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歷史
1. 你知道《雍正王朝》是歷史正劇嗎
康熙暴卒於暢春園時,胤與負責警衛的隆科多控制著局勢,真情如何只有他們二人清楚。而《大義覺迷錄》所講的「八人受諭」(即雍正到暢春園以前康熙已向隆科多及七位皇子下達了傳位詔諭)之說純屬編造。他為何要編造呢?
所謂「康熙遺詔」的漢文原件現仍存故宮內第一歷史檔案館,它之為雍正偽造是鐵證如山的,馮爾康先生也指出:「毫無疑問,這個詔書是胤搞的,不是康熙的親筆,也不是他在世時完成的。」當然,馮先生並不認同雍正「篡位」說,但他沒有解釋:不篡位為什麼要矯詔? 康熙末年諸皇子在朝臣中聲望最高的是皇八子胤,康熙本人最器重的是皇十四子胤,而胤(後來的雍正)並無任何特殊地位。因而其繼位大出人們意料。這一背景是明擺著的。
雍正即位後立即把康熙晚年的近侍、常傳達康熙旨令的趙昌誅殺,當時在京的外國傳教士馬國賢稱此舉「使全國震驚」。接著又下令要群臣把康熙生前所發的硃批諭旨全部上繳,嚴禁「抄寫、存留、隱匿」。這顯然有殺人滅口與防止秘情外泄的嫌疑。
隆科多與年羹堯是雍正繼位的關鍵人物。隆掌宮禁,傳「遺詔」,而年則為雍正派往西北監控爭位主要對手胤的親信。即位後雍正一時不顧君臣之禮地大捧他們,稱自己不識隆才,「真正大錯了」,說隆是先帝「忠臣,朕之功臣,國家良臣,真正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對年更稱為「恩人」:「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還檢討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如此肉麻世所罕聞。然而大位一穩,雍正很快翻臉殺了隆、年二人。尤其可怪的是殺隆科多時還特別宣稱先帝臨終時「隆科多並未在御前」。(《東華錄》雍正五年十月)當年被視為「遺詔」傳人的人如今竟被認為根本不在場!如非殺人滅口而是僅僅因為其他罪過,這話從何說起呢?
2. 我想知道雍正王朝的整段歷史
看看電視劇《雍正王朝》,或是雍正朝的史書
3. 電視劇《雍正王朝》真實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首先,《雍正王朝》拍攝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生平經歷,所以說,電視劇《雍正王朝》應該是基於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在位的歷史背景拍攝的。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後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
封建社會中,即使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陰謀手段和殘酷斗爭來奪取和鞏固統治,漢武帝、唐太宗、武則天、努爾哈赤都有屠兄弟、殺兒子、逼父親的行為,雍正並不是個例外。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勤於政務,洞察世情,以雷厲風行的姿態進行整頓改革。雍正統治十三年是清朝統治的重要時期,承上啟下,為以後乾隆時期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
4. 雍正王朝:有哪些劇情或人物,與歷史事實不符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劇,但並非歷史。這部劇以“奪嫡之爭”和“除舊布新”為主線,有很強的現實寓意。劇中,許多人物、時間、事件,與真實歷史有所出入。
二十、歷史上,弘時與張廷璐沒有參與過科舉舞弊,張廷璐也沒被雍正問斬。在雍正五年,弘時就已經去世,至於具體死因,一直都是一樁歷史懸案。
秋媚說:歷史是過往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雍正王朝》通過演繹的手法,大致上展現出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5. 《雍正王朝》是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
雍正王朝劇情:
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為「冷麵王」四阿哥胤禛 。在當政後出現的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中,雍正殺了一批牽扯進去的朝廷中樞重臣。「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其實所謂「推行新政」,「斬殺要犯重臣」其實都是鞏固自己政權的一系列手法,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這樣,電視劇並未還原真實的歷史。
6. 雍正王朝電視劇與歷史有哪十處不相符
有以下十處不相符:
1、孫嘉淦之死。
1)電視劇:在雍正派他去西北慰問和輔助時,看不慣年羹堯囂張跋扈,奢靡浪費,破口大罵,被年羹堯殺害。
2)歷史上:孫嘉淦(1683-1753)活到了乾隆朝。
2、弘歷的出場時間。
1)電視劇:康熙四十六年的木蘭圍獵,十歲以上的皇子皇孫都參加,康熙賞識弘歷並賜玉如意。
2)歷史上:弘歷出生於康熙五十年。弘歷第一次見到祖父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七月,沒幾個月康熙就去世了。
3、八爺胤禩。
1)電視劇:八爺是個深藏不漏的復仇者,並且在雍正的晚期試圖恢復「八王議政」試圖逼退雍正,扶皇三子弘時即位。
2)歷史上:早在雍正三年,八爺和九爺已經被革職,而皇三子弘時也很早就被圈禁至死。
4、大太監的名字。
1)電視劇:雍正的貼身太監名叫李德全,是作者虛構。
2)歷史上:雍正的貼身太監名叫蘇培盛。
5、鄂爾泰。
1)電視劇:全劇未出現鄂爾泰。
2)歷史上:鄂爾泰(1677—1745)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之一,雍正朝的重要大臣。
6、官服上補子。
1)電視劇:廉親王允禩,和那四個旗主王爺的官服的前後、兩肩都用正龍,卻又不是十三王爺身上那樣的金龍。
2)歷史上:按親王補服規定應該前後正龍,兩肩行龍。
7、吃飯的規矩。
1)電視劇:皇宮里,李衛陪雍正皇帝吃飯。李衛一邊哭、一邊從嘴裡往出掉飯,一邊還說勸慰皇上的話。
2)歷史上:皇宮的規矩很嚴格,不會允許臣子在皇帝面前如此失態。
8、死鷹事件。
1)電視劇:康熙大壽,十四阿哥送給康熙的禮物被八阿哥胤禩調包成為死鷹。
2)歷史上:歷史上死鷹事件是八阿哥為給母親掃墓,沒有陪康熙巡查,所以送了兩只海東青作為賠罪,沒想到到了康熙手裡成了死鷹。
9、隆科多。
1)電視劇:九門提督隆科多是佟國維的侄兒,幫助雍正奪取皇位,最後跟隨八爺黨逼宮,後被軟禁死亡不明。
