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0-11-19 01:25:29

A.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
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
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
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
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
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於皇帝的官吏
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
4、後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
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2、時間:1405-1433年
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後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
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台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

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二十一、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台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
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
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
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七下P107)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蘇州、松江等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型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
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B.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

歷史

第1課
1、581年,北周外戚 楊堅 奪取了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2、隋煬帝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鑿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第2課
1、隋朝的統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經歷兩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實行暴政,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淵,都城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號貞觀,他在位期間,採取了許多鞏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採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訓;②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③注意「戒奢從簡」;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4、「房謀杜斷」指的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兩為宰相:房玄齡、杜如晦。而當時最著名的諫臣是魏徵,唐太宗把他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周,她在位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6、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左邊這段話唐太宗曾經引用過。這句話的意思是:統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推翻。這句話表明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強大。
第3課:
1、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在他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統治跟唐太宗的相似點有:善於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注意節儉等。
3、唐朝經濟繁榮表現在:農業方面:①水利事業發達;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③新植物品種的出現(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江南成為種植水稻和茶葉的重要產地)④生產工具的改進——曲轅犁和筒車。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發達;②陶瓷業發達(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商業方面:商業繁榮,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第4課:
1、科舉制的產生:①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誕生
③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2、科舉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
3、科舉制對隋唐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第5課: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中宗時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3、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其首領骨力裴羅被唐玄宗封為懷仁可汗,788回紇改名為回鶻。
4、六詔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後來南詔統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為雲南王
第6課: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都稱中國人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島;「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島;「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遣唐使」。
4、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兩國的友好和文化傳播作出重大的貢獻。
5、唐朝貞觀年間,高僧玄奘西遊印度取經,並寫成《大唐西域記》。
第7課:
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2、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盛唐時期詩歌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 「詩仙」杜甫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期,詩歌深刻放映歷史時代。 「詩聖」白居易輝煌不在的唐中期,直如白話,通俗易懂。
第8課:
1、唐朝著名書法家有:顏真卿和柳公權。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顏真卿,他自創「顏體」。柳公權自創「柳體」,後人把他們並稱為「顏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和吳道子。吳道子被後世稱為「畫聖」。
3、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因為裡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其內容主要是宣揚佛教。
第9課:
1、10世紀初,契丹族傑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遼),都城在上京。耶律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東京(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宋真宗來到澶州城親自作戰,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興慶。元昊稱帝後,連年與北宋交戰,雙方損失很大。後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
5、12世紀初,女真族的首領阿骨打,在會寧稱帝,國號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後,先滅遼,後又於1127年滅掉北宋。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都城在臨安(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殺敵,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後來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岳飛. ★如何評價岳飛?——女真貴族在對南宋的戰爭中擄掠殘殺,對北方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中原地區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正義的。
8、岳飛被害後,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第10課:
1、五代十國、宋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①、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和平穩定;②、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並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③、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條件比較優越;④、江南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⑤、南北方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共同開發了江南。
2、宋朝政府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廣。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棉花和茶葉也在江南廣泛種植。
3、宋朝南方手工業的發展,包括絲織業水平的提高、棉織業的興起、制瓷業的成就和造船業的發展。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4、南宋最大的商業城市是——臨安(杭州)。宋朝的海外貿易很發達,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第11課:
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節儉,後來統治者的衣飾精美華麗,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宋朝人的食:飲食非常豐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飲,肉食以羊肉、魚為主;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頂以草或瓦覆蓋,院內還種有花草;宋朝人的行:有牛車、馬車、轎,還可騎驢、騾,出門有旅店;宋朝人的娛樂:北宋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為當時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宋朝人的節日:宋代最受重視的節日是元旦,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春節。
第12課:
1、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國,蒙古貴族尊稱他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後,先後滅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繼承汗位,定國號為元,定都於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後於1276年,滅掉了南宋。
3、當時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表現出文天祥被俘之後,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
4、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就開始於元朝。元政府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立宣政院,西藏已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設立澎湖巡檢司還加強對琉球(今台灣)的管轄。
5、宋朝時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元朝民族融合發展主要表現在:(1)漢族人民開發邊疆,與蒙古族、畏兀兒等族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生活習慣和文化特點,並且信仰伊斯蘭教的新民族—回族;(2)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3)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的融合;(4)回族開始形成。
第13課:
1、宋元 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
2、北宋 時, 畢升 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該技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歐洲國家有活字印刷術比我國晚約 四百 年。
3、早在戰國 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事業,後來由 阿拉伯人 傳入歐 洲。 4、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 。唐朝末年開始應用於軍事上 ,宋元時期廣泛應用於戰 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5、印刷術 、指南針、 火葯 和 造紙術 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6、「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英國思想家•培根 (培根所說的「這三種機械發明」指的是中國發明的火葯、印刷術、指南針)

