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e歷史
① 安卓4.0.4運行JAVA模擬器點開任何都應用閃退,已安卓lbe安全大師3.7歷史版本,三個so和
我覺得是配置不夠導致的,為什麼一定要安裝模擬器呢,模擬的畢竟比不上真機的。
② 抗日期間的歷史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另一說法抗戰的時間應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了弱國打敗強國的光輝業績。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便是其對外擴張侵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戰爭是日本的對外擴張政策、日中兩國國力的懸殊對比以及國際社會綏靖主義政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後果。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的迅速強大,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逐漸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1894年甲午戰爭後,中國與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日本利用條約中從中國奪得的賠款2.3億兩白銀中的80%來發展軍事,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並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20]
1900年,因為庚子事變問題,日本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之一,佔領天津、北京,並利用《辛丑條約》在京、津一帶駐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攻克俄國建立的旅順口要塞,並於對馬海戰中重創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俄國手中奪取了在中國東北的特權,更加加強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韓並合,更使日本有朝鮮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對德國宣戰,入侵膠州灣的德國勢力,進而占據山東。1915年,跟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徹底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1927年,中國國民革命迅速發展,日本一面策劃「滿蒙」獨立,一面出兵濟南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有外務省、陸海軍省、參謀本部、關東軍及有關中國問題專家等人參加的「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確立了先佔東北、內蒙,進而侵佔全中國的擴張政策。隨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摺》,明確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擴張總戰略藍圖。《對華政策綱領》和《田中奏摺》的出籠,標志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不可避免。[19]
1928年6月4日,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專車開到皇姑屯車站以東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叉點的橋洞時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橋下的炸葯炸得粉碎,張作霖身受重傷後不治身亡。這就是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
1936年11月25日,日本與德國在柏林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翌年義大利也加入這個協定,形成「柏林——羅馬——東京」的軸心國聯盟,標志世界法西斯國家侵略聯盟正式建立。
日本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由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日本在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日本軍國主義者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
國際環境
九一八事變後,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採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
中國政府曾將希望寄託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然而西方政治家們此時主要精力集中於歐洲戰場,未向中國伸出援手。國聯的軟弱態度使日本對國際社會不再心存忌憚,它向日本發出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嘗到了甜頭的日本從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http://ke..com/link?url=-98JrN0b_lBE7hdB_kzTP4T-
③ 英國歷史
呵呵 這類問題會引來 刷屏式 的答案
④ LBENUBkC3JS069927玻璃是什麼時候生產的
玻璃到底誕生於什麼時候,連考古學家也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玻璃已為人們所熟悉。
中世紀時期,義大利的威尼斯是玻璃製造業的中心。威尼斯玻璃製品樣式新穎、別具一格,因而暢銷全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威尼斯玻璃業有800多年的歷史,15世紀到17世紀為鼎盛時期。當時,威尼斯玻璃藝術品躍為世界之冠。但威尼斯玻璃製造工藝的秘密,很快傳到法國、德國、英國,到17世紀時,玻璃廠已經遍及世界許多地區了。
最古老的平板玻璃的製作是把熔化的玻璃注入內部平整的泥模中使其冷卻,然後再磨光和拋光其表面。直到20世紀,這種生產工藝仍在沿用。但是回顧平板玻璃的歷史,我們仍然會被先輩們的智慧所折服。
