淺以文其不深也。
這是說,與後世相比,元人的劇作最符合演出的要求。它們敘述深入淺出,詞曲皆有天趣,一片好音,語言風格淺近自然。
關劇反映出元人的這些突出的創作特點。以《玉鏡台》為例:姑母聘請翰林學士溫嶠教小女劉倩英寫字彈琴,又囑托他為小女在翰林院中保一門親事。溫嶠以玉鏡台為定物,派官媒暗中為自己保親。良緣將結,他喜不自禁,幻想婚後如何關愛劉倩英,一年四季如何使之生活得快活,與之朝夕相處的自己如何沉浸在夢一般的境界中。且讀他的唱詞《煞尾》:
俺待麝蘭腮、粉香臂、鴛鴦頸,由你水銀漬、硃砂斑、翡翠青。到春來小重樓策杖登,曲闌邊把臂行,閑尋芳,悶選勝。到夏來追涼院、近水庭,碧紗廚、綠窗凈,針穿珠、扇撲螢。到秋來入蘭堂、開畫屏,看銀河、牛女星,伴添香、拜月亭。到冬來風加嚴、雪乍晴,摘疏梅、浸古瓶,歡尋常、樂余剩。那時節、趁心性,由她嬌痴、盡他怒憎,善也偏宜、惡也相稱。朝至暮不轉我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熱、飢忘飽、凍忘冷。
類似《九歌·湘夫人》中間對湘君籌劃迎接湘夫人准備工作的一段描寫,又絕不與其凝重典雅的語言風格相同,而是「絕無一毫書本氣」,若街談巷議,若流自肺腑,直說明言。
第四,關劇的某些唱詞,甚至大量運用成語、舊事。然而,「妙在信手拈來,無心巧合」,仍顯得意深詞淺。現將《山神廟》第二折裴度面對大雪而唱的兩段詞《南呂·一枝花》、《梁州》抄錄於下:
恰便似梅花遍地開,柳絮因風起。有山皆瘦嶺,無處不花飛。凜冽風吹,風纏雪銀鵝戲,雪纏風玉馬垂。採樵人荷擔空回,更和那釣魚叟披蓑倦起。
看路徑行人絕跡,我可便聽園林凍鳥時啼。這其間袁宏高卧將門閉。這其間尋梅的意懶,訪戴的心灰,烹茶的得趣,映雪的傷悲。冰雪堂凍蘇秦懶謁張儀,藍關下孝韓湘喜遇昌黎。我、我、我,飄得這眼眩耀,認不的個來往回歸;是、是、是,我可便心恍惚,辯不得個東西南北;呀、呀、呀,屯的這路彌漫,分不的個遠近高低。瓊姬素衣,紛紛巧剪鵝毛細;戰八百萬玉龍退敗,鱗甲縱橫上下飛。可端的羨殺馮夷!
有關詩文、故事、神話等,「無一不在所用之中」,包括《世說新語·言語》的謝安、胡兒、謝道韞詠雪;《晉書·文苑傳》的謝尚月夜牛渚聽袁宏朗誦詠史詩;《世說新語·任誕》的王徽之雪夜訪戴安道;晉人孫康,家貧好學,常映雪讀書;戰國縱橫家蘇秦困於破漏房屋;韓愈貶為潮州刺史,路經藍田縣,韓湘趕來同行,韓愈當時寫下「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詠雪佳句;北宋華州狂子張元《雪詩》妙語「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莊子》里的黃河之神馮夷等。大量典故運用得靈活自如,使讀者渾然不覺,一位滿腹經綸而又喪魂落魄的知識分子形象呼之欲出。
第五,
關劇的人物的語言,完全達到了「肖似」的標准。這也是其創作的主要特色。
李漁在「語求肖似」一節里提出要求:
務使心曲隱微,隨口唾出,說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若《水滸傳》之敘事,吳道子之寫生,斯稱此道中之絕技。
關漢卿設身處地地為劇中人物布施台詞,「上天入地,作佛成仙,無一不隨意到,較之南百城,洵有過焉者矣。至說其苦,亦有千態萬狀,擬之悲傷、疾痛、桎梏、幽囚諸逆境,殆有甚焉者。」換句話說,關劇人物的語言,隨其處境、心理等的變化而變化,極富個性化與身分化。試舉數例如下:
糜芳、糜竺等殺害了關羽,張達等殺害了張飛。西蜀皇帝劉備重義氣,急於為兩位兄弟報仇。《西蜀夢》結尾的[煞尾],充分地反映出劉備的這種心態:
飽諳世事慵開口,會盡人間只點頭。火速的驅軍校戈矛,駐馬向長江雪浪流。活拿住糜芳共糜竺,閬州里張達檻車內囚。杵尖上挑定四顆頭,腔子內血向成都鬧市裡流,強如與俺一千小盞黃封頭祭酒!