第14課:
1、北宋史學家 司馬光 主持編寫的 《資治通鑒》 是一部 編年 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 戰國 到 五代 的歷史,該書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2、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唐朝時已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 詞是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其中三位傑出的詞人是 蘇軾 、辛棄疾 和 李清照 。
3、蘇軾(北宋),詞風氣勢豪邁,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兩宋之交),詞風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辛棄疾(南宋),把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看。」——辛棄疾
4、元曲 由雜劇和散曲組成。代表人物是 關漢卿 ,代表作是 《竇娥冤》 。
5、《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北宋大畫家 張擇端 的代表作,該畫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15課:
1、 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 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空前強化的時期。
3、 明朝前期加強君權的措施有 :⑴在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 三司 ;在中央 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 六部 分理朝政。⑵設立 錦衣衛和東廠,加強對臣民進行監視;⑶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執行削藩政策;⑷八股取士。
4、 「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這句話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當於秦始皇的焚書,而摧殘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坑儒還要嚴重得多。這句話表明明朝的科舉制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於君權的加強。
6、「靖難之役」指的是燕王 朱棣 反對 建文帝 的戰役。
第16課:
1、1405~1433年,鄭和 前後 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2、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派遣鄭和下西洋。
3、鄭和下西洋的條件:(1)、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這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是最根本的原因。(2)、唐宋以來,我國的造船技術不斷提高,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識的積累等,這些都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學技術條件。(3)鄭和從小能吃苦耐勞,培養了英勇無畏的氣概。
4、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影響):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5、元末明初,日本 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 抗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6、「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海波平」的意思是盪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句話表現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達了他抵禦外辱,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
7、1553年,葡萄牙 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廣東 澳門 的居住權
第17課:
1、明朝後期,女真傑出首領 努爾哈赤 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後來努爾哈赤遷都 沈陽 ,後改稱盛京。
2、皇太極 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3、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1)設置內閣和六部,同時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2)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3)大興「文字獄」。
4、「文字獄」的消極影響: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的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第18課:
1、明朝後期,荷蘭 殖民者入侵我國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並開發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置 台灣府 。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佔領 雅克薩 和 尼布楚 。清朝 康熙 皇帝帶領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兩次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結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4、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 平等協商 ,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第19課:
1、順治帝 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 「達賴喇嘛」 的封號;康熙帝 又賜予五世班禪為 「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這就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2、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 駐藏大臣。法令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的事務。這使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就更直接、更為加強了。
3、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平定了大和卓和小和卓的叛亂,。並且設置了 伊犁將軍 ,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乾隆時期)
4、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在傑出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粉碎沙俄軍隊的追擊,回歸祖國。並受清政府妥善的安置。
5、(清朝疆域圖)