吹制玻璃器皿早在14世紀,人們就會使用鐵管吹玻璃泡來製造小玻璃板。在吹玻璃泡時,工匠們一邊吹一邊盡可能快地旋轉鐵管,玻璃泡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擴展,形成表面較為平整的大圓盤。然後從玻璃與鐵管的介面處切斷,讓其冷卻成圓形的玻璃板。
由於圓形的玻璃板不容易固定,後來,人們又採用一種新的方法生產方形的玻璃板,工匠們把吹製成圓柱形的玻璃管從中間切開,展平後讓其自然冷卻,這樣,一塊方形玻璃板便製成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平板玻璃的製作工藝也日趨成熟。
1947年,玻璃的製作工藝依然很復雜。要生產像櫥窗、車窗和鏡子使用的高質量的玻璃,就必須以磨光的玻璃板為原料。這種玻璃是把從熔爐里流出來的熔融玻璃,碾壓成一條連續不斷的帶子,由於帶子的表面跟碾壓機是平行的,因而不會留下印記。但是這種帶子的兩面都必須磨光,就意味著將會產生大量的玻璃廢屑和花費很多的錢。
為了改變現狀,英國科學家皮爾金頓冥思苦想,1952年他有了讓玻璃的熔液浮在一種天然平滑的液體的表面的想法,接著,他花了7年的時間和700萬英鎊開始研究一種新型的玻璃——浮法玻璃。
浮法玻璃是這樣加工的:把熔化的玻璃從熔爐里抽出來,使其成為一條連續的玻璃帶,讓其浮在盛滿錫溶液的池子表面。由於錫的分子結構比玻璃緊密,因此,錫溶液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很高的溫度,使浮在其表面的玻璃上凹凸不平的部分熔化,這樣,玻璃板變得又光又平。由於各種自然力的作用,用這種方法生產的玻璃板約有6毫米厚,並不能滿足市場上特殊用戶的需要。
⑤ lbe安全大師有iphone版的嗎在哪下載··
只有安卓版,至少官方版只有安卓版,沒為什麼,別人沒開發
⑥ 英國歷史概況
1.早期文明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2.羅馬入侵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3.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4.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5.英法百年戰爭
1337年-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6)lbe歷史擴展閱讀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並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即是今天的北愛爾蘭。
⑦ 求 英國歷史
英國歷史簡介
1. 從原始社會性到羅馬征服時期的奴隸社會
公元前3000—2000年間,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伊比利亞人(Lberians)大都居住在愛爾蘭、威爾士和英格蘭西部。
公元前七世紀,凱爾特人分批從歐洲大陸的萊因河(Rhine)區移居前來後,和伊利亞人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程度的混合。當時這些人還處在原始公社階段,主要以畜牧、農業為主。
公元 前55---54年,羅馬大將軍凱撒(Caesar)曾兩次侵入不列顛。公元43年,羅馬征服了不列顛,把它改成羅馬和一個行省。
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近四百年之久,史稱「羅馬征服」(Roman Conquest)時期。但是羅馬並沒有佔領不列顛全部,而僅僅是英格蘭的大部分。羅馬征服者在其 佔領地區修築不少軍用公路,其中有些公路一直保存到現在。他們修造了城堡和要塞,有些後來發展成為城鎮。他們建立了庄園,使用奴隸,耕種大量土地。
在羅馬統治下,大多數不列顛人滄為奴隸或成為沒有自由的農民。羅馬的官吏、商人和庄園主對不列顛人進行嚴重的剝削,徵收重稅,引起凱爾特人的仇恨與不斷的武裝起義。
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是不鞏固的。到了五世紀,羅馬帝國開始瓦解,對不列顛的統治也於公元410年左右隨著羅馬兵團的撤退而結束。
2.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1.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羅馬兵團撒退不久,自五世紀中葉起,中歐的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
裘特人(Jutes)和日耳曼族就渡過北海侵入不列顛。他們的入侵遭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征服過程延續了一個半世紀之久。
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最初建立了許多小國。到七世紀,這些小國倂為七個王國,封建制度開始形成。這七個王國是威塞克斯(Wercia)、埃塞克斯(Essex)、色塞克斯(Sussex)、墨西亞(Mercia)、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東盎格里亞(East)和肯特(Kent)王國。在長達二百年的「七國時代(Heptarchy)」,各國互相爭雄,戰事頻繁。
從八世紀末起,北歐的丹麥(Denes)人開始不斷入侵,在將近三百年的反對丹麥人的斗爭中,英格蘭逐漸形成統一的國家。公元827年,西撒克斯王國艾愛格伯特(Egbert,802---839),稱英格蘭王國。後來,國王爾弗雷大帝(Alfred the Great,871---899)在和丹麥人的戰爭中,建立了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抗擊丹麥人的入侵。雙方通過簽訂和約,把丹麥佔領區限制在英格蘭東北部的「丹麥區」,到了十世紀後半期,英王埃德加(Edgar,959---975)收復了「丹麥區」,全英格蘭又告統一,但丹麥人後來又大舉進犯,一度統治了全部英格蘭(1017---1042)。後來,由於丹麥王國的分裂,英格蘭的丹麥王朝也結束了統治。1042年,英王後裔愛德華(Edward,1042—1066)即位,恢復了盎格魯王朝。
盎格魯。撒克遜人侵入後,原來的氏族制度全面崩潰。人們從經營畜牧業發展到經營農業,社會單位是農村公社。私有制已經產生。貴族------大土地的佔有者-------也已出現。他們佔有奴隸和半自由人,這些大都是被征服的凱爾特人。到十世紀,貴族被認為是普通人的「保護者」,農民對他們逐步轉入「人身依附「的地位。法律規定每一個人都要依附於一個貴族。舊的氏族制度被新的封建制度所代替。國王是一國的領袖,其次是貴族,下面是軍事貴族,再下面是自由人,最下層是依附於土地的農奴。
但是,英國在十一世世紀中期,即諾曼征服的前夕,有半數農民還保持著自由農民的地位,英國封建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與完成是在諾曼征服以後。
2. 諾曼征服和封建制度的發展
諾曼人(Normans)原意是「北方人」(Northmen),與丹麥人屬同一種族。在九、十世紀一些丹麥人向英格蘭東北部入侵時,另一些北方人
則侵入法蘭西的西北部,建立了一個居留地------諾曼底(Normandy).