2)歷史上:隆科多是佟國維兒子,隆科多因為居功自傲,手下多次犯錯被牽連調查,最後被雍正終身監禁,不久抑鬱而亡。
10、鄔思道。
1)電視劇:鄔思道可以說是雍正在九子奪嫡勝出的最大功臣。每次都沉著冷靜,指點江山,精準的寓言,幫助胤禛在一次次逆境中勝出,最後功成身退。
2)歷史上:鄔思道只不過是田文鏡的一個幕僚而已。雍正登基的最大功臣是十三阿哥胤祥,左膀右臂隆科多和年羹堯。
(6)雍正王朝歷史擴展閱讀: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和李衛都是雍正潛邸時的包衣奴才,算是世代家奴。後來因得到雍正器重,開始飛黃騰達。不過,真實歷史上的年羹堯和李衛地位可比包衣奴才高很多。
年羹堯隸屬於八旗漢軍鑲黃旗,是正兒八經的八旗旗人,而非包衣奴才。他的父親年遐齡官至湖廣巡撫、署理湖廣總督,是赫赫有名的一方封疆大吏。
年羹堯比他父親還牛,他21歲就考中了進士,被授予庶吉士(明清兩朝高級預備幹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這一年他才剛剛三十歲。值得一提的是,巡撫的級別相當於今天的省委書記。
李衛的出身雖然比不上年羹堯那麼顯赫,但也不一般。他是江蘇豐縣一大戶人家的子弟。在他30歲這一年,家裡花銀子給李衛捐了個員外郎的閑職。
不過,誰都沒想到,李衛竟把這個「打醬油」的閑職幹得風生水起,政績突出。他也因此受到重用,相繼擔任了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要職。
說完了年羹堯和李衛後,下面再來說說《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情節,那就是「八爺黨」允禩、允禟等人聯合幾位鐵帽子王,提出恢復「八王議政」,對雍正帝進行逼宮。後來,允禩等人的陰謀被挫敗,參與逼宮的人也都遭到了雍正的清算。
不過,在真實歷史上,壓根就沒有發生過聯合逼宮這件事。允禩、允禟在雍正四年(1726年)的時候就被雍正帝找借口削去爵位,囚禁於宗人府中,不久之後相繼暴斃,死因不明。
《雍正王朝》中還有一處明顯錯誤就是劇中雍正帝的三哥、誠親王允祉一直扮演的是一位老好人。而事實上,允祉在康熙帝在世的時候,曾參加過皇位爭奪,所以一直被雍正帝視為眼中釘。雍正登基後不久就將允祉趕去清東陵給康熙帝守陵去了。雍正八年(1730年),允祉被奪取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兩年後鬱郁而終。
《雍正王朝》中弘歷(即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木蘭秋闈」時機智地回答康熙帝的提問,從而贏得了康熙帝的喜愛。而真實歷史上的弘歷在康熙五十年才出生,怎麼可能去參加康熙四十六年的「木蘭秋闈」。
步軍統領隆科多在劇中是重臣佟國維的侄子,事實上隆科多是佟國維第三子。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小時候不是跟著自己生母烏雅氏長大的,而是由康熙帝的皇貴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後)撫養長大,而佟佳氏是隆科多的姐姐,所以雍正帝一直稱呼隆科多舅舅。
此外,劇中在雍正帝生母烏雅氏的去世時間、雍正帝身邊大太監李德全的身份問題上,都有一些明顯錯誤。不過這些錯誤無傷大雅,如果不是太較真的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7. 清朝雍正王朝歷史解說
野史記載,雍正是修改康熙遺命而登基的~!此人熱衷權利,心回狠手辣,但是也算勤答於政務,把整個國家治理得有條有理~!雍正45歲才繼位,在位13年,因為太勤於政務,積勞成疾,死死才58歲~。死了就沒有做了,傳位乾隆皇帝!政績: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碩特部貴族的叛亂,反擊了准葛爾部貴族的騷擾,與沙俄訂立了《中俄布連斯奇界約》《中俄恰克圖界約》,劃定了中俄中段邊界。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實雄厚的基礎劣跡:大興文字獄,嚴厲鎮壓知識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強化君主專制。嚴厲鎮壓政敵和仇人,實行特務統治。%D%A
8. 雍正王朝簡介
雍正王朝簡介: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繼位者不是當了近四十年太子的阿哥,不是精通經史的三阿哥,不是賢名遠揚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鍾愛的大將軍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麵王」之稱的四阿哥胤禎。 胤禎並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選。他曾在江南「煽動」災民鬧事,在城隍為擺鴻門宴,軟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萬兩銀子籌款賑災;他追討國庫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爺到前門大街變賣家當,令滿朝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刑部冤獄案,他隔岸觀火;讓八阿哥和太子斗得兩敗俱傷;百官行賄案,他借年羹堯之手血洗江夏鎮,使得太子再度被廢。 胤禎的皇位不是篡來的,不是改遺詔偷來的,不是毒父奪來的,而是康熙傳授的。康熙選擇了胤禎為雍正皇帝。
在當政後出現的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中,雍正殺了一批牽扯進去的朝廷中樞重臣。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污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國、趙毅、李穎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
9. 《雍正王朝》是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
雍正王朝劇情:康熙皇帝駕崩,繼位者為「冷麵王」四阿哥胤禛 。在當政後出現的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中,雍正殺了一批牽扯進去的朝廷中樞重臣。「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其實所謂「推行新政」,「斬殺要犯重臣」其實都是鞏固自己政權的一系列手法,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這樣,電視劇並未還原真實的歷史。