第20課
1、明朝時期從外國引進的農作物有:玉米、甘薯、
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等,這些農作物在我國廣泛種植。
2、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 和 南京 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3、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朝中後期,在 蘇州、松江 等地的 紡織業 中出現的。典型表現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是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4、面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清朝政府採取的是「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
5、清朝統一台灣後,開放四各港口進行對外貿易,後來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 廣州 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6、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由於閉關鎖國,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第21課:
1、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嚴整,高大雄偉,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
2、世界奇跡之一——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
3、明朝卓越的醫葯學家李時珍編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4、明朝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編寫了一部《天工開物》,該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第22課:
1、明朝文學的主流——古典小說
2、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元末明初)
3、施耐庵的《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元末明初)
4、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明朝中期)
5、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清朝)
★ 聯系學過的知識,為什麼鄭成功說「台灣一向屬於中國?」——三國時期,吳國派衛溫到達的夷洲,就是台灣;後來一些朝代,如隋朝也派人到流求,加強了大陸和台灣的聯系;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正式對澎湖和琉球進行管轄。1662年,鄭成功收復並開發台灣。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置 台灣府 。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這些事實充分說明了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祖國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西藏自古也屬於中國領土:唐朝時西藏地區稱為吐蕃;吐蕃與唐朝曾保持著長期聯婚、經濟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等,說明漢藏「和同為一家」。元朝時,西藏正式成了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清朝時,順治帝 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 「達賴喇嘛」 的封號;康熙帝 又賜予五世班禪為 「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 駐藏大臣。這使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就更直接、更為加強了。
簡答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唐太宗)。
(2)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3)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4、簡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的歷史意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5、「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6、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麼政策?清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第二: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三: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
(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1、「天寶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啟程東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巨浪,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漲腹。在海上漂流14天,飢渴交加,暑熱難熬,漂流至海南島南部,他雙目失明,弟子榮睿病勢 天寶十二年,他以66歲高齡,第六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誰?要到哪裡去?去干什麼?
他是鑒真,要到日本,弘揚佛法。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矢志不渝,堅貞勇敢。 從中可以學到他吃苦耐勞、持之以恆的精神。
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唐朝與這個民族「和同為一家」的另一史實是什麼?
吐蕃; 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2)清朝前期為加強對這一民族地區的管轄設置了什麼機構?這個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國的哪一自治區? 答:駐藏大臣;西藏自治區。
3、材料一 (貞觀年間)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東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
——《資治通鑒》
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有室。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資治通鑒》
請回答:
⑴材料一和二描述的分別是誰統治時期的景象?
答:唐太宗;唐玄宗。
⑵歷史上把他們統治的時期分別稱為什麼?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⑶他們統治時期的局面有什麼共同點?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重用人才,勤於政事。
4、「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請回答:
⑴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是唐朝哪位皇帝說的? 答:自古以來,都認為漢族尊貴,邊疆少數民族卑賤,我認為都是一樣的、平等的。 唐太宗 ⑵他對少數民族實行了什麼政策? 答:開明政策。
⑶這位皇帝被各族首領擁戴為什麼? 答:天可汗。 5、簡述北宋與遼、西夏的戰與和給各方帶來的影響。 答:.⑴戰爭給雙方帶來損失; ⑵和好使雙方邊境相對穩定,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並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系。 ⑶北宋每年向遼夏交納大量歲幣,成為北宋積貧積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6、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請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聞名的「糧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氣候溫和、資源豐富 ⑵新的手工行業是指什麼? 答:棉紡織業
⑶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麼?南宋時,發行的紙幣稱為什麼? 答:交子;會子。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材料二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請回答:
⑴材料一的話誰說的?答:戚繼光。此話體現了他的什麼思想?答:愛國「海波」是指什麼?答:倭患為平息「海波」,材料中的「我」先後在哪三個省進行抗擊?答:浙江、福建、廣東。
⑵材料二的話是誰說的?答:鄭成功。他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麼?答:收復台灣。 8、閱讀下列材料:
「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假(藉助)外夷(外國)貨物以通有無。」 ——1793年乾隆致英國國王書
請回答:
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答:清朝。 ⑵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對外推行什麼政策?應如何評價這一政策? 答:閉關政策;評價:在抵禦外國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阻礙了中外聯系,影響了中國吸收世界先進的文化和科技,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近代社會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C. 初一下冊歷史重點