1066年愛德華死後無嗣。英國貴族哈羅德與諾曼底公爵威廉爭取王位。1066年9月,威廉率領大軍渡過海峽,在英國南部哈斯丁殺死哈羅德,擊敗英軍,登上英國王位,開始了英國歷史上的「諾曼征服」.
威謙一世(William,1066—1087)在征服英格蘭過程中,遭到盎格魯。撒克遜人不斷的抵抗,但他們的多次起義都遭到殘酷的鎮壓。到1071年,英格蘭被完全征服。
英國在被諾曼征服後,舊的貴族大部被廢除,土地被沒收。威廉把沒收的土地大部分賞賜給他帶來的諾曼臣子們。這些人形成了佔有領地的封建主。每一個封建主在領地內,都是一個最高統治者。封建主把領地劃成若干庄園。一個庄園內多數的居民是農奴;封建土地的所有制在英國遂廣泛建立起來。
庄園里的農奴和奴隸社會的奴隸不同。農奴雖然要以一半的時間用自己的工具為封建主從事農業勞動,作為勞役地租,但可以有自己的份地,其收成歸自己所有。此外,在農忙時節,農奴還被強迫延長服勞役天數,還要為封建主幹一些雜活。
農奴沒有人身自由,必須附屬於一封建主,要向封建主納人頭稅、繼承捐等。為了反抗封建主的壓迫和剝削,他們不斷進行抗役、抗稅的斗爭。
封建主一般是有爵位的封建貴族,如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等。這些爵位都是世襲的,英國的爵位和領地實行長子繼承製,但非長子或其它無爵位的人往往可以通過在國王的軍隊里服役而獲得騎士(Knight)的稱號,也可以因此獲得一部分領地。因此,騎土階層成為封建統治的基層統治基礎,他們往往幫助國王鎮壓勞動人民的起義。後來,一些無爵位的人還可以經營工商業,用錢向王室捐獻以購買騎土的稱號,有一些新貴族就是這樣產生的。
(三)城市手工業的興起和行會制的形成
城市的興起是英國封建社會有了明顯發展的標志之一。封建社會開始形成的早期,西歐沒有城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剩餘農產品增多,手工業日益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專職的工商業者離開農村,聚居在堡壘、寺院、橋梁、道口附近地帶,在那裡定居下來,就日漸形成工商業城市。十一世紀末,英國已有大約一百個城市,居民7.5萬人,約占當時英國人口150萬人的5%。
城市興起在封建主的領地上,封建主視城市為私有財產,對居民肆意敲詐勒索。城市居民為求得生存和發展,一開始就和封建主展開激烈斗爭。十三世紀,大多數城市取得了自治權。
城市居民主要是工商業者,他們是自由人。一個農奴如果逃到城市中,住滿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人的資格。隨著階級斗爭激化,農奴紛紛逃往城市,所以城市的發展也反映了農奴反抗斗爭的加強。
城市手工業者是獨立的小商品生產者,有自己的作坊、工具、自產自銷,有一兩名學徒。學徒出師後稱幫工,在師傅處工作一、二年,積得部分工資,經過考試,即可變成師傅,自行開業。同類手工業的師傅在一起組成行會,選舉管理機關,繳納一定費用,實行福利互助,制定規章,規定產品質量價格,以保持市場穩定,防止競爭。所以實行行會制是封建城市的重要標志。
(四)封建貴族與國王的斗爭
威廉一世在征服英國的基礎上形成強大的王權。他攫取了全國七分之一的耕地和大片森林,命令所有封建主向他宣誓效忠,直接受他支配。為了徵收賦稅,1080年在全國進行了土地調查。根據調查情況來看,英國絕大部分土地為封建主所有,直接生產者大部淪為農奴,封建制度已經形成。
威廉一世死後,經威廉二世、亨利一世和其外孫斯蒂芬,而由亨利二世繼承王位,開始了英國歷史上的孔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因其父常頭帶孔雀花,故名,也稱安如(Anjou)王朝。
亨利二世(1154棗1189)為了進一步加強王室的權力,進行司法改革,擴大國王法庭的權力,以削弱各地封建主法庭的權力;並招募軍隊,加強國王的軍事力量,減少國王對封建領主軍事力量的依賴。
十一世紀,西歐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會以維護基督教為名,發動了前後近二百年(1096棗1291)八次十字軍東侵(Crusades),企圖從穆斯林「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耶路撒冷。實際上,他們都是企圖乘機擴張勢力、掠奪財富。十字軍東侵以失敗告終,但從此開拓了東西方的交通和貿易,促進西歐封建制的衰落和城市商人的興起。
亨利二世之子理查一世(Richard Ⅰ)在位十年,有八年參加十字軍侵戰,死後由其弟約翰王(King
John)繼承(1199棗1216)。他勒索封建貴族的金錢、土地、招致不滿。封建主聯合舉兵叛亂,迫使約翰王於1215年6月簽署了《大憲章》(Magna
