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日歷的歷史

日歷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1 07:11:49

Ⅰ 日歷的來歷

國際上使用的歷法有幾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公歷、回歷和佛歷,即所謂三大歷法。

公歷原是基督教的教歷,基督教徒以基督誕生那年起算記年,基督誕生前的年代稱公元前,誕生後的年代稱公元。如今,公歷已成為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歷法。

回歷是從伊斯蘭教祖穆罕默德避難入麥地那一天算起的。回歷的元年元月元日是公元

佛歷是泰國、斯里蘭卡、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通用的歷法。佛歷是從佛祖釋迎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

陽歷、陰歷、陰陽歷

不管是哪種歷法,無非是對年月日的安排。這些安排主要依據天體的運動。

日,是最容易識別的時間單位,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為基礎的。

月亮圓缺變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單位,月亮圓缺變化一周是二十九天半多一點,農歷的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天,就是取的它的平均數。

地球繞太陽運動是一個更長一些的時間單位,以此為基礎的一年長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多。陽歷取其整數,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一閏,把四個五小時多加在一起,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六天。

如果某種歷法只考慮月亮的圓缺,以十二個月為一年,那麼,這種歷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時間長了之後,它就與陽歷相差得越來越多,這種歷法被稱為純陰歷。在純陰歷里,經過若干年之後,就會出現六月飛雪,十二月酷熱的現象。

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創造了「十九年七閏法」,其方法就是在純陰歷的基礎上,每十九年裡面七年算是閏年,閏年多加出一個月來,為十三個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規定閏十月,一年有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這樣安排和調節的結果,歷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圓缺,也與隨陽歷而來的氣候冷熱變化相適應了。這樣的歷法實際上已經是陰陽合歷,簡稱陰陽歷。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歷就是這樣的陰陽歷,有的人把農歷叫做陰歷,就叫錯了。

公元、世紀、年代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

生前為「公元前」。公元

「世紀」來自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一百年叫一個世紀,從公元一年算起,每經一百年就算是一個世紀。

「年代」是在每一世紀中,以十年為一階段,如「

公歷二月為什麼只有二十八天

622年7月16日。回歷以月亮盈虧計算,一年為三百五十四天,與公歷相差十一天。回歷又分太陰和太陽年法兩種。543年算起。6世紀。公元525年,一個名叫狄奧尼西的僧侶,主張以耶酥誕生做為紀元,耶酥誕532年,這種紀年法便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採用這種紀年法,由於它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故稱「公歷」。由此,耶穌誕生的年份,便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歷紀年」。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我國採用公歷是辛亥革命以後的1912年,但與當時的中華民族紀元的紀年法並行,新中國成立後,才完全採用公元紀元。50年代」、「80年代」等等。

Ⅱ 日歷的歷史是什麼

歷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時間。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歷,每頁顯示一個月的叫月歷,每頁顯示全年的叫年歷。有多種形式,如掛歷、座台歷、年歷卡等,近年又有電子日歷。

第一個版本
要想
追尋萬年歷的由來,那故事得從遠古時代的商朝說起……有名樵夫喚做萬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罷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望著樹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了一個「日晷儀」。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效用了。 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這么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了。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萬年就帶著自製的日晷儀及水漏壺去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台、漏壺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聽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制出准確的歷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了一名刺客,准備行刺萬年。無奈萬年全心研究時令,幾乎從不離開所住的日月閣。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靜之時,挽起了箭射殺萬年。只聽得嗖的一聲,一箭射中了萬年的胳膊,萬年應聲倒下。童子們高喊抓拿刺客,守衛的兵士及時抓住了刺客,將他扭送天子。 祖乙問明了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到日月閣來探望萬年。萬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了百星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名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歷,日夜勞瘁又受了箭傷,心中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答道:「多謝天子厚愛,只是目前的太陽歷還是草歷,不夠准確,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下來,繼續把太陽歷定準。」又經過了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歷終於完成了。當他把太陽歷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歷定名為萬年歷,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上就是萬年歷名稱的由來。
第二個版本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當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氣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 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 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建歷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於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准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

Ⅲ 萬曆的歷是歷史的歷,還是日歷的歷

歷史的歷和日歷的歷就是一個字啊,連意思都是一樣的

Ⅳ 世界上歷史最久的日歷是

是中國的陰歷

Ⅳ 日歷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日歷是一種用於記載時間與日期的工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而關於日歷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國學大師李.冠.論講: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開始使用歷法,也是我國最早的「日歷」。其依據就是考古學家從甲骨文中發現的一頁甲骨歷,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日歷,直到1100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真正的日歷才算生產。