一.選擇題
1.以下不屬於隋朝滅亡的原因的是
A隋煬帝的殘暴驕奢 B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C農民起義的打擊 D老天爺不助隋朝
2.唐太宗時,敢於直言進諫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齡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徵
3.武則天統治時期,最值得我們肯定的是
①大力發展生產 ②加強武氏家族的統治 ③重用有才能的人 ④重用酷吏,打擊政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現在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時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5.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時候創造的 ①耬車 ②翻車 ③曲轅犁 ④筒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6.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蕭太後 B慈禧太後 C武則天 D文成公主
7.創立於隋朝,為以後各朝代相繼沿用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舉制 C內閣制 D丞相制
8.隋唐時期政府實行科舉考試主要是為了
A樹立皇帝的威信 B選拔門第不高而有才華的人參政
C加強對教育的管理 D禁止貴族做官
9.唐朝時稱印度半島為
A印度 B波斯 C高麗 D天竺
10.唐朝時西行到天竺的歷史人物是
A鑒真 B玄奘 C唐僧 D孫悟空
11. 唐代盛行騎乘之風,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
A.騎馬 B.肩輿 C.騎驢 D.驛驢
12.著名的趙州橋建於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秦朝
13.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大唐西域記》 B《水經注》 C《金剛經》 D《佛經》
14. 火葯最早應用於軍事上是在
A東漢 B宋朝 C隋朝 D唐朝
15.武則天稱帝在哪一個王朝期間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6.下列封建社會的盛世局面出現的先後順序是
①貞觀之治 ②康乾盛世 ③開元盛世 ④貞觀遺風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7.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A《秦律》 B《隋律》 C《唐律疏律》 D《明律》
18.下列哪項不是唐朝至宋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戰亂較少 B北方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
C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D北方自然災害頻繁
19.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於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
A交子 B會子 C票子 D金元券
20.生活在北宋時期東京的居民除用木柴做燃料外,還可能用
A焦碳 B木炭 C石炭(煤炭) D石油氣
21.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
A居民區 B小店鋪 C官府 D娛樂場所
22.行省制度即今地方行政區劃——省的前身產生於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3.元朝時,在我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滿族
24.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其目的是
A發展農業生產 B加強民族融合 C有效統治全國 D實現國家的統一
25.元朝時期最著名的紡織家是
A李時珍 B黃道婆 C沈括 D王安石
26.元朝時期棉紡織業的中心在
A浙江 B江南 C松江 D廣州
27.元朝著名紡織家黃道婆紡織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 B纖維 C蠶絲 D麻
28.元朝在中央設置的中書省職能相當於唐朝的
A.尚書省 B.吏部 C.門下省 D.中書省
29.如果你想查閱唐朝的歷史,你可翻閱
A《史記》 B《資治通鑒》 C《春秋》 D《左傳》
30.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主編者是
A司馬光 B司馬遷 C蘇軾 D韓愈
31.下列人物不屬於宋代詞人的是
A辛棄疾 B蘇軾 C李清照 D白居易
32.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
A杭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33.下列有關元朝民族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處於分裂狀態,受到女真族的壓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的統一局面,對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政策帶有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性質
34.明朝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加強的重要表現是
A行省制度確立 B三省六部制創立 C科舉制度確立 D廠衛等特務機構建立
35.明朝時期的特務機構有 ①北廠 ②錦衣衛 ③東廠 ④軍機處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明朝時期仍沿用科舉制選拔官吏,叫八股取士,這種制度
A 鼓勵讀書人追求實際學問 B敗壞學風,敗壞人才
C是對隋唐時期科舉制不足之處的修正 D激勵考生開拓進取
37.中國歷史上的所謂的「文字獄」就是
A不準寫文章 B以文字或言論治罪 C抄襲別人的文章 D玩文字游戲
38. 「班禪額爾德尼」是清初統治者授予哪一個少數民族首領的封號
A回族 B藏族 C壯族 D滿族
39.明朝修建長城的原因是
A防禦匈奴 B防禦蒙古騎兵 C旅遊觀光 D保衛都城北京
40.《本草綱目》是一部
A葯物學著作 B畜牧業著作 C宗教著作 D農書
41.被稱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的是
A《農政全書》 B《齊民要術》 C《夢溪筆談》 D《天工開物》
42.明清時期科技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①文化專制 ②受到西方侵略 ③閉關鎖國 ④鴉片貿易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3.明朝時我國最偉大的航海家是
A戚繼光 B吳承恩 C徐霞客 D鄭和
44.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
A禁絕一切中國的對外貿易 B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C關閉國門,斷絕人員往來 D一慨排斥西方事物
45.清朝統治者實行的閉關政策對中國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正確的評價是
A有百利而無一害 B危害甚巨 C無害無利 D利大於弊
46.清朝出現的「康乾盛世」與下列哪一個帝王有關
A順治 B乾隆 C道光 D光緒
47.中國近代化萌芽最早出現於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8.歷史上的東廠和錦衣衛出現於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9.李時珍是一位
A醫葯學家 B地質學家 C數學家 D天文學家
50.明朝時期仍沿用科舉制,但規定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並以「八股文」作答,這主要是為了
A鼓勵讀書人追求真才實學 B嚴格考試制度 C培養封建統治的忠實奴僕 D弘揚中國古代文化
5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 ①南洋 ②印度洋 ③紅海沿岸 ④非洲東海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近代活躍在東莞地區的東江縱隊是一支
A民樂隊 B軍樂隊 C文藝隊 D抗日軍隊
53.東莞升格為地級市是在哪一年
A1982 B1985 C1988 D1990
54.民國初年編修《東莞縣志》的人是
A謝志光 B王炳耀 C鄧植儀 D陳伯陶
55.東莞運河開鑿於1957年,曾經對東莞的經濟發展起過重要作用。你認為現在的運河最突出的問題是
A河道太窄 B河道彎曲 C水量太小 D污染嚴重
56.東莞現在是
A省級市 B地級市 C縣級市 D區級市
57.東江縱隊成立時其司令員是
A王作蕘 B尹林平 C曾生 D姚永光
二.填空題
1. 唐太宗統治時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史稱_________;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史稱_________;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稱------------;清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史稱---------- 。
2. 唐朝有二位著名的僧人: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的是------------,西遊天竺取經的是------------ 。
3. 中國的四大發明指的是------------、------------、------------、------------。
4. 宋代從國外引進的優良水稻品種叫------------,當時居糧食產量首位的是------------。
5. 寫出任意兩位少數民族的傑出領袖:------------、------------。
6. 北宋時期,平民-------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印刷術。
7. 唐太宗是_________族的傑出代表,成吉思汗是_________族的傑出代表。
8. 趙州橋建於_________朝,紫禁城建於_________朝。隋朝以後的朝代是_________,明朝以後的朝代是_________。
9. 明清皇帝居住的皇宮,現在稱為_________。明長城東起_________,西至 _________,全長六千多米。
10. 明朝沿用科舉制選拔官吏。政府規定考試內容只許在_________范圍內命題。文體叫做_________。
11. 中國四大名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描寫孫悟空這個可愛形象的小說是_________,描寫梁山好漢的小說是_________。
13. 1961年到_________年,東莞人外逃_________的現象非常嚴重。1978年,我市第一間來料加工企業_________手袋廠成立。
14. 近代東莞最有名的書院是石龍的_________。我國最早提出使用標點符號的是東莞人_________。祖籍東莞石排的_________是世界著名的腫瘤專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附: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D D C D C 6-10 C B B D B 11-15 A A C D B 16-20 B C D A C 21-25 D D C C B 26-30 C A A B A 31-35 D C A D B 36-40 B B B B A 41-45 D B D B B 46-50 B C C A C 51-55 B D C D D 56 B 57 C