Carta/Great Charter)。
《大憲章》的主要內容是保護貴族權利,免受國王的侵犯。如規定國王不得隨意向封建主勒索各種貢納,不得隨意逮捕貴族及沒收他們的財產等等。《大憲章》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權。其中有關保護城市市民經營商業的自由等條文,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
約翰王不久即否認《大憲章》,於是發生封建內戰。約翰王死後,內戰繼續進行。內戰中,封建貴族西門·德·孟福爾(Simon de Monfort)派獲勝,俘獲國王。孟福爾成了當時英格蘭的實際統治者。英國統治者為了尋求支持力量,以謀統一,開始召集議會。第一次議會於1265年召開,不但有大貴族參加,而且有地方騎士(每郡二人)和市民(每城二人)參加。從會頭目如主教等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市民代表組成,主要職權是討論決定稅收,後又取得制定法律的權力
⑧ 北京現代車架號LBEDMBNDODZ032443怎麼看出廠日期
第10位表示該車輛的生產年份。第11位為該車輛裝配廠代號。第12-17位代表該車輛的生產序列號。
車架號一般位於前擋風玻璃左下角、或者在主駕駛車門鉸鏈柱、門鎖柱、門邊上,也有位於發動機艙內的,具體位置不同車型會不一樣,如圖這些位置都是有可能找到車輛銘牌的。
當找到車架號或者車輛銘牌的時候就可以看生產日期,車架號還包括了生產國家、年份、車型、發動機型號等信息,這些信息組成了17位代號,而生產年份是第10位,由字母或數字來表示。
(8)lbe歷史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對汽車維護的時候,通常會給汽車打蠟,給汽車打蠟有防止汽車生銹的作用。但是經常給汽車打蠟也會對汽車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如經常給汽車打蠟,會破壞汽車的油漆,容易讓汽車的顏色變烏等。
2、在給汽車打蠟的時候,要注意打蠟的間隔時間,一般時候汽車經常停放在室外,最好打蠟時間稍微勤一些,而如果汽車經常停放在室內,打蠟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一些。
3、汽車在行駛一段距離後,通常需要添加機油,在給汽車添加機油的時候,最好按照車上的刻度線添加,不要一次添加機油過多。否則會造成汽車發動機中的部件劇烈攪動。
⑨ 電影《天朝王國》的情節與史實有哪些出入
《天朝王國》對於政治、宗教、戰爭以及人性都有很獨到的思考與表達方式,確實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雖然整部劇在宏觀歷史的敘述上算是到位,但是歷史人物還是出現很多與史實不合的設計,電影中為了展現基督徒心中的「天國」,在人物塑造上過度臉譜化。確實電影是電影,歷史是歷史,如果電影百分百還原歷史,那可能會缺少觀賞性。
還有主人公的父親並不是Godfrey,而是Barisan d'lbelin,主人公也不是電影里說的私生子,是正兒八經的lBELIN的第三子。主角歷史上來說已經是步入老年了,但主角的扮演者這個小帥哥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⑩ Lberian Lynx 什麼意思
Lberian Lynx為錯誤寫法,正確應為liberian lynx,意思為賴比瑞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被稱為「全球最瀕危的貓科動物」,曾遍布伊比利亞半島,北至比利牛斯山脈。到20世紀40年代,其分布范圍縮小至西班牙南部和葡萄牙部分地區。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種群數量進一步減少,近剩安達盧西亞的兩個種群。2002年,這個兩個伊比利亞猞猁種群的總數僅在84隻~143隻之間,分布區域萎縮至歷史分布區的2%。
(10)lbe歷史擴展閱讀:
伊比利亞猞猁的食物來源比較特別,它們主要捕食歐洲野兔,而且所佔的比例很高,75%~93%的食物都是野兔。這樣導致了賴比瑞亞猞猁無法長期在缺乏野兔的棲息地生存。而且無論野兔數量多少,它們都幾乎專性捕食野兔。
所以伊比利亞猞猁的種群危機主要來自於三個原因:棲息地的大面積改造,天然林和地中海灌木林被改造成農業用地、種植園等人工用地;歐洲野兔曾盛行多發黏液瘤病,種群遭到毀滅性打擊;更雪上加霜的是,近些年野兔還爆發了病毒性出血性肺炎,更至種群持續下降。