Ⅵ 關於台歷的歷史

台歷歷史由來
中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唐詩:「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歷日」可能是最早的台歷。唐時,史官按日裁紙,裝訂成冊,每月一本。每頁上寫有月份和日期,留有空白,供近侍太監記載皇帝的言行,這就是「歷日」。「歷日」月終先交皇帝審閱,然後由史官存檔,供編《國史》用。因它有記時論事功能,文武百官競相仿效。

台歷(Desk calendar)原意指放在桌幾上的日歷。現在有桌面台歷和電子台歷。主要品種有各種商務台歷、紙架台歷、水晶台歷、記事台歷、便簽式台歷、禮品台歷、個性台歷等。

Ⅶ 歷史上是誰推算的日歷

現在,我們每家必備的掛歷和台歷就是由日歷發展來的,但是這不過近百年的歷史。至於日歷從何時出現的,誰也說不清,只是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100年前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已經在使用日歷了。當時的日歷又稱皇歷,不僅記錄著日期,而且是編修國史的重要資料。那時候的日歷與現在對於點兒相似。把一年分為12冊,按每月的天數來確定每冊的頁數,並將月份和日期寫在每一頁上,然後交給服侍皇帝的太監暫時保管,待太監在每日的空頁上記下皇帝的言行並在每月月終交皇帝過目,批准後,送史官存檔。史官再將日歷的內容與朝廷,國內各地區的大事結合起來,經提煉,潤色後,記錄下來,便成為國史。以後,由於日歷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就逐漸地進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經過一番變動,編製成自家的日歷。再往後,隨著日歷向大眾化,家庭化的發展,人們也就把歷書上的干支月令,節氣及黃道吉日都印在日歷上,並留下供記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Ⅷ 歷史上日歷修改過嗎

公元前46年,古羅馬統治者愷撒大帝主持制訂陽歷,規定每年12個月里,逢單為大月31天,逢雙是小月30天。按古羅馬的習俗,2月份是處決死囚的月份,人們認為這個月份不吉利,應該短些,於是只有29天。後來奧古斯都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前任愷撒是7月份生的,是大月;自己是8月份生的,居然是小月,於是下令把8月份也改為大月,同時把下半年的雙月都改成大月,9、11兩個月則改為小月,少了的一天仍從2月中扣掉。因此可憐的2月份,便只剩28天了。
還有一種說法
公元前46年羅馬帝國統帥儒略·凱撒下令對當時混亂的歷法加以改革,規定以365.25天為1年,歷法單位中的單年為365天,4年1閏,閏年為366天,1年12個月。羅馬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便規定單數月為31天,雙數月為30天,因為單數月缺少1天,便在2月上拿去1天。這樣2月平年有29天,閏年有30天。
凱撒把7月以自己的名字(July即Juliue而來),其繼承者奧古斯都當政後,立即效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8月,他又不甘心凱撒的月份比自己的月份長1天,便在2月上拿了1天放在8月上,又把9、11月改為小月,10、12月改為大月,這樣2月就只有28天了。
加上閏年,所以日歷和今天就不符合了。

Ⅸ 掛歷的歷史由來

掛歷的復雛形是一種「討債本制」,隨著歲月的流逝,「討債本」逐漸演變成為當今的掛歷。掛歷由皇歷、日歷、年畫逐步演變而來,是歷書與年畫相結合的藝術品。
2013年10月31日,中央紀委發出《關於嚴禁公款購買印製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從而掀開台掛歷退單潮。
那是在古羅馬時代,當時社會上有一種專門從事放債業務的人,按月去向債戶收取利息。為方便起見,他們將何月何日某人該還的債和該付的息都記在一個本子上。因為這種本子是以月為單位,按日期排列,附有記事欄,其記事方法簡便明了,漸漸地被其他行業所借鑒。

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華人買辦莫藻泉上任後,興建了一家糖廠。1884年他推出一種類似海報廣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傳太古糖廠的產品。莫藻泉特意聘請設計師關蕙農設計畫面,內容多為花卉、吉祥人物、福、祿、壽、喜、中國古代天官賜福、迎春接福及仕女圖等。凡購買太古糖者,贈送「月份牌」一幀。後來,許多廠商競相印製免費贈送「月份牌」,並不斷改進形式。隨著歲月的流逝,「討債本」和「月份牌」逐漸演變成為當今的掛歷。

Ⅹ 歷史中那一年和今年的日歷完全一樣

歷法有陰陽之分,陰歷又叫殷歷,太陰歷,古歷,農歷等。
陽歷又叫太陽歷,公歷等
陰歷每六十年一輪回,三個輪回為一元。共一百八十年。具體多久日歷完全相同,我也答不出來,你可以花點錢去問算命的盲人老師。也可以搜索:流星趕月,自己了解。
陽歷每四年一輪回。但陽歷中節氣時間卻不同。以清明和立秋為例,清明在4月4日或5日,立秋在8月7日或8日。

熱點內容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