二.1.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康乾盛世。2.鑒真,玄奘。3.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4.占城稻,水稻。5.鐵木真,忽必烈等。 6.畢升,活字。7.漢,蒙古。8.唐,明;唐朝,清朝。
9.故宮;鴨綠江,嘉峪關。10.四書五經,八股文。11.《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D.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隋文帝實行了改革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制。

2、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分為三點四段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餘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隋、元兩朝大運河的南北起點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陽為中心,元朝南糧北運比隋朝更有優勢的理由:新開了兩段運河,運河從杭州直達北京(大都),還開辟了暢通的海道。

3、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隋朝時李春主持修趙州橋,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

4、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出現「貞觀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29年)。

6、曲轅犁和筒車的出現,表明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改進。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水,次第下傾於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現於唐朝。

7、唐朝疆域,東到大海,西達鹹海,東北至外興安嶺以北和庫頁島,南及南海。

8、唐太宗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擁護被北方各族稱為「天可汗」。

9、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六詔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親。他們為促進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拉薩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進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關系。

11、中日交往歷史悠久,早在漢朝時就有往來。唐朝時,中日往來頻繁,日本先後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時期東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他6次東渡日本,最後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遊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3、755年,唐朝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後來,其部將史思明繼續進行叛亂,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危害:使北方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14、隋唐時期,最傑出的醫葯學家是孫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對我國的醫葯學發展影響巨大。後人尊稱孫思邈為「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難》和《望廬山瀑布》等;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別》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長恨歌》和《琵琶行》。