《金線池》說,濟南府尹石敏極力撮合,同窗故友韓輔臣與杜蕊娘終成眷屬。杜蕊娘喜出望外,對未來充滿信心。她接連唱道:
[川拔掉]似這等好姻緣,人都道全在天。若是俺福過災纏,空意惹情牽;間阻的山長水遠,幾時得月圓?
[七兄弟]早則是對面、並肩、綠窗前,從今後稱了平生願。一個向青燈黃卷賦詩篇,一個剪紅綃翠錦學針線。
在《山神廟》里,裴度將玉帶歸還韓瓊英,韓瓊英的一句祝福之辭:「據先生如此大量,當來發達於世,豈不壯哉!」則勾引起他對美好前程的嚮往之情:
有一日蟄龍奮頭角,風雲醉碧桃;酬志也五陵年少,軒昂也當發英豪;伴旌旗日曖龍蛇動,看宮殿風微燕雀高,雁塔名標。
再看《救風塵》:趙盼兒來到鄭州,在客店裡與周舍相會,她有一段假情假意的賓白:
周舍,你坐下,你聽我說。你在南京時,人說你周舍名字,說的我耳滿鼻滿的,則是不曾見你。後得見你呵,害的我不茶不飯,只是思想著你。聽的你娶了宋引章,教我如何不惱?周舍,我待嫁你,你卻著我保親!
《哭存孝》寫到李克用聽信讒言,車裂李存孝。鄧夫人睹物思人,痛不欲生。她有一段唱詞[收江南]:
呀,可怎生帳前空掛著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枉了你橫搶縱馬過溪橋!兀的是下梢,枉了你一十八騎破黃巢。
《竇娥冤》說,竇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對官府的罪惡進行控訴: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這些人物的唱詞、賓白,「能使人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由此說來,作者能進入角色,像李漁要求的那樣:「能出幻境縱橫之上者:我欲做官,則頃刻之間便臻榮貴;我欲致仕,則轉盼之際又入山林;我欲作人間才子,即為李白、杜甫之後身;我欲娶絕代佳人,即作王嬙、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作佛,則西天蓬島即在硯池筆架之前,我欲盡孝輸忠,則君治親年,可躋堯舜彭篯(彭祖姓篯名鏗)之上。」
關漢卿多寫喜劇,少寫悲劇,這種創作傾向,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與之相聯系,關劇寫來妙趣橫生,用李漁的話說就是「重機趣」。李漁認為:「機者,傳奇之精神,趣者,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生氣。」
⑺ 關漢卿歷史劇代表作是什麼
四部歷史劇:《單刀會》,《哭存孝》,《西蜀夢》,《陳母教子》;
七部愛情風月劇:《救風塵》,《調風月》,《望江亭》,《謝天香》,《金線池》,《玉鏡台》,《拜月亭》;
社會公案劇:《竇娥冤》,《魯齋郎》,《蝴蝶夢》,《緋衣夢》。
⑻ <關漢卿>體現了田漢歷史劇創作的那些風格
我知道有兩個是:革命的浪漫主義,革命的現實主義,以及革命的浪漫主義和革命的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風格。
⑼ 關漢卿的歷史劇有什麼
《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
⑽ 關漢卿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2011·咸寧)人們常用「比黃連還苦,比竇娥還冤」來形容一個人苦深冤重。塑造「竇娥」這個藝術形象的是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