10. 雍正王朝的歷史事件
1、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將歷代相沿的丁銀並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標志著中國實行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的廢除。
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雍正時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的實行,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
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減少了官府打馬虎眼任意加稅的可能。
攤丁入畝的實施,直接導致中國人口的暴增,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國人口歷史上首次突破1億大關,以後人口增長的勢頭越來越猛,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突破3億。
2、火耗歸公
火耗歸公又稱耗羨歸公。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雍正二年七月推廣全國,將明朝以來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制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此舉集中了征稅權利,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了外官薪給,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污有積極作用。但州縣於額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從根本上改善吏治。
3、成立軍機處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准備對准噶爾部用兵,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出兵。與此相配合,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協助他處理軍務。
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雍正帝從大學士、尚書、侍郎以及親貴中指定充任,如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戶部尚書蔣廷錫、大學士鄂爾泰等,都是以親重大臣兼任軍機大臣。
還有軍機章京,由內閣、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門官員中選充。所有這些人都是兼職,他們的升轉仍在原衙門進行。因此,軍機處設立之初,沒有專門的官員。
軍機處沒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門內,靠近雍正帝寢宮養心殿,以便於軍機大臣被召見議事。無專官,無衙署,就使軍機處成為一種特殊的機構。
召見時,雍正帝指示各項事件應如何辦理,有時向軍機大臣詢問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以作出裁決。軍機大臣根據旨意,草擬文書。上諭形成後,不經過內閣,由軍機處直接發給有關官員。
4、清平羅卜藏丹津之役
清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親王羅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脅迫青海諸台吉附己反清。10月,清廷以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岳鍾琪為奮威將軍,分軍布隆吉爾、西寧、松贊、甘州4路進剿。
清雍正二年二月,岳鍾琪率部抵達青海湖東北岸哈爾蓋,得知叛亂頭目巴爾珠爾阿喇卜坦就在距哈爾蓋不遠的烏蘭搏爾克地方,當夜分兵3路進擊。巴爾珠爾阿喇卜坦與阿爾布坦溫布一起逃循。
岳鍾琪令關正安率兵1500名由北路,黃喜林、宋可進率兵1500名由中路,岳鍾琪與待衛達鼎率兵1500名由南路追擊,王嵩、紀成斌等各率兵500名搜索山野。
岳鍾琪連夜追至伊克哈爾吉(今哈爾蓋河流域),阿爾布坦溫布逃入哈爾吉山中,旋即被擒黃喜林追擊30里,擒巴爾珠爾阿喇卜坦並其叔伊克喇布坦。
岳鍾琪領兵繼續追擊至席爾哈色(今剛察境內吉爾孟河),擒獲吹拉克諾木齊部下都喇爾台吉、扎錫敦多布之母。在不間斷追擊中又擒獲羅卜藏丹津之母阿爾太哈屯及妹夫克勒克濟農藏巴台吉等人。
羅卜藏丹津乘白駝逃脫,率殘部200餘人經格爾木、可里亞地方,過噶爾遜河逃入准噶爾。
5、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古代收稅,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老百姓還要當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紳是屬於統治階級,不必當差不交稅。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讓他們也交稅當差,當然不是真要他們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銀兩兌買。但由於觸及官紳利益,因此實行起來有較大難度。
但為了鞏固王朝的統治,必須暫時犧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這種暫時的利益犧牲是為了王朝鞏固之後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雍正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軍機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攤丁入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耗歸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羅卜藏丹津之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體當差一體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