E.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下冊知識點

初一歷史(上冊)復習題

第一單元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
2、距今約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 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 ,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 。 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 ,過著群居的生活。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於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穀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 發明了 。
3、距今約 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 、 、 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
7、 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 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 , ,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 、 和
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 、 、 和 。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約 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定都 。並組建 ,制定 ,設置 ,建立起 。
2、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強大。
3、約 年,商部落首領 ,聯合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遷到 ,此後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 。
5、商代, 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 擊敗商朝軍隊,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
7、西周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各級貴族和平民可以從周王那裡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能轉讓和買賣。農業上已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比較普遍,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公元前770年, 遷都 ,歷史上稱為東周。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 ,稱為「授民授疆土」, 。
2、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 , ,

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意義在於:(1)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 的作用。(2)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3)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4、夏商西周社會以 區分尊卑等級。
5、夏商西周時期, 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王和大小貴族擁有很多奴隸,奴隸主要來源於
和 。
6、為了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夏商西周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 ,制定了嚴酷的 。
7、 配合暴力鎮壓,是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通過
的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起到維護等級制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時期。當時出現了 、 、 、 、 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稱霸的是 。
2、 穩定內政以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公元前651年,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上,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軍在 打敗晉國,楚莊王跌升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 時期。晉國分裂成 、 、 三個國家,與原有的 、 、 、 並稱「戰國七雄」。
5、 稱為「合縱」; 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 」。
2、鐵器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 的發展。鐵梨鏵的出現,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
3、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全生產成為可能。
4、「 」、「 」,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
5、公元前356年, 開始變法。
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意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是指 。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 開始的。
3、 是銅、錫、鉛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1、 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兩部分。
2、「 」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3、「 」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5、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教得到發展的是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 論整理成《 》一書。
6、請簡述「百家爭鳴」。

7、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 」治國;法家強調用「 」加強統治;道家既反對「 」治,也反對「 」治,他們提出「 」。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兩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於灌溉、分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 稱為編鍾。
4、編鍾的出現表明 。
請簡述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世界范圍內,與秦漢帝國先後並存的主要有歐洲的 、西亞的 等古代國家。 與 的文明最為輝煌。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國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是:(1)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發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 。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

請簡述秦始皇做一些什麼來發展經濟?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請簡述統一文字的意義。

4、秦國以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
5、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公元前 年, 稱帝,建立漢朝,定都 ,歷史上稱為西漢。 就是漢高祖。
2、漢武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他建議漢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請簡述什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漢武帝通過頒布「 」的方法削弱封國勢力,其巧妙之處在於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弱了諸侯王封國的勢力。
6、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設立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 ,稱為「十三州部」。
7、 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是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為開始的。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交通線,因
而得名。
4、請簡述「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意義。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西漢前期,人們從「 」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2、東漢時期, 在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後人將他改進的紙稱為「 紙」。
4、公元 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 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 》一書,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 」。
6、 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並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 」,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後人尊稱其為「 」。
7、《 》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其中 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其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1、佛教起源於 ,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佛教教義有利於 ,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引力。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道教產生於 ,他是 與
的結合。道教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3、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 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4、 撰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5、秦漢時期, 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6、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 ,生動展現出 。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率軍北渡黃河,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 。
3、填表題

戰役名稱 時間 交 戰 雙 方 結 果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4、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 ,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2、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 ,而且 ,使本來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江南地區迅速發展起來。
3、請簡述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哪些進步。(你認為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為什麼會得到發展?)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你怎樣看待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填表題

項目 人 物 成 就 意 義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1、請簡述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與藝術特點。
2、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作品是 。為什麼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4、東晉時期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是 。其代表作是 。
5、請說一說顧愷之的繪畫風格。

6、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
;是 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 等。

F. 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考綱知識點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
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後世最重要的貢獻。
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鑿時間:605-610年。
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於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 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房玄齡、杜如晦、魏徵)

三、「開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這一時期的年號叫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唐玄宗統治前期①任用賢能 ②整頓吏治 ③重視農業生產 ④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及勞動人民的安居樂業

四、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足影響盡白頭。」「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
1、含義: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
2、誕生:(七下P15)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舉中常設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將詩賦作為考試內容。
4、發展: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5、結束:清朝末年。1905年張之洞奏請停止科舉考試,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
6、作用: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五、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六、以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全方位學習中國,使唐文化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呂)。
2、鑒真東渡:(七下P28)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時,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術:(七下P32)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製的《金剛經》

八、藝術寶庫莫高窟:(七下P38)
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開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和彩色塑像,如飛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十、鐵木真統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統一,建立蒙古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2、內容:①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③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台灣(當時稱琉球);
④設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區的政務。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縣制的重大發展;
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③為後來明清所沿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術:(七下P67)
北宋的畢升發明的陶活字,進行排版印刷。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後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有,比我國晚約400年。

十三、指南針:(七下P68)
1、戰國時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
2、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時,廣泛用於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作用: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十四、火葯:(七下P68-69)
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13、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十五、《清明上河圖》:(七下P74)
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

十六、司馬光與《資治通鑒》:(七下P71)
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
1、目的:為了選拔聽命於皇帝的官吏
2、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3、形式:八股
4、後果:只顧讀書,不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後,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僕。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十八、明朝鄭和下西洋:(七下P86)「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
1、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
2、時間:1405-1433年
3、經過: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龐大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鄭和前後航海七次,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十九、戚繼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七下P87)
明朝戚繼光率戚家軍取得台州九戰九捷,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被稱為「民族英雄」。

二十、軍機處的設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2、時間: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3、作用: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二十一、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台灣府設立(七下P94-95)「開辟荊榛逐荷夷」
1、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台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二十二、達賴、班禪冊封制度 駐藏大臣的設置(七下P99-100)「國家百餘年昇平累洽,中外一家。」——《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1、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2、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二十三、伊犁將軍的設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說明新疆等地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爾扈特部回歸:(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壓迫
2、時間:1771年(乾隆帝) 3、首領:渥巴錫
4、意義: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渥巴錫成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七下P107)
1、出現時間:出現在明朝中後期;
2、萌芽地區:在蘇州、松江等江南和東南沿海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3、典型表現:「機戶(手工工場主)出資,機工(僱傭勞動者)出力」,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工人,他們是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4、影響:標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閉關鎖國」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對內堅持「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壓制、打擊工商業,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清政府認為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
2、主要表現:在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實行禁海政策,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特許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影響:1、清朝實施閉關政策對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啟示: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G.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1、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訓②輕徭薄賦③勤於政事④廉潔奉公⑤減輕農民賦稅勞役⑥戒奢從簡
⑦合並州縣⑧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房(房玄齡)謀杜(杜如晦)斷」,諫臣魏徵(鏡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訓,重視人民的力量,搞好君與民的關系,統治者要執政為民。
貞觀之治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居樂業。(此句話還可用於評價「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
2、開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的姚崇、宋璟等為宰相②重視地方吏治,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地方,親自考核縣令政績③戒奢從簡
3、科舉制的創立p17 (清朝1905年科舉制廢除)
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
隋煬帝——正式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設狀元。
武則天——設武舉和殿試。 唐朝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
唐玄宗——詩賦成為主要考試內容。
科舉制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③科舉制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促進了唐詩的發展。
4、(隋煬帝)京杭大運河的開通P4
開鑿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605年開始。
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
A.永濟渠B.通濟渠C.邗溝D.江南河E.涿郡F.餘杭G.洛陽

京杭大運河溝通的水系:由北向南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開通的歷史意義: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評價大運河的詩作:
唐 皮日休《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唐 胡曾《汴水》
千里長河一但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汴河懷古》:大家都說隋朝滅亡是因為京杭大運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運輸。如果沒有隋煬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績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觀點比較客觀,全面。
《汴水》: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奏響了隋朝滅亡的前奏。巡行的錦帆還沒落下部將叛變之事就發生了,煬帝更是沒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
《汴河懷古》較為正確,它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去評價大運河的開鑿,既看到了但是人們看到的消極面,又看到了當時人們沒有看到的積極面,將問題一分為二來看待.而《汴水》只是從消極方面去評價大運河。
5、隋唐對外友好往來:P30
唐朝唐玄宗時高僧鑒真東渡日本,設計了唐招提寺,傳播了唐朝文化,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
唐朝唐太宗時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裡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寫成《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x疆地區的歷史和佛學典籍。
6、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P33
7、宋朝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史實P56
農業:唐宋時期,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宋朝時,水稻居糧食生產首位。
手工業:北宋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發展成著名瓷都。宋朝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商業:宋朝大都市開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臨安)。廣州和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紙幣的出現: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的產生,利於商業發展。
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P59紙幣圖識記,北宋稱為交子,南宋稱為會子)
8、宋朝社會風俗(P61--P64)
宋朝由於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陋習逐漸傳開。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以吃魚多。
宋朝交通發達,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詩里「邸店如雲屯」,就是形容旅店業的興旺。
宋代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城裡有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反映的節日是春節。
9、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蒙古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佔領臨安,南宋滅亡。P67
10、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將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傳播。比歐洲早400年。
指南針:戰國時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後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P73三幅圖要識記,右邊豎文字看看)
火葯: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的發明。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火槍、火箭、火炮等。11、14世紀,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12、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
①戚繼光抗倭:(P96)明朝時,日本的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組成「戚家軍」開赴台州,九戰九捷,盪平浙江的倭寇。保衛了東南沿海邊疆,戚繼光是民族英雄。
戚繼光的話:「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②鄭成功收復台灣:(P104)1661年,鄭成功率領將士攻打盤踞台灣的荷蘭殖民者。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投降,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意義:鄭成功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1683年,鄭成功後代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意義: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的內在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邊防。
鄭成功緻信荷蘭殖民長官揆一: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③雅克薩之戰: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為保衛祖國疆土,康熙帝命令軍隊兩次圍攻雅克薩,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中俄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談判,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意義: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P106
13、鄭和下西洋:P94
目的: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
過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從劉家港出發,到1433年,先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偉大的航海家。以絲綢、瓷器換回各國的珠寶、香料、葯材。
歷史意義: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注意:鄭和下西洋和九年級所學的新航路開辟進行比較
14、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x藏:P110
①順治帝賜予達賴五世為「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位佛教領袖「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②1727年清朝設駐藏大臣。後來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x藏事務。
③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政府批准。(金瓶掣簽制度)
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政府對x藏的管轄。
x疆:P111
①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②乾隆帝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x疆地區,設置哨所,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③土爾扈特部(蒙古族)不堪沙皇壓迫,在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x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15、「閉關鎖國」P118
清朝統治著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實行「閉關鎖國」只特許「廣州十三行」統一管理經營海外貿易。
「閉關鎖國」影響:
①積極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②消極影響: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乾隆帝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信: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6、北京城與明長城:P121
紫禁城(今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P122圖)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P122圖)
17、古代書法和繪畫
唐朝顏真卿(顏體),代表作《顏氏家廟碑》 並稱「顏筋柳骨」,見P39上圖
柳公權(柳體),《玄秘塔碑》
隋朝展子虔《游春圖》;唐朝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和《步輦圖》,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
宋朝畫家張擇端(濰坊人)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風景和繁華景象。
元代畫家趙孟頫,當時人們稱他的畫屬於「神品」,代表作《秋郊飲馬圖》 P80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明朝董其昌的書法有「顏(顏真卿)骨趙(趙孟頫)姿」之美。 P129
明末畫家徐渭善用潑墨《墨葡萄圖》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語文 發布:2024-05-19 03:36:12 瀏覽:200
龍強班主任 發布:2024-05-19 01:43:31 瀏覽:365
怎麼樣的什麼 發布:2024-05-19 00:51:35 瀏覽:131
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發布:2024-05-19 00:51:31 瀏覽:868
我和班主任蔣晴晴 發布:2024-05-18 23:56:33 瀏覽:733
研究生暑期學校總結 發布:2024-05-18 22:33:16 瀏覽:287
初三數學期中 發布:2024-05-18 22:28:58 瀏覽:907
住友化學中國 發布:2024-05-18 19:09:25 瀏覽:88
教育觀幼兒 發布:2024-05-18 16:46:25 瀏覽:129
中國政法大學地理位置 發布:2024-05-18 14:45:01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